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96606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4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

《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轮复习 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docx

第二轮复习机械运动以及声现象汇总

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如图12-3-1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

图12-3-1

2、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

10.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

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A

A.1mmB.1cmC.1dmD.1m

2.我国1元硬币的直径大约是C

A.2.5mB.2.5dmC.2.5cmD.2.5mm

3.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D

 

A.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分度值1mm

D.

量程3m,分度值1mm

(2013内江)5.2013年1月11日到1月16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空气被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其中PM2.5是天气阴霾的主要原因,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单个PM2.5是隐藏在空气的浮尘中,容易被吸人人的肺部造成危害,下列关于PM2.5颗粒物直径的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A.2.5um=2.5um×10-6mB.2.5um=2.5×10-5dm

C.2.5um=2.5×10-6cmD.2.5um=2.5×10-9m

2、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少。

3、如下,图1机械表的读书是,图2机械表的读书是。

图1图2

第2节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参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_________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具有__________。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物体__________。

4.(3分)(2013•岳阳)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C

 

A.

这列火车的机车

B.

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

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

关着的车门

5.(3分)(2013•日照)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向西快速行驶,一个人沿该公路的人行道向西散步,以人为参照物汽车(  )A

 

A.

向西运动

B.

向东运动

C.

静止不动

D.

无法确定

(2013郴州)5.放学了,甲乙两同学并肩漫步在校园里。

甲说乙是静止的,应该选择什么为参照物A

A.甲B.乙C.树D.路面

(2013镇江)1.当甲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的在路边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

A.甲车B.乙车C.路灯D.地面

(2013年兰州)1.某人乘游艇在黄河上逆流而上,若说他静止,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C

A.黄河水B.岸边的高楼C.他乘坐的游艇D.迎面驶来的游艇

(2013湖北省宜昌市)12、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图5所示为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成功对接后,“神舟九号”内的航天员看到“天宫一号”纹丝不动,地球在缓缓转动,则航天员选择的参照物是答案:

D

A.太阳B.地球、

C.“天宫一号”D.“神舟九号”

第3节运动的快慢

1、速度:

(1)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

m/s,km/h,

练习:

1m/s=___________km/h,1km/h=_________m/s。

108km/h=__________m/s,10m/s=__________km/h。

 

2、运动形式

(1)匀速直线运动:

(2)变速运动及平均速度:

3、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10s内通过路程为200m,那么,它在第1s内通过__________m,第2s内通过__________m,前5s内通过__________m。

4、长50m的队伍,匀速通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需1.25min,则队伍过桥的速度为()

A、1.33m/sB、7.2km/hC、2.5m/sD、4.8km/h

5、小明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1.5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013江苏盐城,第6题)小球从左向右运动,每隔相等埋单曝光一次所得到的照片如下图,其中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答案】A

(黄石市2013年)39.小汽车匀速行驶在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A.36km/hB.108km/hC.144km/hD.180km/h

答案:

B

(2013龙岩)(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15m/s速度匀速行驶,则2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m,请在图12中画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

 

(2013年兰州)19.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的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汽车处于静止状态(填“甲”或“乙”)。

 

(2013年北京市)34.甲、乙两辆车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17所示。

当3ts时,甲、乙两车的速度之差等于20m/s。

 

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1.小明在利用图7进行“测平均速度”实验时,他记录的实验表格如下,请根据这些数据把表格填完整。

实验次数

路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1

S1=75cm

t1=2.6s

V1=28.85cm/s

2

S2=75cm

t2=2.5s

V2=_____cm/s

3

S3=75cm

t3=2.4s

V3=______cm/s

v=______cm/s

第5节计算题

1.如图9所示,一列长为12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座3000m长的大桥,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求火车过桥时的速度是多少?

 

2.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7.5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

(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

(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3.一辆汽车以15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问:

(1)鸣笛处距山崖离多远?

(2)听到回声时,距山崖多远?

5、综合应用

(2013年福州)25.(3分)

(1)如图20所示,铁块长为_____cm。

2.52

(2013年临沂)32.图8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cm。

5.25

(2013资阳)9.(4分)根据下面各图,写出所求物理量的值。

 

(1)2.73~2.77

(2013宜宾).小刚学了长度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80______(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______cm。

 

(2013乐山)7.当你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中,突然感觉汽车座椅的靠背在向前推你,这时汽车正在:

B

A.匀速行驶  B.加速行驶  C.减速行驶  D.正在转弯

(2013乐山)8.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

D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  

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

 

(2013年上海市)7.甲、乙两车分别从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

图像分别如图4(

)、(

)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间的距离为

,则()答案:

7.D;

A.

米B.

C.

米D.

四、计算题

(2013泰安)27.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

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

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解: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2分

(2)火车过桥时,由

------------------------------------------2分

(2013佛山)21.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

请求:

(3)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4)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45Km,62.5Km/h

一、声现象

【考点聚焦】声现象涉及到的考点有: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及有关计算

4.乐音的三要素

5.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呈现形式】上述考点常以填空和选择题型出现。

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记忆和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知识结构】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产生原因:

振动

2.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介质

3.声速:

340m/s(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

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

(1)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形成的声音;

(2)回声的区分与加强;(3)回声测距离及其它应用。

二、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

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2.响度:

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音色:

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

三、乐音和噪声

1.区别:

(1)从物理学角度看;

(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

2.减小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方法提示】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

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

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

5.噪声的控制方法。

 

【对应训练】

1.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嗡嗡”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而产生的。

2.乐音有三个特征,音调是反映声音的,响度是反映声音的,我们通过声音区分不同乐器是靠。

3.将手表放在枕头下面,隔着枕头能够清楚第听到手表“滴答”声,这说明枕头的传声能力比空气。

4.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一木梳上很快地划过去,再让它慢一点从同一木梳上划过去,两次用力大小一样,则两次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项都不同

5.医生用听诊器可以清晰地听见患者心跳的声音,这是由于〔〕

A.听诊器能自动收集有用的声音B.听诊器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响度

C.听诊器减少了噪声的干扰D.听诊器靠固体传声效果好

6.为了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小实验现象。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

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曲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其它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但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7.小明用不锈钢尺和塑料尺设计了验证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实验,请你帮他简述实验的做法。

 

8.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亮与地球的距离的,其原因是什么?

 

9.人体里许多器官,它们总在不停地运动,这些运动就引起了振动,人体器官里就发出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你能说出其中的三种吗?

 

10.小伟所在的实践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对声音进行探究。

实验一:

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了水花。

实验二:

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端,并置于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烧瓶,会听到清晰的“叮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中的响声比原来小的多。

实验三:

把自行车支起来,一只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拿着硬纸片,让纸片的一头伸到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

(要特别注意安全,不要把手伸到辐条中)先慢慢转,这时可以听到纸片的“轧轧”声;再加快转速,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当转速达到一定程度时,纸片就会尖叫起来了。

以上三个实验中,能表明发声体在振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另外两个实验分别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演奏小提琴时,琴弦在,打鼓时,在振动;敲击瓷碗边缘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吹笛子时,笛子发声是由发出的。

3、声音靠传播,声音以的形式传播,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4、不能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速度大小规律是

练习

7.(2013•佛山)用大头针在两个塑料杯底部扎了个小洞,把细线插进杯中打结制成一个土电话,对其通话过程合理说法为(  )

A.声音只在固体中传播

B.声音只在空气中传播

C.声音既在空气中传播,也在固体中传播

D.通话过程主要说明声音可以反射

2.(2013•宜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3.(2013•扬州)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

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

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4.(2013•无锡)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使泡沫屑会不停地跳动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6.(2013•苏州)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具有能量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8.(2013•深圳)“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说话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0×108米/秒

D.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9.(2013•庆阳)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013•遵义)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伤亡,其中一个原因是发生地震时没有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若一个人在发生地震时被埋在废墟下面,以下自救措施合理的是(  )

A.就地静止等待

B.大声呼救

C.使劲向有缝隙的地方钻爬

D.用硬物敲击墙壁,水管等物传出声音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叫音调,叫频率,音调与频率有关。

2、人的发生频率范围是,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叫超声波,叫次声波。

3、叫响度,叫振幅,响度与和有关。

4、乐音的特性包括、、,不同物体即使发出音调和响度相同的声音,仍能够分辨,表明。

练习

1、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中的“高”与“低”是指,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

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是指,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的

响度大,音调高。

2、医生听病人心脏跳动的声音时,要利用听诊器来减少声音的,使声音的增大些。

3、小明将甲、乙两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得到甲、乙两种波形,从波形上可以看出甲的音调乙的音调,甲的响度乙的响度。

4、如图三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质量不同的水,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发出声音由低到高的顺序是,用棒轻敲击试管底部,则发出的声音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甲乙丙

6、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

10.(2013•南昌)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有关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1.(2013•武汉)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

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3.(2013•龙岩)2013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歌手们美妙的“高音”、“低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中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振幅

4.(2012•中山)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一定不同

B.音调一定不同

C.响度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5.(2012•宜宾)小强在使用小提琴前、常常旋动琴弦轴调节琴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1.(2013•天津)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

2.(2013•梅州)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如图甲、乙所示,则这列声波(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2.(2013•乌鲁木齐)为了不影响小红学习,妈妈看电视时把声音调小,这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3.(2013•泰安)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5.(2013•巴中)颁奖大会上,会场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雷鸣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1.(2013•潍坊)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的录音(  )

A.响度增大,音调不变B.响度减小,音调不变

C.响度不变,音调升高D.响度不变,音调降低

2.(2013•茂名)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第3节声的利用

1、蝙蝠依靠超声波发现昆虫,通过这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的。

2、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时,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把物体上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会损坏被洗的物体,通过这说明声音是可以传递的。

使用超声波是因为它产生的振动比可闻波更加,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蝙蝠飞行时发出,这些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根据回声到来的和,蝙蝠第一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做,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

4、下列说法属于由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给患者除去体内结石B、炮声震聋了耳朵

C、给患者做“B超”D、上面三种说法都不是

5、下列事例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的是()

A、医生为病人做“B超”检查B、耳科医生检查病人的耳道

C、内科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音D、内科医生为心脏病人做心电图

6、下列事例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蝙蝠靠声波确定目标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体内结石

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D、利用超声波探测地下储存的石油

 

第4节声音的危害与控制

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讲是

从环保的角度讲

2、噪声强弱等级的单位是,符号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dB。

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

4、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4.(2010广州)根据图2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

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

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5、以下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D.高架道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6、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

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

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

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

7、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的噪声干扰,采取以下的那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