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9210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docx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

 

教师的家访心得体会

 

10月19日利用休息时间,我和两位老师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

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学生唐友文,家境优越,在老师和学生眼中都是很优秀的学生,

 

但是这个学生却在双休时伙同班上另两位同学打邻班的学生殷长林,

 

其原因就是觉得殷长林对他讲话不太尊重,并且也看不惯殷长林。

 

长林不服气,又想邀社会青年伺机报复,这位学生害怕了告诉了远在

 

上海工作的父母,只说别班的学生要打他,父母着急了,打电话把从

 

孩子处听到的片面之词告诉了离孩子稍近一点的姑母,姑母也不向老

 

师了解情况,便直接打电话找到殷长林的一位亲戚,要他对殷长林的

 

父母说,不要他的孩子打唐友文。

但是殷长林并不想罢手,唐友文的

监护人爷爷知道后,很担心孙子被打,对学校颇有微词,还说要把

 

孩子转走。

我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把事情妥善解决后,去拜访了孩

 

子的监护人爷爷。

我们进行了很好沟通。

孩子爷爷也感慨,我们不相

 

信老师,惊动这么多人,可事情还是没解决,以后他要相信老师,有

 

了问题先告诉老师。

还告我们,因为唐家第三代女孩多,只有这一个

 

男孩,亲友都比较娇宠。

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对孩子思想方面的教

育要加强,让孩子成材更成人。

 

老师家访给学生带去温暖,也给家长带去了温暖。

我们到达学生杨义书的家时,家长颇感意外,但并不很热情,因为孩子成绩不好,又很调皮。

这个学生上学期因疯赶让本班同学刘丰的头撞到水泥柱上,到医院缝了六针,这学期

又因疯撞让挖耳勺深嵌入顿佳倩同学的耳朵中,到医院才取出来,

 

但隔膜已受损。

这样一个孩子,家长已失去信心。

我和他们讲他孩子

 

的优点,比如篮球打得好,犯错后不跟老师顶撞,特别是告诉他们,

老师并没放弃他们的孩子,上学期八年级调考,杨义书的语文竟打了

80多分,听到这里,家长很是高兴,兴奋的喊到:

“杨义书,你看,老师没放弃你,你要守纪律,好好学习。

”虽说,杨义书同学没有给老师口头保证,但这段时间来守纪,听话,他用行动作出了保证。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

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

很多家长都反映:

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

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

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

同时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同

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多数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管教子女严厉的家长,会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的家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有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有的共同商讨,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给家长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这段时间的家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访对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能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我们只有通过家访,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着手,对症

 

下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

 

的.

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

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的根源,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耐心倾听家长和老师对他或她成长的一些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

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得更大的成功。

我在八月的一个午后,来到了学生小刘的家。

学生小刘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

家长,孩子和我坐成一圈,孩子的父亲问我孩子是不是在学校表现不好,希望我直言不讳的指出来,他一定配合教育。

我之所以选择了到这个孩子家家访,并不是因为她在校的学习表现不好,而是因为她在班级人际关系不够融洽,同学们都不愿意和她接触。

我觉得,这个孩子的防御心理特别强,说话也比较有进攻性,像一个小刺猬。

但是我和她交流过几次,发现这个孩子胆子其实很小,也很乖巧。

是什么导致她的两面性,为什么她总要在同学面前装作很强大的样子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决定看看她的家庭,寻找一下孩子性格形成的根源。

坐在这个孩子的家中,我观察到,这个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地处偏远的一处平房区,在和她父母的交流中,我获悉到她父母都没有固定工作。

她小的时候,爸爸为了养家总去外面打工,而她家的亲戚相对家境比较殷实。

家庭聚会的时候,父亲常不在场,因为家境窘迫,小小的她心理比较敏感。

慢慢学会了察言观色,她总是觉得亲戚

 

瞧不起她们母女俩,所以在她九岁时就产生了“我要变得强大,我要保护妈妈”的想法。

这种想法先体现在语言上,她妈妈说:

“她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一说话就总是反驳别人。

我一批评她,她更生气。

后来,她开始不怎么和周围的小孩玩,拼命在家学习。

总说要用好的成绩来回报父母。

听到她们的讲述我的心抽得紧紧的,我好心疼这个孩子。

我不自觉地抚摸她的头,孩子的眼睛闪烁着晶莹的泪。

我问她:

“成绩好,事事不让别人说你,你就真的快乐了吗?

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仅要懂事,我还希望你快乐。

别去承担父母应该承担的事。

”我还和她们讲了同学们对她的一些认识。

比如,同学们都说她太敏感,在一起聊天时,她会突然翻脸,觉得某些言语在针对她。

我又和他们讲了智商和情商的关系。

我告诉她,只有让孩子学会心灵不设防,以宽容的态度去面对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

健康的情感对于一个孩子的一生有多重要。

经过我和孩子及父母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这个孩子若有所悟的低下了头,表示尝试改变自己。

我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个孩子的生活即将发生了变化。

我知道:

如果没有这次家访,我就不可能找到症结所在;而在她父母的心中,她还一直是那样一个乖巧优秀的完美孩子,其中的不快乐心结会一直埋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深处。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很多家长整个忙于工作,直接把小孩子扔给了老人照顾,等到孩子长大了接回来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学习生活时,孩子往往就不听了,这其实是由于家长监护责任的缺失造成的,作为班主任既要指出家长的这一问题所在,还要尽力做好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桥梁。

还有一些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唠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

针对这类家长我也给

 

他们敲了警钟,告诉他们长此以往就会让孩子处在一个藐视或忽视父母忠告的境地。

总之,家访工作的进行,使我能和家长在一个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如果说作为老师在学校看到学生的表现只是一个平面的话,那么通过家访就能看到这个孩子的多面,这样立体的看孩子,才能找到孩子身上一些缺点所产生的根源,才能对症下药,督促孩子尽快改正。

家校的密切联系实在是一把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啊!

"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活动开展以来,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积极投身于这场轰轰烈烈的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育人意识,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责任心。

在做好上学工作的前提下,利用课余,对我班的

51名学生进行了家访,所见所闻,感触良多:

一、统一思想,明确家访的主要任务

1、了解所访学生家庭情况。

进行家访前,我们首先对所访学生

 

家庭情况进行尽可能深入的了解。

因为,家庭情况直接影响学生的思

 

想、学习和生活,教师只有对学生家庭的具体情况做全面了解,才有

 

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2、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多报喜,少报忧。

向家长介绍

 

学校开展的主要教育活动,在学校与家庭间形成有效沟通。

3、与家长共同研究,明确要求,统一思想,找出学生内心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在未来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长提出建议,为其实施家庭教育提供帮助指导,必要时

 

还要向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学、教育学的基本知识,并共同商量出解决

 

问题的办法。

 

二、通过切实开展工作,家访成果显著

1、通过本次家访,我们全面了解了受访学生及其家庭,为在未

 

来教育工作中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家访,我们与学生家长之间建立起沟通渠道,第一时间

 

了解家长的想法,解除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访为平台,以学生和家长为渠道,我们对学校进行全面

 

宣传,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4、通过家访,广泛听取社会对我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

 

及时反馈。

 

三、家访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

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

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

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

 

了另一个人一样。

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录像,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

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国事天下事漠不关心,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3、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着较高的期望和要求。

 

从家访中,我们深感家长对学校和老师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和要求,有的孩子在家比吃比穿,有的孩子任性撒娇,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的厉害,孩子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总是说你不听话,就把老师请来,觉得老师就是万能的,能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

如果在老师身上发现了什么不良之处,家长就觉得特别吃惊,觉得不可思异。

家长对我们报以这么高的期望,我们真是深感责任重大。

怎样为孩子们树立榜样,也对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家访则是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做好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们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访,说到底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

 

梁。

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

 

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

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

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心得体会。

11月26日利用休息时间,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

受颇深。

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

 

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赵美月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

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对班级容量也很大,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

"赵美月的家长说:

"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

兴奋,学生本人感到:

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

 

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学生李

浩宇说:

"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

 

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

学生张诗雨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

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

 

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

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

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

很多家长都反映:

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

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

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

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

知表达水平。

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

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

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

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

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

 

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

 

家庭中的表现。

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

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

 

对学生的教育。

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

 

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

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

所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我愿虚心请教,倾心奉献,把课外访万家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作为我们XX小学因为地处济南市的近郊,所以生源比较复杂。

有许多孩子是外来务工子女,其中还有部分留守儿童,外加家长学历水平整体不高,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

还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繁忙,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许多不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习惯。

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家长望子成龙,只看

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

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家访让我感受颇深:

 

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

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

 

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

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

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

多不同的类型。

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

么歌"。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

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四十六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

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为了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作为教育系统的我们学校也开展了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

这两天我和搭班的的老师一起走访了我们班

的12名学生。

这十二名学生主要包括学困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孩子。

第一个去的是我们班毛A家,费劲周折才找到了他家。

有一个很小的院子,一进房子,狭小,昏暗,几乎没有什么家具,我们只能坐

 

床上。

(即使这样的地方,也是租来的)家长很是诚惶诚恐,我赶紧说

 

明了来意,并亲切的摸着毛小云的头,冯老师也关切的询问家庭情况,

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并告诉他们学校的办学方针,努力方向,对学校

 

和老师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家长逐渐的放松了,开始和我们自然的交

 

流起来。

家里三个孩子,父母都在打零工,冬天了,零工也不好找,

 

就都在家里歇着。

一张陈旧的茶几上摆放着孩子的寒假作业,旁边放

 

着一个还放着馒头的盘子,一看就知道茶几即是书桌,又是饭桌。

 

时,我的心头涌入千般感受,总是责备他作业那么不整洁,但却没有

 

想到他就是在这个昏暗的房间里,用心的写着每一个字,努力的学习,

愧疚的我不由得怜爱的把孩子拥入我的怀中.....

 

B家住的比较远,害怕家长不在,我提前打电话和家长联系了。

因为不认识路,家长便就出来迎接我们。

边走边聊,在寒风中走了许久才到他家。

没想到这个孩子每天要走这么远的路去上学(步行四十多分钟),真是辛苦啊!

每次他迟到我就批评他,他总是低着头一声不吭,从没有给我辩白过,真是惭愧啊!

当坐到他简陋的家的时候,我表达出这个孩子上学很辛苦,没有想到,家长却说,这没有什么,像他们这样从内地很贫困地区来新疆的打工者,能上上学就已经很不错了,要知道他们因为在内地的偏远山区,别说上学了,就是吃饱肚子都是问题呢!

他们虽然很年轻,B的妈妈今年才26岁,但是一天学也没有上,最大的收获是给B又生了一个弟弟,一个妹妹。

(严重超生啊!

越是穷,越要生!

)现在虽然比起其他同学家里的条件差些,但是孩子能上学就是家长最大的欣慰了。

 

走访的贫困家庭,父母都是内地来疆打工者,没有固定收入。

很年轻,但是因为贫穷都没有上过学,每个家庭至少有两个孩子。

居住条件差,学习环境差,父母每天早出晚归为生存奔波根本无暇关心孩

 

子学习。

通过走访,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们学校80%是外地来疆打工者,被外面的人称为打工子弟学校,而在我们班,打工者就占了70%。

这些孩子和所有城市里的孩子一样,渴望知识,渴望成长。

他们有着城市孩子所没有的淳朴,吃苦耐劳,坚强的意志力,自理能力强这些优秀的品质,但是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习惯等方面却不容易教育,因为父母忙碌和没有文化,家庭教育缺失,学生的视野狭窄。

作为语文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应该把工作做的更细致一些,更要有耐心一些,关键还是要有一颗爱心。

父母忙于生计,孩子的爱的缺失,那么作为老师就应该多给这些孩子爱心。

我想,即使是父母没有文化,即使家境贫寒,只要学校能给一个宽松的充满爱的环境,这些孩子一样都会很优秀的!

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现在的联系方式很多,诸如电话、手机、互联网等,为什么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

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

5月23日利用休息时间,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

 

受颇深。

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

 

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

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学生邹瑞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

 

宠若惊”的感觉。

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

 

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

 

教学工作的。

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

鼓励,最后我说到:

“我们实验小学办得红红火火,学校大门要挤破,

 

班级容量也很大,我们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

 

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

”邹瑞的家长说:

“万万没有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

 

兴奋,学生本人感到:

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

 

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学生

 

寇秋玲说:

“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

 

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

学生林济猛见到我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