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30018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7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

《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docx

秋部编版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5共10套各地真题

2019年秋部编版八上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4(2018各地真题10套)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喝采(hè)横蛮(mán)粲然(càn)畸形(qí)

B.绯红(fěi)匿名(nì)颔首(hán)诘责(jié)

C.滞留(zhì)甲胄(zhòu)锃亮(zènɡ)禁锢(ɡù)

D.窒息(zhì)炽热(zhì)盎然(ànɡ)溺水(ruò)

【解析】A项,“畸形”中的“畸”应读jī;B项,“绯红”中的“绯”应读fēi,“颔首”中的“颔”应读hàn;D项,“炽热”中的“炽”应读chì,“溺水”中的“溺”应读nì。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B)(2分)

A.标致  简陋  劳碌  为富不人

B.吹嘘  宽厚  慰勉  杳无消息

C.躁热  崎岖  蒙昧  深恶痛极

D.轩昂  侏儒  缰绳  粗制烂造

【解析】A项,“为富不人”应写成“为富不仁”;C项,“躁热”应写成“燥热”,“深恶痛极”应写成“深恶痛疾”;D项,“粗制乱造”应写成“粗制滥造”。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他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张玲走上讲台,面带微笑,诚惶诚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C.南海自古以来隶属中国,这是无可置疑的。

D.听到外面的动静,小刚马上装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解析】诚惶诚恐:

惶恐不安。

与语境“面带微笑”不符。

4.(原创题)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只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将“只要”改为“只有”)

B.“共享”因为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盈利,遭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吐槽。

(在“盈利”后加“模式”)

C.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将“的原因”改为“之所以”)

D.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删掉“具体”)

【解析】C项属于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5.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以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B.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C.罗曼·罗兰的《列夫·托尔斯泰》不仅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解析】《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茨威格,而并非罗曼·罗兰。

6.名著阅读。

(5分)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7.(2018广东珠海模拟)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4分)

人需要祝福,需要快乐,需要思念。

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个祝福,我送你一个东海;

(1)如果一颗星代表一份快乐,我送你一条银河;

(2)如果一棵树代表一缕思念,我送你一片森林。

8.(2018湖北孝感中考)综合性学习。

(5分)

家风,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言行的风尚和作风,是家庭成员成长的“地基”。

请按照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 为深入挖掘和宣传身边的“最美家庭”及感人故事,孝感市政府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推荐或自荐赢得社会赞誉、彰显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的家庭参评。

材料二

(1)【写一写】材料二是孙仁同学在活动中创作的一幅反映家风的漫画,请你根据漫画内容完成下面的仿写。

(2分)

好家风弘扬家庭美德 孝行为影响子孙品行(或:

凸显言传身教,共享天伦之乐,践行和谐理念)

(2)【说一说】假如你家自荐参加“最美家庭”评选,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家的家风和践行情况。

(3分)

我家的家风是“诚信经营,童叟无欺”。

家里在社区经营超市多年,一直按照工商和物价部门规定,货真价实,诚信待人。

二、阅读理解(46分)

(一)(2018河南模拟)(14分)

我与父亲的夏日联考

邱建文

①父亲,特别怕热,夏天赤膊,仍汗如雨下。

但高中联考这天,他穿汗衫又加正式衬衫搭公交车送盒饭给我。

②我中午急忙交卷后,就往校门口方向跑,只为寻找中风的父亲。

那是个没有手机的年代,但我一下楼就看见他在走廊的尽头,翘首等待我的出现……

③父亲一等我跑到身边,马上说:

“我找了一个位置。

”我加快脚步,他拖着无力的脚往前赶,就怕好不容易找好的位子让别人占了。

那是处紧挨教室墙脚的水泥地,前方种了几棵树,阳光正好把枝叶的影子拖移到墙边。

④一到地方,他马上摊开报纸铺好,让我坐下。

然后打开饭盒,摆好水果,又从水壶里倒了一杯水,再拿起扇子帮我扇凉……他等我差不多吃完了,才说:

“刚刚进校门,遇见邻居,他要带儿子去有冷气的餐厅吃饭。

⑤我知道父亲对我有说不出口的抱歉,但我脑海里绕不开的是父亲拐着腿被挤缩在公交车角落的身影。

那个年代公交车还没有冷气,父亲要乘车一小时才能到考场。

⑥高中三年过去,又到了大学联考。

这次要赶赴陌生的台北应试,父亲决定全天陪我应考。

天微微亮,我们赶早挤上车,走到最里边。

【A】他右侧手脚虽然不便,但会用唯一有力的左手抓住车顶垂下的手环,再用身体护着我,让我稍稍倚靠沙发座椅,得以换脚休息,因为从桃园到台北需要一个多小时。

⑦抵达台北车站,随人群下车,父亲让我先行,他殿后。

我下车后回身一看,只见客运司机还没等父亲的脚站稳就疾驰离开。

父亲应声倒地,正挣扎着爬起,而我隐在人群里看着这一幕,装作不认识他。

⑧父亲中风后,走路颠颠簸簸,我从不觉羞愧。

但父亲在众目睽睽下跌倒,却使年少的我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竟未上前搀扶。

【B】那个画面是我心中最深的痛与悔恨。

⑨考上了大学,每天夜里十一点多回到桃园车站,无论刮风下雨,下车一定看见父亲在等我。

从车站走到家要经过一个十多分钟路程的小山坡,他不放心。

后来父亲病重,全身瘫痪卧床。

我一边忙于工作,一边照顾父亲。

有时走在路上,看到前面有父女相伴而行,也特别想念父亲,好想挽着他的手,依偎在一起散步。

⑩十年后,父亲离世。

之后再梦见他,是在一个狭长的空间里,里头一张张的床依序排列,整洁、干净,没有人,只有父亲在最里边的一张床上。

父亲穿着洁净的睡衣蜷伏着,很安静。

我走到他床边,像往常一样帮他翻身,拍拍他的背,动动他的脚,按摩他的手。

他还是很安静地睁着眼,神情很平和,安静地蜷伏着。

后来有朋友来看父亲,我们寒暄,聊着。

父亲还是很安静,很干净。

眼睛动也不动地,看着一个方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最后朋友起身告辞,我也该离开了。

我整整父亲的衣角,再拍拍他的背,握握他的手。

但真到这一刻却怎么也迈不开腿,我抱着父亲的身体,与他脸贴着脸,终于说出了一句话:

“我好想你。

我一直知道父亲舍不得我,虽然他已不在人世,但他始终还有一颗心,一颗很温柔的心,就像高中和大学联考的陪伴。

(选自《意林》,有删改)

9.在“我”两次参加联考和上大学期间,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

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将相应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4分)

①高中联考:

搭公交车为“我”送盒饭,并抢占好位置让“我”吃饭。

②大学联考:

父亲全天陪“我”应考,并在车上用身体护着“我”,让“我”倚靠沙发座椅得以换脚休息。

(意思对即可)

③上大学期间:

无论刮风下雨,父亲每天夜里十一点多都在车站等“我”。

10.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4分)

【A】他右侧手脚虽然不便,但会用唯一有力的左手抓住车顶垂下的手环,再用身体护着我,让我稍稍倚靠沙发座椅,得以换脚休息。

(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示例:

“唯一”是“只有一个”的意思,这里写出了父亲右侧手脚不方便,挤车时只能用左手抓住车顶垂下的手环的艰难情景。

“护着”写出了父亲怕别人挤到“我”而用身体挡住“我”的情景。

这两个词都反映了行动不便的父亲在陪“我”挤车时对“我”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意思对即可)

【B】那个画面是我心中最深的痛与悔恨。

(理解句子的含意)

示例:

中风后的父亲在陪“我”参加大学联考时,在众目睽睽下跌倒,“我”却因为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而未上前搀扶,这成了“我”心中最深的痛与悔恨,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愧疚和悔不当初的懊恼、自责之情。

(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品析句子。

A句要求品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考生应理解加点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语境义,最后落脚到作者的情感上。

B句要求理解句子的含意,作答时,首先要具体分析该句的内容,然后结合上下文和文章主旨理解其蕴含的作者情感。

11.有人认为第⑩

段多余,应该删去。

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请结合文章给出理由。

(3分)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

文章第⑩

段描写了父亲离世后,“我”再梦见他的情景,使文章内容更完整;表达了父亲舍不得“我”、“我”思念父亲的情感;升华了文章主旨。

(意思对即可)

12.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3分)

结构上:

与上文相呼应,照应文章标题;内容上:

表达了父亲对“我”的无私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思念,升华文章主旨。

(意思对即可)

(二)(2018四川乐山中考)(17分)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

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

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

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

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

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

“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

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

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

“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

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

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

“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

”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

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

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

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

除缝洗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

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

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

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

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

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

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

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

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

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

举箸援筷间,也满是小心翼翼。

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

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

不一会儿,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

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

便忍不住嘴里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

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

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

“开饭罗,开饭罗!

”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

“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

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

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

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

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

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

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

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

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

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3.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作者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

__

(2)第⑤段和第⑨段(前两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她无力改变贫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责和无奈的心理,体现了母爱的厚重无私;第

段(第三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牵挂。

(这样反复写,突出了母亲良善慈蔼、朴实无私、传统的乡村妇女形象,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感恩和爱戴。

)_

14.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4分)

(1)内容上:

描绘出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

__

(2)结构上:

开门见山,点明文章的中心——表达对慈祥母亲的爱;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了开篇点题的作用。

15.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

请赏析第②段中两个画线的语句。

(每小题2分,共4分)

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混着香味的炊烟”比作“抒情的花朵”(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视觉和听觉互通,炊烟也有了声音,生动地写出了“我们”的欢快与激动),_该句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带给“我们”的温情,表现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学回家时看到炊烟的欢快与激动。

_

②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灿亮”,形容光亮耀眼,这里用作动词,有照耀闪亮之意(也可以答:

使我们的眼睛发光、脸庞发亮),用词生动鲜活,形象地写出了饥饿的“我和妹妹”,闻到炊烟里的香甜味道而精神振作、神采奕奕的欢乐情状。

(运用了通感的修辞,将视觉、味觉、触觉互通,这样,炊烟也有了味道和温度,突出了作者当时那种温馨、愉悦之感。

16.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1)“慈蔼而伟大”,指贫困年代里,那种无法让孩子吃饱而心怀愧疚、牺牲自我、承忍痛苦的母爱,弥足珍贵,愈显伟大,表达的是“我”对母亲的感恩、爱戴和怀念;句中的“母亲”,既指所有传统、朴实、贫困而又慈蔼谦卑自责的农村母亲,又象征了贫困却朴素、传统的乡村生活;“消失”指的是时代变化带来的乡村传统文明的消减。

__

(2)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富裕了,但对母爱、对生活的理解体悟却简单粗浅了,情感也缺乏厚度;表现了作者对乡村传统文明逐渐消失的忧思,抒发了对传统朴素温馨乡村生活的怀念之情。

(学生如果联系生活作答,酌情给分。

17.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D)(2分)

A.文章第

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

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

(三)(15分)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

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

“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

”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

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

“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

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

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

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

我回头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上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

“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18.对于“我”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4分)

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定勉励的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时要结合文章内容,根据第③段“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

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和结尾部分林老师对真相的介绍,可知两位老师的做法。

19.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濡湿”了,其中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

为什么?

(3分)

三次“濡湿”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

第一次“濡湿”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濡湿”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第三次“濡湿”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20.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语句。

(4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我”永远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

21.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

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

(4分)

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

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三、作文(50分)

22.落叶在泥中腐烂,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谢;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谢。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有哪些值得你感谢的人呢?

请以《________,感谢您!

》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第二单元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喝采(hè)横蛮(mán)粲然(càn)畸形(qí)

B.绯红(fěi)匿名(nì)颔首(hán)诘责(jié)

C.滞留(zhì)甲胄(zhòu)锃亮(zènɡ)禁锢(ɡù)

D.窒息(zhì)炽热(zhì)盎然(ànɡ)溺水(ruò)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B)(2分)

A.标致  简陋  劳碌  为富不人

B.吹嘘  宽厚  慰勉  杳无消息

C.躁热  崎岖  蒙昧  深恶痛极

D.轩昂  侏儒  缰绳  粗制烂造

A.他虽然衣着朴素,但高挑的身材让他在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B.张玲走上讲台,面带微笑,诚惶诚恐,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

C.南海自古以来隶属中国,这是无可置疑的。

D.听到外面的动静,小刚马上装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样子。

【4.(原创题)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只要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将“只要”改为“只有”)

B.“共享”因为缺少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盈利,遭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吐槽。

(在“盈利”后加“模式”)

C.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将“的原因”改为“之所以”)

D.这件事的具体详情,我以后再告诉你。

(删掉“具体”)

【解析】C项属于句式杂糅,应删去“的原因”。

5.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2分)

A.《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以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B.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以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的决心。

C.罗曼·罗兰的《列夫·托尔斯泰》不仅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

D.《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艾芙·居里是居里夫人的次女,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6.名著阅读。

(5分)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

7.(2018广东珠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