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325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 金融过热.docx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经济过冷金融过热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经济过冷金融过热

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经济过冷金融过热2016-05-26房地产投资融资俱乐部经济低迷最根本原因——经济过冷金融过热 非常容幸应福卡智库的邀请来到上海参加2016年非常有意义的这么一个论坛,特别感谢王德培教授来邀请我作一个演讲,因为我们之间在学术交流上已经历史很悠久了,然后我们的观点、个性和禀性都非常相似,因为我们都觉得作为一个学者应该对现实负责任,对国家负责任,对市场负责任,所以我们要讲真话,讲实话。

  走到今天中国经济的纠结性非常突出,大家也是想通过这样的论坛寻找思路,寻求专业的答案,对于中国经济我觉得2016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我们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再加上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它的复杂因素非常大,所以我们如何评估,如何去认识,对我们各行各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根据王德培教授和福卡智库这次命题的主题,我自己报的题目是外部风险加大、内部突围不准。

美国经济有那么差?

欧洲经济有那么差吗?

日本近来有那么差吗?

中国、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有那么好吗?

  1、世界经济真的有那么差吗?

  带着这样的问题,当前的舆论导向——世界经济低迷徘徊是不准确的,我研究世界经济30年,什么叫世界经济低迷?

2%左右。

什么叫世界经济中速?

3%左右。

什么叫世界经济高速?

5%左右。

我们有那个必要去恐惧世界经济吗?

世界经济有那么差吗?

  中国的外贸不好,外需不振,这句话到底对不对,我们要认真的去思索。

我们的外贸还有多少人在干?

我们的外贸利润还有多少?

我们的外贸它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到底有多少?

面对这样一种形势,我们需要的是深思,我用了一个“内部突围不准”,为什么?

我们在放弃外贸,我们在抓投资,甚至我们在极端的投机。

这对中国经济而言是一件好事吗?

  我观察了世界经济、中国经济30多年,回想2000年前后中国是靠什么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是中国外贸。

千万别忘了这段历史,正是中国的外贸托起了中国的地位,中国的地位托起了中国的货币。

  2、经济低迷的最根本原因:

经济过冷,金融过热  我们的循环路径是怎么走过来的?

从实体到优势,从优势到核心竞争力,实体是基础。

所以透过这个角度去想,我们现在很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出了特别大的偏差,经济过冷,金融过热,这是我们经济低迷徘徊不振最根本的原因。

  我到过前海,它是一个新兴的自贸区,我们参加首届经济论坛,考察前海的时候,前海的负责人告诉我们前海有多少机构。

我问了一句,这些机构中金融投资类占多少,对方答90%。

  这种配置对吗?

它能够真正把中国经济带动起来、盘活,把中国的金融搞强大吗?

我们大家都会知道,不会的。

按照我们走过的经历,按照中国的经验,我们现在的定义和定位是非常不准的,80%、90%的国民在从事金融投资、投机。

  美国是世界金融的强国,是很有地位很霸权的大国,华尔街很强大,美国的金融很强大,美元很强大。

美国人干金融的比例有多少?

40-60%。

我们是不是太偏了,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想,我们在分析现在形势的时候,首先需要纠正我们的情绪,摆正我们的位置。

  钢铁人是干什么的?

是干钢铁的,钢铁的优势是什么?

规模,钢铁的弱势是什么?

不精,没有核心技术,没有核心的产品——粗钢、螺纹钢世界老大,占比不到50%。

精钢、特钢排不到世界的地位,占比只有2%,我们要思考的是把2%变成50%。

但是我们的钢铁不干钢铁了,从2012年开始钢铁亏损、巨额的亏损,钢铁人干什么?

干期货、干石油、干黄金、干农产品,剩余资金库存集中到了金融,集中到了投资。

这个行业的领域是发人深省的一次教训,是血淋淋的教训。

所以我们在面临这种环境的时候是需要把情绪平和,是需要把心态正常下来。

  3、金融:

外部风险正在加大  虽然我们的经济形态叫新常态,但是“我们是否正常”是一个前提,正如习总书记最近刚刚讲过的新常态不要翻新词语。

怎么看待我们的经济形势,怎么看待我们的热点,这对当下我们去认识客观情况,认识国情,认识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基于我30多年对国际市场的观察,外部风险加大,我从三个角度来论证:

  一美国关注价值,我们关注价格  1.美联储  美联储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调查全世界,一直在忽悠全世界“我要加息了”。

加息成了全世界的敏感点。

是美联储把利率调到了0,现在美联储反过来第一个要加息,忽略了加息的现实和历史的过程。

事实上,美联储已经加息了,0.25到0.50,这个对于现在巨大金融市场的状态,对于投资极其膨胀的时代它很重要吗?

美联储加息美元就要升值吗?

它还要加,加两三次,就是1%到2%,美元利率的上调有那么重要吗?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把事态的轻重缓急分析清楚。

  从美联储的角度而言,他想不想加息?

他非常想加息,因为他的加息不仅仅是一种政策,它更是一种战略。

  我们看到的是短期,美国人规划的是长期。

想一想2000年到现在,美联储主导了两轮降息,第一次降息13次,第二次降息10次,第一次的低点是1,第二次低点是0。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的舆论非常简单,“美国有911事件了美国人这样做了”,“美国有金融危机了美国人这样做了”,这是错读了美国的特性和美联储的特殊。

  2.美国经济  美国是有特性的,超过全世界的,他不是以本国为主。

911事件美国的金融危机绝不是看到了本土,而是看到了全球,所以美联储加息与众不同于所有的中央银行的核心关注。

我们关注的是什么?

欧洲关注的是什么?

日本关注的是什么?

本国,我们是一个正常的货币,所以我们货币的重点是在国内!

美国是一个正常的货币吗?

它是一个特权的货币,它是一个霸权的货币,它叫权利性的货币,它拥有什么样权利?

定价权、报价权,它有任何一个货币都没有的资质,所以它的货币供应量是以海外为主,不是以本国为主,60%的美元在全世界,40%的美元在美国的本土。

  欧洲、日本是什么情况呢?

80%在本土,20%在海外。

中国是什么?

99%应该在本土,目前有1%在海外,我们的1%在海外和日本、欧洲的20%在海外是不同的,它叫合法,我们叫非法。

  我们有货币地位吗?

我们有完整的金融市场吗?

我们有真正的市场经济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想,美国人为什么要不断的加息,是为了对霸权保驾护航,货币有了竞争对手欧元,世界在关注多元化的市场,他看透了,他看懂了,所以他要拼命的印钞票,就是因为印了钞票美元的霸权在夯实,美元的霸权不是在削弱,过去的金融是美元,现在的金融、商品统统是美元的霸权。

  美国人在干什么?

在扩张美元的势力范围,在扩大美元机制的影响力。

我们只是关注价格,美国人做的是价值,要用价值去覆盖和垄断所有的价格。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想美联储不那么简单,而美联储的特殊性不是模仿,不是追随。

而我们问的最多的是美联储加息了我们怎么办?

美联储加息了世界怎么办?

美联储、美国与众不同,我们需要看的深入一点,我们需要看的透彻一点,我们更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

美国经济怎么样,全世界都为他担心,每一周的数据会为它去纠结,看看真正的美国经济,它现在叫超级大国,它的确是超级大国,超级在哪?

规模超越了全世界,技术超越了全世界。

中国工业化低级版,美国工业化高级版,它的重点在哪里?

机器人、纳米、页岩。

我们的基础在哪里?

加工、来料加工、深加工。

  怎么看待美国经济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经济处在最佳的时机,但是任何经济都会经历周期。

美国经济的最佳时期,美联储不会放弃,他要抓住时机加息,因为他要引导全球的利率正常化。

这是一个长远的战略,他通过两次的宽松政策把全球引入了不正常,放弃了实业,放弃了生产,关注金融,关注投资。

他现在要回归正常了。

怎么去想这十年的过程?

对中国、对世界意义十分的重大,包括怎么评估别人,怎么拿捏世界,以及怎么看清自己。

  3.美元  所以透过这个角度去想,第三个问题是美元,强势美元不得已,美元的货币政策取向以贬值为主,目前市场的舆论导向有很多改变,唯一不变的货币升值削弱竞争力,货币贬值增强竞争力,美国是这么一个高级化、现代化的国家,他都遵循最传统的货币学原理,中国有什么资格放弃货币贬值。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想,发人深省的事很多,问题是我们能不能静下来,我们能不能学一点专业的,能不能把历史和现代,把国别和地区加以权衡,加以深入的论证。

  这里面给我们一个启示,网络很发达,没有思想是风险,资讯很快速,没有自己的判断是盲区。

早晨打开手机,拿起电脑,我们看到的是在传播,我们没有深入的想对谁有利,对谁不利,是真的还是假的。

这些东西想的太少了,所以你去看我们的整个市场舆论,今天美联储不加息了,明天美联储加息,今天美元贬了,明天美元升了,它的趋势性在哪里,它的政策方针在哪里,这些东西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包括我们现在的政府管理者,包括我们所有老百姓参与市场的任何群体都要深思的。

  二负利率是不正常的  负利率是正常的吗?

负利率是不正常的,为什么一个不正常的趋势被全世界在追逐,被全世界在关注。

所以我们要去想,它改变了传统,我们怎么认识负利率,我们怎么看待利率、回报率,和我们生产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不要生产和发展,只要利率,只要回报率,这是不可循环的,这是不能持续的。

所以负利率在扭曲我们的宏观调控,在扭曲我们的心态,在扭曲结构,它是一个严重的负效应。

  我们研究院在做课题,我们希望负利率的来龙去脉,国际环境、金融战略、中国的抉择能够引起世界的关注,这叫中国的软实力。

所以透过这些角度去想,  三欧洲:

货币竞争  最后一个重点是欧洲,欧洲的事太多了,有恐怖袭击,有地缘政治,有货币竞争,有债务危机,欧洲这么多年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事,核心是什么,看清楚的是什么?

货币竞争,欧元挑战了美元的地位。

美元是不会放弃欧元的,他一定要把欧元搞死,所以他在积极的推动英国退欧,他帮助了美国人。

伦敦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石油价格的影响力,他在做功课,他在作为,实际长远计划是要分解欧洲,是要分化欧洲,最终击垮欧元。

所以透过现象去想,欧洲的问题,企业、外贸、投资,中国如何拿捏,这个地区是一个巨大的风险点,还是中国最大的机遇地?

我们要想清楚,要全面的论证。

  4、金融:

内部突围不准  从内部的角度去看,我个人认为内部突围不准,脱离背离实业是我们最大的危机,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第一个问题,该干什么乱了阵营,钢铁行业该干什么,农民应该干什么,工人应该干什么,无论是计划经济,无论是市场经济,一定是有分工的。

这个分工的专业,这个分工的国家利益,我们一定要想清楚。

中国30年怎么取得的辉煌?

是工人干出了成果,中国才会走到今天。

过去我们有钱吗?

没有钱,走到了今天我们有钱了,我们反而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我们是不是出了特别大的乱子,所以该干什么这是我们的主要命题,干主业、干专业、干本岗、干本职,这是我们经济未来的希望。

我们这个市场的乱象跟我们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有关系。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市场经济是一个上下互动、上下互为的过程。

透过这个角度去看周期的问题、规律的问题,不是用套路去分析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要走L型。

我个人认为中国是U型,长期的低迷徘徊会有一个反弹,但是U型的两根柱子过去是靠速度和规模扭曲的结构,未来是靠品质、是靠技术、是靠合理的产业布局。

  第一根柱子是传统,第二根柱子是改革的新常态。

需要我们做的是有耐心、耐力,在U字型的底部要徘徊,要调整,要学会放弃,要勇敢的进取。

我们怎么分析中国经济对目前我们自己解困,对我们各个行业的出路是非常重要的。

  “一带一路”是大战略,这个大战略就是长周期,我们不能把“一带一路”作为短期、作为投机、作为套利的工具。

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中国经济要崛起,要再一次的崛起,要静心,要平心,要有岗位的概念,要有主业的概念。

互联网是很火的,两年以前在出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坚决反对,我在所有论坛都呼吁互联网是工具,不能用互联网+主业,要主业+互联网,钢铁+互联网,造船+互联网,外贸+互联网。

所以透过这个角度去想,时髦的东西不见得对,潮流的东西不见得对。

  第二个角度,混业经营乱了规矩。

规矩的背后是什么?

责任、担当。

我们只讲赚钱,我们只讲利润,忘记了国民责任,忘记了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所以从这个角度去想,这个经济复杂吗?

很复杂,这个经济简单吗?

很简单,每个人都能看懂,每个人都能读懂。

我们存在的问题,外汇政策,国际市场外汇是一支独大,至今我们的外汇没有全面开放,证券和债券谁在先、谁在后?

为什么外国人对中国市场这么感兴趣,支持中国投资价值,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我们特别值得关注价格的认知是基础,而价格的背后是价值,价值决定价格。

  我们当前的问题集中在汇率上,美元和人民币是一种态势,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又是一种态势,我们的货币越来越复杂了,我们怎么去认知这种复杂性,把中国的汇率机制,把中国的汇率市场搞清楚,对企业长远的杠杆,对企业长远的走出去是非常有意义的。

  所以透过这个角度去想问题,美元升值是假的,人民币贬值是真的,我们要想清楚贬值对我们有利,我们该做些什么。

所以我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注重理论的发现和创新,注重现实的深入与主见,注重内在的改革与风险,对自己的东西要清晰,对外部的东西要重视,看的长远一点,看的战略一点,这样对我们分析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角度是非常有好处的。

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给大家一个正面积极有效的作用,我的观点仅供大家做参考。

 本文根据福卡经济论坛“2016金融变局·企业突围”现场演讲整理 文/谭雅玲央行遭遇逼宫,将放任人民币贬值?

大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研究员韩会师根据目前的人民币定价机制,目前人民币的走势是可预期的,其贬值行情是在美元强势背景下的正常反应,谈不上央行的阴谋。

今天(5月24日)一则《华尔街日报》的简短报道在各类互联网平台刷屏,笔者本来没放心上,但从早晨到下午,不断有朋友问笔者如何看待这个报道,甚至有人询问这是否透露着某种政策暗示,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这个报道进行一点剖析。

报道的原文看似简短,但其字里行间蕴含的意思却十分丰富。

原文如下:

《华尔街日报》援引会议纪要称,在3月份的一次闭门会议上,一些经济学家和银行界人士要求中国央行停止对抗市场并允许人民币贬值,一名未具名央行官员则表示第一要务是维持稳定;据接近中国央行的人士透露,1月4日,央行非公开地摒弃了市场化机制;这一转变未曾公布,但央行再次回到了根据当局意愿调整人民币中间价的老路上。

据接近央行人士透露,央行在确定每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时,不断在兑美元汇率和兑一篮子汇率之间转换,以此引导每日人民币走向;央行新闻处未回复《华尔街日报》的置评请求。

来询问笔者的朋友们主要集中于以下问题:

一、文中提到“经济学家和银行界人士要求中国央行停止对抗市场并允许人民币贬值”,这是不是说理论界和实务界,特别是银行体系集体反对目前的人民币汇率政策?

是不是央行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可能还会放任人民币贬值?

二、“接近央行人士”说的“1月4日央行非公开地摒弃了市场化机制”究竟是什么意思?

三、“央行新闻处未回复《华尔街日报》的置评请求”是不是意味着央行心虚,所以不敢回应。

四、最近人民币对美元出现阶段性的贬值,这个报道现在被抛出来是不是在为进一步的大幅贬值做舆论准备。

这篇《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从内容来说完全是转述的内容,可能谈不上报纸本身存在什么立场,但“接近央行人士”的表态的确存在一些很不专业的地方。

对于上述问题的提出,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市场对人民币定价机制的不熟悉,所以才有了不该有的忧虑情绪。

首先,闭门会议并不神秘。

报道中的“闭门会议”是十分常见的一种研讨模式,每年都要不定期举行很多场,笔者参加过多次,会议本身更像一场沙龙,参会人员少则十几人,多则数十人,多数属于非正式会议,不用打领带的,会议发言一般也不对外公布。

参会人员的发言一般只代表个人意见,与所在机构关系不大。

就人民币汇率政策而言,起码笔者参加的历次会议上,非央行的与会人员从来没有达成过一致意见。

无论是“人民币是否应该贬值”这种方向性的问题,还是“人民币贬值多大才合适”这类技术问题,从来都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这很容易理解,经济学发展到今天,经济学家们对“理性人”、“有效市场”这些基础性的问题都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何况汇率政策这种复杂的、实务操作性很强的问题呢。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华尔街报道》里面使用的是“一些经济学家和银行界人士”这种表述,因为肯定不是参会人员的一致意见。

只是媒体特意强调了一下“一些人”的态度而已,至于为什么强调“这些人”而不是持不同意见的“其他人”的意见,很可能是由于“这些人”的意见更容易吸引大众眼球。

其次,“接近央行人士”和央行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接近央行人士”的范畴可以无限宽广,他既可以是央行官员的博士生导师,也可以是经常采访央行官员的记者,还可以是人民银行门口执勤的武警,甚至是负责给周小川行长打扫办公室的保洁大爷,所以这种人士的表态一般可以不听,因为没人对这些话负责,不用负责当然可以信口开河。

我们再看“接近央行人士”的具体表态,也有不少问题。

第一个问题:

这位人士说“1月4日,央行非公开地摒弃了市场化机制”。

那么1月4日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1月4日是新年第一个交易日,当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5032,比2015年的收盘价低开96个基点,中间价的低开带动即期汇率大幅贬值,人民币当日最低触及6.5381,比2015年收盘价下跌445个基点。

但请注意,2015年12月和2016年1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即期+远期)分别高达965和883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逆差压力下,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似乎应该是“顺应市场化机制的”,而不是“摒弃市场化机制”。

所以笔者有点糊涂,这位人士眼中的“市场化机制”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问题:

这位人士说“央行再次回到了根据当局意愿调整人民币中间价的老路上”。

这明显过于贬低央行和商业银行的报价员了。

现在每一天人民币做市银行都要向央行报送人民币中间价的参考报价,报价依据则是央行规定的“参考一篮子货币”+“参考收盘价”的双参考原则。

这位人士的意思明显是说,各家做市银行的报价根本没用,央行每天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制定人民币中间价。

但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似乎接近央行的这位人士说了不算,只有各大做市银行的报价员说了才算。

根据笔者的调查,多家银行给央行报送的参考报价和央行公布的中间价差距并不大,这似乎说明央行的中间价报价是越来越透明了,而不是越来越暗箱操作。

不知道这位人士是否向做市银行进行过实地的调查。

笔者在微信文章里面也多次提前12个小时以上测算央行第二天的中间价,至少在连续6次的测算中,笔者测算的报价和央行最终的中间价保持了变化方向上100%的一致,具体点位的差距也基本控制在了30个基点以内。

这说明中间价的报价绝对是有章可循的,不是随意拍脑袋拍出来的。

第三个问题:

这位人士说“央行在确定每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时,不断在兑美元汇率和兑一篮子汇率之间转换”,所以他得出了央行在操控人民币的结论。

这个错误犯得着实有些过于离谱。

各家银行在给央行进行报价时,首先需要根据上一交易日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情况,计算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需要变动的幅度,然后再把计算得出的变动幅度和上一日的收盘价进行加总,才能得出当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并报送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在上述计算过程中,篮子货币的作用在于确定汇率的变化幅度,一旦幅度确定之后,决定第二天中间价的主要元素就变成了“收盘价”,而收盘价是受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因此最后报送给央行的人民币中间价根本不可能确保人民币对“一货币篮子”始终保持稳定,如果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偶尔在一段时间内比较稳定,那也是碰巧撞上的结果。

所以不存在这位人士所说的“央行不断在兑美元汇率和兑一篮子汇率之间转换”,以引导人民币走向的问题。

就拿今天的市场数据举例,今天下午人民币收盘价为6.5567,假如今晚国际市场美元维持今天白天的升值行情,美元指数收盘价达到6.42以上的水平,那么明天人民银行中间价就很可能开在6.5600上方。

如果今晚美元指数回落至95.2左右,也就是与昨日收盘价差不多的水平,那么明日央行中间价就很可能开在6.5500附近,或者略高于6.5500的价位。

如果今晚美元指数不上不下,收盘在95.30附近。

明天央行中间价就很可能开在6.5550附近,上下误差可能在20个基点左右。

简单点说,只要今晚美元指数不下跌,明天中间价逼近或突破6.5500是大概率事件,即期汇率在6.55左右晃悠也是大概率事件。

总结一下: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应该确有其事,但就事论事,文中所引述的与会人士和“接近央行人士”的表态并不专业,可能也谈不上客观。

只不过文中各类“人士”的在3月份发表的观点和目前的人民币贬值行情恰好比较吸引市场关注,所以给不少朋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如果央行新闻处对于这些带有捕风捉影嫌疑的文字都要一一回应的话,估计新闻处那几位工作人员早就过劳死了。

正如笔者前文所言,根据目前的人民币定价机制,目前人民币的走势是可预期的,其贬值行情是在美元强势背景下的正常反应,谈不上央行的阴谋。

所以即使明天中间价继续贬值,甚至再创新低,您也别觉得奇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