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7392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docx

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019高考苏版二轮练习资料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目标锁定

课程标准

最新考纲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

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

作用与局限性。

〔4〕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

国的历史意义。

〔5〕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

的影响。

〔6〕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

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1〕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

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高考扫描

真题回放

1、〔2017年福建卷〕林那么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

“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而益下;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

”在这里,林那么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

A、损害身体,削弱军人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

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

【解析】此题考查中国近代鸦片大量走私的影响。

从关键句“无如〔无奈〕漏向外洋……不亟〔急迫〕为计?

”可见林那么徐清楚说明,中国的财富宁可“损上益下”,也不可“漏向外洋”,为侵略者提供资金,这更是当务之急。

【答案】D

2、〔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那么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充分说明了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

【答案】A

3、〔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

这说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解析】清政府向各国宣战,而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可以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答案】B

4、〔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解析】题干材料提供了两个对立的历史记载,对照选项,A项准确揭示了对立背后的原因;材料中有当事人的日志〔《济远航海日志》〕,故B项排除;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

【答案】A

第9课鸦片战争

重难突破

【一】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结果一脉相承:

都是清政府被打败,被迫签订了新的不平等条约。

2、扩大

〔1〕侵略力量扩大。

鸦片战争时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

〔2〕侵略时间增长。

鸦片战争历时两年多;第二次鸦片战争延续达四年之久。

〔3〕侵略区域扩大。

鸦片战争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4〕订约国和条约增多。

鸦片战争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与英法美俄四国签订条约。

〔5〕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

鸦片战争开放五个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去我国东北、西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6〕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

鸦片战争时,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中国内河航运权丧失,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

【例题】以下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

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传教

【解析】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四个选项中C最能反映这一目的。

答案为C。

【二】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有何不同?

项目

时间

鸦片战争前

鸦片战争后

社会性质

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

领土、司法、关税自主权和贸易主权遭到破坏

经济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革命任务

反封建统治

反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封建主义

革命性质

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

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例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濒临长江边狮子山脚下的静海寺,是一座饱经沧桑的纪念性建筑,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

静海寺内挂有一尊高1、842米的大铜钟,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静海寺中的大铜钟与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此题通过文字材料考查鸦片战争的影响。

解题关键是提取有效信息“见证了中国近代史耻辱的开端”和“8月29日”。

【答案】1842年8月29日,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影响:

中国的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10课太平天国运动

重难突破

【一】《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哪些不同?

1、产生背景:

《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

《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经过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

2、经济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

《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

3、群众基础:

《天朝田亩制度》是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资政新篇》没有反映农民迫切要求的土地问题,因而得不到农民拥护。

4、历史作用:

《天朝田亩制度》在一定范围的实行,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发展。

《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对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产生直接影响;但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资本主义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5、特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它具有空想性。

《资政新篇》那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6、反映的主要思想:

《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反封建和平均主义的思想。

《资政新篇》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例题】《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解析】平均分配土地,反映了农民阶级实行经济平等的愿望。

规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才能反映绝对平均的思想。

答案为B。

【二】与以往的农民起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反映出怎样的时代特征和局限性?

1、时代特征:

〔1〕所处时代: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兴起的原因:

除了阶级矛盾激化外,还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有关;同时从西方传来的宗教思想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斗争任务:

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4〕失败原因:

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5〕斗争水平:

后期提出了学习西方、改革内政、建设天国的方案——《资政新篇》。

2、局限性:

在思想上,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仍是利用宗教来组织和发动群众;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不能建立先进的革命政权,不能跳出皇权主义的束缚;在规划未来蓝图时,不能跳出绝对平均主义的框框。

这些是由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

【例题】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同时反侵略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思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所谓时代特点,就是在1840年以前不可能有的特点。

规模大、平均主义思想,在古代农民战争中都出现过,不是时代特点。

答案为C。

第11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重难突破

【一】甲午中日战争产生了哪些影响?

1、对中国的影响:

〔1〕清政府的“大国形象”扫地,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2〕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3〕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4〕促进了中国民族的新觉醒。

〔5〕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日本的影响:

〔1〕战胜号称“天朝上国”的中国,使得日本的国际地位上升。

〔2〕占领台湾,并获得二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其资本主义经济以此为契机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日本很快挤进资本主义强国的行列。

3、对朝鲜的影响:

清政府战败后,日本将清政府的势力排挤出朝鲜,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并逐渐将朝鲜变为自己的殖民地。

4、对远东政局的影响:

日本的崛起改变了远东地区英、俄对立和争霸的原有格局,形成了英、俄、日争夺中国的新格局。

【例题】清末台湾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一诗中写道: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此诗表达出当时的时代精神是〔〕

A、台湾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斗争精神

B、山河破碎的悲伤情感

C、台湾人民的爱国精神

D、变法救亡的探索精神

【解析】从诗句去理解,而不是从反割台斗争去理解。

答案为C。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及呈现的趋势

1、过程

〔1〕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等第二批不平等条约,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中国经济也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这样,中国经济呈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特征。

〔4〕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趋势

〔1〕侵略中国的国家:

从一国到列强共同侵略。

〔2〕经济侵略的特点:

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

〔3〕政治侵略特点:

从局部宰割中国到扶植代理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例题】某条约规定: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此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材料说明,该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这是《马关条约》的规定。

答案为C。

【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是以农民为主体。

〔2〕都采用暴力斗争的方式。

〔3〕规模和影响都很大。

〔4〕都暴露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5〕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失败的结果都说明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不同点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原因

鸦片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尖锐,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

斗争对象

清朝统治

帝国主义

组织形式

有统一的领导和统一的斗争纲领

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和斗争纲领

时间长短

时间长,波及范围广

时间较短

【例题】“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

……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

”〔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保路运动D、辛亥革命

【解析】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欧洲人的仇恨”“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等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

而且材料反映的是斗争主要矛头对准外国侵略者,其他选项矛头主要对准清王朝,只有B项符合题意。

答案为B。

第12课辛亥革命

重难突破

【一】中国同盟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成立的?

对革命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1、条件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的觉醒和壮大

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组织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时代

革命蓬勃发展,需要一个全国性的革命组织统一领导;也鉴于过去革命团体分散起义而失败的教训

2、作用: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政党领导,有力地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标志着革命进入一个有统一组织领导和明确斗争纲领的新阶段。

【例题】“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

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解析】材料中反映出各省革命孤立地进行,有可能出现割据局面,说明革命需要统一的组织领导。

答案为A。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制定的;都表达了三权分立原那么;都确立了共和政体;都具有反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都表达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2、不同点:

前者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后者实行总统制;前者实行不久后被废除,后者经修改实行至今。

【例题】《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在中美法制建设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它们〔〕

①都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立法②都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③都是各自国家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④都具有反对专制的进步意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并没有影响西方国家的立法,①错。

答案为B。

第13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重难突破

【一】怎样理解五四运动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为什么以五四运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理解:

从反帝方面看,运动的兴起是为了反抗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对中国山东权益的宰割,斗争口号中也明确提出“外争国权”“废除二十一条”,不承认巴黎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最终迫使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从反封建方面看,学生斗争口号中要求“内除国贼”;工人参加后,斗争进一步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并惩办了三个卖国贼。

因此整个运动表达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2、原因

〔1〕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军。

〔2〕在五四运动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等成为运动的领导力量。

他们指导运动的武器,已不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而是马克思主义。

〔3〕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例题】1919年5月4日,《每周评论》指出:

“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上述认识〔〕

①说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巴黎和会有了清醒的认识②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放弃了向西方学习③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④有利于引导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关注工农运动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巴黎和会的帝国主义性质有了清醒的认识,中国人民开始奋起抗争,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知识分子关注工农运动,故①③④正确;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向西方学习,故②错误。

答案为C。

【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与国民党合作?

两党合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合作又为什么破裂?

1、合作原因: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领导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敌人力量的强大,工人阶级单枪匹马难以完成中国革命的任务,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当时的国民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革命斗争,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同盟军,其领导人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

〔3〕根据共产国际的建议,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2、成就:

〔1〕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

〔2〕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革命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3〕南方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4〕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3、破裂原因:

〔1〕主观:

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陈独秀等人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①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②封建军阀的反扑;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例题】北伐战争基本打倒了北洋军阀统治,但民主政治再次可望而不可即的直接原因是〔〕

A、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B、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背叛了革命

C、国民大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D、东北的奉系军阀依然存在

【解析】民主政治“可望而不可即”是由于国民革命的失败,国民革命失败的直接原因即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答案为B。

第14课国共的十年对峙

重难突破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及认识

1、过程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①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①1923年“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

②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3〕从大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导致大革命失败。

惨痛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要取得胜利,必须掌握革命的领导权,要有自己的武装。

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了革命的武装。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没有共产国际参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两党曾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

2、认识

〔1〕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那种脱离实际、照搬外国经验的教条主义,或者只凭主观热情而急于求成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2〕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将中国革命实际与马列主义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题】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因为〔〕

A、中国工农红军开始胜利进军,从此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

B、中国革命正式走上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

C、中国共产党能够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自己的问题

D、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开始得到较好地纠正

【解析】遵义会议是在共产国际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自己的组织、路线问题,而且处理得正确、妥善。

所以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答案为C。

【二】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原因

1、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2、国民革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的影响,全国农村人口占大多数,易于组织发动。

3、农村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城市中敌人的力量相对强大。

4、只有坚持武装斗争、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的道路,发展革命势力,才能最终取得革命胜利。

【例题】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俄国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士兵,多集中在大城市,而中国农村是反动势力统治最薄弱的环节,城市中敌人统治力量强大。

答案为C。

第15课抗日战争

重难突破

【一】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

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2、战争有双重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战争,也是民族解放战争。

3、始终存在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两个战场和两条不同抗战路线。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中国抗日战争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6、随着二战中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连成一体。

【例题】抗日战争较以前反侵略战争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的是全民族的抗战

B、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的并存

C、中共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解析】A是B的决定因素,D不确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所以民主革命阶段中国人民的抗争都一定程度上带有反侵略和民族解放的双重性,这是共性,而非最突出的特点。

C项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A。

【二】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国际地位?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