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9355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docx

小学文言文翻译译文+解释

文言文译文+解释

1,曾参教子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2):

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2;彘(zhì):

猪.3;适:

到……去4;特:

只.5;非与戏:

不可同……开玩笑.

6;子:

你,对对方的尊称.7;而:

则,就.8;非所以成教也:

这样做就不能把孩子教育好

9;烹(pēng):

杀.10;女:

通“汝”第二人称。

你,你们。

11:

反:

通“返”,返回。

12:

止:

制止。

13.曾参:

孔子的学生14.特与婴儿戏耳:

耳:

罢了。

15.婴儿:

小孩子16.有知:

懂事17.曾子之妻之市:

之,到18.其子随之而泣:

之,她,代曾子之妻19.妻止之曰:

之,他,曾子

20.今子欺之:

之,代词,他,代曾子之子21.顾反:

回来。

反:

通“返”,返回。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

“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

“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

“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

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

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人,要善良,做一个让大家敬佩的人,无论对谁都一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应当应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诚信的表率,使孩子养成诚实守信的高尚品德。

文章以事喻理,生动形象的说明了诚信教育的原则。

2,欧阳修苦读

词语注释

1.欧阳修苦读:

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2.欧阳公:

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3.孤:

小时候失去父亲。

4.以:

用...来干什么。

5.荻:

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6.诵:

(多诵古人篇章)朗诵。

7.及:

等到。

8.稍:

稍微。

9.闾里:

乡里、邻里。

10.士人:

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此指读书人。

11.或:

有的时候。

12.因:

趁机,借……的机会。

13.抄录:

抄写。

14.务:

致力,从事。

15.诗赋文字:

诗歌文章。

【译文】

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可供他读书)。

他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字,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让(他)学习写诗。

到他年龄大些了,可是家里已没有书可读,他便到街坊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还未抄完,就已经能背诵文章,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可见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惟读书是务”的精神也值得学习。

所以要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所以警示后人要加强学习。

3,魏武将见匈奴使

词语注释

[1]魏武将见匈奴使——选自《世说新语·容止》。

魏武,即曹操,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帝。

匈奴,古代少数民族之一。

使,外交使臣。

[2]以:

认为。

[3]形:

外貌。

[4]雄:

称雄,这里意为慑服。

[5]崔季珪:

崔琰,字季珪。

传说他相貌清朗而威重。

代:

代替,这里指崔季珪代替曹操。

捉刀:

握着刀。

[6]床:

古代一种坐具,即“榻”,不是卧具。

[7]毕:

结束。

[8]雅望:

儒雅的风采。

[9]非常:

不同一般。

[10]足:

足够、充足。

[11]雄远国:

威震远国。

[12]闻:

听到。

[13]既:

已经。

[14]乃:

是。

[15]匈奴:

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亦称胡

[16]捉刀人:

指执刀的卫士,即站在坐榻边的卫士。

后来成为固定用语,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的人。

17见:

接见18使:

使者

古今异义

捉刀(zhuōdāo)古:

指执刀护卫,今:

以比喻替别人代笔作文。

见:

接见。

【译文】

曹操将要接见来自匈奴的使者,但自认为自己身材相貌矮小丑陋,不足以慑服远方的国度,于是命令崔季珪代替自己,自己则拿着刀站在坐椅边。

等到接见完毕,曹操派密探去问那个使者:

“你觉得魏王如何?

”匈奴使者答道:

“魏王儒雅的风采不同寻常,然而坐在榻旁持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啊!

”曹操听后,就派人在途中追杀了这个匈奴的使者。

《魏武将见匈奴使》是有关曹操的故事,写了曹操因匈奴使者才智过人而心生杀念。

这个故事表现了曹操过人的气质和才能,也把他极度的自私、自卑、猜疑、狠毒、气量狭小、奸诈凶残等个性特征深刻地表达出来。

4,郑人买履

 注释

  1.郑:

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

将要,想要。

3.者:

......的人。

(定语后置) 4.先:

首先。

5.度(duó):

测量。

6.而:

连词,表示承接。

7.置:

放置,搁在。

8.之:

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

他的。

10.坐:

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

等到,直到。

12.之:

到……去,往13.操:

携带。

14.已:

已经。

 15.得:

得到;拿到。

 16.履:

鞋。

17.乃:

于是,这才。

 18.持:

拿。

19.度(dù):

量好的尺码。

20.反:

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

集市散了。

23.遂:

于是。

24.曰:

说。

25.宁(nìng):

宁可。

26.无:

不。

27.自信:

相信自己。

28.以:

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

lǚ边音,第三声【读音】度:

duó多音字,第二声【读音】宁:

nìng鼻音,第四声【读音】遂:

suì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

“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 他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

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5,蜀之鄙有二僧(蜀鄙二僧)

【注释】

①恃:

凭借。

②越:

到。

明年:

第二年。

③顾:

表示较强的转折副词,可译为难道,反而。

④聪:

耳朵听觉灵敏,引申为有智慧。

敏:

反应迅速,引申为机智。

⑤恃:

凭借。

⑥败:

衰弱,颓废。

这里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自己荒废。

⑦昏:

糊涂。

庸:

平常。

这里指不聪明,才华不出众。

⑧限:

限制。

⑨之:

去,往,到。

⑩自:

从。

(11)?

连词,相当于“而”。

10至:

到,达到。

11惭:

惭愧12欲:

想13往:

去14.语:

告诉、说15.于:

对16.何如:

怎么样

17.下:

指顺江而下18.犹:

还、尚且19.明:

第二20.钵:

和尚盛饭的碗,底平,口略小,形稍扁21.顾:

难道、反而22.哉: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3.足:

足够24鄙:

边境25.南海:

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的海上。

26.瓶:

水瓶。

译文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

“我想去南海,怎么样?

”富和尚说:

“你凭借什么前往?

”穷和尚说:

“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饭钵就够了。

”富和尚说:

“我几年想要买舟顺江而下,(到现在)还不能去(南海),你凭什么前往!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

他把自己的这件事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露出惭愧的神色。

四川西部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

一个人树立宏伟大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

启示:

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6,王冕僧寺夜读

注释

(1)诸暨:

县名,今属浙江省,现诸暨市。

(2)牧:

放养牲畜。

(3)陇:

通“垄”,田埂。

(4)窃:

偷偷地。

(5)学舍:

学堂。

(6)诸生:

众多学生。

(7)已:

完毕。

(8)辄:

就。

(9)蹊田:

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10)挞:

(用鞭子、棍子等)打(人)。

(11)痴:

入迷。

如此:

这样。

曷:

通“何”,为什么(12)听:

听任。

(13)去:

离开。

(14)依:

依靠,倚仗[2] 。

(15)潜:

暗暗地、悄悄地。

(16)执策:

策通“册”,书本。

执策,拿着书。

(17)长明灯:

佛像前昼夜不熄的油灯。

(18)达旦:

到早晨,到天亮。

旦:

早上。

(19)土偶:

用泥土塑成的佛像(20)狞恶可怖:

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狞,凶恶。

(21)恬若:

内心安然的样子。

恬:

心神安适(22)录:

收。

(23)弟子:

学生,徒弟。

(24)遂:

最终、于是、终于(25)通儒:

精通儒学的人。

(26)卒:

死去;死亡。

(27)亦:

也。

(28)词类活用: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异,意动用法,对……感到惊讶.(29)已而:

不久。

(30)曷:

通“何”,为什么(31)去:

离开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王冕的成功,诠释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内涵,启迪我们学习要好学不倦,专心致志。

文章告诉我们:

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

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

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注释

1.方北面而持其驾驾:

车持:

驾驭;赶

2.我欲之楚之:

到......去楚: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

3.吾御者善善:

技术好,善于4.中道而反中道:

半路反:

通“返”,返回

5.头尘不去去:

弹下身上的尘土6.此数者愈善数:

几个,几样

7.曰:

“吾用多用:

资财8大行:

大路9奚为:

为什么10衣焦:

衣裳皱缩不平

11申:

通“伸”,伸展12方北面:

正朝北方13.恃王国之大恃:

依靠,凭借。

14.犹至楚而北行犹:

犹如。

15.举欲信于天下信:

取得信任。

16.“此数者愈善”中的“此”:

指示代词“这”,“数”,几;“者",代词,事

译文

季梁前往见大王说:

“今天,臣看见有人在一条大路上,正在朝着北面驾车前行,对我说:

'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

‘你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却将要向北面驾车’。

车的主人说,‘我的马很好,跑得快。

’我说:

‘马虽然好,但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

‘我的财物多’。

我说:

‘财物多,但是这条路不是去楚国的路。

’他说:

‘我的车夫好。

’像这样的东西[良马、财物、车夫]越好越多,离楚国就越远了。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这就是南辕北辙。

寓言《往见王曰》道理:

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

南辕北辙:

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

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树立正确的目标。

8,北人生而不识菱者

注释

(1)北人:

北方人

(2)菱:

即菱角,水生植物的果实,鲜嫩时可作水果吃。

(3)仕(于):

(在)官,做官(4)啖(dàn):

吃(5)并壳:

连同壳一起吞下

(6)或:

有的人(7)短:

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8)去:

去掉

(9)欲:

想(10)夫(fú):

语气词,用于句首表示提示下文

(11)此坐:

这是因为(12)强:

硬要(13)而:

却(14)席:

酒席

(15)坐:

因为,由于(16)以:

用来(17)其:

译文:

有个从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的北方人。

在南方做官,在酒席上吃菱角,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

有人说:

“吃菱角要去壳。

”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

“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

”问的人又问:

“北方也有菱角吗?

”他说:

“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

”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孔子所说的: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

9,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急不相弃)

重点字解释

华歆:

东汉末举孝廉,任尚书令。

王朗:

与华歆同时代人。

两人都是当时著名人物。

俱:

一起。

欲:

想要。

依附:

依傍附从。

辄:

当即。

难:

拒绝幸:

幸好。

尚:

还。

何为:

有什么。

迫至:

追赶上来。

舍:

丢下,抛弃。

所:

用在动词前,代表所接受的事物。

携:

携带。

本:

刚才。

疑:

犹豫。

此:

代这个原因。

耳:

语气词,相当于“嘛”“啊”。

既:

既然。

纳:

接受。

其:

他的。

自托:

把自己托付给别人。

宁:

怎么。

表示反问语气可以:

因为。

相弃:

抛弃。

耶:

语气词,相当于“呢”。

遂:

于是,就。

携拯:

携带救助。

如初:

像当初一样。

以:

通过。

此:

代这件事。

定:

裁定,判定。

之:

道德的。

疑:

犹豫

译文

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

王朗却说:

“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

”后来强盗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

华歆说:

“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

既然允许他搭我们的船,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便把他扔下呢?

”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4分)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12、你从本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13、请你从学过的知识中,写一句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2分)

参考答案:

10、①(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

②起先这所以犹豫不决,正是考虑到了这种情况。

(4分)11、①幸尚宽,后贼追至②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4分)12、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2分)

急不相弃指在有危难的时候互相都不舍弃对方。

不要求大家好事都做到仁至义尽,只求大家从简单的好事做起。

做了总比没做好——这也是王朗的可贵之处。

10,与善人居

如:

像肆:

店铺。

室:

房间。

漆:

油漆。

是:

这。

慎:

谨慎。

必:

一定,必定。

与:

和丹:

丹砂,矿物名,红色。

化:

同化居:

交往。

善:

品德高尚芝兰之室:

兰、芷,两种香草;用来比喻良好的环境。

鲍鱼之肆:

肆,店铺;鲍鱼:

即渍鱼,有腥臭;卖渍鱼的店铺叫鲍鱼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

是以:

所以,因此

丹之所藏者赤:

朱砂所放的地方一定是红色,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

译文:

和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好像进入了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房间,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这是因为自己和香味融为一体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店铺,久而久之就闻不到咸鱼的臭味了,这也是因为自己与臭味融为一体了。

藏朱砂的地方就是红色的,有油漆的地方就是黑色的,因此有道德修养的人必须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

本文可概括为成语: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告诫人们:

必须要谨慎选择相处的朋友和环境,要谨慎交友。

11,草书大王

注释

(1)好:

喜欢,爱好。

(2)流辈:

同流的人,此指草书爱好者们,即同行们。

(3)自若:

自如,即跟平常一样,不受别人的影响。

(4)得句:

得到佳句。

(5)索:

找到。

(6)龙蛇飞动:

形容字龙飞凤舞。

(7)使:

让,命令。

(8)波险处:

指笔画曲折怪僻的地方

(9)罔然:

迷惑的样子(10)执:

拿着。

(11)熟视:

反复地看(12)诟:

责骂。

(13)胡:

何,为什么。

(14)余:

我。

(15)皆:

都。

(16)工:

规范。

(17)汝:

你。

(18)亦:

也。

(19)止:

停止。

(20)汝胡不早问,至余忘之:

你为什么不早一点问我,以至于我也忘记它了。

胡:

为什么

(21)录:

抄写。

译文:

张丞相喜好书法但不用功,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觉得自己应该像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

有一次,他得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龙飞凤舞。

他让侄子抄下来,到写得乱的地方,侄子看不懂写得什么,拿着纸去问他:

“这是什么字?

”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也认不出来,便责怪侄子:

“你为什么不早问?

以至于我都忘记了写得什么了。

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

为什么?

丞相,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别人。

启示:

1.不要随便把错误归结在别人头上;

2.做事贵在勤于用功,到关键时才派得上用场;

3.无论任何事情,都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去做;

4.当听到旁人对自己的批评时,要虚心接受,并改正.

该文应责怪的人是张丞相,原因有两个:

1.自己书写不好,还骄傲自满,不听劝告,不改正错误。

2.自己字迹潦草,还埋怨侄儿不早点问。

12,

由俭

(1)入奢易,由奢

(2)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9)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3)。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12)几日;纱绢(8)一匹,可办(5)粗衣几件。

不馋(10)不寒足(16)矣,何必图(11)好吃好着(4)?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6)待(15)无时思有时,则(14)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注释:

1.俭:

节俭。

2.奢:

奢侈费用。

3.费用:

花费钱财。

4.着:

穿。

5.办:

用来做成。

6.莫:

不要。

7.饥:

饥饿。

8.纱绢:

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9..若:

如果。

10.馋:

这里指饥饿的意思。

11.图:

贪图12.粗饭:

粗茶淡饭13.特:

只、仅14.则:

那么15.待:

等待16足:

足够

译文:

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敢轻易地花费钱财了。

一餐吃肉喝酒,可以用来做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

生活中不挨饿不受冷就满足了,何必贪图吃好的穿好的呢?

经常在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吃不上饭的时候,不要等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来想有好东西吃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会常常享受温饱了。

道理:

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

评析一:

在我们这个高消费的时代,重温一下先贤有关俭朴的教诲,很有现实意义。

节俭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一种保护。

评析二:

节俭是长期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旦丢弃,再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就难了。

所以要培养,要坚持。

13,

注释:

(1)景公:

齐景公,名杵臼,灵公子,庄公弟,于鲁襄公二十六年立,在位五十八年。

(2)雨(yù)雪:

下雪。

雨,名词作动词。

(3)霁(jì):

雨雪天转晴。

(4)被:

同“披”散开,穿着。

(5)狐白,狐狸腋下的白毛。

狐白之裘,集狐腋下的白毛制成的裘(皮衣)。

这是裘中最珍贵的。

成语“集腋成裘”,引申为积少可以成多。

通“披”,披着。

(6)陛:

宫殿的台阶。

(7)有间,一会儿。

(8)知:

知道(9)逸,安逸。

(10)闻命,闻教,受教。

这是尊敬对方,得其教诲。

表示接受对方意见的敬辞。

译文:

景公在位时,雪下了好几天却不转晴。

景公穿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

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

“奇怪了!

雨雪下了好几天,可天气却不寒冷。

”晏子回答说:

“天气不冷吗?

”景公笑了。

晏子说:

“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且知道百姓的饥饿,自己穿暖且知道百姓的寒冷,自己安逸且知道百姓的劳苦。

现在你不知道。

”景公说:

“说得好!

我听从您的教诲了。

”(他)于是发令拿出大衣和粮食给饥寒交加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你认为文中的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晏子对齐景公说这段话,目的是提醒执政者要怎么做?

(第二问请用学过的文言文原文回答)(3分)

关心百姓,善于言辞,敢于劝谏。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或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4,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注释

轻;轻视傅毅之于班固:

傅毅、班固均为东汉文学家、史学家。

鲜;很少超:

班超。

班固之弟,东汉名将。

自休:

自己止住。

自见:

见自,表现自己的长处。

体:

体裁患;祸患里语:

俗语,民间谚语

然;这样之于:

与……相比而;可是斯:

这休;停止

译文

文人互相轻视,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傅毅和班固两人文才相当,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轻视傅毅,他在写给弟弟班超的信中说:

"傅武仲因为能写文章当了兰台令史,(但是却)下笔千言,(冗长松散)自己也止不住。

大凡人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然而文章不是只有一种体裁,很少有人各种体裁都擅长的,因此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俗话说:

"家中有一把破扫帚,也会看它价值千金。

"这是看不清自己的毛病啊。

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

有时用于自谦。

15,赵人患鼠

注释:

①患:

担忧。

②乞:

求,讨。

③于:

在。

④中山:

春秋时国名,在今河北正定东北。

⑤予:

给予。

⑥善:

擅长,善于。

⑦盍去诸:

为何不把它赶走呢?

盍,何不,为什么不。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⑧是:

这。

⑨夫:

那(若之何去夫猫)(发语词)。

⑩穿:

凿穿。

⑪垣墉:

墙壁。

⑫病:

弊病。

⑬弗:

不。

⑭食:

吃。

⑮耳:

罢了。

⑯去:

距离。

⑰若:

像这样⑱之何:

为什么。

⑲去:

去除(本文可意义为“赶走”)(盍去诸)(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文:

有个赵国人担心鼠患,到中山国去讨猫,中山人把猫给了他。

那猫善于捕捉老鼠,同时也捕鸡。

一个多月之后,老鼠被捕光了,可他家的鸡也没有了。

这家的儿子担心没有鸡,告诉他的父亲说:

“为什么不把猫丢掉呢?

”他父亲说:

“这不是你所能理解的,我担心的在于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有老鼠,就会偷我们的食物,毁坏我们的衣服,还在我们的墙上挖洞,破坏我们的器具,这样我们就要挨饿受冻了。

不是比没有鸡更有害处么?

没有鸡,不吃鸡就罢了,离挨饿受冻还很遥远呢,为什么要把猫丢掉呢?

启发: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不能只看见坏的而忽视了好的。

只有学会取舍才能得到更多。

同样,想要达到目标,就有事情需要牺牲。

生活中万物莫不是如此。

有舍才有得。

16,响遏行云

解释:

秦青qínqīnɡ:

古代传说人物,战国时秦国人善歌以教歌为业。

薛谭xuētán:

古代传说人物。

战国时秦国人,善歌。

薛谭师从著名歌唱家秦青学习技艺,薛谭非常聪明、好学,嗓音又格外甜美嘹亮。

“响遏行云”的典故就源于此。

响遏行云:

形容歌声嘹亮,高入云霄,连浮动着的云彩也被止住了。

响遏行云:

声音高入云霄,阻住了云彩飘动,一般用来形容歌声嘹亮。

响:

声音。

遏:

阻止。

行云:

飘动的云彩。

讴:

唱歌。

穷:

尽。

郊衢:

郊外大路旁。

抚节:

打着节拍。

悲歌:

唱出雄壮的歌声。

谓:

认为。

谢:

道歉。

践行:

用酒食为朋友或为亲人等等的人送行。

辞:

告别,告辞送行:

送别。

技:

本领遂:

于是反:

通假字,通“返”,返回。

止:

阻止

饯:

用酒食给人送行或设宴送行

“响”,指声响;“遏”,指阻止,使停止;“行云”,流动的云彩。

“响遏行云”指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止住了。

多用以形容歌声的嘹亮。

17,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注释:

1、啖[dàn]:

吃。

2、以:

用。

3、食:

吃饭。

4、贬:

贬官。

5、给(jǐ):

供应。

6、谗(chá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