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9264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docx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引

 

山东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南

(试行)

 

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办公室

2016年6月

前言

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是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的重要实施内容,旨在通过设立一批乡村(社区)博物馆(传习所),收藏、保护、展示反映传统乡村生活生产、世代延续、文化传承、节庆习俗及社会变迁的物证以及展现传统乡村住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经验智慧的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从而全面记录传统乡村社会的文明传承历程和延续传承传统技艺,诠释地方文化特色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生产空间。

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对于展现、丰富和提升乡村民众生活生产文化水平,构建特色各具、美丽宜居的品质乡村、促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独特作用。

为规范和引导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组织编制了《山东省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适用于山东省行政区域内“乡村记忆”工程涵盖的乡村(社区)博物馆建设(传习所),也供相关类别博物馆建设参考。

一、展陈资源及其类别1

二、设施建设3

(一)基本要求3

(二)展馆名称3

(三)展馆建设3

三、展示陈列4

(一)基本要求5

(二)藏品征藏5

(三)藏品展陈5

(四)展陈方式5

四、运营管理7

(一)基本要求7

(二)日常工作7

五、参考文件8

附录8

 

一、展陈资源及其类别

展陈资源依其形态可划分为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生产工具类

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包括各种耕种工具、收获工具、加工工具、田间管理工具、手工业工具等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物证。

(2)生活用具类

指农村日常生活用具,包括炊食器、照明用具、家具、日用杂器以及婚丧嫁娶和礼尚往来所使用的各种礼品等与家庭生活有关的物证。

(3)交通、运输工具类

指农村用于代步或运输的工具,包括陆路和水上交通工具等。

(4)服装饰品类

指农村人使用的服装、鞋帽、首饰和佩饰等。

(5)文娱用品类

指从事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的用具,如文房用具、乐器、戏装、脸谱、乐谱、道具以及各类棋牌和玩具等。

(6)民间艺术品类

指民间艺人制作的各类手工艺物品,如年画、书画、春联、剪纸、风筝、皮影、雕刻、漆器、壁画、刺绣、面塑、泥塑、铁画、草画等。

(7)文献档案类

指与山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史志方志、政策规章、报告总结、书函、宣传品、书籍、宣传品等文献档案。

(8)证书徽章类

指与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变迁有关的证书、徽章、印信匾额和旗子等。

(9)契约文书类

指与山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有关的契约文书等,如地契、房契、协议、合同、土地证、析产书等。

(10)票据凭证类

指反映山东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原始票据和凭证。

(11)乡规民约类

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有关的乡规民约,如家谱、族谱、家规、家训、族规、村规等。

(12)影像资料类

指与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有关的各种录像和照片资料,如各类照片、底片、图片、唱片、录像资料、录音资料、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13)度量衡

指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迁有关,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和轻重的器具,如尺子、秤、量、斗、升、戥子、步规、秤砣、法码等。

(14)农产品

指反映山东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代表性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如有划时代意义的种子、果苗及农副产品。

(15)其他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2.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2)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3)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4)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活动;

(5)传统体育和游艺;

(6)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

(7)进行非遗活动的文化场所与空间;

(8)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设施建设

(一)基本要求

1.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应因地制宜,根据各传统乡村具体情况,可利用整个乡村、亦可结合传统乡村一隅特色、既有场景空间进行原生态展示。

2.原则上利用既有建筑如学校、祠堂、祖屋、故居、书院、寺庙、宫观、教堂等作为馆舍。

对于确无条件利用既有建筑的乡村,可新建馆舍。

馆舍大小、规模以满足展品安全和展陈需要为宜,新建馆舍风格要与所在乡村传统风貌相协调。

3.用作馆舍的文物建筑,其修缮与活化利用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执行。

用作馆舍的历史优秀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及其他建筑,其改善和修缮工程应根据《山东“乡村记忆”工程技术导则(试行)》实施。

(二)展馆名称

1.展馆命名不宜一味求大,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应以能体现展陈主体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特色为宜。

2.展陈资源涉及到传统乡村历史传承、社会演进综合内容的,可考虑采用“××(村名)村史馆”、“××民俗馆”、“××乡村记忆博物馆”等方式命名。

3.旨在展陈某一特定领域或特定展品资源的专题性博物馆,命名应主题明晰,一目了然,如以“××(工艺名称)博物馆”方式命名的传统工艺类博物馆;以“××(某一特定时段或特定事件)博物馆/纪念馆”方式命名的红色文化、特定时期类博物馆;以“××(非遗项目名称)博物馆/传习所/体验馆”方式命名的传习授艺类的非遗博物馆(传习所)等。

(三)展馆建设

1.展馆建设应坚持整体设计、合理布防、突出重点、简便实用的原则,应根据展陈内容和规模条件合理确定各功能空间的设置和面积分配。

2.展馆建设应保证参观游览线路顺畅,展示区域、管理与服务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游客休闲分区布局合理。

3.展馆及相应设施应安装防雷、防火、防盗等技防设施,制定各类防灾预案,并设置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导引标志等防灾指示标志。

4.利用既有建筑作为博物馆,应对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维修加固等方式予以排除。

三、展示陈列

(一)基本要求

1.展陈主题和内容应当符合弘扬爱国主义、普及科学知识、传播优秀文化、培养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

2.基本陈列主题明确,应突出体现地域传统文化特色;策划方案科学合理,展览设计准确表达陈列主题;展品组织得当,文字说明准确、生动、富有文采。

3.展陈方式应以不损害展品为基本原则。

(二)藏品征集

1.根据馆藏特色及陈列展览主题需要,制定藏品征藏计划和征集方案。

2.征集的乡村传统生产、生活器具与传统文化遗物等藏品,应求真求实,特别贵重器物可以展陈仿品,但应注重仿品品质,不可粗制滥造。

3.藏品来源应合法;产权应明确且不存在权属纠纷。

4.藏品应办理手续,填写入馆清册,如实记录藏品的名称、质地、数量、现状、来源、尺寸、流传经过、征集方式等,并附有藏品持有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送交日期、联系方式等内容。

5.藏品入库手续办理完毕后,应结合藏品原始资料,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年代、工艺鉴定,分类、定名、定级并及时分类收藏保管,对珍贵藏品应进行重点保管。

6.对藏品进行分类记账、编目,编制藏品档案,做到账目清晰、账物相符,记录规范。

(三)藏品展陈

1.藏品展陈前应编写展陈大纲,展陈大纲应包含展馆主题(前言)、结构框架、基本内容及其主要展品等篇章结构。

2依据确定的展陈大纲,结合藏品档案及专业评定信息,编写展陈文本,展陈文本一般应包括版面文字、说明文字、解说词、结语及宣传材料等基本内容。

3.展品原则上应以原件为主,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和说明。

(四)展陈方式

1.展陈方式应遵循重展示轻装饰的基本原则,根据自身需求结合历史与现实环境多方式展陈,在全面深入诠释各乡村文化特色及其内涵的同时,让乡土文化遗产从历史记忆中走出来、“活起来”。

2.强调观众的情感与精神需求,重视展品与展品、展品与观众、展品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民俗馆”、“乡情展”“沿革展”“传习授艺”等形式,活态展示各地域民间艺术表演、民间艺术品制作技艺与民间习俗。

3.尊重历史史实,杜绝臆造大量虚假历史情景,抑或历史符号的拼贴与乔妆。

4.除常规陈列展示手段外,还可以采用沙盘、微缩景观、体验式展示、多媒体、新媒体等多种手段进行展示。

5.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运用信息、互联网、多媒体、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建设数字博物馆,使观众可以足不出户在网上了解、欣赏到众多乡土文化遗产资源。

四、运营管理

(一)基本要求

1.应具备一定的与其规模和功能相适应的专职或兼职专业技术人员。

2.应具备必要的办馆资金和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

3.应明确博物馆法定负责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根据运营管理需要,可聘请馆长(顾问)对博物馆进行业务指导。

4.博物馆建设涉及其他运营管理方面的要求,本《指南》未进行说明的,可参考《博物馆条例》、《博物馆管理办法》等行业标准执行。

(二)日常工作

1.设计、编制运行管理调查表,加强日常监测、管理,主要监测游客满意度及数据分析;年游客量、日游客量、游客安全状况等。

2.可结合博物馆运营要求,招募一定数量的志愿者,亦可设置专职讲解员,如设立讲解员,应进行相对专业的培训,防止解说谬误。

3.可结合展品特色,组织、研发具有地方风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出版适合各类读者要求的出版物。

4.定期保养藏品,如有需要,可制定对藏品的日常保养制度,设专人对展品进行日常保养,定期检测,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和轻微损伤。

5.组织开展博物馆安全防卫工作,保证博物馆藏品、设施、文件资料和日常物资安全。

6.合理监控各项游览活动,对危害展品的行为加以制止,并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五、参考文件

国家:

1)《博物馆条例》(2015)

2)《博物馆管理办法》(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

4)《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乡土建筑保护利用导则(试行)》(2014)

5)《关于促进生态(社区)博物馆发展的通知》(2011)

6)《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2015)

7)《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试行)》(2008)

山东省:

8)《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2010)

9)《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2015)

10)《山东“乡村记忆”工程技术导则(试行)》(2015)

11)《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试点工作报告》(2016)

其他资料

12)《甘肃博物馆分类及设立标准》(2015)

13)《甘肃省“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标准及2016年工作安排》(2016)

附录

表1:

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序号

类别名称

具体案例

1

生产工具类

耕种收获工具

䦆、锄、铧、镢、镐、锹、镰刀、犁、耧车、耙、播种机、收割机等

加工工具

磟碡、碾、磨、碓、砻、磙、臼、扇车、箩、脱粒机等

田间管理工具

化肥、农药、农用薄膜、施肥机、抓钩、三齿钩、铁叉、耘、铲、铫、喷雾器、水车、辘轳、桔槔、抽水泵等

手工业工具

纺织工具,木匠、铁匠、皮匠、石匠和泥瓦匠使用的工具,粉坊、油坊、磨坊、弹花和轧花工具等

2

生活用具类

炊食器

各种材质的锅、碗、盆、盘、筷子、盅、杯、壶、瓶、糕点模具,各类风箱、鼓风机、煤气炉、灶台,各种火镰、火柴,沼气用具等

照明用具

煤油灯、豆油灯、蜡烛、烛台、台灯、应急灯、电灯、手电筒等

家具

各种材质的床、桌、椅、凳、沙发、柜、橱、箱、条几等

日用杂器

簸箩、簸箕、面斗、扁担、水桶、水缸、筐、篮子、抓、笤帚、缝纫机、暖壶、剃须刀、剃头刀、旅行箱等

礼仪用品

喜帖、花轿、喜杆、锣、鼓、礼服、盖头、首饰盒、唢呐、丧服等

3

交通运输工具类

陆路交通运输工具

舆轿、兽力车、人力车、自行车、摩托车等

水上交通运输工具

木(竹)排、木(竹)筏和舟船等

4

服装饰品类

上衣、裙子、裤子、鞋子、帽子、项链、手镯、手链、戒指、胸针

5

文娱用品类

文房用具、乐器、戏装、脸谱、乐谱、道具以及各类棋牌和玩具等

6

民间艺术品类

年画、书画、春联、剪纸、风筝、皮影、雕刻、漆器、壁画、刺绣、面塑、泥塑等

7

文献档案类

史志方志

年鉴、地方志、专志等

政策规章

各种规定、规章和制度,各种通知、通报、通知、通报、公告、公报、告示、布告,各级规划、大纲,各类细则、简章,各级政府的指示、指令,各种会议的决定、决议以及各级政府的命令、任命等

报告总结

各种意见、方案,各类请示、报告,各种会议纪录、纪要、电话记录,各种小结、总结、简报,上级的批示、批复,各部门的预算、决算等

书函类

文稿、诗稿,笔记、札记,留言、题字、摘记,日记、周记,书信、明信片、贺年电报,请柬、谢函、请假条,申请书、介绍信、证明信,申明、启事,决心书、保证书、检查书等

宣传品

重大事件或历次群众性运动中散发、张贴的传单、标语、宣传画、海报,各类新闻稿、通讯稿、广播稿和黑板报原稿,以及各种书籍、报纸和期刊等

8

证书徽章类

证书

聘书、任命书、委任状、出生证、工作证、出入证、党员证、会员证、出席证、毕业证、结婚证、居民证、户口本、身份证、选举证等

徽章

奖状、证章、奖章、纪念章、徽章、奖杯等

印信匾额

各级政府、各组织机构的印章、印信、标牌、匾额等

旗子

旗子,如队旗、校旗、会旗、贺幛、锦旗、指挥旗、彩旗等

9

契约文书类

地契、房契、协议、合同、土地证、析产书等

10

票据凭证类

票据

粮票、布票、煤票、油票、肉票、发票、收据、税票、债券、彩票、奖券、支票、金融券、邮票、车船票、飞机票等

凭证

存单、存折、信用卡、银行卡、账簿、析产书、统计表、领条、借条、路条和请假条等

11

乡规民约类

家谱、族谱、村志、家规、家训、族规、村规等

12

影像资料类

照片、底片、图片、唱片、录像资料、录音资料、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13

度量衡

尺子、秤、量、斗、升、戥子、步规、秤砣、法码等

14

农副产品

有划时代意义的种子、果苗及农副产品等

15

其他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表2: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序号

类别名称

具体案例

1

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打油诗、民间故事、对联、绕口令、谚语、谜语、歇后语、民歌、民谣、笑话等

2

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

3

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传统技艺

传统陶瓷制作技艺、织染技艺、金属制作技艺、髹漆技艺、造纸技艺、印刷技艺、造船技艺、酿酒技艺、制茶技艺、制盐技艺、食品加工技艺、建筑营造技艺

医药

中草药

历法

农历

4

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活动

传统礼仪

婚嫁礼仪、寿诞礼仪、建房乔迁礼仪、庆贺礼仪、交往礼仪、丧葬礼仪、节日礼仪、称谓礼仪等

节庆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中元节等。

5

传统体育和游艺

武术、放风筝、打角螺、弹弓、跳房子、跳绳子、拈石子、老鹰担鸡、斗蟋蟀、滚铁环、捉迷藏、纸牌、折纸、七巧板、剪纸、跳皮筋、丢手绢等

6

非遗技艺传承人

能够进行言传身教、口传心授,在技术层面和精神层面进行技艺传承的传承人

7

文化场所与空间

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集中区域或场所

8

其他非物质文化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