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821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3.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物理化学试题WORD版

武汉市部分学校2013届九年级四月调研考试

物理、化学试题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融化成水B.天然气燃烧C.木材制成桌椅D.浓盐酸挥发

2.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中,有新原子生成B.氧化汞受热分解,氧化汞分子变小了

C.铁水铸成锅,有新分子生成D.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间隔变大

3.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途广泛的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B.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C.石油的用途广泛,是一种纯净物D.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碘缺乏症

4.下面是一些灭火的事实。

其中对灭火的原理分析正确的是

A.用水扑灭燃着的木材——降低木材的着火点

B.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隔离可燃物

C.用扇子扇咩烛火——隔离空气

D.用锅盖盖灭油锅内的火——降低了油的温度

5.如图所示,将盛有铁屑的量筒塞上蓬松的棉花,然后倒置在水中(固体装置已略去)。

数天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B.铁屑不生锈,量筒内液面不上升

C.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D.铁屑生锈,量筒内液面上升

6.粗盐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还含有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

要除去粗盐中的MgCl2、CaCl2,选用试剂(均过量)及使用顺序正确的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B.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碳酸钠溶液D.氢氧化钡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

7、某化合物可能由碳、氢、氧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三种组成。

现有1.6g该化合物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依次通过装有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容器。

反应前后容器的质量见下表。

容器

实验前

实验后

甲(实验前装有浓硫酸)

140g

143.6g

乙(实验前装有氢氧化钠溶液)

180g

184.4g

若该化合物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甲、乙容器后均被完全吸收,且不考虑实验中物质的损耗,下列有关该化合物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8.向含有AgNO3和Cu(NO3)2的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Fe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细现象。

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说法:

①滤渣中一定有Ag、Cu,一定没有Fe;②滤渣中一定有Ag,一定没有Fe、Cu;③滤液中一定有Fe(NO3)2、Cu(NO3)2,一定没有AgNO3;④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有Cu(NO3)2,一定没有AgNO3。

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A.0个B.1个C.2个D.3个

9、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下还会损伤听力,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听力的是

A、在闹市区将门窗装上双层真空玻璃B、在家里带上耳机听音乐

C、在市区内禁止汽车鸣笛D、在居住的房屋周围多植树

10、右图表示出了电冰箱的构造和原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汽化吸热B、制冷剂在冷冻室内液化放热

C、制冷剂在冷凝室内汽化吸热D、制冷剂在冷凝室内凝固放热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光

屏成倒立、放大的像。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

下,则在光屏上

A、无法成像B、成正立放大的像

C、成倒立放大的像D、成倒立缩小的像

12、下列图中所受到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13、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拉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N、如果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滑轮与绳间的摩擦力,那么物体和地面间的摩擦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A、60N300NB、90N300NC、60N240ND、90N210N

14、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防止

A、汽车突然加速时,司乘人员由于惯性向后撞击车身而受到伤害

B、汽车突然加速时,司乘人员由于惯性向前撞击车身而受到伤害

C、汽车突然减速时,司乘人员由于惯性向后撞击车身而受到伤害

D、汽车突然减速时,司乘人员由于惯性向前撞击车身而受到伤害

15、如图所示,图钉尖的面积是10-7m2,图钉帽的面积是10-4m2,松木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5×106P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指至少要用0.5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B、手指至少要用500N的力,图钉尖才能进入松木

C、手指只需0.5N的力,就可将图钉帽按压至与松木松木表面紧贴

D、手指只需500N的力,就可将图钉帽按压至与松木松木表面紧贴

16、下图为某公司制造的一款小型潜水艇。

这款潜艇净重4吨,能抵达2000米的深海处,在水下可持续航行80小时。

潜艇由一个电池组提供动力源,采用的声呐技术能够避免碰撞,还采用了数字远距离通信系统。

根据材料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A、潜艇承受的最大压强约为2×107Pa

B、潜艇受到的浮力不小于4×104N

C、潜艇通过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浮沉

D、潜艇在水下利用电磁波和外界通讯

17、右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探究

A、电动机原理B、发电机原理C、电磁铁原理D、电磁炉原理

18、电现象中有三个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实验:

a、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b、伏安法测电阻;c、伏安法测电功率。

这三个实验均要多次测量电压和电流值,但对测量数据的处理方式并不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实验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B、b实验是为了多次测量寻找普遍规律

C、c实验是为了比较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

D、三个实验都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19、如图所示,条形磁铁A和B的质量分别为m和2m,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上拉磁铁A。

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mg,则B对A的支持力F1和水平地面对B的支持力F2分别为

A、F1=0,F2=3mgB、F1=0,F2=2mg

C、F1>0,F2=3mgD、F1>0,F2=2mg

2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8V,电阻R1=2R2.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A端,S1闭合、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8A。

此时若再将S2闭合,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了0.4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滑片P在A端,且S1、S2都闭合时、电路的总功率为6.4W

B、当滑片P在A端,且S1、S2都闭合时、电路的总功率为3.2W

C、当滑片P在B端,且S1、S2都闭合时、电路的总功率为9.6W

D、当滑片P在B端,且S1、S2都闭合时、电路的总功率为6.4W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40分

21、(3分)如图所示,武汉地铁2号线的江汉路出站口有一个立体的屏幕,它是由四面倾斜放置的平板玻璃组成,每块玻璃上的像是来自于水平放置的LED屏上的图案。

为了使像正立在旅客的前方,玻璃板外表面应与水平面呈夹角。

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图案(用“→”表示)在玻璃板上所成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22、(4分)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水面上方竖直往下放入水中,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的高度h的关系图像如下图所示。

分析图像可知:

圆柱体的重力为N,所受的最大浮力为N。

圆柱体的体积为m3,密度为Kg/m3.

23、(3分)下图是探究小球竖直下落的运动特点的频闪摄影照片,拍照时每隔0.02s曝光一次。

由照片可知:

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F位置时所用的时间是s,此过程中,小球沿竖直方向做(选填“匀速”、“加速”、“减速”)运动,平均速度是m/s

24、(6分)在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同学将实物连接成如下图所示的电路,期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线上画“×”并改正

(2)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是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为2V,电流表的示数如上右图所示,则R的阻值为。

(3)换上10Ω的电阻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较上一次应更靠近(选填“A”或“B”)端,使电压表的示数为。

(4)该同学将10Ω的电阻换成一只更大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几乎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

25、(4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为了方便测量,应该将杠杆调至水平位置平衡。

调节时若杠杆右端稍低,可只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

次数

F1/N

L1/cm

F2/N

L2/cm

1

1

8

2

4

2

2

8

1

16

3

2

12

3

8

(2)小明调节杠杆平衡后,通过加挂钩码分别改变F1和F2,并测出对应的力臂l1和l2,记录如表中所示的实验数据。

小明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小红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为了验正自己的观点,小红将图中的F1改用弹簧测力计来拉,实验时改变拉力的,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比较拉力的,即可证明小红的判断是否正确。

26、(5分)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盛有体积相同的水和酒精,小红采用闻气味的方法判断出无气味的是水,小明则用压强计进行探究:

(1)闻气味能辨别烧杯里盛有的是水还是酒精,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

(2)小明发现在同种液体中,压强计的金属盒离液面的距离越大,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就越,表明液体的压强越。

(3)如图所示,小明把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浸入到两种液体中,发现甲烧杯中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较小,认为甲烧杯中盛有的是酒精。

他的结论是否可靠?

,原因是

27、(8分)下图是武汉市欢乐谷的双木质过山车。

(1)小明坐在高速运行的过山车上,感到“天旋地转”,这时他是以作为参照物的。

(2)过山车的小列车首先是依靠电动机将其推上长为50m、高30m的斜面顶端,此后依靠

能和能的不断转化,沿着轨道穿梭行驶。

(3)如果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45Kw,将重为3×104N的乘客和小列车推上斜面顶端需要32s,那么此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电动机对小列车的推力是多少牛?

28、(7分)甲图是一种即开即可以用的电热水龙头,乙图是它的电路原理图。

旋转水龙头的手柄可带动切换开关在1、2、3之间接通对应的电路,从而实现冷水、温水之间的切换。

电热水龙头的部分参数如丙图所示。

(1)开关处于位置1时,放出的水温最高,试求电热丝R1的阻值。

(2)

(2)当开关处于位置1、进水口的水温接近25℃时,超温保护器就切断了电路。

试估算水龙头每分钟可以放出多少千克的热水?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0分)

29.(4分)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小苏打

(2)碘酒中的溶剂

(3)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30.(3分)碘是人体必须得一种微量元素。

碘元素的符号为I,右图是I-(碘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1)右图中x=。

 

(2)碘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下图表示的微粒中,与I化学性质相似的是(填字母序号)

31.(4分)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甲乙(填“>”、“<”或“=”。

下同)

(2)将t3℃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

甲乙。

(3)欲从甲溶液中得到甲的固体,可采取的办法是。

(4)用t3℃时甲的饱和溶液配制5%的甲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32.(7分)某化学小组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木炭粉和氧化铜反应后气体产物的成分。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Ⅰ.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Ⅱ.称取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2.8g,装入质量为52.3g的玻璃管中。

连接好装置。

Ⅲ.通一段时间氮气后,夹紧弹簧夹

Ⅳ.加热玻璃管,使反应物充分反应。

Ⅴ.反应结束后仍缓慢通氮气至玻璃管冷却到室温。

Ⅵ.称得玻璃管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64.81g,装置B增重0.22g,装置C质量未改变。

已知:

在通常情况下,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判断装置A中反应结束的依据是。

(3)步骤Ⅴ中通入氮气的目的之一是。

(4)推测装置A中的气体生成物为(写化学式),依据是。

(5)该实验所用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33.(7分)某无色溶液可能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氧化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溶质。

某化学小组为探究该溶质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无色溶液少量,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得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Ⅱ.向步骤Ⅰ所得白色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全部消失。

Ⅲ.向步骤Ⅰ所得无色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步骤Ⅰ、Ⅱ克制该溶液中一定有,一定没有。

(2)步骤Ⅰ中产生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3)通过上述实验仍无法判断的物质有,要证明其是否存在,可采取的操作是(若有多种物质,任选一种证明)。

34.(5分)某化学小组在测定一种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时,称取2.0g赤铁矿样品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假定赤铁矿样品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

请计算:

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