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86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docx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

《民俗学概论》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民俗学

英文名称:

Folklore课程性质:

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

  60学  分:

2学分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先修课程:

民间文学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概括地说,本课程是介绍民俗学学科原理,练习民俗事象认识方法。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学科体系中,民俗学属于少数民族文化研究方向。

本课程定位于社科知识的扩展,主要介绍:

1.民俗学基础原理;2.现实生活中各种民间文化事象;3.民俗学学科的文化意义。

其中,文化事象的介绍与学科文化意义将作为重点。

前者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本专业的学生认识、理解现实生活中复杂的文化现象,促进作为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作品欣赏与分析能力。

后者是思维锻炼的极佳途径,通过与其他文艺学课程的配合,可以传授给本专业学生解决人文学科领域一些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及文化原则。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

《民俗学概论》的学习,要求学习者掌握基本民俗学理论知识,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民俗事象知识,并能综合运用主要的民俗调查方法,理解历史的、当下的民俗学学科文化立场。

开设本课程的一个重要意义是:

民俗学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外来学科本土化、学科理念演进等文化样本事件,最终形成了包容、开放的学科特征,承认并致力维护文化多样性,努力探索体现文化主体意识的途径,这与学校教育理念、与社会和谐发展导向是相通的。

本课程将在具体学科知识、方法的传授中强调这一理念,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本课程计划理论讲授课时10课时;要求完成4-6次课堂实践,合计2课时;并根据情况进行一次课外实践。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讲授一个学期,分为《民俗学原理》、《中国民俗事象》和《民俗田野调查》三部分。

本课程重点是学习民俗学学科知识;掌握学科基本原理,培养正确的学科观念;难点是训练学科原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民俗学原理》的重点章节是第二章。

难点章节是第四章。

《中国民俗事象》的重点章节是第九章、第十章。

难点章节是第九章。

《民俗田野调查》的重点章节是第四章。

难点章节是第四章。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民俗学》教学以讲授教学法为主,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互动讨论的教学活动。

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实例训练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以PPT演示、民俗事象音视频讲解为主,强调课堂教学的实践性;为了突出本学科在文化观养成、思维开拓两点要求,将设置现实生活中应用民俗案例,开展课堂练习与讨论;加强对民俗田野作业的指导与训练。

通过以上三方面努力,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五)实践环节

1.课程实践:

田野调查训练。

2.主要内容与要求

实践内容设计与现实生活相关,并能促进学习者参与文化发展。

作为课堂内实践的主要内容,拟以饮食文化、民间精神信仰活动为重点。

课外实践设计:

拟以社会民俗、岁时民俗及人生仪礼民俗为主要对象。

引导学习者积极参加相关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提升本文化知识,锻炼专业调查技能。

参加学生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3.学时分配:

课堂指导1学时,课外实践3学时。

(六)《民俗学》教学时数分配表

《民俗学概论》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其它

1

第一章 导论

2

0

0

0

0

0

2

PPT

2

第二章 民俗的基本特征

3

0

1

0

2

0

6

PPT

3

第三章 民俗的社会功能

2

0

1

1

2

0

6

PPT

4

第四章 民俗学方法论

2

0

0

0

4

2

8

PPT

5

第五章 民俗学与当代文化研究

0

0

0

0

2

0

2

6

第六章 物质民俗

3

0

1

1

2

0

7

PPT;视频资料

7

第七章 社会民俗

2

0

1

1

2

0

6

PPT;视频资料

8

第八章 岁时民俗

3

0

1

1

2

0

7

PPT;视频资料

9

第九章 人生仪礼

3

0

1

0

2

0

6

PPT;视频资料

10

第十章 精神民俗

2

0

1

1

2

0

6

PPT;视频资料

11

第十一章 口承语言民俗及其他

0

0

0

0

2

0

2

12

复习

0

0

1

1

0

0

2

合计

22

0

8

6

22

2

60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是对其它专业课程的支撑与扩展,旨在促进学习者对民间文化的理解。

民俗学内容较宽泛,与文学、社会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有关联,可以互相促进,这对学习者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直接帮助。

在师范生素质拓展体系中,学科规范与人格养成是相互影响的,本课程致力于在这方面产生良性的推动力。

(八)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民俗学》,陶立璠著,学苑出版社出版,2003年。

参考书:

《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共8卷),苑利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钟敬文文集·民俗学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

《中国民俗学》,乌丙安著,辽宁大学出版社,1985年。

《民俗学原理》,乌丙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田野民俗志》,董晓萍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文化论》,[英]马林诺斯基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英]马林诺夫斯基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年。

《金枝》,[英]弗雷泽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年。

《原始文化》,[英]泰勒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

《古代社会》,[美]摩尔根,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

《民俗学浅说》,[美]柯克士著,郑振铎译,商务印书馆,1933年。

《中国艺术民俗学》,张士闪、耿波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中国民俗学史》,王文宝著,巴蜀书社,1995年。

《中国民俗与民俗学》,张紫晨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5年。

《当代中国民俗学》,陈勤建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中国风俗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中国风俗史》,张亮采著,东方出版社,1996年。

《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仲富兰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高丙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云南少数民族生产习俗志》,杨知勇、秦家华、李子贤著,云南少数民族出版社,1988年。

《云南少数民族生葬志》,杨知勇、秦家华、李子贤著,云南少数民族出版社,1988年。

《文化人类学》,林惠祥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

《原始艺术》,[美]弗朗兹·博厄斯,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

《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学论文集》,[美]克利福德·吉尔兹著,王海龙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

《民俗解析》[美]阿兰·邓迪斯著,户晓辉编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菊与刀》,[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著,吕万和等译,商务印书馆,2005年。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美]玛格丽特·米德著,宋践等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九)说明

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

考核形式:

120分钟开卷考核。

评分办法:

平时分考察出勤、课堂作业与课外阅读、课外练习,占20%,期末考核占80%,主要考察基础知识与综合运用。

三、《民俗学》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导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学习要求。

2.理解民俗的定义。

3.掌握民俗学定义的方法。

4.综合应用:

思考学科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习要求

要点:

 明确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

第二节民俗与民俗学

要点:

1.理解民俗的概念。

2.掌握民俗学的定义方法。

第二章民俗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民俗差异性的影响因素。

2.理解民俗的分类方法。

3.掌握民俗的基本特征。

4.综合应用:

民俗基本特征的表现。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俗的基本特征

要点:

 掌握民俗群体性、传承性等五个特征。

第二节民俗的分类

要点:

 掌握民俗的三大基本分类。

第三章民俗的社会功能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功能”的概念。

2.理解民俗的教育功能,调适功能等。

3.掌握民俗功能的实践意义。

4.综合应用:

当下民俗变迁的功能运用。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俗的功能。

要点:

 1.功能主义学派关于“功能”的说明。

 2.民俗的一般功能。

第二节民俗功能的实践意义

要点:

1.理解民俗功能的变迁与转换。

2.掌握民俗功能对民俗事象变迁的影响。

第四章民俗学方法论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民俗学学科史。

2.理解文化进化论,文化相对论的主要内容。

3.掌握当代民俗学研究概况。

4.综合应用:

田野调查的范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俗学简史

要点:

 1.认识文化进化论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2.认识芬兰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3.理解文化相对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4.理解格尔兹关于“地方性知识”的理论。

第二节田野调查的一般要求

要点:

1.掌握田野调查计划制订规范。

2.综合应用:

理论预设与田野调查范式。

第五章民俗学与当代文化研究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传统民俗学研究的局限性。

2.理解现代社会对学科的新要求。

3.掌握新兴应用民俗学分支的态势。

4.综合应用:

当下城镇民俗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民俗学研究的历史范畴

要点:

 认识民俗学传统方法的适用性。

第二节民俗学与当代社会

要点:

1.了解民俗学与城市化背景下文化变迁的关系。

2.理解民俗学与网络文化的关系。

第六章物质民俗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物质民俗常见事象。

2.理解物质民俗的特点。

3.掌握物质民俗基本研究方法。

4.综合应用:

分析物质民俗实践案例。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居住民俗

要点:

 居住民俗的功能分析。

第二节饮食民俗

要点:

 掌握饮食民俗器物,技艺,方式三个层面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 服饰民俗

要点:

 理解服饰民俗的民俗意义。

第四节 生产民俗

要点:

 了解传统生产民俗的常见内容。

第七章社会民俗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社会民俗的基本内容。

2.理解家族民俗的功能。

3.掌握村落民俗的特点。

4.综合应用:

分析社会民俗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族民俗

要点:

 理解家族民俗的功能。

第二节村落民俗

要点:

 掌握村落民俗的特点。

第八章岁时民俗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岁时民俗的源起分类。

2.理解岁时民俗的基本内容。

3.掌握岁时民俗研究的基本方法。

4.综合应用:

分析重要节日的文化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岁时民俗的特点与分类

要点:

 1.理解岁时民俗的特点。

 2.掌握岁时民俗源起与分类。

第二节中国重要的岁时节日

要点:

1.分析元宵节的民俗特点与意义。

2.分析现代节日民俗操作的常见情形。

第九章人生仪礼

一、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人生仪礼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