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8336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docx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

江苏省无锡市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质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生物膜为叶绿体内膜

B.在该膜上可完成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全过程

C.该膜上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D.产生的ATP可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参考答案:

B

2.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

取三个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②④⑥指的是神经肌肉接点。

刺激①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

则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若没有可用等渗的KCl溶液来代替

B.直接刺激⑤,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

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没有离子进出

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负变正

参考答案:

B

【分析】

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①传导过程

②传导特点:

双向传导。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

比较项目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

结构基础

神经元(神经纤维)

突触

信号形式(或变化)

电信号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速度

方向

可以双向

单向传递

 

3、分析题图,兴奋传递到哪一块肌肉,就可以使哪一块肌肉产生电位差,进而引起肌肉收缩。

【详解】A、K+主要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Na+主要维持细胞外的渗透压,因此若没有生理盐水,不可用等渗得KCl溶液来代替,A错误;

B、直接刺激⑤,兴奋可通过神经纤维⑥传递到左肌肉和中肌肉,因而左肌肉和中肌肉会引起收缩,但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④,因而右肌肉不会收缩,B正确;

C、未接受刺激时,神经纤维保持静息状态,此时K+外流,C错误;

D、肌肉细胞接受刺激时,细胞膜外电位将由正变负,D错误。

故选B。

【点睛】结合兴奋在神经纤维及神经元间的传递分析题图,是解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硝化细菌、霉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②能进行需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含线粒体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需氧呼吸;③人的一生中,细胞分化的高峰期在青春期;④蛙红细胞、人脑细胞、洋葱根尖细胞三者并不都具有细胞周期,但这些细胞内的化学成分都在不断地更新

A.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C

4.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A.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传出神经细胞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参考答案:

A

5.与被动免疫相比,下列关于主动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作用在受体(接受者)内维持时间较长

B.受体接受的是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

C.可使受体迅速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D.主要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感染

参考答案:

A

6.已知每根神经纤维的兴奋性大小并不相同,每个肌细胞均受运动神经末梢的支配。

科研人员利用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研究“电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强度(张力)的影响”,实验装置和实验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刺激强

度(V)

0.17

0.19

0.21

0.23

0.25

0.27

0.29

张力(g)

0

0.40

2.11

9.25

11.54

12.00

12.00

 

 

A.电刺激强度为0.15V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腓肠肌不收缩

B.电刺激强度为0.23V时,腓肠肌还有部分细胞未发生兴奋

C.电刺激强度为0.27V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方向相同的两次偏转

D.一根神经纤维和一个腓肠肌细胞之间只有一个神经肌肉接点

参考答案:

B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及在突触的传递,要求考生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分析、判断各选项。

结合题意分析图表可知,电刺激强度为0.17V时肌肉张力为0,说明该刺激强度及其以下的刺激强度都不能引起神经纤维兴奋,故电刺激强度为0.15V时,灵敏电流计指针不会发生偏转,腓肠肌不收缩,A错误;表中数据表明,电刺激强度高于或等于0.27V时,肌肉张力达到最大值,因此电刺激强度为0.23V时,腓肠肌还有部分细胞未发生兴奋,B正确;电刺激强度为0.27V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方向相相反的两次偏转,C错误;一根神经纤维和一个腓肠肌细胞之间可能存在多个不同的神经肌肉接点,D错误。

7.下列有关①②③④四个框图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框图①内的生物都能进行有丝分裂,且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框图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框图③内的生物都有细胞壁,基因上都有与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

D.框图④内的生物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分裂生殖,都能够进行固氮

参考答案:

C

8.图1所示的是高中生物的有关实验,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显示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b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B.若要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应选择图乙中细胞①

   C.图丙显示的是高倍镜下黑藻细胞中叶绿体的移动方向,而实际移动方向与其相反

   D.图丁可以反映出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与细胞大小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D

9.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参考答案:

C

10.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呈“J”形增长

B.在逻辑斯谛增长曲线中,K/2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C.气候、食物、疾病、捕食等均是调节种群数量的外源性因素

D.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将保持零增长

参考答案:

C

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会增加,但种群数量不一定呈“J”形增长,A错误;在逻辑斯谛增长曲线中,K/2时种群增长最快,但种群数量并未达到最大值,B错误;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保持替补出生率,种群数量会增加,D错误。

【备注】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9.表格为某大肠杆菌细胞分子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成分

蛋白质

DNA

RNA

糖类

脂类

代谢中间产物

无机离子

相对含量(%)

70

15

1

6

3

2

2

1

分子种类

1

3000

1

1000

50

40

500

12

A.DNA是遗传物质                    B.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D.每一种糖类平均能形成10种中间产物

参考答案:

D

12.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

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   )

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参考答案:

B

13.某基因(14N)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

若该DNA分子用15N同位素标记过的四种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

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如图l结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则得到如图2结果。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X层全部是仅含14N的基因

B.W层中含15N标记胞嘧啶3l50个

C.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2

D.W层与Z层的核苷酸数之比为1:

4

参考答案:

B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基因中含有3000个碱基,腺嘌呤占35%,则A=T=1050个,G=C=450个;DNA分子以15N同位素标记的游离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复制3次,得8个DNA分子,其中2个含有14N和15N,6个只含15N。

由于DNA分子为双链结构,所以加入解旋酶再离心,共得到2个含有14N的DNA单链,14个含有15N的DNA单链。

【详解】由于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所以X层全部是一条核苷酸链含14N和互补链含15N的基因,A错误;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又在含有3000个碱基的DNA分子中,腺嘌呤占35%,因此鸟嘌呤占15%,共450个,所以W层中含15N标记鸟嘌呤为450×14÷2=3150个,B正确;在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的8个DNA分子中,2个DNA分子含14N和15N,6个DNA分子只含15N,所以X层中含有的氢键数是Y层的1/3,C错误;由于DNA分子复制了3次,产生了8个DNA分子,含16条脱氧核苷酸链,其中含15N标记的有14条链,所以W层与Z层的核苷酸之比为14:

2=7:

1,D错误。

故选B。

14.在高光强、高温和高氧分压的条件下,高梁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其利用   CO2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

从高梁的基因组中分离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其转入水稻体内,从而提高水稻的光合速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此过程中会用到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

   B.此技术与花药离体培养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得纯合子,缩短育种周期

   C.Ppc基因导入受精卵是此技术关键,否则达不到该基因在各组织细胞都表达的目的

D.此项技术是否成功必须测定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同化二氧化碳的速率

参考答案:

C

15.果蝇的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直毛与分叉毛为另一对相对性状。

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右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情况下,雄性亲本的一个精原细胞可产生的精子类型是四种

B.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性个体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1:

6

C.控制灰身和黑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和分叉毛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子代中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交配,可产生黑身果蝇的比例为1/4

参考答案:

C

16.关于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其纺锤体的形成不同于高等植物细胞

B.人正常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内最多含有92个DNA分子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与高尔基体的活动密切相关

D.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不在同一时期

参考答案:

B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分析】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前期

不同点

由细胞两极发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已复制的两中心体分别移向两极,周围发出星射,形成纺锤体

末期

不同点

赤道板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新细胞壁,并把细胞分为两个.

细胞中部出现细胞内陷,把细胞质隘裂为二,形成两个子细胞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变化:

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

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

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解答】解: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A正确;

B、人正常细胞有丝分裂时,细胞核内最多含有92个DNA分子,此外在线粒体中还含有少量的DNA分子,B错误;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而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

D、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数目加倍发生在间期,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后期,可见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不在同一时期,D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某植株在黑暗处每小时释放0.02molCO2,而光照强度为a的光照下(其他条件不变),每小时吸收0.06molCO2,若在光照强度为

的光照下,光合速度减半,则每小时吸收CO2的量为                

A.0mol          B.0.02mol        C.0.03mol       D.0.04mol

参考答案:

答案:

B

18.对下列生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酵母菌 ②乳酸菌 ③硝化细菌 ④小球藻 ⑤念珠藻 ⑥黑藻

A.①②③都是原核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

B.④⑤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含有叶绿体

C.除②③外,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D.除①②外,都是自养生物

参考答案:

D

①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②乳酸菌、③硝化细菌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④⑤⑥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⑤念珠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B错误;③硝化细菌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错误;除①②外,③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④⑤⑥能进行光合作用,都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都是自养生物,D正确。

19.生物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料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捕害虫的成虫。

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                                          

   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

参考答案:

答案:

B

20.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是干重状态下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白天用H218O浇花草,周围空气的水、O2、CO2中会出现18O

C.植物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D.人体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增多

参考答案:

答案:

B

21.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K值又称环境容纳量

②化学防治病虫害本质上是降低了其K值

③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可进行

大量捕捞,持续获得高产量

④B点:

出生率>死亡率,C点:

出生率=死亡率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A

22.(09江苏百校样本分析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NA螺旋结构的基本骨架是由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组成的

   B.螺旋藻(蓝藻)的细胞内含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生活在人体胃部的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有氧呼吸方式获能

   D.染色质在形成染色体时需要螺旋化

参考答案:

答案:

D

23.鼠的黄色和黑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研究发现,让多对黄鼠交配,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的黑鼠,其余均为黄鼠.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鼠的黑色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黄鼠后代出现黑鼠是基因突变所致

C.黄鼠都为杂合子

D.黄鼠与黑鼠交配,任一代中黄鼠都约占

参考答案:

CD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让多对黄鼠交配,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的黑鼠,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黄鼠相对于黑鼠是显性性状(设用A、a表示),则亲本黄鼠的基因型均为Aa.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它们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

aa=1:

2:

1,其中黑鼠占

,而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的黑鼠,说明A纯合致死.

【解答】解:

A、多对黄鼠交配,后代中出现黑鼠,说明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鼠的黄色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鼠的黑色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A错误;

B、子代分离比为黄色:

黑色=3:

1,其中黑鼠占

,而实际杂交后代中黑鼠约占

,说明显性纯合子致死,即后代黄鼠均为杂合子,B错误;

C、由于显性纯合子致死,所以子代黄鼠中只有杂合子,C正确;

D、黄鼠(Aa)与黑鼠(aa)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黄鼠):

aa(黑鼠)=1:

1,其中黄鼠约占

,D正确.

故选:

CD.

 

24.ATP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鸡的红细胞中均能合成ATP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④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在细胞内含量很少

⑤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不消耗ATP

⑥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参考答案:

A

25.青藏高速公路建成后将藏羚羊的栖息地分割成两块,并由此形成两个完全独立的种群。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

开通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导致两个种群发生定向的变异

B.自然选择对这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没有差别

C.其中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

D.多年后,若两个种群的个体仍能交配并产生后代,说明不存在生殖隔离

参考答案:

C

【分析】

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种群是繁殖的基本单位,同一种群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其实质是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详解】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误;藏羚羊的两个种群生活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对这两个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不同,B项错误;两个种群完全独立,其中一个种群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对另一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C项正确;两个种群的个体仍能交配并产生后代,但不能确定其后代是否可育,不能确定二者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题干关键词:

两个种群完全独立。

(2)生殖隔离的具体表现:

两个种群不能杂交,或者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26.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贫血病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D.目的基因被误插入受体基因的非编码区,使受体基因不能表达

参考答案:

C

27.下列与显微镜有关的实验操作和现象中错误的是

   

A、图甲是低倍显微镜下某视野中的图像,换用高倍镜后,看不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可

能的原因是未向右边适当移动装片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步骤是:

撕取洋葱磷片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C、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和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等材料需要染色后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

D、图乙是在高倍显微镜下黑藻叶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状态,实际上细胞质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图中所标注的叶绿体实际位于细胞的右下角

参考答案:

C

28.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下列装片,能看到稳定细胞核的是

A、乳酸菌         B、口腔上皮细胞   C、蓝藻        D、根尖有丝分裂后期

参考答案:

B

29.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A.甲向左弯,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B.甲不弯曲,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C.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向左弯

D.甲向左弯,乙向右弯,丙不弯曲

参考答案:

B

甲云母片插入胚芽鞘顶部中央,虽有右侧光照,但是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故尖端的生长素分布还是均匀的,甲直立生长;乙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下部,给予左侧光照,虽然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但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乙不生长,不弯曲;丙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右侧,均匀光照,右侧的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而左侧的可以从形态学上端运至形态学下端,丙向右弯曲生长,故选B。

【点睛】胚芽鞘生长情况的判断方法有:

一看有无生长素,没有不长;二看能否向下运输,不能运输就不长;三看是否均匀向下运输,均匀:

直立生长;不均匀:

弯曲生长(弯向生长素少的一侧)。

30.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性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依次是A和B

B.B中信息传递的速度比A中信息传递的速度要快

C.若A图中“细胞”为下丘脑中的神经分泌细胞,则“靶细胞”最可能是甲状腺细胞

D.人体对寒冷的反应与B有关,也可能与A有关

参考答案:

C

31.下图是物质甲与物质乙相互转化的反应式,其中“~”代表高能磷酸键。

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图中酶1催化的反应会伴随着发生

B.物质乙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得到的产物中含有RNA的组成单体

C.图中酶2催化的反应,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

D.图中物质甲与物质乙的相互转化可发生在所有生物体内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

分析图可知,该图表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AD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得到的产物中有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组成单体之一,B正确;ATP合成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而叶绿体基质是消耗ATP的场所,C错误;病毒属于生物,其体内不能发生ATP与ADP的相互转化,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ATP与ADP相互转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从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