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851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docx

新版浙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悠悠北山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1、通过探访活动,了解、感受历史街区建筑物的文化特点,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结构等美术语言,来描绘有特色的历史建筑物。

2、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观察、感受、写生、描绘等探访记录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鉴赏力、造型表现力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探访能力。

3、通过对传统历史文化的探访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尊重、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的情感。

1、重点:

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探访、记录、写生等活动,培养学生关注和尊重传统历史文化的情感。

2、难点:

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资料收集活动:

通过网络收集北山街资料。

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

探访湖州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

探访的建筑物名称,值得探访的一处传统历史建筑——探访的传统历史建筑物所在的(街区)

(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湖州本地的著名建筑风光的课件,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

1.导课,出示课题。

(1)对北山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课件出示北山街风光,如北山街夜景、栖霞岭、宝石流霞等,感受西湖边悠悠北山街的风光。

(2)小结:

北山街,是一幅绝佳的西湖山水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

(3)板书课题:

悠悠北山街。

2.对北山街的文化背景感受。

(1)小结出示:

北山街文化遗存,如秦始皇缆船石、栖霞岭摩岩题刻、紫云洞诗词题刻、宝石山稚僧担物造像等,教师讲解。

(2)小结:

北山街,是一座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一条历史悠悠的北山街。

3.对湖州本地的历史文化建筑探访。

(1)趣味导入。

教师先出示几张湖州历史建筑物的局部,如飞英塔、府庙、潮音桥等局部照片,让学生猜猜是湖州哪里的建筑物?

再出示建筑全貌,请学生看一看,说说是什么建筑。

(2)教师提出探究问题。

湖城要进行整体改造,这几处建筑是否该拆除?

(3)探究活动。

先请探访这几处建筑的同学分小组交流探访活动调查表,让学生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进行讨论。

再请各组代表说明本组探访活动的情况,按探访记载表分析,对探究问题作出答复。

(4)激发写生创作兴趣。

现在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逐渐消失,我们必须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

还可进行美术写生创作,以艺术形式描绘、记录自己喜爱的历史建筑物。

4.写生创作指导。

(1)对比北山街和湖州历史文化建筑与现代杭城建筑,区别表现在哪里?

让学生看图片对比分析,更清晰地了解历史建筑的特点,帮助启发学生能够抓住历史建筑特点进行描绘。

(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构思。

(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鼓励创作信心,讲究创作的童趣性。

结合欣赏,教师可演示如建筑与树木的主次关系,构图的疏

密、饱满,以及先线描后色彩的创作方法等。

(4)教师简单介绍速写的方法,并做示范。

(5)作业设计:

尝试用速写的手法表现北山建筑,创作题为《悠悠北山街》的作品。

(6)并配上文字简述。

5.学生独立创作,教师设计封面、目录。

将学生作业可装订成《悠悠北山街》的图册,

教学反思:

通过展示北山街不同历史时期建筑、缆船石、摩岩石刻、文化遗址,让学生感受传统历史文化特色的同时,让学生从美术表现方式去表现。

尤其是通过对历史文化建筑和现代建筑的对比不同建筑的造型结构,装饰风格的对比中,学会了解欣赏历史点。

但北山街的景象在有些学生的脑海里是陌生的。

在学生有兴趣的基础上,适当的加入本课有关风景写生的知识点。

我以为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是上好一堂欣赏课的关键。

课题《悠悠北山街》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写生创作工具(铅笔、钢笔),画纸。

(教师)已设计好的《悠悠湖城》封面、目录,装订用线。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

1.激发写生创作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根据学生探访结果,选择学生较为集中探访的一处历史建筑,进行重点讲解建筑文化、风格及相关故事,确定写生创作《值得珍藏的建筑》的主题画。

2.学校写生创作指导。

(1)对比分析建筑的造型特点。

教师出示现代建筑和北山街历史建筑图片,对比造型、颜色、材质等的不同点?

让学生对比感受,抓住建筑物特征。

(2)欣赏绘画艺术家用线描、色彩速写描绘建筑物的作品。

启发学生对建筑物进行创作构思、创作写生。

(3)欣赏儿童优秀作品,讲究创作的童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信心。

(4)教师可简单演示几种由易到难的创作写生方法。

如线描写生、铅笔淡彩、色彩写生等;构图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领。

注重讲解技能难点。

(5)讲解外出写生常规,如找角度,选好安全位置,放置工具,外出不能喧哗等要求。

3.学生按写生常规要求进行外出写生创作,教师进行管理,指导创作。

(如果不能写生,则通过湖城照片进行线描再创作)

4.教师将已设计的《悠悠湖城》封面,与学生作品装订成册,进行展示。

5.教师总结:

现在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消失,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

6.课后作业。

根据学生学习、生活所处的实际环境,自行寻找一处值得探访的街区及其建筑,进行相应的写生练习。

教学反思:

悠悠北山街离我们乡下的孩子实在是太遥远了,所以,我们采用了照图片写生的形式,虽让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在后面的几个班级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探访我们平湖的历史文化建筑,如报本塔,莫使庄园等,把乡土融入课堂,使教学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

《悠悠北山街》的作业来看,树还是那棵一年级的树,房子还是一座没有底座飘忽的一片。

我在思考,到底要带给学生什么,让他们学到些什么?

现在又有老师提出要注重技能教学,感觉很有道理,但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技能教学到底怎么实施,怎样的实施才是符合五六年级的学生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

通过《悠悠北山街》这堂课,我有这样的思考。

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我个人觉得只要注意了这两个方面,其他的还是象过去一样强调学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

让学生带着思考去画画,带着生活经验去画画。

同时要注意的是,虽然强调了技能,但此技能非彼技能,不需要强调透视关系、素描关系,小学阶段只要绘画注重科学性,注意生活细节,注意画面的前后关系就可以了。

课题《安全标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教学目标

1.认知各种常用的安全标识,知道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2.初步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方法,能用安全标识的三要素(色彩、图案及形式)为学校或社区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

3.提高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追求平安幸福的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设计安全标识。

难点:

设计的标识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

教学准备准备各类安全标识的图片

水粉画颜料剪刀等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

1、提问导入:

(1)出示各种安全标识,让学生对标识有初步的了解。

(2)教师提问:

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哪些安全标识,它们分别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3)学生回答:

在变压器旁边看到过当心触电的标识;在包装箱上看到过小心轻放的标识;在……

(4)教师小结:

安全标识可以分为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等,具有禁止、警告、提示的意思。

2、分辨标识:

(1)分类出示各种标识。

讨论:

不同的分类标志在形状、图案、色彩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2)讨论后小结:

禁止标识:

圆形,红色+黑色;

警告标识:

三角形,黄色+黑色;

提示标识:

方形,绿色、黑色、红色等

(3)出示有禁止攀爬、当心触电、小心轻放等安全标识,让学生思考张贴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等。

(4)教师提问:

为什么好的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的作用?

小结:

安全标识利用一定的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刺激了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起到了警醒的作用。

3、设计安全标识:

(1)提问:

校园内外应张贴哪些内容的安全标识?

如:

楼道口、阳台上、教室里等

(2)探讨:

怎样设计才使安全标识的色彩、图案、形状的含义清楚而醒目?

(3)要求:

你准备为学校设计一个怎样的安全标识?

4、学生作业:

画出安全标识的草图。

教师巡视指导,对制作中存在的共同性和个别问题加以指导。

5、拓展:

课后搜寻有关安全标志图片,对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草稿进行修改。

教学反思:

这一课,主要内容是了解什么是安全标识,认识生活中的安全标识,并结合美术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设计安全标识。

通过课前收集的各种安全标识的欣赏、介绍、讨论,学生对安全标识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在他们的设计图上面已经有了很好的体现,他们知道了安全标识要用比较亮的颜色,这样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安全标识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各种安全,因此要做得简单易懂,每一个图案都有其特定的含义。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深深的体会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所以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安全教育,面对这样的一个教学内容,很自然的就让我想到这是在美术课中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习安全常识的好机会。

因此,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将重点放在同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结合上面来,让学生在认识安全标识、学习设计安全标识的同时,无形中接受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

课题《安全标识》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写生创作工具(铅笔、颜料等),画纸。

(教师)照相机。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

1、展示学生设计稿:

A.你设计的是什么标识?

准备放哪?

B.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请说出你设计的思路。

C.对于他的设计草稿,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改进意见?

2、修改设计草稿:

要求:

精致,可是使用辅助工具。

画面构图时主体要画得大,外形要标准。

3、为设计稿上色:

要求:

颜料运用时要控制水分,运笔要概括。

涂色时不要将颜色涂到边缘外面去,可先涂边缘线,再涂内部色彩。

如果选择张贴室外的安全标识,可以运用防水的油画棒或者丙烯颜料。

4、交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用照相机拍摄学生作品。

5、小结与拓展:

(1)根据学生设计内容,由学生自己进行张贴,可以小组合作。

或者可以将学生作品做成KT板后张贴。

(2)小结:

安全标识能提高人们安全意识,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多留心多观察,注意人身安全。

教学反思:

不管人们做什么事,总需要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这就需要熟知各种的安全标识。

安全标识比安全语言的描述更简洁、形象,具有更强的警醒作用。

安全标识主要包括禁止标识、警告标识、指令标识和提示标识。

不同标识的作用不同,但它们都是通过各自的色彩、图案形状及隐性的视觉语言刺激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让人们明白不同地点所禁止或注意的行为。

拥有安全标识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秩序,体现人本精神的社会。

儿童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应该让他们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标识,并让他们根据不同环境和需要,尝试设计合适的安全标识,提高对安全标识作用的认识。

本课教材提供了一些现实环境中的安全标识图片,如禁止攀爬、安全出口等等,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安全标识——简洁、醒目的警示作用,帮助学生了解安全标识的设计要素,主要包括色彩、图案及形状;教材还提供了三幅孩子们正在张贴安全标识的图片,使孩子们明白设计的目的是实际应用。

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环境需要,设计相应的安全标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安全标识的意义。

在上课时候,同学们运用色彩、图案和形状等美术元素认真设计了安全标识,效果还是不错的。

课题《童谣童话》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含重点、难点)

及设置依据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用美术的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探访。

难点:

经过有效的探访活动,通过记忆思考后进行创造性表现。

教学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

(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教学过程

内容与环节预设个人二度备课

第一课时

1.新知教学。

(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

(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

(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

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5)揭题:

《童谣童画》。

2.欣赏作品。

(1)交流:

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

(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

(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3.尝试创作。

(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

(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

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作业。

(1)交流创作思路。

(2)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本节课内容。

(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教学反思:

童谣是民间艺术家六给孩子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

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孩子们阅读童谣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特点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美丽。

因此,让学生学童谣,画童画,将童画童谣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整节课最突出的难点就是学生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因为在第2,3个目标没有很好的完成,所以这个难点就更加明显。

学生不肯很好的去诠释童谣,只为了完成作业而做,很多同学都是依样画葫芦。

在学习态度上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点是在以后需要我特别重视的。

课题:

4、大盒子小舞台

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等。

(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欣赏导入新课。

大纸盒怎样才能够变成一个具有特定环境的、富有情趣的、属于自己的小舞台呢?

(1)教师出示范作: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这个作品一定让同学们觉得,普通的纸盒通过作者的巧妙构思和制作居然变成一个漂亮的小舞台。

它是怎么制作的?

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舞台场景?

(2)引出课题:

《大盒子小舞台》。

2.制作森林舞台台基。

教师:

要制作森林舞台,首先要设计一个台基,我们一起来研究台基的制作方法。

(1)盒子的选定和切割。

①长方形的盒子造型。

斜切取其中的部分。

(图一)

平切取其中的部分。

(图二)

展开其中的边。

(图三)

其他的特殊形状。

(图四)

②圆形盒子的造型。

③其他形状的盒子造型。

(2)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需要注意些什么?

(纸盒破了,达不到自己预想的效果……)

(3)纸盒子切割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

①用线画出需切割的部位。

②将纸盒固定不让其摇晃。

③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

3.为森林选择茂密的大树。

树多才成林,林多才称森。

各种各样的大树是我们舞台的主角之一。

树木种类、色彩表现、前后关系等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1)树的种类及大小。

教师拿出一些图片或录像,让学生感受森林树木的多、大、壮、茂,观察树的基本形态,概括出其中的几个主要外形。

(杉形、松形、香樟树形等以及落叶后的形状……)

(2)制作树时的注意事项。

①树的大小与纸盒相配。

②树枝要留得粗壮些,以便着色,粘贴,竖立。

③着色用水粉时应采取干画法(水多会使纸板变形,影响直立),色调与整个盒子及场景一致。

(3)树的制作步骤。

①先画好树的轮廓。

②着色。

③剪下。

④固定(下一节课再研究)。

4.学生制作森林场景的台基及大树,教师个别辅导。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台基的制作技巧。

5.评价小结。

(1)教师及时将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反馈。

(2)教师:

本节课主要让我们同学展开想象,运用准备的材料通过看、想、摆、割、画进行场景台基和树的制作。

同学们积极主动,也体会到制作的乐趣和辛劳,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会有好作品的产生。

6.课后延伸。

(1)收拾自己的材料和工具,保管好半成品。

(2)想一想《森林里的聚会》的内容怎样编排。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盒子台基等半成品,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

(教师)范作,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录像,裁纸刀,纸盒子等。

教学过程

1.组织进入,设想一个心中的森林舞台。

教师简单评价上次的作业,今天我们继续完成《森林里的聚会》。

2.植上牢固的大树。

同学们想一想,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大树牢固地竖立起来?

(看教科书上的范图,学生想想其他办法,教师简单示范。

(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2)在物体的背部粘一个支架或纸盒。

(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土或者橡皮泥等。

(4)将纸质树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栽下一棵棵大树,让我们比一比,看看谁的大树最牢固。

3.用泥塑制作森林中的成员。

(1)你的森林中有哪些成员?

它们在一起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2)教师出示动物的图片或录像。

(3)教师讲解泥塑的制作步骤。

①用大块泥塑造动物的身躯和头颈部分,并从中捏出前后肢及尾巴(注意动物的个别特征和与其他动物的大致比例)。

再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

②把彩泥分出大小几块,分别捏出动物的头、身躯、四肢、尾巴,然后拼装。

(注意动物的动态是走、跑、立、卧、爬……)最后用其他彩泥添上五官、花纹等。

小结:

不管选用哪种方法制作,我们都要先捏出整体,然后再进行细部刻画。

4.制作森林舞台。

(1)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完成。

(2)学生中有好的办法及时肯定,并通过实物投影等进行介绍。

(3)盒子中场景和动物的摆放进行个别辅导。

5.学生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1)向大家介绍自己作品里的故事。

(2)班级举办一个森林大聚会,同学一起来编一编其中的趣闻趣事。

 

课题:

5、民间木雕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雕刻工具,并制作好石膏模版,收集木雕作品及资料等。

(教师)雕刻工具,雕刻作品及资料,雕刻制作程序的课件等。

教学过程

1.录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录像:

木雕艺术作品的欣赏。

(2)让学生谈谈对作品初步的印象。

(3)引出课题:

《民间木雕》。

2.介绍木雕,了解相关知识。

(1)木雕的历史:

历史悠久、技艺精湛,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木雕的特点:

实用而精美。

可作装饰材料,也可独立成工艺品。

(3)木雕的分类:

按材料分有黄杨木雕、紫檀木雕等;按地域分有东阳木雕、潮洲木雕、闽中木雕等。

(4)雕刻的方法:

圆雕、浮雕、半圆雕、镂空雕、贴雕等。

3.欣赏作品,感受艺术特点。

(1)欣赏教材中的木雕作品,让学生说说木雕的艺术特点。

(2)教师小结:

东阳木雕的特点是雕刻细腻华美,人物形象饱满;黄杨木雕的特点是质地坚韧光洁,纹理细密,色黄如象牙,年久色渐深,古朴美观,硬度适中。

4.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摩。

(1)课件播放雕刻程序。

(2)教师示范用石膏模版制作(见教科书第13页制作步骤2-5)。

①将凝成固体的石膏板,用细砂纸将表面磨匀。

②先用铅笔在石膏上画草稿。

③用雕刻刀依线条雕刻出凹凸的效果,做出模版。

④在模版上涂色后进行拓印。

5.学生制作,体验雕刻魅力。

(1)学生制作,教师现场指导。

(2)提示:

在使用刻刀时要注意安全,别伤到手;雕刻时拿刀要稳,刻出“刀”味来;尝试用不同纸材印刷,画面效果不同;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6.讲评小结,升华本课主题。

(1)讲评作业,师生共同交流。

(2)把民间木雕艺术讲给家长、同伴听,大家一起欣赏、感受。

(3)下节课准备好肥皂或蔬果及雕刻工具等。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肥皂或蔬果,雕刻工具等。

(教师)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雕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欣赏作品,感受雕刻魅力。

(1)选出优劣不同的作品,师生互评。

(2)说说雕刻艺术的魅力。

(3)课件欣赏其他材料的雕刻作品与学生作品比较。

(2)师生交流作品的特点。

说说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努力的方向。

2.教师示范,感受不同特点。

(1)教师讲述蔬果和肥皂的雕刻特点和方法。

(2)教师选择一种材料示范。

(3)小结:

要根据蔬果和肥皂的材质特点进行塑造,雕刻时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提刀稳当;轻重合适。

3.学生创作,体验材料特点。

(1)教师巡视指导,对存在共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讲评。

(2)创作提示见“第一课时5”的提示。

4.共同总结,全面拓展学习。

(1)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内容、作业,体会不同雕刻材料的制作特点。

(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雕刻练习,举行作品展览。

(3)收集资料档案,定期全班交流。

 

总第10课时

课题:

6、门的装饰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或剪纸的工具材料,收集门饰的图片资料等。

(教师)范作和中外门的图片。

教学过程

1.介绍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

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范作,提问:

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

(2)欣赏中外门的图片,提问:

与我国传统的门饰相比,欧洲建筑的门饰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传统的门饰精致、华美,欧洲的门饰简洁、厚重等。

3.学生构思创作。

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或剪纸形式表现,注意表现出门饰的风格。

4.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

5.小结本课内容。

结合本课内容讲评作业,下节课上《我心中的门》。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合适的工具材料,调查本地门和门饰的设计情况,思考未来门的设计等。

(教师)范作(其中几幅写好创作说明)等。

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评作业。

(1)抽取好、中、差作业的代表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

(2)师生互评,学生合作评价。

(3)小结:

提出改进的方向。

2.探讨改进方法。

(1)学生汇报调查门和门饰设计的优、缺点及改进方法。

(2)欣赏范作,体会其创作思想。

(3)提问思考:

怎样设计门和门饰?

(4)交流讨论,主要从未来建筑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构思。

3.想象创作作业。

(1)要求:

创作一幅《想象的门》的设计图。

(2)提示:

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制作,把材料的特性发挥出来;注意着重表现门饰的特点和风格;大胆创新,作品富有创意。

4.教师指导创作。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在外形、装饰、色彩和创意等表现形式作指导。

5.评价学生作业。

评价提示:

作品的表现形式是否有创意;门饰精致美观的特点和风格是否很好地表现。

6.课外延伸拓展。

(1)课外查找有关门的更多的资料,做好保存和交流。

(2)有兴趣的同学进行门饰的速写练习等。

(3)有条件的班级在黑板报上进行展览。

 

总第12课时

课题:

7、生动的泥塑人物

课前准备

(学生)泥塑基本工具一套,水桶每小组一只,工作服或围裙袖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