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714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docx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

曲江李商隐阅读答案

【篇一: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class=txt>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

《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

《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

《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

大父泣曰:

?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

?

文洁曰:

?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

乃拈?

六十而耳顾?

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

?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阳和子其不死矣!

?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

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

?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

公曰:

?

亟取若笑资来!

?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

?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

奇才!

奇才!

?

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

①文恭:

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

耕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已事:

从事

b.病目眚病:

疲惫

c.詈不佳詈:

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鞫:

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杜诗。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

(2)不宜妄自菲薄,_______________,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

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4)地崩山摧壮士死,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7)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__。

(鲁迅《无题》)

五、现代文阅读

(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会明

沈从文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

提起三十三连,同时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

事情已十年了。

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

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的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

插到堡上去?

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

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

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

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

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

这事情仿佛和自己太有关系了,他成天总想念到这件事。

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

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

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

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的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进哨兵旁边,问:

?

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

?

?

没有。

?

?

我好象听见枪声。

?

?

说鬼话。

?

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

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

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

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

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

人人都并不喜欢打扰,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

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

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

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

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

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

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的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

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

?

看,这个!

?

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

?

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

’你明白到哪个地方去吗?

?

听的人自然是懦夫,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种慷慨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到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早晨,其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渐渐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牵引,把先前的一切完全忘却了。

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

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

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

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脖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

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

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

?

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

?

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

非战主义?

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

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

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

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

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13.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人就问何时开火?

请简要概括。

(6分)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请简要分析。

(4分)

15.文中多处写到“插军旗”,请说明这个细节在全文中的主要作用。

(4分)

16.请探究小说结尾“微笑的意义”的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成人不自在

郭英德

《西游记》记录了孙悟空从出生、成长、奋斗,直到成为?

斗战圣佛?

的曲折过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

成人不自在。

孙悟空的出生,和普通人大不一样,他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摆脱了人与生俱有的社会关系。

用小说的话,就是?

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约束?

那么,作为一个原生态的人,他是不是就获得了真正的?

自在?

呢?

这还不行。

他发现自己生活的环境太狭隘了,来来回回就在花果山上,交往的就是些猴兄猴弟。

他想要拥有更大的空间和世界,所以去寻仙问道,有了种种法力。

一个筋斗云翻出十万八千里,生活空间如此之大,可以为所欲为,来去自如。

有了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就获得真正的?

自在?

了吗?

还是不行。

孙悟空有一天突然悲叹起来,他看到老猴死去,想到自己迟早也要死去,于是到阎罗殿去把自己的名字从生死符中勾掉,从而拥有了绝对意义上的?

自在?

但是对社会人来说,这却触犯了规范,社会不允许没有经过任何修炼就得到这种绝对自由。

孙悟空扰乱了正常的秩序,这必定要受到惩罚。

社会要么剿灭他,要么改造他。

小说采用了寓意性的写法,用?

如来佛的掌心?

代表一种无所不能的社会规范,个人有再大的能耐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

个体人?

一旦步入社会,就不可能再有绝对的自由自在了。

孙悟空遇到唐僧,投身西天取经的事业,这是偶然的事情吗?

不完全是。

小说有一个寓意性的写法——?

金箍儿?

金箍儿是有形的东西,但却有无形的含义。

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是怎么戴上的?

是他自己戴上的。

他看到藏着金箍儿的花帽子漂亮,就自己给自己戴上了。

这说明孙悟空是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

?

金箍儿?

有一个很雅的名字,叫?

定心真言?

只有把孙悟空的心?

定?

住,他才能真正地长大成人。

于是,西天取经,是孙悟空充分发挥个人能力的过程,更是他收心敛性的过程。

西天取经赋予孙悟空的任务,就是保护唐僧一步一步走到西天去,跋山涉水,不能偷懒。

这是一种人生的命题,人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人生最大的价值不在于目的,而在于过程。

西天取经的八十一难,并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那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不过是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障碍的象征。

任何社会中的人都面临着?

自在?

和?

成人?

的两难处境。

你生活在社会当中,一方面希望有更多自由,另一方面又发现面临着种种约束。

这是两难的,人的一生就是在这种两难处境当中找到最佳位置。

在这个意义上,孙悟空是成功的。

17.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述层次。

(6分)

18.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咒”“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

(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西天取经”的寓意。

(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

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语文(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昔江淹有言:

?

修史之难,无出于志。

?

诚以志者,宪章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

陈寿号善叙

(节选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序》)

1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4分)

13.除陈寿外,“前四史”的另外三位作者是、、。

(3分)

14.根据材料,概括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1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16.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

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6分)

(2)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

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有什么样的认识?

(4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6~28题。

?

四书?

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简称《学》《庸》《论》《孟》。

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学》《庸》都在《礼记》里,《论》《孟》单行。

最初用力提倡?

四书?

的是程颢、程颐兄弟。

他们说:

?

《大学》是孔门的遗书,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古人做学问的程序。

从《论》《孟》里虽也可看出一些,但不如这部书的分明易晓。

学者必须从这部书入手,才不会走错了路。

?

这里没提到《中庸》。

可是他们是很推尊《中庸》的。

他们在另一处说:

?

《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

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

朱子接受

二程的见解,加以系统的说明,四种书便贯串起来了。

朱子说,有了《大学》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融贯了《论》《孟》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

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

所以,朱子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

四书冶,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

不过,朱子教人读?

四书?

为的成人,后来人却重在猎取功名;这是不符合他提倡的本心的。

至于顺序变为《学》《庸》《论》《孟》,那是书贾因为《学》《庸》篇页不多,合为一本的缘故;通行既久,居然约定俗成了。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有删改)

17.根据材料,概述“四书”的形成过程。

(4分)

18.二程和朱子分别是怎样评价《大学》的?

(5分)

19.请分析本文对读者研读“四书”有哪些指导意义。

(6分)

【篇二:

2016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class=txt>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人都希望自己____________,却很少有人能沉静下来用心对待生活。

其实生活很____________,你是不是诚心待它,它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你越____________,越想得到,距离目标就越远;你努力振作,默默耕耘,惊喜往往就会悄然而至。

a.与众不同机敏焦躁b.与众不同敏锐浮躁

c.标新立异机敏浮躁d.标新立异敏锐焦躁

2.下列熟语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人皆可以为尧舜

c.化干戈为玉帛d.情人眼里出西施

3.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渐渐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4.某同学从自己所写的文章里选出一下三组,为每组文章拟一标题,编成集子。

所拟标题与各组文章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第一组:

《看见看见》《书虫诞生记》《对话苏东坡》《家有书窝》

第二组:

《同桌的你》《伴我同行》《奔跑吧,兄弟》《没有麦田的守望者》

第三组:

《感悟青春》《我的“离经叛道”的话》《扪心自问》《当我发呆时我在想些什么》

a.读书万卷寸草春晖我思我在b.悦读生活寸草春晖指点江山

c.悦读生活那些花儿我思我在d.读书万卷那些花儿指点江山

5.文化宫为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各准备了一副对联,对联与演出专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假笑啼中真面目新笙歌里古衣冠

②疑雨疑云颇多关节绘声绘影巧合连环

③白雪阳春传雅曲高山流水觅知音

④开幕几疑非傀儡舞台虽小有机关

a.①古琴②评书③昆曲④木偶戏b.①昆曲②评书③古琴④木偶戏

c.①古琴②木偶戏③昆曲④评书d.①昆曲②木偶戏③古琴④评书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

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

?

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

大父泣曰:

?

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蓘②尚不敢不勤。

?

文洁曰:

?

有是乎?

吾且面试子。

?

乃拈?

六十而耳顾?

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

?

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

阳和子其不死矣!

?

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鹤鸣山,书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

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已。

教谕忿恚而泣,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

?

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

公曰:

?

亟取若笑资来!

?

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乙未,成进士,授清江令,调广昌,僚案多名下士。

贞父黄先生善谑弄,易大父为纨绔子。

巡方下疑狱,令五县会鞫之,贞父语同寅曰:

?

爰书例应属我,我勿受,诸君亦勿受,吾将以困张广昌。

?

大父知其意,勿固辞,走笔数千言,皆引经据典,断案如老吏,贞父歙然张口,称?

奇才!

奇才!

?

遂于大父定交,称莫逆。

满六载,考卓异第一。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

①文恭:

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

耕耘。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事文墨久已事:

从事

b.病目眚病:

疲惫

c.詈不佳詈:

责骂

d.令五县会鞫之鞫:

审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汝霖早年虽博览群书,但在科举方面并不顺利,直至他父亲去世都没有考取功名。

b.邓文浩公听信别人的传言,认为张汝霖已难以造就,后通过当面测试才改变了看法。

c.张汝霖参加科考时差点因老教谕的昏聩而名落孙山,幸亏主考官的慧眼才榜上有名。

d.黄贞父断案时遇到难题,无法解决,张汝霖下笔千言,精准断案,黄称赞他为奇才。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8分)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2)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辙塞耳不敢听。

9.根据文中张汝霖的科举经历,概括当时科举考试的相关特点。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

因念晁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

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

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

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

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注:

①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

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此处化用杜杜诗。

10.本词上阙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

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

(5分)

11.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分析。

(6分)

四、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