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59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

《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docx

如何辨别草药安全生活药物安全认识药品

2、如何辨別草藥(安全生活─藥物安全─認識藥品)

2.1、植物之分類與命名

所有生物體皆有「名字」,不同國家的人以不同語言稱呼相同的生物,因此產生極為混亂的情況,並造成溝通上的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來自不同國家的生物學家組織起來,商議出一套共同的語言把生物命名。

在植物界中,所有原生植物的命名都依國際植物命名規約(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1988),園藝栽培植物的命名須依園藝栽培植物規約(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forCultivatedPlants,1980),而蘭花的命名除了依栽培植物規約外,亦須依蘭花命名及登錄手冊(TheHandbookonOrchidNomenclatureandRegistration),根據以上方式命名的名字,我們稱之為學名,其他的名字則稱為俗名。

目前植物之學名均以拉丁文命名。

命名的方法及過程極為繁複,首先需要認識生物的分類,所有生物分為動物界(AnimalKingdom)及植物界(PlantKingdom),植物界又分有不同的「門」(Division),「門」再分有「亞門」(Subdivision),「亞門」以下有綱(Class)、「亞綱」(Subclass)、「目」(Order)、「亞目」(Suborder)、「科」(Family)、「亞科」(Subfamily)、「族」(Tribe)、「亞族」(Subtribe)、「屬」(Genus)、「亞屬」(Subgenus)、「組」(Section)、「種」(Species)、「亞種」(Subspecies)、「變種」(Variety)、「亞變種」(Subvariety)及「型」(Forma),此外,園藝品種則有「群」(grex)及「園藝種」(Cultivar)。

一般植物之分類依照林奈氏之分類原則,以界、門、綱、目、科、屬、種依序進行分類。

2.2、植物之採集

2.2.1、植物採集之安全守則

對於採集之地點要事先收集相關環境氣候之資料、地圖及交通狀況等,植物之採集首重安全,一些草藥植物可能生長在懸崖峭壁、沼澤或叢林中,雖然藥材極為稀有罕見,但還是不要輕易嘗試採集以自身安全為第一。

2.2.2、植物採集攜帶工具

採集所需之裝備隨個人之目的而有不同,一般專業人士為詳細紀錄採集地點之確切資料,會攜帶各種現代化之儀器設備輔助,例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高度計、解剖顯微鏡等,一般民眾採集不見得需要這些昂貴的儀器,若一時心血來潮,亦可將植物樣品採集後利用塑膠袋裝妥後攜回家中壓製成標本。

☆專業人士攜帶之工具

1採集箱2修枝剪3鐵鏟4標本夾

5草紙或報紙6牌號7塑膠夾鏈袋8標籤紙

9高枝剪10放大鏡11鋸子12解剖器具

13解剖顯微鏡14海拔高度計15小卷尺16望遠鏡

17照相機18手套19指南針20油性簽字筆

21野外筆記簿22藥品23參考書24地圖

25原子筆26鉛筆27雨衣28牛皮紙

29水壺30便當盒31手電筒32日用品

33土壤酸度測定器34布袋35野冊(夾標本用)

☆業餘人士攜帶之工具

1.地圖2.指南針3.塑膠袋4.標籤紙5.原子筆6.筆記簿7.油性簽字筆8.手電筒9.雨衣10.花剪11.鐵鏟12.植物圖鑑

 

2.2.3、植物採集之原則

(A)地點:

植物之生態習性決定其產地及分佈,有的生長於高山峻嶺,有的則廣佈於平地、路邊,或喜生于河畔、海濱,若想針對某一特定植物採集,應先明瞭其產地與習性及分布以便選擇正確之採集地點。

(B)時期:

採集植物之時期廣而言之四季均可;但植物之開花或結果時期多有固定季節,切勿輕易錯過,花期較短之植物更須隨時注意採集。

本省之開花時期:

北部為5-6月,南部為3-5月最多,至於高山則較平地略遲一個月,且有秋季開花者。

影響開花、結果之因素,有高度(山麓與山頂)、濕度、日照及接受陽光量及單株或群體等,亦須特別注意。

果實成熟時期以9-11月為多,均宜按時採集其帶有花,或果實之標本。

(C)原則:

在安全及環境許可下,廣泛蒐集,種類愈多愈好,通常同時採集具有花或果實之同種標本應五份以上,以供日後鑑定、參照、比較、交換之用。

1.枝葉:

凡具有枝葉之植物,均可供臘葉標本之用。

惟採集樹木枝條時,宜將前年生枝一併剪切,因葉有上葉、下葉之分,草本植物應採帶根之全草,因葉有根際葉、莖上葉之別。

2.花果:

辨別植物當以生殖器官為本,採集標本之時,首宜觀察花果,凡標本之花、果兼備者最佳,但植物先開花再長葉者(如楊柳科植物、櫻花等)或花葉具備,或含苞待放,或花期將過,均須分別採集,若採集時間不對,均無花與果則不理想,深山林內之喬木,其花、果均在樹梢,採集極為不便,此時可選林緣、路旁者,因其易受日光而易開花、結果,採集較容易。

雌雄異株之植物,應分別採集其有雌花或雄花之植物標本。

蕨類(羊齒)植物應採生殖(孢子)葉,且葉背具有孢子囊堆者為主,至於營養葉及地下部份,亦應同時採集。

3.葉片:

植物有老葉、新葉之分,受光葉、庇陰葉之別,且葉常有變形者(如楠樹、桑樹。

葉之變形與陰陽、乾濕、溫度、日光、海拔、萌芽、強風有關),均須採集,以供辨種之佐證。

又葉片具有敏感性者,應于採下即夾入野冊內,以免失其常態。

4.根部:

草本植物之根部,應盡量掘取,有直根系(雙子葉植物),纖維狀根系(單子葉植物),有不定根;變形根之地下根有:

貯藏根、菌根;變形根之地上根有:

柱狀根、攀緣根、氣根、呼吸根、寄生根等。

5.木材:

如以外形鑑別樹種有困難之時,則可借助于木材內部之組織,故宜攜輕便手鋸,鋸其粗枝(長30公分,徑10公分),以便攜返,用供切片,及其他木材性質之測定。

6.藥用部份:

凡供藥用之部份,應盡可能採集,以供鑑定或研究之需。

7.寄生植物:

宜與寄主一併採集,以便了解其關係。

(D)方法:

觀察高大喬木須望遠鏡,採枝則需採集桿(彈簧高枝剪),取根鏟,切幹用鋸,採枝用剪,鑑定用放大鏡及解剖顯微鏡,標本上繫紙牌,上記採集號數,採集日期、地點、學名之後,夾于野冊,或採集筒內。

(E)標本規格:

採集之植物標本,長度以35-40cm、寬25-35cm為宜。

2.2.4、植物標本之製作及保存

一、臘葉標本製作法

所採標本,當時應繫牌號(即紙牌),倘有損壞或遺忘,亦須補繫。

二、乾燥

1.一般乾燥壓搾法

(1)將標本從採集筒內取出,加以修整後(除去病蟲害或不良部份,修整長35-40cm,寬25-30cm,剪去過密枝葉),置於乾燥標本紙(市上稱為表心紙,長約50cm,寬約40cm,草紙頗適用,外國專供壓製標本用之吸水紙最佳,價格太貴,報紙吸水力不良,標本易霉爛,可用廚房用紙巾或衛生紙代替,但需時常換紙)內,然後用壓搾器壓之(計有:

竹夾壓搾器、籐夾壓搾器、木板壓搾器,可用厚重書本代替重壓)。

(2)標本初壓時,須勤于換紙,剛開始需每二小時換一次,第二次之時間可稍延長,等到枝、葉伏貼時,姿勢已定(約6-12小時),即移入木夾內(每付木夾之標本,以40張為宜,過多則不易乾燥,且易腐爛或變黑),曝于日下,最初一週,每天換紙二次,第3-4日起,標本出水較多換紙要當心,週後每天換紙一次,第一天切勿壓太緊,以免折斷枝葉或花果。

第二天起修整標本姿勢(用鑷子將未平伏之葉片剔平,盡量避免其重疊,並以二、三枚背面向上,以供辨認),實行緊壓,直至乾燥為止。

(3)特別處理:

a.葉質柔軟者,最好於採集時,立刻壓成臘葉標本,否則應放於採集筒內,以免標本受損。

b.牽牛、忍冬、含羞草等植物,枝、葉甚易萎縮,或觸感銳敏而捲縮,前者宜於採集當時,立即壓入標本夾內,後者應於攜返後,將枝條插入水中,待其枝葉恢復常態,取沾有氯彷(Chloroform)之綿球一團,置於枝旁,蓋以玻璃罩,使其失去觸覺,即行壓製。

c.大形花果:

以刀剖開,用飽和硼酸酒精塗抹,果周圍用紙墊上,以免壓壞花果,且勤于換紙,細心壓製,亦可保有其原形。

d.易落葉者:

預先用開水(95°-100℃)煮1-3分鐘,迨其乾燥後,再用壓搾器壓之。

e.肉質者:

開水煮後(脫水),勤於換紙(吸水紙)。

f.質厚者:

勤於換紙。

g.松柏類:

從前多用火烘,至葉面呈有油光(脂凝固),標本乃不變色,惟恐絨毛燒盡,失其特徵,近多採用勤於換紙,且僅以少數標本同壓一處,惟鐵杉(Tsuga),雲杉(Picea),落葉松(Larix)及油杉(Keteleeria)等之少數類,其葉片均易脫落,則以製浸液標本為宜。

h.子葉及果實之多內者:

標本製作不易,總以浸製為宜,通常綠色植物,用硫酸銅15cc,福馬林1cc,水50cc配合之浸液,浸1-2週後,移入水1,000cc,福馬林15cc之溶液內,即可永久保存。

(4).乾燥日數:

一般植物、草木、蕨類約10天,禾本2週,蘭類4週。

至於壓搾日數:

夏時短,陰雨及冬天則需時較長。

(5).生黴:

可塗抹酒精昇汞混合液以去除。

(6).當天採集之標本,應該於該日內壓製,如時間來不及時,可插於水中,或酒水以防葉片枯萎,而不易壓製。

(7).標本紙檢下之後,須經日光晒乾,或陰乾,或用炭火烘乾,以資利用。

2.火力乾燥法

此法無換紙之煩,且其省時與殺蟲及黴菌之優點,惟葉部易皺縮、焦脆易破,標本易變成黑色以及絨毛易消失之缺點;且操作亦非易事,用於多肉、多汁之植物。

以補吸水紙法之不足。

(1).第一天照一般乾燥壓搾法實施,第二天修整姿態,實行火力乾燥法。

(2).報紙四疊,其內放標本一張,20-30張為一束,用金屬網夾之,以烈火迅速乾燥,台報紙烘焦成褐色時,反面再烤,如此轉動4-5次,半天即可製成30張臘葉標本。

(3).欲保持植物天然色彩,避免蟲害,在標本未放入舊報紙之前,用1%硫酸銅溶液,加甲醛溶液各數滴,泡6小時(或煮沸3分鐘),以標本20張為一束,夾於野冊內,綑紮置于乾燥箱內,使之密閉乾燥,木炭爐距離野冊約一尺,炭火紅燒後,且蓋薄灰一層,可免火焰;如用電爐至佳,數小時內即可製成數十份標本。

(4).乾燥時間

a.薄質纖維者:

如禾本科、莎草科、蕨類等,約3小時。

b.多肉多漿者:

景天科、仙人掌科、馬齒莧科、天南星科I葫蘆科、茄科、槲寄生科、蘭科等,約需5小時,且以火力乾燥為佳。

c.枝葉易脫者:

柿樹、桑樹、雲杉、油杉及鐵杉。

火乾4小時。

d.早脫葉者,蘭科之一部,五加科、榕類等,先用開水或酒精浸,使消失生機,火乾約4小時。

e.地下莖肥大者:

石蒜科、百合科及蕨類等之地下莖,最好將地部分切開,分別處理之,火乾約4小時。

3.電氣乾燥法:

烘箱,利用電氣之熱能(20°-150℃)以乾燥植物操本之方法在5C,普通2-3天即可乾燥完畢,誠較前述二法為佳。

報紙四疊,其內放標本一張,30-40張為一束。

為各隔空心紙一張,外用金屬鋼夾,以鐵鏈綑緊,垂直放于烘箱內之鋼架上,其烘箱內之熱氣可直透空心紙。

而使報紙內之標本,得以迅速乾燥也。

4.簡易乾燥法:

將報紙對疊撕開,再對疊,其內放標本一份,以尼龍帶將標本15~20份梱成一束,用標本夾壓緊,四小時後取出,置日光下曝晒,約二日可乾。

三、寄送:

乾燥後之標本,於舊報紙之兩側用紅墨水記入採集號碼,以免紊亂,寄送時,以四十本為一束,永入樟腦片外包尼龍紙,裝箱寄回。

四、消毒殺蟲:

已經乾燥之標本,常有病蟲類危害,應行消毒殺蟲之處理,一般多用昇汞、酒精混合液(95%酒精,用大量昇汞,以盡量溶解為原則,但過多則標本變白色),塗擦以防蟲害,現均用CS2液,置於燻蒸箱內,燻蒸三日,以行殺蟲。

五、裝訂:

將已經殺蟲處理之標本,裝釘於台紙(長約45cm,闊約30cm)上,使其固定不移。

六、貼標本籤:

標本籤(Label)長約10cm,幅約7cm,內分:

號碼、學校名稱,何處標本、學名、採集地點、日期、採集者、鑑定者(如下附紙),貼於台紙之右下角,編以標本號碼,依各種目的,分門別類,按科加以整理。

 

中國醫藥學院藥用植物標本

HerbariumChinaMedicalCollegeDept.ofPharmacy

Fa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ies.__________________Leg._____________________

臺 灣 省 林 業 試 驗 所

TAIWANFORESTRYRESEARCHINSTITUTE

PLANTAEFORMOSANAE.

LOCAL,COLLECTOR

DATEDETERMINEDBY

 

七、第二次殺蟲:

方法與四同。

八、保存:

1.同一種植物之一份或數份標本,放於一張較台紙長大2-3公分之包紙(二疊)內,包紙外註明屬名(左),種名(右)。

2.將已經第二次殺蟲處理之標本妥存於標本櫥內,標本箱內放樟腦片(Camphor)或萘(Naphthalene)或靈丹等殺蟲劑,標本櫃應時保持密閉,以防濕氣入內以及病蟲之危害。

3.每半年或一年用CS2殺蟲一次,並用豬鬃清刷標本。

4.箱內四周應保持乾燥,以防標本生黴。

5.古老之標本,其葉片,花或果實如脫落時,可於台紙上右角貼一紙袋(12×8cm),俾可將其置於袋內。

九、浸液標本製作法

Ⅰ普通標本保存液

福馬林(Formalin)(37%)…………………50cc

酒 精(Alcohol)(75%)…………………300cc

水  (Water)…………………………2,000cc

缺點:

福馬林會刺激皮膚及呼吸道,因此可僅用50%酒精作為浸泡標本之溶液代替。

2.3、植物之觀察

觀察植物首先從習性開始。

植物依習性(Habit)可分木本及草本,而木本則再細分喬木(Trees)、灌木(Shrubs)或藤木(Lianas)。

喬木有一固定幹形的主莖,通常在離地面相當的距離後,才會有分枝(如:

白千層、肯氏蒲桃)。

灌木比較矮小,沒有中心主幹,形態不一,通常在基部就會有分枝(如:

杜鵑花)。

藤本植物通常需依附其他的植物才能生長,即沒有可以挺直的主莖,也沒有一定的高度。

就其攀爬的方法又可分纏繞莖、攀緣莖。

草本植物是指不具有後生木質部,其植株一般不如木本植物高大,依生長週期之長短可區分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

一般植物生長的高度和人相似,在不同時期有它一定的高度,但往往會受栽培的環境影響(包括土壤的肥沃度、緯度高低、溫溼度、光照條件)而有些許差異,但仍值得我們用心觀察其整體的樹形,而判斷出樹齡。

再者,側枝分的越多,樹越老,例如松樹,每年都會長出一個枝節。

記下一個側枝有多少枝節,就可以知道他有多老?

樹皮就像樹的皮膚,包裹著樹幹,有一定的膚色及特徵,是幫助記憶的圖騰。

樹木成長,老樹皮受新皮向外擠壓,開始出現裂痕,或脫落。

例如:

白千層,樹皮可以一層層剝下,是命名的由來,越是外頭的皮,年紀越大。

如果你算得清楚,那它年齡的秘密就被你揭曉了。

芭樂樹,那斑駁的樹皮,不也似乎正訴說著它經歷過的滄桑的歲月。

樟樹、大葉桉;楓林道上的楓香;搖曳生姿的垂柳,樹幹上也都印著歲月的痕跡,有著深溝縱裂的花紋,但你仔細瞧瞧,雖都有縱裂的表皮,但仍有差異,聰明的你,就須細心觀察以體會它們的異同。

還有一種樹皮也值一提-櫻花樹,當它冬季落葉又未開花時,樹幹上的橫紋是它最易辨認的特徵。

樹幹上有刺的植物,似乎象徵著權勢,警告花賊非禮勿採。

常見內的玫瑰、九重葛、麒麟花就是帶刺的花,觀賞時須特別小心。

尤其是麒麟花,她莖及葉片折斷後產生的乳汁有毒,不慎沾上可會發癢哦。

所以植物的觀察十分有趣,觀察者如同算命先生一般,了解植物的過去與未來。

本章節將針對植物的各部位型態特徵詳加介紹:

2.3.1、花

1.整齊花(Actinomorphic,regularflower):

花萼與花瓣大小相等,形狀亦同,如薔薇屬(Rosa)。

2.完全花(Completeflower):

具有花萼、花瓣、雄蕊及雌蕊等四部份之花稱之。

3.上位花(Epigynousflower):

子房位於雄蕊、花瓣及花萼下方者。

4.下位花(ypogynousflower):

花萼、花瓣及雄蕊著生於雌蕊下部,互相分離者。

5.單性花(Imperfect,unisexualflower):

僅具雄蕊或雌蕊者。

6.不完全花(Incompleteflower):

缺少花萼、花瓣、雄蕊中任一部份者。

7.五數花(Pentamerous):

花之各部數為5或5之倍數者,如牽牛花(Ipomoeanil)。

8.兩性花(Perfect,bisexual,hermaphroditeflower):

不論花萼或花瓣是否存在,具雌雄兩性之花。

9.花被(Perianth):

花萼與花冠的合稱:

一般分為兩輪,外輪稱為花萼,內輪稱為花冠。

兩者如形狀、大小、顏色差異大者,必須使用花萼與花冠名稱加以識別;無法區別時則以花被稱之。

10.週位花(Perigynousflower):

花萼、花瓣及雄蕊合生成花托向(hypanthium),雌蕊著生於花托筒上。

11.花瓣(Petal):

合稱為花冠(corolla),位於花罵之內層,通常色澤艷麗,能招引昆蟲。

花萼與花冠無分者,稱為花被片(perianth),合稱為花被(tepal)。

12.雌蕊(Pistil):

位於花之中央,由子房(ovary)、花柱(style)及柱頭(stigma)三部份所組成。

13.多數花(Polymerous):

花之各部數為多數者,如木蘭(Magnolialiliflora)。

14.四數花(Tetramerous):

花之各部數為4或4之倍數者,如茜草屬(Rubia)植物。

15.三數花(Trimerous):

花萼、花冠、雄蕊數各為3或3之倍數,大多單子葉植物屬之。

16.萼片(Sepal):

合稱為花萼(calyx),位於花之最外層,常為綠色葉狀。

17.雄蕊(Stamen):

合稱為雄花群(androecium),位於花冠之內層,由花絲(filament)及花藥(anther)組成。

18.不整齊花(Zygomorphic,irregularflower):

花萼與花瓣大小不等,形狀互異,如豌豆(Pisumsativum)。

19.花冠型:

(1)唇形花(Bilabiate):

雙唇裂片之不整齊花之花冠屬之,如益母草(Leonurussibiricus)。

(2)蘇木型花冠(Caesalpinaceouscorolla):

旗瓣位於最內側。

(3)鐘狀花冠(Campanulate):

花筒寬口闊,寬與長相等或略長,如桔梗屬(Campanula)。

(4)十字花式花冠型(Cruciformcorolla):

十字花科植物之花冠,花瓣4片,呈十字型或交錯形狀之整齊花。

(5)漏斗狀花冠(Funnel-form;infundibular):

花筒愈上愈寬,猶如漏斗,如牽牛花屬(Ipomoea)。

(6)舌狀花冠(Ligulate):

花冠裂片成舌狀,如萵苣屬(Lactuca)。

(7)旗瓣型花冠(Papilionaceouscorossa):

豆科植物之不整齊花型,花瓣數為5,最大最外之花瓣為旗瓣(standard),兩側為翼瓣(sing),底部合生者為龍骨瓣(keel)。

(8)輻狀花冠(Rotate):

花筒極短,裂片寬闊而與花筒垂直,如茄屬(Solanum)。

(9)盆狀花冠(Salverform):

花筒略長,花冠裂片短而與花筒垂直,如福祿考屬(Phlox)。

(10)同狀花冠(Tubularcorolla):

花筒多少成圓筒狀,如煙草屬(Nicotiana)。

(11)壺狀花冠(Urceolate):

花筒大壺形,筒上部常狹窄,花冠裂片小,如越橘屬(Vaccinium)。

20.胎座(Placenta):

子房內胚珠著生之處。

(1)頂生胎座(Apicalplacentation):

僅一胚珠,位於子房頂上而下垂者。

(2)中軸胎座(Axileplacentation):

多心皮於子房中央相連合,胚珠著生於中央接縫之中軸,而各心皮之子房室之間有隔膜者。

(3)底生胎座(Basalplacentation):

僅一胚珠,位於子房室底部者。

(4)中央胎座(Freecentralplacentation):

各心皮於子房中央相連,胚珠生自中軸,但各子房室間之隔膜消失者。

(5)邊緣胎座(Marginalplacentation):

單心皮之胚珠呈兩列沿內腹(adaxial)著生於子房壁。

(6)側膜胎座(Parietalplacentation):

多心皮於子房四周相連,胚珠著生於各接縫處,中央留有空腔。

(7)層疊胎座(Laminalplacentation):

單心皮之胚珠著生於子房接觸壁上之層疊。

21.子房位置(Ovaryposition):

子房與花被及雄蕊之相對位置。

(1)子房半下位(Half-inferior,subinferior):

子房位置呈中間型者。

(2)子房下位(Ovaryinferior):

子房位於花被及雄蕊連接處之下方者。

(3)子房上位(Ovarysuperior):

子房位於花被及雄蕊連接處之上方者。

2.3.2、葉

葉(Leaf):

由葉柄(petiole)、葉(blade)、托葉(stipule)組成。

1.單葉(Simpleleaf):

每一葉柄上著生一片葉者。

2.複葉(Compoundleaf):

每一葉柄上著生二個以上之葉片者,每一葉片為小(leaflet),小葉之柄為小葉柄(petiolule),小葉柄上之托葉為小托葉(stiple)。

(a)掌狀複葉(Palmate):

小葉著生總葉柄先端而成掌狀者,有時不具小葉柄。

(b)羽狀複葉(Pinnate):

小葉排列於葉軸(rachis)兩側而呈羽狀者。

(c)單片複葉(Unifolia):

僅有單一葉片,葉柄與葉片間有顯著之結節。

3.葉序(Phyllotaxis):

葉於莖上或枝上之排列方法。

(1)互生(Alternate):

每節僅生一葉,惟依次交互排列者。

(2)莖葉(Cauline):

葉上著生之葉,隨莖之生長而向上著生者。

(3)十字對生(Decussate):

對生之一種,上下兩對之著生方向成直角者。

(4)抱生葉(Equitant):

葉與地表成直角著生,每一側葉之基部,被覆上方葉之基部。

(5)叢生(Fasciculate):

節間甚短,有二枚以上之葉密接著生,通常被葉鞘包圍。

(6)覆瓦生(Imbricate):

上下葉成覆瓦狀排列者。

(7)對生(Opposite):

每一節上生有兩葉,且相對排列者稱之。

(8)蓮座狀葉(Rosulate):

葉者生接近地面之莖,多方向互生而開放,狀如薔薇花。

(9)輪生(Whorled):

每節著生三枚以上之葉且成輪狀者。

2.3.3、果實、種子

果實(Fruit):

被子植物之花受精後,子房、雌蕊等史雌器官經成熟、膨大而成果實。

1.瘦果(Achene):

心皮單一,種子1粒,果皮與種皮不分離,如毛茛屬(Ranunculus)。

2.聚生果(Aggregatefruit):

由一花內之多數離生心皮與花托共同發育而成,每一心皮形成一小果,每一小果可區別為瘦果、核果等,如草莓屬(Fragari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