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6951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 复习重点.docx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复习重点

第2章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1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金属丝的电阻随着它所受的机械变形的大小而发生相应的变化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R=ρL/s

金属丝受拉时,l变长、r变小,导致R变大。

对敏感栅的材料的要求:

①应变灵敏系数大,并在所测应变范围内保持为常数;

②电阻率高而稳定,以便于制造小栅长的应变片;

③电阻温度系数要小;

④抗氧化能力高,耐腐蚀性能强;

⑤在工作温度范围内能保持足够的抗拉强度;

⑥加工性能良好,易于拉制成丝或轧压成箔材;

⑦易于焊接,对引线材料的热电势小。

常用材料有:

康铜、镍铬合金、铁铬铝合金、铁镍铬合金、铂、铂钨合金等,如下表。

2.基底材料

基底用于保持敏感栅、引线的几何形状和相对位置,盖片既保持敏感栅和引线的形状和相对位置,还可保护敏感栅。

基底的全长称为基底长,其宽度称为基底宽。

基底材料有纸基和胶基。

胶基由环氧树脂、酚醛树脂和聚酰亚胺等制成胶膜,厚度约0.03~0.05mm

3.黏合剂材料

用于将敏感栅固定于基底上,并将盖片与基底粘贴在一起。

使用金属应变片时,也需用粘结剂将应变片基底粘贴在构件表面某个方向和位置上。

以便将构件受力后的表面应变传递给应变计的基底和敏感栅。

常用的粘结剂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

有机粘结剂用于低温、常温和中温。

常用的有聚丙烯酸酯、酚醛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酰亚胺等。

无机粘结剂用于高温,常用的有磷酸盐、硅酸、硼酸盐等。

4.引线材料

是从应变片的敏感栅中引出的细金属线。

对引线材料的性能要求:

电阻率低、电阻温度系数小、抗氧化性能好、易于焊接。

大多数敏感栅材料都可制作引线。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金属应变丝的电阻相对变化与它所感受的应变之间具有线性关系,用灵敏度系数KS表示。

当金属丝做成应变片后,其电阻—应变特性,与金属单丝情况不同。

因此,须用实验方法对应变片的电阻—应变特性重新测定。

实验表明,金属应变片的电阻相对变化与应变ε在很宽的范围内均为线性关系。

4.机械滞后

应变片粘贴在被测试件上,当温度恒定时,其加载特性与卸载特性不重合,即为机械滞后。

产生原因:

应变片在承受机械应变后,其内部会产生残余变形,使敏感栅电阻发生少量不可逆变化;在制造或粘贴应变片时,如果敏感栅受到不适当的变形或者粘结剂固化不充分。

机械滞后值还与应变片所承受的应变量有关,加载时的机械应变愈大,卸载时的滞后也愈大。

所以,通常在实验之前应将试件预先加、卸载若干次,以减少因机械滞后所产生的实验误差。

应变极限、疲劳寿命

在一定温度下,应变片的指示应变对测试值的真实应变的相对误差不超过规定范围(一般为10%)时的最大真实应变值。

在图中,真实应变是由于工作温度变化或承受机械载荷,在被测试件内产生应力(包括机械应力和热应力)时所引起的表面应变。

9.动态响应特性

当被测应变值随时间变化的频率很高时,需考虑应变片的动态特性。

因应变片基底和粘贴胶层很薄,构件的应变波传到应变片的时间很短(估计约0.2μs),故只需考虑应变沿应变片轴向传播时的动态响应。

设一频率为f的正弦应变波在构件中以速度v沿应变片栅长方向传播,在某一瞬时t,应变量沿构件分布如图所示。

设应变波波长为λ,则有λ=v/f。

应变片栅长为L,瞬时t时应变波沿构件分布为

应变片中点的应变为

xt为t瞬时应变片中点的坐标。

应变片测得的应变为栅长l范围内的平均应变εm,其数值等于l范围内应变波曲线下的面积除以l,即

2.4.2应变片的使用

1.去污:

采用手持砂轮工具除去构件表面的油污、漆、锈斑等,并用细纱布交叉打磨出细纹以增加粘贴力,用浸有酒精或丙酮的纱布片或脱脂棉球擦洗。

2.贴片:

在应变片的表面和处理过的粘贴表面上,各涂一层均匀的粘贴胶,用镊子将应变片放上去,并调好位置,然后盖上塑料薄膜,用手指揉和滚压,排出下面的气泡。

3.测量:

从分开的端子处,预先用万用表测量应变片的电阻,发现端子折断和坏的应变片。

4.焊接:

将引线和端子用烙铁焊接起来,注意不要把端子扯断。

5.固定:

焊接后用胶布将引线和被测对象固定在一起,防止损坏引线和应变片。

2.5.1恒压源直流电桥

2.5.2恒流源电桥

温度误差及其产生原因:

上式为应变片粘贴在试件表面上,当试件不受外力作用,在温度变化Δt时,应变片的温度效应。

用应变形式表现出来,称之为热输出。

可见,应变片热输出的大小不仅与应变计敏感栅材料的性能(α,βs)有关,而且与被测试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βg)有关。

上式为应变片粘贴在试件表面上,当试件不受外力作用,在温度变化Δt时,应变片的温度效应。

用应变形式表现出来,称之为热输出。

可见,应变片热输出的大小不仅与应变计敏感栅材料的性能(α,βs)有关,而且与被测试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βg)有关。

每一种材料的被测试件,其线膨胀系数βg都为确定值,可以在有关的材料手册中查到。

在选择应变片时,若应变片的敏感栅是用单一的合金丝制成,并使其电阻温度系数α和线膨胀系数βs满足上式的条件,即可实现温度自补偿。

具有这种敏感栅的应变片称为单丝自补偿应变片。

单丝自补偿应变片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和使用都比较方便,缺点但它必须在具有一定线膨胀系数材料的试件上使用,否则不能达到温度自补偿的目的。

二. 螺管型电感传感器

有单线圈和差动式两种结构形式。

单线圈螺管型传感器的主要元件为一只螺管线圈一根圆柱形铁芯及磁性套筒。

传感器工作时,因铁芯在线圈中伸入长度的变化,引起线圈泄漏路径中磁阻的变化,从而使线圈自感发生变化。

差动变压器试传感器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类似于变压器。

主要包括有衔铁、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和线圈框架等。

初、次级绕组的耦合能随衔铁的移动而变化,即绕组间的互感随被测位移的改变而变化。

初级线圈作为差动变压器激励用,相当于变压器的原边,而次级线圈由结构尺寸和参数相同的两个线圈反相串接而成,且以差动方式输出,相当于变压器的副边。

所以又把这种传感器称为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通常简称为差动变压器。

3.2.1螺管形差动变压器

当衔铁移向次级绕组LS1一边,互感M1增大,M2减小,因而次级绕组LS1内的感应电动势大于次级绕组LS2内的感应电动势,这时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动势不为零。

在传感器的量程内,衔铁位移越大,差动输出电动势就越大。

  当衔铁移向次级绕组LS2一边,差动输出电动势仍不为零,但由于移动方向改变,所以输出电动势反相。

因此通过差动变压器输出电动势的大小和相位可以知道衔铁位移量的大小和方向。

零点残余电压

当差动变压器的衔铁处于中间位置时,理想条件下其输出电压为零。

但实际上,当使用桥式电路时,在零点仍有一个微小的电压值(从零点几mV到数十mV)存在,称为零点残余电压。

如图是扩大了的零点残余电压的输出特性。

零点残余电压的存在造成零点附近的不灵敏区;零点残余电压输入放大器内会使放大器末级趋向饱和,影响电路正常工作等。

Q值是衡量电感器件的主要参数。

是指电感器在某一频率的交流电压下工作时,所呈现的感抗与其等效损耗电阻之比。

电感器的Q值越高,其损耗越小,效率越高。

电感器品质因数的高低与线圈导线的直流电阻、线圈骨架的介质损耗及铁心、屏蔽罩等引起的损耗等有关。

Q=XL/R=2πfL/R

零点残余电压产生原因:

①基波分量

由于差动变压器两个次级绕组不可能完全一致,因此它的等效电路参数(互感M、自感L及损耗电阻R)不可能相同,从而使两个次级绕组的感应电动势数值不等。

又因初级线圈中铜损电阻及导磁材料的铁损和材质的不均匀,线圈匝间电容的存在等因素,使激励电流与所产生的磁通相位不同。

②高次谐波

高次谐波分量主要由导磁材料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引起。

由于磁滞损耗和铁磁饱和的影响,使得激励电流与磁通波形不一致产生了非正弦(主要是三次谐波)磁通,从而在次级绕组感应出非正弦电势。

另外,激励电流波形失真,因其内含高次谐波分量,这样也将导致零点残余电压中有高次谐波成分。

差动变压器的测量电路

1.差动整流电路

无论次级线圈的输出瞬时电压极性如何,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U0始终等于R1、R2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差。

根据半导体二级管单向导通原理。

若传感器的一个次级线圈的输出瞬时电压极性在e点为“+”,f点为“–”,则电流路径是eacdbf。

反之,如e点为“–”,f点为“+”,则电流路径是fbcdae。

可见,无论次级线圈的输出瞬时电压极性如何,通过电阻R1上的电流总是从c到d。

同理,分析另一个次级线圈的输出情况可知:

通过电阻R2上的电流总是从g到h。

输出电压U0始终等于R1、R2两个电阻上的电压差。

结论:

1.衔铁在中间位置时,无论参考电压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在负载RL上的输出电压始终为0.

2.衔铁在零位以上移动时,无论参考电压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在负载RL上得到的输出电压始终为正。

3.衔铁在零位以下移动时,无论参考电压是正半周还是负半周,在负载RL上得到的输出电压始终为负。

由此可见,该电路能判别铁芯移动的方向。

(2)相敏检波电路

  输入信号u2(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输出的调幅波电压)通过变压器T1加到环形电桥的一个对角线上。

参考信号us通过变压器T2加到环形电桥的另一个对角线上。

输出信号uo从变压器T1与T2的中心抽头引出。

  平衡电阻R起限流作用,以避免二极管导通时变压器T2的次级电流过大。

RL为负载电阻。

us的幅值要远大于输入信号u2的幅值,以便有效控制四个二极管的导通状态,且us和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激磁电压u1由同一振荡器供电,保证二者同频同相(或反相)。

涡流式传感器的变换原理是利用金属导体在交流磁场中的电涡流效应。

若一金属板置于一只线圈的附近,它们之间相互的间距为δ,当线圈输入一交变电流i时,便产生交变磁通量Φ,金属板在此交变磁场中会产生感应电流i1,这种电流在金属体内是闭合的,所以称之为电涡流或涡流。

涡流的大小与金属板的电阻率ρ、磁导率μ、厚度h、金属板与线圈的距离δ、激励电流角频率ω等参数有关。

若固定某些参数,就可根据涡流的变化测量另一个参数。

测量厚度时,激励频率应选得较低。

频率太高,贯穿深度小于被测厚度,不利于进行厚度测量,通常选激励频率为1kHz左右。

测薄金属板时,频率一般应略高些,测厚金属板时,频率应低些。

在测量电阻率ρ较小的材料时,应选较低的频率(如500Hz),测量ρ较大的材料时,应选用较高的频率(如2kHz),从而保证在测量不同材料时能得到较好的线性和灵敏度。

3电涡流传感器的转换电路

电涡流传感器转换电路的作用就是将Z、L或Q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

阻抗Z的转换电路一般用电桥,电感L的转换电路一般用谐振电路,又可以分为调幅法和调频法两种。

电容式传感器

 

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可见:

云母的相对介电常数(εg=7)是空气介电常数(ε0=1)

的7倍,云母的击穿电压≥1000kv/mm,而空气的击穿

电压只有3kv/mm。

因此有了云母片极板间的起始间距

可大大减小。

极大地提高了电容式传感器的灵敏度Sn。

4.防止和减小外界干扰

雪白的云朵雪白的棉花雪白的墙当外界干扰(如电磁场)在传感器上和导线之间感应出电压并与信号一起输送至测量电路时就会产生误差。

干扰信号足够大时,仪器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接地点不同所产生的接地电压差也是一种干扰信号,也会给仪器带来误差和故障。

一份报一堆果一个果一句话一棵树防止和减小干扰的措施归纳为:

   

一扇门窗一个故事一个城市一座城市一片草地屏蔽和接地。

传感器壳体;导线;传感器与测量电路前置级等等。

增加原始电容量,降低容抗。

导线和导线之间要离得远,线要尽可能短,最好成直角排列,若必须平行排列时,可采用同轴屏蔽电缆线。

尽可能一点接地,避免多点接地。

地线要用粗的良导体或宽印制线。

采用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减小非线性误差,提高传感器灵敏度,减小寄生电容的影响和温度、湿度等误差。

虫字旁:

蚂、蚁、虾4.4.3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

(3)两只鸟蛋就是(两只小鸟)。

我(小心)地捧着鸟蛋,(连忙)走到树边,轻轻地把鸟蛋(送还)。

我仿佛(听见)鸟儿的欢(唱),抬起头来,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

运算放大器要求:

输入阻抗高(避免泄漏)、放大倍数大(接近理想放大器)

ABAC式的词语特点:

()月()日是儿童节。

1.输出电压与极板距离d成正比

2.要求Zi及放大倍数足够大

高高的山高高的房子高高的大树3.为保证仪器精度,还要求电源电压的幅值和固定电容稳定

4.由于Cx变化小,所以该电路实现起来困难

4.4.4二极管双T型交流电桥

(23)()月()日是国庆节。

()月()日是妇女节。

加速度传感器在汽车中的应用

1、本册要求背诵的课文如下: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轿车上,可以作为碰撞传感器。

当测得的负加速度值超过设定值时,微处理器据此判断发生了碰撞,于是就启动轿车前部的折叠式安全气囊迅速充气而膨胀,托住驾驶员及前排乘员的胸部和头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