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9354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docx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2013年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认到垄断资本主义

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界70年代以前: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形成:

自由竞争——生产集中——垄断

垄断组织的本质:

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条件竞争的特点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5.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且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一战前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积极作用:

首先在一定程度中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

要注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4.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三种形式:

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

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各种国际垄断组织,同盟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5.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垄断资本凭借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地位。

三、经济全球化

1.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2.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

3.动因

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二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三是各国经济体制变革。

4.后果

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

消极后果:

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是在经济增长中社会进步,可能导致环境恶化;三是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四是经济全球化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四、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资本主义发展初期:

个体资本所有制是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

二战后:

国家资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资本家日渐采取缓和的劳资关系制度

3.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4.经济调节机制和危机形态的变化

5.政治制度的变化

五、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

1.历史地位

进步性:

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并且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局限性:

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对生产社会化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2.发展趋势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一、资本主义的形成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资本主久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途径有两个:

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二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成。

2.资本积累

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1.商品经济及商品

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商品:

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商品二因素:

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与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生产价值

商品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坐交换的原则进行。

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3.货币

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职能: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一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三、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1.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含义:

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是指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2.资本积累

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资本主义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积累的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资本有机构成:

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使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不断增长,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

3.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的阶段:

购买阶段(货币资本职能;生产阶段(生产资本职能;售卖阶段(商品资本职能。

连续进行的条件一是空间上并存二是时间上继起。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一是缩短资本周转时间,二是加快流动资本周转速度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

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两个基本理论:

一是两大部类,第一大部类是生产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二大部类是生产生活资料的部类;二是社会总产品上从价值上分为C+V+M三部分

4.资本主义工资与利润

资本主义工资本质:

工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

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5.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的意义

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6.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

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本质特征是和产相对过剩。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周期性使资本主义再生产呈现周期性的特点:

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

四、资本主义政治本质

1.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和本质

职能:

对内实行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对外进行国际交往和维护国家安全及利益。

本质:

是以服务于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为根本内容的,是资产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

2.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包括资本主义的民主与法治、政权组织形式、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等本质是为资产阶段服务的,是服从于资产阶段进行统治和压迫需要的政治工具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反映了作为统治阶段的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的各种思想理论和观念的总和本质:

第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第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六届六中全会最先提出,党的七大通过党章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变现出来。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凝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倡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幽灵雪峰,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族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毛泽东思想1.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

帝国主义战争与物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2.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3.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科学成果;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4.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三、邓小平理论1.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是到的主题。

历史依据:

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总结。

现实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2.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

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历史依据:

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现实依据:

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

2.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指导意义:

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新环境,新的科学水平、新的科学判断、新的科学体系。

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五、科学发展观1.内涵和精神实质: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2.指导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容: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意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第一,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第二、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第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实现理论创新,应该做到:

第一,理论创新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第二,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第三,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