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336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审核人:

陈亮校对:

潘虹

一、语言文字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遏(è)止灰烬(jìn)摭(zhé)拾熠(yì)熠闪光

B.打夯(hāng)发轫(rèn)甄(zhēn)别

百舸(gě)争流

C.啮(chǐ)噬犄(qī)角诳语(kuáng)铩(shā)羽而归

D.戕(qiāng)害饿殍(piǎo)抛锚(miáo)四肢百骸(há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沧茫斑斓按奈不住妄自菲薄

B.雾蔼磕绊含辛茹苦至高无尚

C.蛰居潦倒魂牵梦萦未雨绸缪

D.迁徒曙光完美无暇曝背谈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尽管我们的体质制约着我们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来也很少有兴趣,但是,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激励着我们不顾体弱去努力工作。

B.他被誉为“农民诗人”,最善于在田间地头和锅台灶边捕风捉影,从普通百姓的日常小事中发现劳动之乐、生活之趣和人性之美。

C.高中语文学习一定要多读多思多积累,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实现自己高远的目标;如果毫无知识储备,在激烈的竞争中,只能是铩羽而归。

D.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B.“月是故乡明”这个专题的散文以深沉、优美的故园情思感染了我们,使我们对故乡、对自己的精神家园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以“普爱之光”汇报演出为代表的我校八十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得力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造成的。

5.下列各句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6.下列各句中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月出于东山之,徘徊于斗牛之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

(不超过30字)(4分)

6月10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

绿色消费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

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

它倡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

绿色消费是▲▲

8.根据前后语境,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必须符合其人生经历或性格形象,每空1分,共4分)

我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经过千年万代沉淀而成的土地,历史中的辉煌和黯淡,都积淀在这土地中,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足迹,都融化在这土地中。

我正在耕耘的这些泥土,会不会被遭受放逐、行吟泽畔的屈原踩过?

会不会被▲、▲的陶渊明种过菊花?

这些泥土冲下山岭,又被风吹到空中,会不会曾落到▲、▲的李白的肩头?

9.下面是一个生活片段,读后请写出你的感悟。

(4分)

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

“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

”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老太太又说:

“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

谢谢!

“好吧。

”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着问道:

“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嗯,

还有一件小事。

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

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感悟】▲▲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

人也。

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

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

安曰:

“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待。

”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

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

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

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曰: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遂分别具奏。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

“北虏既已和亲,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

”诏百官议朝堂。

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

安独曰:

“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太尉郑弘恨之,曰:

“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

”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肃宗诏报曰:

“久议沉滞,各有所志。

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

”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

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

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有司畏惮,莫敢言者。

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

窦氏大恨。

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

[注]①生口:

指俘虏。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还之

足示中国优贷   贷:

宽容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

查办

   C.帝感悟,即报许             报:

报告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

拦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不宜负信于戎狄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①君何尤而深谢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C.①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①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②故为之文以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请。

从事害怕而没再请托。

 B.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

袁安认为他们都是因酷刑而屈招的,就不顾风险上书要求释放他们,最终使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C.武威太守孟云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

但最初除袁安外其他公卿都反对。

D.窦太后临朝时,其弟窦宪北击匈奴。

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13.把文中画线的或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窦氏大恨。

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闻雁韩洽

朔风吹雁渡江干,月白霜清响尚寒。

孤客几回愁里听,故乡何处报平安?

【注】韩洽生活在明清易代的动乱之时,干戈四起,人民流离。

(1)本诗

前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请具体说明这两句如何表现出“寒”?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每空1分)

1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6)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7)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麻三爷和他的鹰

仲维柯

  山连着山,岭靠着岭,山岭之上满眼里苍松翠柏,直指天际。

这是鲁西南最大的一片天然林,管理它的则是双城岭林场。

  林场驻地设在双城岭的脚下,十多间老式石头房子,七八个其貌不扬的员工,可别小瞧他们,他们可都是直属于市林业局单位的国家正式职工。

  麻三爷就是林场的护林员。

他在这深山老林里一待就是40年,由原本肌肤圆浑的后生,变成了尖嘴利眼瘦削的老人,把一生中最好的时光交给了这片山林,而今仍孤身一人。

  三爷就要离开这片山林,到市“老年公寓”安享晚年了。

听说,这待遇是林业局局长特批的。

  即将离开林场的三爷还有件最放不下的事情,那就是不知如何安置那只跟了他三十多年的老山鹰。

  那是一只本地的老山鹰,黑底白眉斑的头,下体白色,杂有数目不多的灰黑色小横斑,体长半米有余。

说起三爷与这老山鹰,那还真有不少故事呢。

  那还是三爷来林场的第二年。

当年轻的三爷巡林到老虎崖时,捡到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雏鹰,心慈的三爷就把它抱回林场养了起来。

  用药水擦拭伤口,喂水喂肉,清洗羽毛……三爷慈母般呵护着雏鹰;用棍棒敲羽翅、脚爪、钩喙来锻炼筋骨,一次次从高处抛下来练习飞翔……三爷严父般训练着雏鹰。

终于,雏鹰成了能翱翔于蓝天的老山鹰,可它总不肯离开三爷。

  三爷巡山,山鹰便在三爷上空盘旋;三爷休息,山鹰便落在三爷脚边嬉戏:

三爷走到哪儿,山鹰便飞到哪儿。

  那年,木材价格飙升,市场上松柏木的价格更是高得惊人,就有不少人动了盗伐山林的歪主意。

那天,当三爷巡视到跑马岭时,只见五六个光头后生正挥动着刀斧肆无忌惮砍伐着林木。

三爷大声制止,他们非但不听,还挥动着工具缓缓靠过来。

“喔欧”一声尖利长鸣,几个后生的头皮被重重挠了一把,随即血流满面,惨不忍睹。

后生们捂着伤口,惊恐地望着空中乌云般的山鹰,撒开两腿朝岭下逃去。

  还有个冬天,雪下得很大,三爷巡山不慎跌落老龙峡。

山鹰便盘旋在老龙峡上空,凄厉的叫声就是在十多里外都能听到。

听到老鹰鸣叫的人都说,那叫声揪心,瘆人!

救三爷回来,人们发现山鹰的嗉子里全是血!

  商议老山鹰归宿的问题,两个月前就开始了:

跟三爷回城里“老年公寓”,恐怕人家不接受;留在林场,除了三爷,它不跟

任何人接近;送给爱心人士饲养,这一天三顿肉,谁喂得起?

……老山鹰可顾不了这些,只管“嘭嘭嘭”地敲击着它那

粗大的钩喙和爪子。

  这已不是二十年前的钩喙和爪子了。

一厚层灰白色硬如石头的物质像枷锁一样,套在山鹰的钩喙和爪子外面,使之不再尖利,不再灵活。

那次三爷让山鹰追前面不远处一只半大野兔,几番搏斗后,野兔竟从老鹰爪下逃脱了……

  几番周折,市动物园总算答应收留这只年过古稀的老山鹰了,离开的时间与三爷离开林场同日。

  明天就要离开了,林场特地给三爷摆了欢送宴。

喝酒、吃肉、唱山调子,三爷没有半点情致,整个心像被掏空了似的。

  耳膜里挥之不去的是老山鹰“嘭嘭嘭”的撞击声。

三爷提了些水拿了些肉打开了山鹰住的小棚。

  甩动粗壮的脖子,重重击打钩喙;抬起硕大的脚趾,狠命地摔打鹰爪。

三爷蹲下身,紧紧抱住山鹰脖子,悲戚戚流了好一阵子泪。

  嘭嘭——嘭嘭——三爷数着山鹰的“嘭嘭”声直到天明。

  太阳刚刚露出整个圆脸,市老年公寓、动物园的车也就到了林场。

  当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打开山鹰住的棚子时,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在场所有人:

山鹰的爪子、钩喙全都白森森的,微微滴着血,那层厚厚的灰白色的硬东西,像一套精致的模具静静地摆在人们面前。

  “不可思议,太不可思议了!

老鹰复生的传说还真有。

”动物园来的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嗫嚅道。

  “当一只鹰活到40岁时,它的喙会变得弯曲、脆弱,不能一击而制服猎物;它的爪子会因为常年捕食而变钝,不能抓起奔跑的兔子。

传说真正的雄鹰,会忍着饥饿和疼痛日复一日敲打喙,直到脱落;同时,会将磨钝的爪子一个个拔出,直到长出新的锋利的爪子。

当这痛苦的历程过去,老鹰可以重获30年的新生,再次翱翔于天

空。

  三爷呆呆地听着,眼都不眨一下。

  催三爷上路的喇叭声再起,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老人竟变卦了——

  “我的山鹰有勇气重获新生,它理当属于山林;我虽然年老了,但还比得上一只山鹰。

不走了,都不走了!

——在这林子里,让这鹰再陪我30年!

呵呵……”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XX年第8期)

16.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及其作用。

(5分)

答:

▲▲

▲▲

17.本文用不少笔墨写鹰,对人物刻画有什

么作用?

请具体分析。

(6分)

答:

▲▲

▲▲

18.结合全文,分析麻三爷的形象。

(6分)

答:

▲▲

▲▲

19.文章叙写了麻三爷和他的鹰的故事,请探究其中的情感取向。

(6分)

答:

▲▲

▲▲

六、作文(70分)

20.“假如”是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它可以表达后悔,可以预设前景,可以作为借口,也可以表示庆幸……

请以“假如”为题作文。

要求:

自主立意,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答案纸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3分,共27分)

题号

1

2

3

4

5

6

××

10

11

12

××

一、语言运用部分(12分)

7.绿色消费是

(4分)

8.、

、(4分)

9.

(4分)

二、文言文翻译(10分)

13.⑴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3分)

 ⑵窦氏大恨。

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3分)

⑶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4.

(1)

(5分)

(2)

(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每空1分)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4)位卑则足羞,。

(韩愈《师说》)

(5)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6)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7)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

(苏轼《赤壁赋》)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6.(5分)

17.(6分)

18.(6分)

19.(6分)

六、作文(70分)

请写在作文格内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

1.B。

A.摭(zhí)拾C.啮(niè)噬犄(jī)角

D.抛锚(máo)

2.C。

A.苍茫按捺不住B.雾霭至高无上D.迁徙完美无瑕

3.B。

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

4.B。

A.少主语,将“由于”调至“青少年”后C.两面对一面D.句式杂糅

5.D。

A.樽B.性C.凭

6.A,介词结构后置(B.定语后置C.宾语前置D.判断句)

7.一种以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

(“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新型消费行为”每点为1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4.

(1)凄冷、岑寂、肃杀的氛围。

用朔风、秋雁、月白、霜清等意象表现气候之寒;用闻雁后的内心凄怆悲凉表现心中的寒意。

(2)羁旅乡愁,故国之思,离乱之悲。

(两点即可)(表达了孤独寂寞、羁旅乡愁的情怀和感离伤乱的百转千回的痛苦)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每空1分)

15.

(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日暮乡关何处是(3)则知明而

行无过矣(4)官盛则近谀(5)渺沧海之一粟(6)凌万顷之茫然(7)取之无禁(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3分)

16.运用排比、对比和夸张的手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形象地写出了麻三爷离开林场前内心的不舍,舍不得与自己形影不离的山鹰,舍不得自己生活和工作了四十年的林场;突出了麻三爷内心的失落。

(3分)(答出大意即可)

17.写鹰是从侧面刻画麻三爷的形象(2分)。

如:

①鹰与麻三爷形影不离,折射出麻三爷对鹰的慈爱呵护;②鹰攻击坏人、为麻三爷呼救,反映出麻三爷工作环境的艰险;③鹰年过古稀拍抓野兔不成功,暗示了麻三爷的衰老;④鹰敲喙拔爪重获新生,激发了麻三爷坚守山林的斗志。

(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得4分)

18.①在深山老林一待四十年,至今仍孤身一人,体现了他公而忘私的可贵品质;②捡回折翅的雏鹰并精心治伤、喂养,表明了他慈爱的性格;③为保护林木,与坏人作斗争,表现了他勇敢无畏的精神;④本该到老年公寓养老而最后变卦,表现了他不服老的精神。

(意思符合即可,每点2分,答出3点6分)

19.①肯定无私奉献的品质;②赞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推崇追求不息的精神;④唾弃破坏环境的行为;⑤肯定感恩回报的行为。

(答出

任意3点即可得6分,可以有新的看法)

六、作文(70分)

参考20XX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

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

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

袁安说:

“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

”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

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

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

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

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

袁安说:

“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

”于是分条详细上奏。

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

“北虏既然已经和亲,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以此来安抚他们。

”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

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

惟独袁安说:

“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

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

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

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

”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

太尉郑弘不满,说:

“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

肃宗下诏回复说:

“议而不决,各持己见。

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

”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

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用,到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劳,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

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

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

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

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

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

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公开的处罚。

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

窦氏家族十分忌恨。

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没有什么办法来陷害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