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8683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

《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库设计规范.docx

石油库设计规范

石油库设计规范(修订本)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石油库设计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生产安全,管理方便,确保油品质量,减少油品损耗,防止污染环境,节约用地和节约能源。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库新建和扩建工程的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石油库的设计:

一、总容量小于500立方米的石油库;

二、地下水封式石油库;

三、自然洞石油库;

四、使用期限少于5年的临时性石油库。

本规范亦不适用于生产装置内部的储油设施的设计。

第1.0.3条石油库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1.0.4条石油库等级的划分,应符合表l.0.4的规定。

石油库等级划分表l.0.4

第1.0.5条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符合表1.0.5的规定。

石油库储存油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1.0.5

第1.0.6条石油库内生产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得低于表1.0.6的规定。

石油库内生产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表1.0.6

第二章库址选择

第2.0.1条石油库的库址,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

以铁路运输为主的石油库,应靠近有条件接轨的地方;以水运为主的石油库,应靠近有条件建设装卸油品码头的地方。

第2.0.2条储存原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大宗油品的石油库的库址选择,应考虑产、运、销的关系和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油品运输流向。

第2.0.3条为城镇服务的商业石油库的库址,在符合城镇环境保护与防火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应靠近城镇。

第2.0.4条企业附属石油库的库址选择,应结合该企业主体工程统一考虑,并应符合城镇或工业区规划、环境保护与防火安全的要求。

第2.0.5条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良好的地质条件,不得选在有土崩、断层、滑坡、沼泽、流沙及泥石流的地区和地下矿藏开采后有可能塌陷的地区。

人工洞石油库的库址,应选在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均一、石质坚硬与不易风化的地区,并宜避开断层和密集的破碎带。

第2.0.6条一、二级石油库的库址,不得选在地震基本烈度九度及以上的地区。

第2.0.7条当库址选定在靠近江河、湖泊或水库的滨水地段时,库区场地的最低设计标高,应高于计算最高洪水位0.5米。

当有防止石油库受淹的可靠措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库址亦可选在低于计算最高洪水位的地段。

计算最高洪水位采用的洪水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一、二级石油库不应低于1/50(即五十年一遇);

二、三、四级石油库不应低于1/25即二十五年一遇)。

第2.0.8条石油库的库址,应具备满足生产、消防、生活所需的水源和电源的条件,还应具备排水的条件。

第2.0.9条石油库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2.0.9的规定。

石油库与周围居住区、工矿企业、交通线等的安全距离(米)

第三章总平面布置

第3.0.1条石油库宜分区布置。

石油库的分区及各区内的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宜按表3.0.1的规定布置。

石油库的分区及其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表3.0.1

第3.0.2条石油库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在符合生产使用和安全防火的要求下,宜合并建造。

第3.0.3条石油库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油罐与油罐之间的距离除外),不应小于表3.0.3的规定。

石油库内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表3.0.3

第3.0.4条油罐应集中布置。

当地形条件允许时,油罐宜布置在比卸油地点低、比灌油地点高的位置,但当油罐地面标高高于邻近居民点、工业企业或铁路线时,必须采取加固防火堤等防止库内油品外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3.0.4条石油库的地上油罐区,宜根据地形条件布置在比装卸区高的地区。

第3.0.5条人工洞石油库储油区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油罐室的布置,应最大限度地利用岩石覆盖层的厚度。

油罐室顶部岩石覆盖层的厚度,应满足防护要求。

二、每条主巷道的出入口,不宜少于两处(尽头式巷道除外);洞口宜选择在岩石较完整的陡坡上。

三、变配电间、空气压缩机间、发电间等,不应与油罐室布置在同一主巷道内;当布置在单独洞室内或布置在洞外时,其或建筑物、构筑物至油罐室的主巷道洞口、油罐室的排风管或油田的呼吸管出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

四、油泵房、通风机室与油罐室布置在同一主巷道内时与油罐室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

第3.0.6条铁路装卸区,宜布置在石油库的边缘地带。

石油库的专门铁路线,不宜与石油库出入口的道路相交叉。

第3.0.7条公路装卸区,应布置在石油库面向公路的一侧,宜设围墙与其它各区隔开,并应设单独出入口,在出入口处应设业务室,出入口外应设停车场。

第3.0.8条行政管理区宜设围墙(栅)与其它各区隔开,并应设单独对外的出入口。

第3.0.9条石油库内道路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油罐区的周围应设环行消防道路。

油罐组之间宜设宽3.5米的消防道路与环行消防道路相连。

三、四级石油库、山区或丘陵地带的石油库亦可没有回车场的尽头式消防道路。

二、油罐区消防道路与防火堤坡脚线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3米。

三、铁路装卸区应设消防道路,消防道路应与库内道路构成环行道,或为设有回车场的尽头式道路。

第3.0.10条石油库通向公路的车辆出入口(行政管理区和公路装卸区的单独出入口除外),一、二级石油库不宜少于两处,三、四级石油库可设一处。

第3.0.11条石油库应设高度不低于2.5米的非燃烧材料的实体围墙。

企业附属石油库与本企业毗邻一侧的围墙高度不宜低于1.8m。

第3.0.13条石油库内应进行绿化,除行政管理区外不应栽植油性大的树种。

防火堤内不应植树。

但在气温适宜地区可辅设高度不超过0.15m的四季常绿草皮。

在消防道路两侧植树时,株距应满足消防操作的要求。

 

第四章油罐区

第一节地上、半地下和地下油罐区

第4.1.1条石油库应采用钢油罐。

钢油罐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油罐设计规范的要求,石油库油罐的设置,宜采用地上式。

储存甲类油品的地上油罐,宜采用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

第4.1.2条石油库的油罐,应按下列要求成组布置:

一、在同一个油罐组内宜布置油品火灾危险性相同或相近的油罐。

二、地上油罐不宜与半地下、地下油罐布置在同一个油罐组内。

三、一个油罐组内油罐的总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单罐容量小于或等于50000m^3的固定顶油罐不应大于100000立方米;

2.单罐容量小于或等于50000m^3的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大于200000立方米。

3.单罐容量大于50000m^3的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大于500000立方米四、一个油罐组内的油用不应多于12座,但单罐容量小于1000立方米的油罐组和储存丙B类油品的油罐组内的油罐座数可不受此限。

第4.1.3条地上油罐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地上油罐组内的油罐不应超过两排,单罐容量不大于1000立方米的储存丙B类油品的油罐不应超过四排(润滑油储罐的单罐容量可不受此限)。

二、立式油罐的排与排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5米;卧式油罐的排与排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3米。

第4.1.4条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不应小于表4.1.4的规定。

油罐之间的防火距离表4.1.4

第4.1.5条对于单罐容量不大于300立方米、总容量不大于1500立方米立式罐的油罐组,油罐可集中布置;其油罐之间的距离,可根据施工和操作要求确定。

第4.1.6条地上油罐与半地下油罐(包括带水平通道无密封门的覆土油罐)的油罐组,均应设防火堤,防火堤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防火堤应采用非燃烧材料建造。

防火堤的实高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米。

立式油罐的防火堤实高不应低于1米,且不宜高于2.2米。

卧式油罐的防火堤实高不应低于0.5米。

如采用土质防火堤,堤顶宽度不应小于0.5米。

二、防火堤应能承受所容纳油品的静压力。

三、油罐组防火堤的人行踏步不应少于两处。

四、严禁在防火堤上开洞。

第4.1.7条立式油罐至防火堤内坡脚线的距离,不应应小于3米。

卧式油罐至防火堤内坡脚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

建在山边的油罐,靠山一面,上述距离可适当减少,但不得小于1.5m。

第4.1.8条防火堤内的有效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对于固定顶油罐,不应小于油罐组内一个最大油罐的容量。

二、对于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不应小于油罐组内一个最大油罐容量的一半。

三、当固定顶油罐与浮顶油罐或内浮顶油罐布置在同一油罐组内时,应取以上两款规定的较大值。

四、半地下油罐的防火堤内的有效容量规定同上,但油罐容量应按其高出地面部分的容量计算。

第4.1.9条油罐组内隔堤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等于或大于10000m^3的油罐,隔堤内油罐的座数,不应大于2座;

二、3000-10000m^3以下的油罐,隔堤内油罐的座数,不应大于4座;

三、小于3000m^3的油罐,隔堤内油罐的座数不应大于6座;

四、非沸溢性的丙B类油品储罐,可不设置隔堤;

五、沸溢性油品储罐,隔堤内油罐的座数,不应大于2座。

六、隔堤顶面标高,应比防火堤顶面标高低0.2-0.3m。

第4.1.10条管线穿过防火堤处,必须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填实。

第4.1.11条油罐的进油管,应从油罐下部接入;如需要从油罐上部接入时,甲、乙、丙A类油品的进油管应延伸到油罐的底部。

第4.1.12条油罐均应装设进出油接合管、排污孔、放水管、人孔、采光孔和量油孔等基本附件。

储存甲、乙类油品和轻柴油的固定顶油罐,必须装设阻火器和呼吸阀;储存丙类油品的固定顶油罐,应装设通气管。

油罐应设梯子和栏杆。

高度大于5米的立式油罐,应采用盘梯或斜梯。

拱顶油罐罐顶上经常走人的地方,应设防滑踏步。

第4.1.13条地上油罐的基础面,宜高出设计地坪0.5米。

第4.1.14条两个油罐组防火堤外坡脚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9.5m;两个罐区防火堤外坡脚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m。

但单罐容量不大于50000m^3时,两个油罐组防火堤外坡脚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2m;两个油罐区防火堤外坡脚线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第二节人工洞石油库油罐区

第4.2.1条同一个贯通式巷道内的油罐总容量,不应大于100000立方米;油罐不宜多于15座。

同一个尽头式巷道内的油罐后容量,不应大于40000立方米;油罐不宜多于6座。

储存丙B类油品的油罐座数,可不受此限。

第4.2.2条人工洞内油罐室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相邻较大油罐室毛洞的直径。

第4.2.3条油罐顶与油罐室顶内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2米;油罐壁与油罐室壁内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8米。

油罐壁与油罐室防爆墙的距离,不应小于1.5米。

第4.2.4条人工洞石油库主巷道衬砌后的净宽,不应小于3米;边墙的高度,不应小于2.2米。

主巷道的纵向坡度,不宜小于千分之五。

第4.2.5条人工洞石油库主巷道的口部和油罐室防爆墙上,应根据抗爆等级设相应的防护门和密闭门。

 

第五章油泵房

第5.0.1条油泵的类型和规格,应根据输送油品的性质、设计流量经计算确定,并应使油泵经常处于高效区工作。

第5.0.2条油泵房宜建地上式。

如采用离心泵,泵中心宜低于罐底标高。

第5.0.3条备用油泵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连续输送同一种油品的泵,当操作油泵不多于三台时,备用油泵应设一台;当操作油泵多于三台时,备用油泵不应多于两台。

二、经常操作但不连续运转的油泵,不宜专设备用油泵,可与输送性质相近的油品的泵互为备用或共设一台备用油泵。

三、不经常操作的油泵,不应设置备用油泵。

第5.0.4条油泵应选用性能良好的铀封装置。

第5.0.5条电动往复泵、螺杆泵和齿轮泵等容积式泵的出口管线,必须设安全阀(泵本身带有安全阀者除外)。

蒸汽往复泵的出口压力如有可能大于管线、管件及与泵出口相连的设备所能承受的压力时,其出口管线上亦必须设安全阀。

安全阀的放空管,应接至泵的入口管线上。

第5.0.6条泵机组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泵机组单排布置时,原动机端部至墙(柱)的净距,不宜小于1.5米。

二、相邻泵机组机座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较大泵机组机座宽度的1.5倍。

第5.0.7条油泵房应设外开门,且不宜少于两个。

建筑面积小于60平方米的油泵房,可设一个外开门。

第5.0.8条油泵房内的人行过桥、管线支架的材料,应选用非燃烧材料。

 

第六章装卸油品设施

第一节铁路装卸油品设施

第6.1.1条铁路装卸油品作业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作业线的车位数,应按油品运输量计算确定;

二、作业线应为尽头式,其终端车位的末端至车挡的安全距离应为20米。

三、作业线应为平直线;

四、装卸油品栈桥,只应在作业线的一侧设置。

第6.1.2条装卸油品作业线中心线至库内非罐车铁路装卸作业线中心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装卸甲、乙类油品的,不应小于20米;

二、装卸丙类油品的,不应小于10米。

第6.1.3条装卸油品作业线中心线至库内道路(消防道路除外)的距离,不应小于10米。

第6.1.4条铁路装卸油品栈桥的桥面,宜高出轨面3.5米。

栈桥上应设安全栏杆。

在栈桥的两端和沿栈桥每隔60至80米处,应设上、下栈桥的梯子。

第6.1.5条装卸油鹤管距石油库围墙的铁路大门,不应小于20米。

第6.1.6条汽油、煤油、轻柴油等油品的装卸作业线与重油、润滑油等油品的装卸作业线,宜分开设置。

当合用一条作业线时,且同时作业时,两种鹤管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24米;当不同时作业时,鹤管间距可不限制。

第6.1.7条桶装油品装卸作业线,可与散装油品装卸作业线合用。

作业线上的桶装油品车位至相邻散装油品车位的净距,不应小于10米。

第6.1.8条桶装油品装卸站台的顶面,应高于轨面1.1米。

站台边缘至铁路作业线中心线的距离,不应小于l.75米。

第6.1.9条卸油设施的零位罐距卸油作业线中心线,不应小于6米。

零位罐的总容量,不应大于一次卸车量。

第6.1.10条从下部接卸铁路油罐车的卸油系统,应采用密闭式管道系统。

从上部向铁路油罐车灌装甲、乙类油品时,应采用插到油罐车底部的鹤管。

鹤管内的油品的流速,不应大于4.5m/s。

第61.11条铁路中心线至石油库围墙的铁路大门边缘的距离,有附挂调车作业时,不应小于3.2米;无附挂调车作业时,不应小于2.44米。

第6.1.12条铁路中心线至装卸油品暖库大门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2米。

暖库大门的净空高度(自轨面算起)应小于5米。

第6.1.13条铁路装卸油作业线的中心线与装卸油栈桥边缘的距离,自轨面算起3米以下不应小于2米;3米以上不应小于l.75米。

在无栈桥一侧,其中心线与其它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距离,露天场所不应小于3.5米;非露天场所不应小于2.44米。

注:

①非露天场所系指在库房、敞棚或山洞内的场所。

②铁路装卸油作业线中心线与其它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尚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第6.1.14条两条铁路作业线共用一座栈桥或一排鹤管时,两条铁路中心线的距离,当采用小鹤管时,不宜大于6米,当采用大鹤管时,不宜大于7.5m。

第6.1.15条相邻两装卸油品栈桥之间两条铁路装卸油作业线中心线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当二者或其中之一用于甲、乙类油品时,不应小于10米。

二、当二者都用于装卸丙类油品时,不应小于6米。

 

第二节装卸油品码头

第6.2.1条内河装卸油品码头应建在其它相邻码头或建筑物、构筑物的下游;如确有困难时,在设有可靠的安全设施条件下,亦可建在上游。

第6.2.3条装卸油品码头与相邻客运码头及公路桥梁、铁路桥梁等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距离,不应小于表6.2.3的规定。

装卸油品码头至其它相邻码头或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距离

表6.2.3

第6.2.4条装卸油品码头相邻两泊位间的安全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长度小于或等于150米的机动船舶,不应小于两泊位中较大设计船型总长度的0.2倍。

二、长度大于150米的机动船舶和非机动船舶,不应小于两泊位中较大设计船型总长度的0.3倍。

注:

当码头前沿线有交角,上述距离应适当加大。

第6.2.5条内河或海港的装卸油品码头,宜设独立的装卸油品码头和作业区。

第6.2.6条码头的装卸油品设施,应与设计船型的装卸能力相适应。

第6.2.7条停靠需要排放压舱水或洗舱水油船的码头,应设置接受压舱水或洗舱水的设施。

第6.2.8条装卸油品码头的建造材料,应采用非燃烧材料(护舷设施除外)。

第6.2.9条码头上输油管线的阀门,应采用钢阀。

输油管线在岸边的适当位置,应设紧急关闭阀。

 

第七章输油及热力管线

第7.0.1条输油及热力管线的管径和壁厚的选择,应根据其流量进行计算,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第7.0.2条管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石油库围墙以内的输油管线,应地上敷设;围墙以外的输油管线,宜埋地敷设。

热力管线,宜地上或管沟敷设。

二、地上或管沟内的管线,应敷设在管墩或管架上。

保温管线应设管托。

三、输油管线的管沟在进入油泵房、灌油间和油罐组防火堤处,必须设隔断墙。

四、埋地输油管线的管顶距地面,在耕种地段不应小于0.8米,在其它地段,不应小于0.5米。

第7.0.3条地上或管沟内的管线以及埋地管线的出土端(包括局部管沟、套管内的管线及非弹性敷设管线的转弯部分等可能产生伸缩的管段),均应进行热应力计算,并应采取补偿和锚固措施。

第7.0.4条管线穿越、跨越库内铁路和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管线穿越铁路和道路时,其交角不宜小于60度,并应敷设在涵洞或套管内,亦可采取其它防护措施。

套管的两端伸出路基边坡不得小于2米;路边有排水沟时,伸出水沟边不应小于1米。

套管顶距铁路轨面不应小于0.8米,距道路路面不应小于0.6米。

二、管线跨越行驶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的铁路时,轨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5.5米;管线跨越道路时,路面以上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4.5米。

管架立柱边缘距铁路不应小于3米,距道路不应小于1米。

三、管线的穿越、跨越段上,不得装设阀门、波纹管或套筒补偿器、法兰、螺纹接头等附件。

第7.0.5条管线与铁路或道路平行布置时,其凸出部分距铁路不应小于3.5米(装卸油品栈桥下面的管线除外),距道路路肩并不应小于1米。

第7.0.6条管线应采用焊接连接。

有特殊需要的地方可采用法兰连接,但应便于检查和维修。

第7.0.7条在油罐液位下与油罐连接的各种管线上,靠近油罐的第一个阀门应采用钢阀。

第7.0.8条管线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钢管及其附件的外表面,必须涂刷防腐涂层;埋地钢管尚应采取防腐绝缘或其它防护措施。

二、输送易凝油品的管线,应采取防凝措施。

管线的保温层外,应设良好的防水层。

三、不放空、不保温的地上输油管线,应在适当位置采取泄压措施。

 

第八章油品灌装及桶装油品库房

第一节油品灌装

第8.1.1条油品灌装可采用储油罐直接自流灌装、泵送灌装或高架罐灌装等方式。

有地形高差可利用时,宜采用储油罐直接自流灌装方式。

油品灌装应采用流量计(表)计量;润滑油也可采用磅秤计量。

第8.1.2条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的灌装流速,不宜大于4.5米/秒。

第8.1.3条油品灌装时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灌装200升油桶时,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宜为1分钟,润滑油宜为3分钟。

二:

、灌装4000升汽车油罐车时,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不应大于8分钟。

第8.1.4条油品灌装场所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宜在灌油棚(亭)内灌装,并可在同一座灌油棚(亭)内灌装。

二、润滑油灌桶间、含铅汽油灌桶间,应单独设置。

当润滑油或含铅汽油与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在同一栋灌桶间内灌桶时,应采用防火墙隔开。

三、润滑油宜在室内灌装。

第8.1.5条向汽车油罐车罐装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时,应采用插到油罐车底部的灌油鹤管或采用下部装车方式。

第8.1.6条每种油品高架罐的总容量,一、二级石油库不应大于日灌装量的一半;三、四级石油库不应大于日灌装量。

每种油品的高架罐,不宜多于两座。

第8.1.7条汽油、煤油和轻柴油等油品的高架罐,严禁设在建筑物的顶部,亦不得双层架设。

润滑油高架罐,可设在润滑油灌桶间上部。

第8.1.8条高架罐周围的地面上,应设防火堤。

高架罐罐壁与防火堤内坡脚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米。

第8.1.9条汽车油罐车的卸油,应采用密闭管道系统,当有地形高差可利用时,应采用自流卸油方式。

 

第二节桶装油品库房

第8.2.1条桶装油品库房,应建单层建筑,其单栋建筑面积不应大于表8.2.1的规定。

桶装油品库房单栋建筑面积表8.2.1

第8.2.2条甲类桶装油品的库房,宜单独设置。

当甲类桶装油品与乙、丙类桶装油品储存在同一栋库房内时,应采用防火墙隔开。

甲、乙类桶装油品的库房,不得建地下或半地下式。

第8.2.3条桶装油品库房,应设外开门;丙类桶装油品的库房,可采用靠墙外侧推拉门。

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100平方米的桶装油品库房,门的数量不得少于两个,门宽不应小于2米,并应设置斜坡式门槛;门槛应选用非燃烧材料,高出室内地坪0.15米。

第8.2.4条桶装油品库房内的油桶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运输油桶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8米;桶垛之间的辅助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0米;桶垛与墙柱之间的距离,应为0.25至0.5米。

二、桶垛堆码层数:

机械堆桶时,甲类油品不得超过两层,乙类油品不得超过三层,丙类油品不得超过四层。

人工堆桶时,均不得超过两层。

注:

①本条规定以200升油桶为准。

②建筑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的桶装油品库房,可不受一款的限制。

 

第九章消防设施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9.1.1条石油库的消防设施,应根据油罐型式、油品火灾危险性、石油库等级及与邻近单位的消防协作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第9.1.2条石油库的油品火灾宜采用低倍数空气泡沫灭火。

第9.1.3条油罐低倍数空气泡沫灭火设施的设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独立石油库宜采用固定式泡沫灭火。

二、企业附属石油库,当企业有较强的消防力量时,宜采用半固定式泡沫灭火。

三、下列各种油罐,可采用移动式泡沫灭火:

1.容量不大于200立方米的地上油罐;

2.半地下、地下、覆土和卧式油罐;

3.润滑油罐。

第9.1.4条油罐消防冷却水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单罐容量等于或大于5000m^3罐壁高度等于或大于17m的油罐,宜设固定式冷却水系统。

二、单罐容量小于5000m^3或罐壁高度小于17m的油罐,可设移动式冷却水系统。

 

第二节消防给水

第9.2.1条石油库的消防给水管道,宜与生产、生活给水管道分开设置,采用独立的消防给水管道。

第9.2.2条石油库的消防水压力,当采用高压消防给水管道时,不应小于在达到设计消防水量时最不利点灭火所需要的压力;当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管道时,应保证每个消火栓出口处在达到设计消防水量时,压力不小于10米水柱。

第9.2.3条油罐区的消防给水管道,应采用环状敷设;四级石油库和环状敷设有困难的山区石油库,可采用枝状敷设。

第9.2.4条石油库的消防用水量,应按油罐区消防用水量计算确定。

油罐区的消防用水量,应为扑救油罐火灾配制泡沫最大用水量与冷却油罐最大用水量的总和。

第9.2.5条油罐的消防冷却范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着火的地上或半地下固定顶油罐与着火油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