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762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

《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抚顺十二五规划.docx

抚顺十二五规划

抚顺“十二五”规划倾力民生

未来五年,抚顺“十二五”规划倾力民生,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百姓。

  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

  抚顺市将结合旧城区改造,重点对浑河景观带、采沉区、矿区舍场、萨尔浒风景区和城市空地等区域实施绿化工程、改造东林园、高尔山公园、雷锋公园、新屯公园。

到2015年,城市绿地面积达到535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5%,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1平方米。

  初步形成10分钟健身圈

  重点建设文化艺术中心、群众艺术馆、千金大戏院、文化广场等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全市城乡100%拥有综合文化活动场所,社区、村级文化设施达到“五个一”建设标准。

加快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广播电视人口基本实现全覆盖,百分之百实现光纤联网“村村通”。

全面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争创国家级乒乓球名城。

完善体育设施规划,切实加强全民健身场所建设,重点建成全民健身场所400处、奥林匹克建设路150公里,建设市、县(区)两级健身中心,初步形成10分钟健身圈,开展国民体质监测。

  实现就业总量30万人

  广开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质量。

推进各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就业平台标准化建设。

加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创业和就业。

建立全方位就业援助体系,及时援助城乡就业困难对象。

重视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就业。

加大农民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力度。

继续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管理为零。

“十二五”时期,实现就业总量30万人,占劳动力资源总量的82%。

到2015年,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实现劳动者充分就业。

  基本完成剩余危旧住宅改造

  进一步完善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价位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建立防止工资拖欠长效机制,依法维护劳动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居民收入合理增长。

扩大居民投资渠道,努力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

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继续实施城区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工程,“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剩余危旧住宅改造,全部完成剩余的零散和独立工矿棚户区房屋改造,确保全市居住水平实现小康舒适型居住目标。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兼顾社会各类群体需求和利益。

加强城镇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

不断完善农村救灾救济体制,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不断完善城乡社会捐助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红十字等慈善事业,健全以养老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体系。

建立残疾人基本生活重点保障和特殊救助体系。

二、沈抚新城自然状况

  沈抚新城位于沈阳、抚顺两个特大城市之间,是沈阳经济区的中心区域,有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交通条件。

新城地处东经123°55’,北纬41°52’,地势平坦开阔,由北向南渐高,海拔在60米至70米之间,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年平均气温为7°C,沈抚人民的母亲河浑河贯穿城市中心,核心区两大湖泊成为城市重要景观节点。

距沈阳奥体中心18公里,距抚顺中心区南站16公里,距桃仙国际机场25公里,距营口港200公里,距大连港380公里。

  沈抚新城交通便利,公路、铁路网络四通八达,沈抚大道、沈吉高速、沈通线等八条通道将沈抚两市连为一体。

沈抚城际轻轨在新城设有两个站点,与沈阳地铁一号、二号线连通。

沈吉铁路从新城通过,设有滴台站,方便大宗货物运输。

  

四、沈抚新城规划定位

  

  

建设沈抚新城是辽宁省委、省政府从沈阳经济区和沈阳、抚顺两市实际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对于推进辽宁沿海与腹地互动发展,加速沈阳经济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城市发展

  城市总体定位为:

建成一个功能完备,宜居、宜商、宜业的生态新城,成为生态文明都市走廊。

按照省政府编制的沈抚连接带总体规划要求,形成“一带三区”的城市空间布局,“一带”即沿浑河两岸构建生态景观带;“三区”为浑河以北的生态区,浑河以南的核心区和产业区。

  二、产业定位

  沈抚新城按照城市空间布局定位产业发展方向,核心区重点发展以金融、商住、办公、会展、研发等为主体的现代综合服务业;产业区依托辽宁(抚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形成重型装备及配件产业、石化电力装备产业、煤矿安全装备产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四大产业集群。

生态区重点打造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休闲娱乐为主题的现代旅游业。

  沈抚新城要经过3-5年时间,逐渐建设成为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先行突破区、城市发展模式的示范引领区、沈抚同城体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的核心承载区。

编辑本段五、一带三区

  【核心区】

  核心区承载着沈抚新城中央商务区功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核心区正逐步形成“一核、两轴、多组团”的空间形态,一核即核心区中心位置;两轴即滨水发展轴与城市核心功能轴共同形成的“T”形轴;多组团既多个公共服务及生态居住组团。

同时,结合主要交通廊道与水系,精心构造生态缘地、水泊网络,形成有好的绿色生态界面。

  沈抚城际轻轨自西向东横贯沈抚新城,为核心区带来巨大商机。

核心区重点发展商贸、金融、办公、会展、教育等现代综合服务产业,引入生产性服务业和从事专业化价值链外包创新型企业,强化资本投入,推进信息软件业、金融地产商业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依托沈阳中心城市,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形成城际物流配送体系;引进商业地产投资,建设中高档生活居住区、五星级宾馆、打造休闲购物中心、产品展示中心和东北亚商贸城。

100万平方米的螺旋湖恢宏巨制,20公里一线河景华丽铺陈,300平方公里的天然氧吧,绿色生态景观与现代都市空间有机融合,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山水之美与人文之润完美结合的“水城”。

  集教育、科研、商务、居住、文化、娱乐于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型国际CBD,功能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流先进的公共服务设施,将吸引20余万各界精英来此创业、工作,名企林立、人文荟萃,尽享国际白领文化语境点穴原文户交织的非凡生活氛围。

  

沈抚新城核心区城市形象

编辑本段生态区

  生态旅游区全面展现欧式风情

  依托浑河北岸三百平方公里的天然氧吧,有效利用棋盘山旅游资源的类型与组合特点,突出欧式风情、休闲度假、人文旅游特色。

高湾生态区正把旅游范围逐步扩大到核心区,把旅游景观从山林湖泊拓展到浑河之滨,把旅游活动从景观旅游转化到休闲度假,把旅游内涵从游憩自然提升到传承文化。

  沈抚新城在全面建设浑河北部高湾生态区的同时,也根据南部装备基地的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地进行生态建设,对浑河、沈抚灌渠及产业区内大小河流实施规划建设,形成精心别致、情趣独特的水系景观;融合现代发展元素,充分体现自然与人文的有机链接与融合,形成环境优美、林水相映、布局科学、优雅闲逸的独特景致。

编辑本段产业区

  装备基地于2010年1月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抚顺国家先进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按照基地产业规划,将重点发展重型装备及配件、石化电力装备、煤矿安全、汽车配件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形成集群效应,使之成为拉动抚顺以及全省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的"引擎"。

  基地建设将按照"一个中心、四大产业集群、六大企业服务平台"的基本构架组织实施。

"一个中心"即研发中心;"四大产业集群"即重型装备及配件产业集群、石化电力装备产业集群、煤矿安全装备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六大企业服务平台"即产业创新平台、检测及质量标准平台、仓储物流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基础制造平台、展销平台。

  基地建设成后,将实现基地内企业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也将形成与沈阳装备制造产业结构配套之势。

  在规划20平方公里的基地内,根据工艺特点划分出"四大产业集群"及基础加工区,其中:

重型装备及配件产业集群占地8平方公里;石化电力装备产业集群占地3平方公里;煤矿安全装备产业集群占地3平方公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占地2平方公里;基础加工区占地2平方公里。

基础加工区主要引进国内知名的基础件制造型企业,建立公共的基础制造平台。

基地拟建100万平方米现代化标准厂房,为入驻后需求的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载体。

编辑本段六、沈抚新城建设情况

  【海洋世界】

  

皇家海洋公园是由马来西亚建荣集团兴建的项目,总投资1.2亿美元。

2006年5月一期工程海洋馆建成投入使用,后来三年,每年5月推出一个游乐项目,世纪丛林、海兽城堡、儿童沙沙乐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目前正在建设的是亚洲最大的室内冲浪馆,项目占地0.6公顷,总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2010年5月将建成使用。

室内冲浪馆项目是一个老少皆宜的游乐项目,它的建成将改变海洋公园冬季没有旅游项目的局面。

  【旺力城】

  

  

旺力商贸街

旺力城项目位于沈抚新城核心区沈抚大道以南,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现代服务、高端商贸和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城市综合体,立足国际先进水平的思维和经营理念,推出了全新的经营模式。

项目包括5A写字楼、星级酒店、高端公寓、商贸中心,欧洲风情商贸街、创意中心、高品质酒庄、财富公馆、高端住宅等,并推出了国内领先的独立商业单元,建设沈阳旺力裘皮城,吸引国际、国内顶尖的知名品牌旗舰店入驻,打造全东北最高端的裘皮及高档服装市场,使之形成一个积聚商业潜力的能量中心,辐射东北亚地区,展示高水准、高档次、高素质的特色。

该项目总投资40多亿,一期已于2009年8月16日正式开工建设!

  

  

独立商业单元

【银江东北高新技术研发中心】

  

  

银江东北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双子楼)

【大商麦凯乐商城】

  

  

抚顺市统计局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励精图治、攻坚克难,使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显着成就,如期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全市经济总量和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4.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525.5亿元,增长19.2%;第三产业增加值309.9亿元,增长15.3%。

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2:

59:

34.8。

“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比重发生微弱变化,工业城市格局没有改变。

“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6%,比“十五”期间增加3.6个百分点。

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0140元,增长17.6%,比2005年增加22740元。

二、农村经济战胜洪灾,再创佳绩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5亿元,比上年增长5.9%。

其中农业产值36.9亿元,林业产值10.9亿元,牧业产值44.8亿元,渔业产值13.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亿元。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52.3万吨,比上年增加0.3万吨。

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步伐加快,设施农业面积达到4400公顷,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面积达到6.4万公顷。

2010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总量比上年增长(%)

粮食产量万吨52.330.60

#稻谷万吨10.85-8.03

玉米万吨38.733.53

大豆万吨1.00-3.03

薯类万吨1.59-2.12

蔬菜万吨37.10-1.54

水果万吨7.10-0.60

食用菌万吨14133.3

油料作物吨1685-0.47

年末生猪存栏33.2万头,牛存栏9.8万头,羊存栏26.8万只,比上年分别增长4.7%、12.3%、-3.5%;年末猪出栏67.4万头,牛出栏12.6万头,羊出栏32.7万只,分别增长8.9%、11.9%、2.7%;肉蛋等农产品供应量增加,肉类总产量14.9万吨,增长26.8%,其中猪肉5.6万吨,增长5.1%,牛肉1.9万吨,增长3%,羊肉0.5万吨,增长4.7%。

全年产蛋9.6万吨,增长35.5%,奶3.7万吨,增长18.1%。

三、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实现产值1647.7亿元,比上年增长36.4%。

实现增加值45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7%。

其中,中央及省属工业实现增加值202.2亿元,下降0.1%;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249亿元,增长40.1%。

全市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252.4亿元,下降0.1%。

在各种经济类型中: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211.8亿元,下降0.3%;非公有制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6.2亿元,增长43.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3.45亿元,增长18.1%;全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44.9亿元,增长12.2%;重工业实现增加值406.4亿元,增长19.5%。

“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7%,比“十五”期间增加4.4个百分点。

2010年抚顺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单位总量比上年增长(%)

原煤万吨485.9-10.0

铁矿石原矿万吨1559.92.3

啤酒万升121963.7

服装万件699.6-11.0

实木木地板万平方米469.5-22.9

原油加工量万吨898.5-3.2

汽油万吨212.0-3.8

柴油万吨366.2-2.7

润滑油万吨13.7-19.2

燃料油万吨28.9-3.3

焦炭万吨15.5-63.0

乙烯万吨16.7-8.1

塑料制品万吨2.7-18.0

水泥万吨229.3-5.4

石墨及炭素制品万吨12.826.5

生铁万吨377.7-2.6

粗钢万吨375.61.9

钢材万吨356.93.4

铁合金万吨5.5-4.2

原铝(电解铝)万吨20.6169.5

铝合金万吨3.01.9

铝材万吨2.518.4

交流电动机万千瓦131.256.3

发电量亿千瓦小时130.1-3.1

四、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业全面提速

全年建筑业实现总产值228.2亿元,比上年增长44.7%,实现增加值73亿元,增长47.1%。

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施工面积1115.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1.7%,其中新开工面积959.7万平方米,增长75.1%。

竣工面积711.7万平方米,增长65.9%。

全市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4.8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商品房施工面积682.8万平方米,增长35.5%,其中住宅505.9万平方米,增长29.9%。

商品房竣工面积168.1万平方米,增长10.6%,其中住宅124.3万平方米,下降0.3%。

商品房销售面积212.3万平方米,增长34.9%,其中住宅197.6万平方米,增长38.8%。

商品房销售额77.5亿元,增长56.2%,其中住宅69亿元,增长61.8%。

五、固定资产投资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75.1亿元,比上年增长43.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45.6亿元,增长56.4%。

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下降47.7%。

全年超亿元项目开工建设210个,总投资1138.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427.5亿元,分别为上年的1.4倍和1.6倍。

“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38.7%,比“十五”期间增加10.4百分点。

其中,抚顺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东露天矿恢复生产、抚挖重工大型履带起重机等一批重大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速度快。

城市环境明显改善。

全年城区植树103万株,新增绿地139公顷,绿化覆盖率39.5%。

浑河城市段38.5公里景观带建设正式启动,葛布桥至天湖桥北岸带状公园、人民广场规划建设进展顺利。

六、交通运输和通信业快速发展

全市公路总里程5673.9公里,高速公路151.8公里。

全年公路货运量6388万吨,比上年增长35.6%,货物周转量857504万吨公里,增长35.5%。

公路客运量3185万人,增长17.8%,旅客周转量144600万人公里,增长24.3%。

全市共有公共汽车线路70条,长途客运线路409条。

全市拥有公共汽车1179辆,更新公交车辆30辆;出租车4969辆,更新出租车700台。

城市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全年电信业务总量47.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邮政业务总量1.6亿元,比上年下降7.5%。

全年完成汇票32.3万笔,特快专递47.7万件。

全市城乡固定电话用户80.8万户,移动电话241万户。

国际互联网用户为31.2万户。

七、消费品市场活跃,物价有所上扬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7.7亿元,增长18.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2亿元,增长20%。

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35.6亿元,增长25.4%,零售业245.8亿元,增长16.8%,住宿业1.9亿元,增长38%,餐饮业50.6亿元,增长23.8%。

“十一五”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17.7%,比“十五”期间增加6.2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2.9%,八大类物价指数五升三降,其中:

食品、居住分别上涨8.2%、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烟酒及用品涨幅分别为1.8%、1%、0.2%。

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分别下降5.8%、1.4%、0.3%。

八、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取得新成绩

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完成4.4亿美元,增长41.2%。

域外引资到位额完成410亿元,增长41.1%,其中省外项目到位额209.9亿元,增长1.1倍。

全年外贸进出口完成10.2亿美元,增长15.1%,其中出口完成5.2亿美元,增长14.1%。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0亿元,比上年增长55.7%。

接待国内旅游者2235.3万人次,增长31.6%,接待入境旅游者11.2万人次,增长28.2%。

全市拥有星级宾馆21家,旅行社59家,AA级以上景区12家,其中AA级景区1处,AAA级景区6家,AAAA级景区5家,省级以上森林公园6个。

红河谷漂流、皇家海洋主题乐园旅游品牌效应不断显现。

九、财政金融和社会保险业同步增长

全年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1.3亿元,比上年增长25.5%。

其中税收收入实现62.9亿元,增长25.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

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6.4亿元,增长2.3倍,环境保护支出8.1亿元,增长1.3倍,科技支出1.1亿元,增长44.9%。

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927.7亿元,比年初增加125.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20.5亿元,增加68.1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73亿元,增加39.9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60.2亿元,增加38.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74亿元,增加20.6亿元。

全市个人消费贷款和投资贷款分别增加750.9亿元和62.9亿元。

全市拥有保险机构25家,其中寿险13家、财险12家,共实现保费收入23.6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财产险5.5亿元,增长25.2%;寿险18.1亿元,增长2.7%。

全年保险赔付6.1亿元,比上年下降18.7%,其中支付财产险赔款金额2.6亿元,比上年下降18.5%,赔付率达到47.4%,寿险赔付3.5亿元,下降18.8%,退保金额1.2亿元,下降63.5%。

十、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成果显着

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完成130亿元,增长18%。

开发科技成果112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8项,国内领先水平的21项。

获省奖励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市奖励47项。

发明专利134件。

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19所,在校学生26.5万人,专任教师2万人。

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所,在校学生3.7万人,专任教师1871人;普通中学118所,在校学生9万人,专任教师7481人;技工学校8所,在校学生6841人,专任教师457人;小学194所,在校学生8.5万人,专任教师7303人。

全市高考录取率达91.4%。

全市拥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7个、文化站25个;公共图书馆7个,总藏书量101.6万册。

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和电视覆盖率均达到98.9%。

群众文化活动全面展开,广场文化活动2200场次。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638个,其中医院5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0个,卫生院5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8个,专科疫病防治院(所、站)5个,疾病疫情控制中心(防疫站)9个。

卫生医疗床位1万张,其中医院0.73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万人,其中医生0.45万人,注册护士0.47万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以上。

在辽宁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我市共获得奖牌115枚,其中金牌52枚,银牌29枚,铜牌34枚。

全市健身场所2117处,其中新建健身场所80处,举办全民健身活动赛事500项次。

十一、人口自然增长下降,就业人员平稳增长

2010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20.9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38.4万人。

在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145.5万人,农业人口75.4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1.3万人,出生率6.1‰,死亡人口2.6万人,死亡率1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5.7‰。

全社会从业人员10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万人。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6.8万人,增加0.3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6.1万人,增加0.3万人。

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26.6万人,增加1.2万人;乡村从业人员50.5万人,增加0.2万人。

城镇实名制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十二、城乡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有所提高

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9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03元,增长12.9%。

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10007元,比上年增长8%。

其中食品支出增长4.9%,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长20.3%,交通、通讯支出增长56.8%。

农民人均纯收入7203元,增长17.2%。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30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食品支出消费增长31%,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增长31.3%,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8.6%。

年末城市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积22.47平方米,农村人均生活住房面积24.3平方米。

每百户城市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10台、冰箱86台、洗衣机83台、热水器57台、微波炉45台、电脑56台、空调12台、家用汽车3台;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107台、洗衣机68台、电冰箱49台、摩托车42辆、微波炉11台、电脑10台、生活用汽车2台。

“十一五”期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13.8%、14%,分别比“十五”期间增加4.6、7.7个百分点。

2010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61万人,医疗保险参保103.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52.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51.3万人。

在农村开展农民养老保险试点。

十三、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全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2天。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9万吨,比上年减排0.34%,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15万吨,减排19.6%。

浑河干流(城市段)平均水质达到四类水体标准,对城区的78台小锅炉全部进行了拆除和改造,南杂木、永陵镇等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建成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