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498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docx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一语文Word版含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

(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百余年来,随着工业革命“机器时代”的推进,以及当下全球“智能时代”的崛起,机器代替手工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却逐渐意识到手工创造之于人类生存、生活的独特价值。

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只懂操作机器的国度,如何生长出灿烂持久的文明。

今天,回归手工不是回到低产能的前工业化状态,而是回到人之创造活动的原点——动手体验,通过动手重新唤醒人类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获得机器无法比拟的创造性动能,从而逐渐恢复文化创新能力。

进一步提振手工并释放其能量,可以使手工艺通过创造性转化不断绽放光彩,对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生态的完整性,维持社会情感勾连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进一步释放手工的能量,大致可从城市与乡村两套体系入手。

在两套体系的践行过程中,始终穿插着一根主线,即强化国人内心深处对于自身文化传统的守护感和参与感。

一些具有文化品质的手工体验空间正逐渐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崛起,更为大批创业者、手工艺人和手工研究者提供了平台——他们中的一些人利用网络资源开设网店、开发软件,让曾经默默无闻的传统手工技艺得到广泛社会传播。

与此同时,在许多一二线城市繁华商圈中,相继涌现出各种“手工坊”“手作联盟”,从单一的陶器、木工、银饰、剪纸等手工作坊,逐渐发展为容纳手工市集、作品展览、专业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

此类手工体验空间尝试引导人们从物质消费转化为精神消费,从消费商品转化为消费时间,从普通观看升级为动手体验,带给人们对于休闲文化和美好生活的新体验。

民间是手工技艺的原生土壤,都市中的社区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代民间”。

目前,在国内重要城市中已经出现一些极富特色的手工体验社区或街道,如北京的大栅栏、史家胡同、什刹海以及上海的石库门老街等,它们大多依托当地保存良好的传统古建筑和闲适的胡同、弄堂文化,进行“在地性”手工项目体验与推广。

凭借有别于繁华商业中心的古雅与宁静,社区手工坊除了吸引该社区辐射范围内的中老年人,也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年轻人。

手工坊和体验者之间的相互塑造,营造了社区浓厚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公众社区生活的品质。

在乡村探索手工业整体再生计划,核心理念是尊重传统手工技艺的原生土壤,鼓励在地创造性转化。

同时,帮助村民构建出能够动手谋生的生态环境,让手工技艺在乡村文化生态中继续发挥作用并得到生命延续。

未来,城市中的青年可能带着手艺返乡开辟一番新天地,乡村中那些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艺也会逐渐走入都市生活。

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密切互动,将促成更为深刻的文化认同和艺术共融。

(选自孟繁玮《释放手工的能量》,有删改)

1.下列关丁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全球“智能时代”崛起,机器代替手工趋势越来越明显之际,人们重新认识到手工创造的独特价值。

B.回归手工并不是回到低产能的前工业化状态,而是通过动手体验逐渐达到恢复文化创新能力的目的。

C.回归手工可以唤醒人类手脑心的整合协调能力,使人类重新获得由于机器生产而丧失的创造性功能。

D.创造性转化手工艺,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生态的完整性,推动社会秩序的稳定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指出手工创造在“机器时代”“智能时代”依然有着存在的必要性。

B.文章第二段论述当今回归手工的目的以及提振手工、释放其能量的现实意义。

C.文章分别列举实例具体论述在城市与乡村中回归手工、释放手工能量的途径。

D.结尾指出未来城市与乡村围绕手工可以密切互动,深化文化认同和艺术共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国家如果只懂得操作机器,那么就无法创造出灿烂持久的文明。

关注手工、回归手工应该是很重要的时代命题。

B.在当代中国可以采用城市与乡村两套体系来进一步释放手工的能量,要强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护感与参与感。

C.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促进传统手工记忆广泛传播,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才得以进入城市生活,并改变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

D.都市中的社区已经成为手工技艺存活、发展的“现代民间”,社区手工坊凭借古雅而宁静的环境吸引了大量的参与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前面是桐树

袁省梅

天阴着,不到五点,就黑雾蒙蒙的只能看见个影子。

哗啦啦的车轱辘响起时,小卖部前的人们不看也知道,小点过来了。

小点手上拄着两截短短的棍子,点一下,车子滚半步,点一下,车子滚半步。

车子后拖着的影子圆嘟嘟的像个布袋子一样沉重,等他哗啦啦划过去,影子从身后倏地跑到眼前,一蠕一蠕地向路口爬去。

小点要去路口的梧桐树下等他妈妈。

每天下午五点半,有一趟从县上到镇上的客车路过羊凹岭。

羊凹岭的人从县上回来,坐的就是这趟车,再迟,就没车了。

前几天,妈回来要带他去县上学画画,爸不同意。

因为这,爸和妈吵了一架。

爸想叫他学修鞋去。

爸说,饿死穿鞋的,饿不死修鞋的,不管啥世道,人要穿鞋,就得修。

自从小点出事后,爸和妈在他跟前说话,总是小心地避开腿、脚,或者是跑步、走路这些话。

爸看一眼小点的“腿”,猛地咂烟,一团烟灰鬼影子一般缓缓落下。

小点像是被那烟灰击中了,倏地缩了下身子,不敢看爸,低头看自己的腿,眼泪石子般叭叭砸在腿上,把卷起来捆绑在一起的裤腿扯了又扯,好像把裤腿扯开了,他的腿就会伸开就会好端端地站起来,走路,跑步,上山,下河。

小点不愿意修鞋。

他不是嫌鞋臭,他是想自己没有脚没有鞋,却整天要看人脚给人修鞋。

妈说,我就是想叫娃多上几年学,他才十二岁。

爸说,以前你干啥去了?

以前你咋一句也不问娃上学不上学?

现在娃成这样了,你想叫娃学习,以后让娃指靠画画过日子?

妈说,娃还小,该多学个东西。

爸蠕蠕唇,满脸的愁炭一样黑沉,吸了好几口烟,才说,叫娃多学点,我没意见,要是学不成个样,钱扔得没个响声了咋办,他长大了靠啥养活自己?

你我能管他一辈子?

妈说,不让学咋晓得学成学不成?

爸说,你这是拿娃的前程做试验哩!

爸撵走妈后,小点心想妈不会再回来了,没想到昨天妈给他打电话说今天回来带他去县上。

小点不知道妈跟爸说了没,他没跟爸说,他担心爸不让他去。

悄悄地在屋里等了妈一天,眼瞅着天黑了,不见妈回来,他就划着棍子出了门。

还没到路口,雨下开了,一丝一丝的,碎碎细细的,很惆怅很伤感的样子。

刚过了小卖部,背后有人“小点、小点”地喊他。

是爸。

爸打着手电筒,骂他下雨天乱跑,也不怕摔到沟里。

小点心想坏了,爸来,肯定要把他背回去。

他不理会爸,抓了棍子使劲地往前划。

没划几步,爸就追上了他。

小点不看爸,手里的棍子却是一下也不停地往前划。

爸堵到他前面,他就拧了身子,要从爸身边划过去。

爸拦住他,蹲下来给他头上套了个塑料袋子,问他真的想去县上学画画?

爸的手电筒照着小点,小点不说话,看着爸。

小点不想惹爸生气。

爸又问了他一句,小点的头低了下来,眼泪骨碌碌滚了两行,咕哝道,打死我都不去修鞋。

爸长叹一声,转过身,叫小点上去。

小点不上去,他倔倔地说,我不回去。

爸说,哪个叫你回去。

小点说,背我去等妈妈?

爸不说话,背着他往村口走。

小点趴在爸的背上,龇着大板牙笑了,说,到前面的桐树下。

自从妈妈去县里上班后,小点就经常在梧桐树下等妈妈回来。

爸还是没说话。

雨还是一丝一丝的,仲春的雨地里,不寒凉,倒有点潮潮的温暖。

小点趴在爸的背上,手里捏着手电筒。

小点看见爸走一步,手电筒雪白的光柱子像根粗大的笔一样,在黑黑的雨幕上画一道。

他就乐了,手里的手电筒就不好好地照着路,横一下竖一下地在雨里乱晃。

晃着,就咯咯笑。

爸问他笑啥?

他说,我画了幅画。

爸说,啥时候?

他说,刚刚用手电筒呀。

爸问他画的啥?

他说,画了爸、妈和我,我们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

漆黑的雨夜里,父子俩一直朝着村口的桐树下走去。

(节选自《时代文学·上半月》2018年第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团烟灰鬼影子一般缓缓落下”,这个比喻生动形象,所选喻体“鬼影子”为当时的情境营造出一种悲冷、压抑、略带恐怖的氛围。

B.第十二段塑造小点时,运用了一系列动作描写。

“抓了”“使劲”“一刻不停地往前划”“拧了身子”这些词表现了小点内心的焦急和倔强。

C.结尾处小点用手电筒画画的情节独具匠心,既表现了小点对绘画的热爱之情,也为文章增添了一些温暖的格调,使文章不至于太过悲凉。

D.标题“前面是桐树”中的“梧桐”既是小点等妈妈回来的地方,也是承载小点全部梦想的希望之地,标题幽默而风趣,富有吸引力。

5.小说中小点的爸爸和妈妈因什么事发生矛盾?

作者设置这个矛盾的目的是什么?

(5分)

6.文章画线部分是三处景物描写,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

令人忧心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压力的增加,这一比例还在日益升高。

长期睡眠紊乱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影响个人的工作生活,还会引发诸如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癌症、抑郁症之类的躯体和精神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专家们呼吁,睡眠障碍性疾病是多种慢病的主要源头之一,对于慢病管理的重点在于“防”。

这不仅要引导公众有预防意识,而且需要呼吁患者积极治疗。

我国的睡眠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北京协和医院于20世纪80年代创立国内第一家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中心。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多地区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的协同网络,为睡眠研究的开展提供平台和支持。

睡眠研究虽有了长足进步,但还没有形成体系的研究模式,尚不能很好地把握国际研究热点和睡眠医学领域的研究难点。

就公众的医疗需求来说,睡眠医学发展亟待提速。

人才是关键。

政府和医院应制定相关政策并加大经费投入,以促进相关机构及专业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发展。

我国学者还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注重开发具有独立自主产权的新药物及其他治疗水段。

创建新型诊疗方式更显重要,如远程医疗技术(借助互联网、实时视频传输等途径对睡眠障碍患者诊疗的方式),但其治疗效果、依从性和花费等,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选自《世界睡眠日:

三分之一的中国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2017年3月21日网易材料)

【材料二】

关于“睡眠亚健康”的调查结果

本报告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共同调研完成,共发放20000份调查问卷。

(2015年3月18日“人民政协网”刊文)

【材料三】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了一项调查。

受访者中,00后占0.6%,90后占17.0%,80后占54.5%,70后占20.3%,60后占1.4%。

数据表明,83.1%的受访者每天睡眠时间在6-8小时之间,其中6小时、7小时和8小时的分别占22.7%、37.1%和23.3%。

还有3.3%的受访者每天睡眠时间为9小时或更多,4.8%的受访者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

调查中,睡眠浅(45.8%)、早晨醒来过早(28.5%)和难以入睡(28.1%)是最困扰受访者的三种睡眠问题。

造成睡眠质量不佳的原因有很多。

调查中,49.2%的受访者将原因归结为工作学习压力大,43.7%的受访者是因为作息时间不规律。

其他原因还有:

生活中遭遇了不愉快的事(37.4%)、平时缺乏运动锻炼(32.4%)、年龄增长(25.4%)、周围环境太吵闹(23.1%)、睡前暴饮暴食(13.8%)和高血压等疾病带来的影响(5.3%)。

长期睡眠不佳会对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影响。

本次调查中,47.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在白天犯困。

45.5%的受访者会因睡眠不佳而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其他影响还包括:

思维迟钝(46.0%)、心情较差且暴躁易怒(39.9%)、创意灵感匮乏(31.9%)、免疫力降低(30.6%)和工作学习效率降低(25.0%)等。

要改善睡眠质量,53.3%的受访者认为要保证睡眠时间,44.5%的受访者建议平时加强身体锻炼,43.3%的受访者建议按时入睡,42.3%的受访者建议保持好心情。

其他建议还有:

睡前洗个热水澡(38.7%),更换更舒适的床上用品(30.0%),睡前不再考虑工作学习的事(27.2%)和适当服用安眠药物助眠(3.4%)等。

(选自2017年3月20日“新华网”刊文)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的睡眠研究进步很快,已初步形成了辐射全国的睡眠障碍临床研究的协同网络。

B.调查显示,睡眠问题主要是“入睡困难”“睡眠较浅”和“醒得早”这三种情况。

C.我国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严重睡眠问题,近五成受访者将原因归于工作学习压力大。

D.大多数受访者的睡眠时间适中,只是少数人的睡眠时间过短,特别是80后得青年。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睡眠问题造成的危害、我国睡眠研究的现状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材料二主要调查的则是睡眠亚健康情况。

B.材料三展示了有关睡眠问题的调查统计局,包括调查对象、睡眠时间和睡眠不佳的原因、影响以及预防办法。

C.睡眠障碍会导致思维迟钝、灵感匮乏、效率降低,且易暴易怒,免疫力下降等,是多种慢性病的源头。

D.受访者大多存在睡眠亚健康状况,半数以上表现为起床后疲倦困顿,而自我感觉良好者占12.1%。

9.睡眠质量已成为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请给睡眠不佳者提一些改善睡眠质量的好建议(医药治疗除外)。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朱大典,字延之,金华人。

家世贫贱。

大典始读书,为人豪迈。

天启二年,擢兵科给事中。

中官王体乾、魏忠贤等十二人及乳妪客氏,假保护功,荫锦衣世袭,大典抗疏力谏。

五年,出为福建副使,进右参政,以忧归。

八年二月,流贼①陷凤阳,时江北州县多陷。

明年正月,贼围滁州,连营百余里,总兵祖宽大破之。

大典会总理卢象升追袭,复破之。

急还兵遏贼众于凤阳,贼始退。

十一年,贼复入江北,谋窜茶山。

大典与安庆巡抚史可法提兵遏之,贼乃西遁。

大典先坐失州县,贬秩视事。

是年四月以平贼逾期,再贬三秩。

崇祯十三年,河南贼大入湖广。

大典遣将救援,屡有功,进左侍郎。

明年,贼帅袁时中众数万,横颍、亳间。

大典率总兵刘良佐等击破之,叙赉有差。

大典有保障功,然不能持廉,屡为给事中方士亮、御史郑昆贞等所劾,诏削籍侯勘。

事未竟,而东阳许都事发。

许都者,诸生,负气,愤县令苛敛,作乱,围金华。

大典子万化募健儿御之,贼平而所募者不散。

大典闻,急驰归。

知县徐调元阅都兵籍有万化名,遂言大典纵子交贼。

巡按御史左光先闻于朝,得旨逮治,籍其家充饷,且令督赋给事中韩如愈趣之。

已而京师陷,福王立②。

有白其诬者,而大典亦自结于马士英、阮大铖,乃召为兵部左侍郎。

左良玉兴兵命监黄得功军御之福王奔太平大典与大铖入见舟中誓力战得功死王被擒两人遂走杭州会潞王亦降,大典乃还乡郡,据城固守。

逾年,城破,阖门死之。

(节选自《明史·朱大典传》,有删改)

【注】①流贼:

指农民起义军。

②福王立:

1644年3月,李自成率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

5月底,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

6月初,清军入关,长驱直下,势如破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良玉兴兵命监/黄得功军御之/福王奔太平/大典与大铖入见舟中/誓力战/得功死/王被擒/两人遂走杭州/

B.左良玉兴兵/命监黄得功军御之/福王奔太平/大典与大铖入见舟中/誓力战/得功死/王被擒两人/遂走杭州/

C.左良玉兴兵命监/黄得功军御之/福王奔太平/大典与大铖入见舟中/誓力战/得功死/王被擒两人/遂走杭州/

D.左良玉兴兵/命监黄得功军御之/福王奔太平/大典与大铖入见舟中/誓力战/得功死/王被擒/两人遂走杭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的“出”“进”都表示官职变动,“出”表示降职外任,“进”表示进京升职。

B.忧,指丁忧。

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须辞官守孝,这叫丁忧。

C.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如《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D.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大典不畏强权,阻阉谋私。

宦官王体乾、魏忠贤等十二人及乳妪客氏,借保护皇帝之功,恩荫锦衣世袭,朱大典上疏,竭力劝谏。

B.朱大典战功赫赫,仕途不顺。

朱大典虽然多次平乱立下功,却因为失州县、平乱逾期和贪污被弹劾,一再被贬。

C.朱大典被人诬陷,因子获罪。

许都不满苛政造反,朱万化招募健儿平乱后队伍没有解散,朱大典也因此被诬告纵容儿子通敌叛乱而获罪。

D.朱大典据城抗敌,精神可嘉。

京师沦陷后,清军进攻金华,潞王投降,朱大典便回到家乡,据城抗敌,过了一年,城被攻破,全家殉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典有保障功,然不能持廉,屡为给事中方士亮、御史郑昆贞等所劾,诏削籍侯勘。

(2)巡按御史左光先闻于朝,得旨逮治,籍其家充饷,且令督赋给事中韩如愈趣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郑明府贬岭南①

司空曙

青枫江色晚,楚客独伤春。

共对一尊酒,相看万里人。

猜嫌成谪宦,正直不防身。

莫畏炎方②久,年年雨露新。

[注]①唐德宗建中初年,司空曙被贬到长林(在今四川境内),郑明府被贬到岭南。

司空曙在青枫浦(在今湖南省浏阳市南)与郑明府话别,并写下此诗。

司空曙,广平(在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东南)人。

②炎方:

南方炎热地区。

这里指岭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楚客”可特指屈原,这里也可指诗人自己。

诗人客居异乡,因而以“楚客”称自己。

“独”字表现出诗人孤寂的心境。

B.颔联描写了诗人与友人饮酒饯别的场景,从“共对”“相看”可以看出,二人友情深厚,在离别之际依依不舍。

C.颈联紧承颔联中的“万里人”来写,出句交代友人因他人猜疑、嫌怨而被贬,对句交代友人具有正直的品格。

D.这首诗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以“春”比喻前途,以“一尊酒”比喻友情,以“雨露”比喻朝廷的恩泽。

E.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绪不断发生变化。

起初诗人满怀伤感情绪;紧接着情绪转为平静;最后情绪转为乐观。

15.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从“不变”的角度看“”,所以发出“”的感叹。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两句写出了田间小路纵横、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可以听到的情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2017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清华大学实至名归,升至48名,进入了世界前50强,国内排第一名。

②领导干部必须站位高,具备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才能判断合理,决策准确,如果片面地看待问题,目无全牛,注定是不能成为好领导的。

③在这个意义上,平凡的工作实在更有价值,作为交警,他们平凡的工作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正是一种曲突徙薪的工作。

④这个平原小山村经过精准扶贫以后,一间间东倒西歪的危房消失了,一片片刺目熏鼻的垃圾堆不见了,整个村庄改头换面,焕然一新。

⑤在校园里,无人监考是一个新的挑战,对于自律的人来说,在哪儿考都一样,而那些想作弊得人就算有人监考,也会想方设法徇私舞弊。

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借力新科技、新兴传媒,在一些地方近年来重点推进一系列红色文化展示项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体验感受红色文化。

B.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许多企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加大,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C.大学生要努力学习十九大精神,把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让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他国人民的梦想交相辉映。

D.报告显示,学者回国后面临社会关系网络支撑薄弱问题的原因是长时间海外求学经历淡化了其原有在国内的关系造成的。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家慈在书画上颇有研究,除了平时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还亲自去市场淘换书画宝贝,颐养性情。

B.本以为是小丽一个人见义勇为,询问之后才知道一起帮忙的还有她的小伙伴,真是拔出萝卜带出泥呀。

C.这次比赛我们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但是队长和大家都能够及时总结教训,不愧是事后诸葛亮啊。

D.我家小弟最近受俗务纷扰,总是贵人多忘事,诸位交代的任务他如果做的不好或者不及时,请尽管来找我。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绿萝属阴性植物,喜湿热的环境。

绿萝遇水即活,①,被称为“生命之花”。

室内养植时,不管是盆栽或是折几枝茎秆水培,都可以良好地生长。

室内栽培可置窗旁,②,因为阳光过强会灼伤绿萝的叶片。

绿萝能吸收空气中的苯、三氯乙烯、甲醛等,在家中摆上一两盆绿萝,既可以装点居室,③。

21.有人说,经典名著总是令读者回味无穷。

这句话说出了在文学名著阅读中,常有回味不尽的感受。

请从《边城》《西厢记》《红楼梦》《祝福》《老人与海》这几部文学作品中任选一例,谈谈你的这种体会。

不超过100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命运对勇士低语:

你无法抵御风暴。

勇士低声回应:

我就是风暴!

刚刚结束的平昌冬奥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们用自己的行动把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

要求:

选好角度,观点明确,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门一卷

(一)·语文

参考答案

1.B(A.曲解文意,原文是“逐渐意识到”,并非“重新认识”。

C.于文无据,原文中没有“由于机器生产而丧失创造性功能”的说法。

D.强加因果,“有利于维护……”的直接原因是“进一步提振手工并释放其能量”;偷换概念,“社会秩序”错误,原文是“维持社会情感勾连的稳定性”。

2.C(在论述在乡村中回归手工、释放手工能量时,并没有“列举实例”。

3.C(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促进传统手工技艺广泛传播,但不能说综合性手工体验空间进入城市生活是完全依靠互联网经济。

4.D(“标题幽默而风趣”不正确,“前面是桐树”这个标题的特点是委婉含蕴。

5.小点的爸爸和妈妈因小点的前途问题(因小点学什么的问题)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

(2分)目的是为了表现文章主题,赞扬父母对儿女深沉、真挚的爱,赞扬自尊自强的生活态度。

(3分)

6.第一处环境描写交待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