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72——7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了解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并能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和解释统计图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熟悉的数据,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互动流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扇形统计图,那么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
师: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统计图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知识,板书课题:
统计图的选择。
二、探究新知
1.理解题意探究新知
Ppt出示情境图
师: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知道哪些信息?
生根据情境图,说出自己知道的信息是什么。
师: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
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
生2:
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银牌情况如何?
生3:
第27——30届奥运会中中美两国金牌的变化情况如何?
生4:
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怎样的?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非常好,那么你想解决哪个问题,你认为选择哪种统计图表比较好呢?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
根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小组合作研究选择哪种统计图表比较合适。
小组活动。
集体交流。
生1:
我们研究的第一个问题,中国代表团在第27——30届奥运会中获得的奖牌情况是怎样的,用统计表统计比较好,统计表可以清晰、明了地反映每一届奥运会获得各种奖牌的多少以及变化情况。
生2:
我们组研究的第二个问题,用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的金银牌情况如何,用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获得金、银牌数量的多少。
生3:
我们组研究的第三个问题,第27——30届奥运会中中美两国金牌的变化情况如何,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金牌数量的变化情况。
生4:
我们组研究的第四个问题,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怎样的,用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金、银、铜牌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是什么。
师:
同学们说的非常好,研究的也非常的透彻,看来每种统计图表都有各自的特点。
那么你经历了上面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呢?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师:
接下来,我们欣赏一下统计图。
Ppt出示
提问:
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
学生自由回答,只要回答的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师:
根据刚才我们的研究,你想挑战一下自己吗?
我们一起来闯关吧!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第一关: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理由,对出错的情况,及时给学生说一说。
师:
同学们顺利的通过第一关,我们接着来创第二关。
2.第二关: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所提出的问题只要合理,教师都要给予鼓励。
师:
同学们顺利的通过了全关,真了不起。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P77页自主练习题2、3题。
板书设计:
统计图的选择
条形直观
条形变化
扇形百分比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学情分析
1.教学前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在前一章认识了百分数,而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报刊、电视、网络上看到过扇形统计图,对其有初步感知。
2.学生在生活中虽见过扇形统计图,但对其从没进行分析过。
因此本节课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体会描述数据的方式的多样性,重视对扇形统计图描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为初一进一步学习扇形统计图作好准备。
3.六年级的学生是以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主要以抽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时要从实际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描述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并加以合理的推断的过程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4.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数学学习比较感兴趣。
5.本班学生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得到同伴的认同。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效果分析
合理选用统计图表并不是教学新的统计方法,而是要求学生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通过教学,认为要注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应引导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综合分析,从而使学生学会从统计图中准确提取统计信息,能对统计结果做出正确解释,并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准确的判断、预测。
比如信息窗选择奥运题材,以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取得的佳绩为契机引入,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爱国情操,一方面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
◆用统计表描述我国在第27-30届奥运会获得奖牌的情况
◆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第30届奥运会奖牌榜前四名的国家奥获奖情况
◆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27-30届奥运会中美两国金牌的变化情况
◆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第30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数量与奖牌总数的关系根据学生的交流,将问题分为三类:
用条形统计图来描述的问题、用折线统计图描述的问题、用扇形统计图描述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明白:
条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及之间的大小关系;折线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同一事物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及各部分之间的多少大小关系。
2、通过比较,让学生懂得不要被统计图表面的信息迷惑、误导,要保证所得结论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统计知识的教学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接受,也不是一种技能的训练,重要的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和理念的培养。
通过观察统计图,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一种信息,了解社会现状,这对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十分重要。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教材分析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中心小学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信息窗2《统计图的选择》的内容,它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体会适当选择统计图表对描述实际问题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在前面学习过有关统计图表的知识,对三种统计图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知,会画三种统计图,但是对于究竟如何选取适当的统计图去说明一些具体实际问题还存在一定困难,所以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对三种统计图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一定的认识。
3、教材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研读和学生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的要求,特将本节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
1、理解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2、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4、单元教学策略: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开展学习活动。
2、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操作活动中学习。
3、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清楚不同的情况应用不同的统计图表。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评测练习
班级:
姓名:
自我评价:
一、填空。
1.学校统计全校各年级人数及总人数,应选用( )统计图;气象局统计昼夜气温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若表示空气中各种气体所占的百分比,应选用( ) 统计图。
【解析】:
学校统计全校各年级人数及总人数,应选用条形统计图;气象局统计昼夜气温情况,应选用折线统计图;若表示空气中各种气体所占的百分比,应选用扇形统计图。
【答案】:
故答案为:
条形;折线;扇形
2.某公司去年1~12月生产产值统计后,制成( )统计图,能比较清楚地反映出各月产值的多少;如果要反映各月产值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抽成( )统计图。
【解析】: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各个月产值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可以反映各个月产值的增减变化情况,根据此填空即可。
【答案】:
故答案为:
条形;折线。
3.下图是某公司一车间中三个小组男、女工人数统计图。
(1)男工人数最多是( )小组,最少的是( )小组;女工人数最多的是( )小组,最少的是( )小组;( )小组的人数最多,( )小组的人数最少。
(2) 第一小组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 )倍。
第二小组男工人数占第二小组人数的( )。
(3) 全车间共有( )人,其中女工人有( )人,占( )。
(4) 第一小组女工人数比男工人数小( )%。
全车间男工人数比女工人数多( )%。
【解析】:
通过观察条形统计表观察即可,根据此填空。
【答案】:
故答案为:
(1)第三;第一;第二;第一第二;第一;
(2)1.6;
;(3)600;270;
;(4)37.5%;22.2%
二、选择。
1.在我们学过的统计知识中,最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 )。
A、平均值 B、统计表 C、折线统计图 D、条形统计图
【解析】:
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各个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各个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的表示各个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此选择即可。
【答案】:
C
2.要统计某一地区气温变化情况,应选用( )统计图。
A、条形 B、折线 C、扇形 D、任意选用
【解析】:
折线统计图可以清楚的反映气温的增减变化,根据此选择。
【答案】:
B。
3.某省统计近期禽流感疫情,既要知道每天患病动物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疫情变化的情况和趋势,最好选用( )。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D、统计表
【解析】:
折线统计图既可以知道数量的多少,又能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根据此选择。
【答案】:
B。
4.下面的信息资料中,适合用统计图表示的是( )。
A、学校各年级的人数 B、五年级各班做好事的件数 C、6月份气温变化情况 D、学校教师的人数
【解析】:
统计图可以清楚的知道数量的多少、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以及各个数量与总量的之间的关系,而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做好事的件数以及学校教师的人数,用统计表比较好,根据此选择。
【答案】:
C。
5.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①.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②.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活动项目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其他
人数 (人)
80
68
74
56
23
③.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身高 (cm)
125
129
135
140
150
153
①用( )统计图 ②用( )统计图 ③用( )统计图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答案】:
C;A;B。
三、判断
1.条形统计图比折线统计图好。
()
【答案】:
×
2.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
【解析】:
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根据此判断即可。
【答案】:
√
四、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下面统计图提供的数据填空。
(1)枫叶新区2005年的月平均气温,从( )月开始逐渐上升,( )月的月平均气温最高。
(2)枫叶新区2005年的月平均气温,从( )月开始逐渐下降,( )月的月平均气温最低。
(3)( )月与( )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上升得最快,( )月与( )月之间的平均气温下降得最快。
【解析】:
(1)通过观察折线统计图可知,从一月开始气温开始上升,8月份的平均气温最高;
(2)从8月份开始气温逐渐下降,1月份的平均气温最低;(3)4月到5月的气温上升最快,从十月到十一月气温下降的最快。
【答案】:
(1)一;八;
(2)八;一;(3)四;五;十;十一
2.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⑴华源塑料厂塑料袋销售量哪年最多?
哪年最少?
⑵你认为该塑料厂销售的变化趋势怎样?
请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课后反思
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每一种统计图的特点,因此,我在教学中将重点放在怎样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数据本身的特点及统计图本身的特点科学合理地选择统计图。
让学生亲自去感受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收集数据、选择决策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时,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
应对小组讨论给予适当的指导,包括知识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合作中注意的问题及对困难学生的帮助等,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活跃性,出现了很多的闪光点,对我的启发也很大,可谓教学相长。
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去理解和把握,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验数学推理的意义,让学生在做中学,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分享: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统计图的选择》课标分析
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中心小学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涵着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二、课标解读
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以丰富的生活素材为基础,在学习中体会统计的价值
这一单元的教学需要选取学生熟悉的奥运奖牌作为研究素材。
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范围,加强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使学生真切认识体会到统计知识的作用。
(二)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培养合理的推理能力和统计意识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是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自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比如调查同学们的视力情况、喜欢看的科普读物、所穿鞋子的号码、零花钱的使用情况等。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各种活动中去,留给他们足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在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之后,一方面结合折线统计图解决有关问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空间;另一方面,让学生感悟数据的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性调查与解决问题素材,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注重学生开展统计活动的过程性评价,求同存异
从事统计活动,教师应该起到引领、指导的作用。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的讨论:
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数据?
用什么方法展示数据?
哪些数据经常出现?
数据反映出什么趋势?
依据这些结论能预测到什么?
……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如在统计活动中选择不同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来描绘数据等,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采取可行的个性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