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2046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

2021年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主观题旅游地理专题知识汇编(精华版)

第一部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1.旅游资源的内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3、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

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

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种类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

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

规模

一般教大

一般较小

变化

一般比较缓慢

一般比较迅速

分布

野外较多

居民地较多

功能

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

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

示例

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

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

4.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为了使之能纳入联合国教产文组织的监督之下,使之获得更为有效的保护,科学完整地为当代、更为子孙后代保留这些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和珍贵的历史遗存, 保持和谐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卫生,为全市乃至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起着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其次世界遗产不仅对于一处地方或一个国家的一种光誉,也为当地旅游业和当地商品带来了机会,不少中国的名胜因被冠上世界遗产之名而吸引了四方八面而来的大量旅客及商机。

第二部分 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4.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举例1:

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

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

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

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黄山四绝

现象

成因

奇松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遍布于山巅峰峦之间。

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

正所谓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的松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奇异的姿态闻名于天下。

黄山松生存于高峰悬崖之上,那里岩石坚硬,土壤贫瘠。

然而,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

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怪石

古人曾留下这样一副对联,极言黄山峰石的奇绝:

“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

”黄山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

前人谓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

”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

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

黄山一年之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山色去来云”之说。

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

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

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与诸多名山相比,黄山因有温泉而备受游人青睐,因此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之说。

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

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

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

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举例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

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①位置、分布:

A.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B.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成因

形成条件

海域环境

水温高达2l℃~38℃,且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盐度平均3.5%

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

海水浅,阳光充足

地质环境

地壳缓慢沉积,珊瑚虫骨骼堆积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A.海底世界    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举例3.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

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云南省省会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

是近千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要把握观赏时机)

初春——流水飞溅,恰似一条条从天而降的银链;

三四月——宛如一块块绿色的地毯             

夏末初秋——一片金黄

冬天——如一面光亮的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

举例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发展历史:

2000年以前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上西岱岛和附近几个小岛上的渔村,后来逐渐扩大,到3世纪开始有了巴黎这个名字。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

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夜景、卢浮宫外景、巴黎圣母院外景

 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五个方面)

(1)旅游资源游览价值 

①资源的质量

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即考虑其“非凡性”的特点。

②资源的集群状况(能否与其它景点共同构成景观群)单个孤立的旅游景观,即使有特色,但开发价值并不一定高。

只有在一定地域内,多种类型旅游景观协调布局和组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结构模式,才能形成一定的开发规模,获得较高开发效益。

③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与相邻景点在景观特征上的差异)如果所要开发的资源与邻近的景点雷同,甚至在质量上还略逊一筹,其游览价值就会大大下降。

只有类型丰富,搭配协调,旅游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2)交通位置及其通达性:

直接影响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

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优越,有利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反,如果旅游资源的交通位置闭塞,进出不畅,既增加旅游者的心理顾虑,又使来往路程耗时过多,前往旅游的人就少。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开发条件优越。

(3)客源市场:

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客源地、游客人数、游客量的季节变化、停留时间、客源地与旅游地的距离,以及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水平等。

 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

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地区接待能力:

包括旅游活动的食、宿、行、购、游、娱等配套设施。

 旅游活动的配套设施、服务质量高,地区接待能力强,开发条件好。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

旅游活动的规模应与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第三部分  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6.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

包括景区的吸引物、旅游者、景区的服务业等。

(1)旅游景区的吸引物:

景区内标志性的观赏物,是旅游业赖以发展的基础。

(2)旅游者——主体地位。

旅游者具有的基本条件:

自由支配的收入、一定的闲暇时间、适宜出游的身体条件、一定的文化素质和旅游动机。

(3)旅游景区的服务业:

交通、食宿、娱乐、通信和购物等。

7.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中,对景点的规划设计最为重要,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如下表:

旅游景区的交通规划

景区交通线路规划

旅游景区一般以一个或几个紧邻的主要景点为中心,通过公路、河道、索道和人行道等交通线,将若干景点相连而成。

因此,景区交通线路规划首先要方便游览各个景点,保证交通的便捷、经济、安全、可靠

旅游交通工具规划

合适的交通工具可以加快旅游速度,缩短旅游时间,减轻旅游疲劳。

某些交通工具具有娱乐性质,可以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作用

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规划

规划的目的 

旅游景区的服务设施是为了满足景区服务业的需要而兴建的,它们是整个景区的组成部分

规划时考虑的因素

要与交通线连接,注意交通的便利、快捷;尽量在旅游景区附近选址,以方便旅游者;有的服务设施需要集聚,有的需要分散,布局时需要具体分析

8.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1)旅游者的出游意愿和能力

(2)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3)旅游安全

①旅游不安全因素

交通事故、犯罪、疾病(或中毒)、火灾与爆炸、自然灾害(气象、地质、水文)、战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旅游者冒险造成的以外伤害、旅途迷路、其他突发性以外事故

②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预防与管理;做好自我防范(做足准备)。

旅游线路的设计,包括对旅游活动中游览景点、交通线路及相关的服务项目进行合理的空间组合和时序安排等。

旅游线路设计必须符合以下要求(见下表)。

要求

具体内容

目的

符合自身特点

考虑旅游者自身特点、旅游动机、兴趣爱好、经济条件、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

使旅游线路和旅游活动内容更加合理、可行

选择最佳路径

尽可能选择最佳旅游路径。

将沿途和旅游地不同性质的旅游景点串联成环形线路,尽可能避免重复线路

缩短旅途中花费的时间,降低旅游费用,减少体力消耗。

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景观丰富多样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其原则是:

既做到景观丰富,富于变化,又突出重点,避免雷同

在有限而集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欣赏不同的旅游景观,感受到不同的旅游特色氛围

注意劳逸结合

安排游览日程时,要考虑自身条件,力求做到有张有弛,动静结合,使游程有一定的节奏性

及时调节和恢复旅游者的体能,保证游览质量

追求最佳效果

形成鲜明的主题和特色;根据景观特点,安排适宜的游览时间;根据光照效果安排旅游线路;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心理预期;尽可能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确保旅游活动高效和安全

获得最佳的旅游效果,最愉快的身心感受,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第四部分  旅游与区域发展:

(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9.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1)拉动经济发展:

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进文化交流与发展;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3)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10.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高环境质量;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2)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污染自然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视觉);坏生态系统;毁文物古迹;乱社会秩序。

(3)旅游开发中环境保护措施:

①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②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④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⑤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一、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条件评价

1.旅游资源的价值

2.旅游景观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2)把握观赏时机。

(3)抓住景观特点,情景交融。

①把握景观的美感特征:

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

②以情观景:

综合感受、发挥想象、情景交融(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求质求真(悦形怡情→精神升华)。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思路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香榧是一种名贵干果,因其原产区和主产区在浙江诸暨东北部的枫桥地区(位置见下图),又称枫桥香榧。

这里打造香榧森林公园,每年夏季以举办“香榧节”为契机,吸引杭州、绍兴、宁波等城市的游客。

分析枫桥地区借香榧发展旅游业,把客源地定位在周边城市的主要原因。

答案原因:

附近杭州、宁波、绍兴等城市经济发达,居民收入高,区域交通便利;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地附近多低山丘陵,夏季气温相对较低,自然环境较优越,适宜避暑;品牌影响不大,难以吸引省外游客。

二、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1.旅游景区规划的设计要求

根据景点区位、开发性质和规模,规划设计旅游交通和各项服务设施,如下表所示:

2.旅游活动设计

(1)收集旅游信息。

(2)选择旅游地。

(3)制定旅游活动计划。

旅游活动计划包括的内容有:

旅游地与旅游活动主题、旅游线路设计与旅游日程安排、经费预算、物品准备与注意事项等。

(4)设计旅游线路。

 

3.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1)地形:

陡峭、复杂影响行进安全;攀越高山要防寒、雪、缺氧、紫外线等。

(2)气候:

雷电、洪水;热带旅游防止中暑、晒伤、食物中毒。

如沙漠探险中缺水、高温、日晒、风沙、易迷路等问题;雪山、极地探险中的寒冷、暴雪、大风等问题。

(3)水文:

河谷、湖滨等地蚊虫侵扰;溺水;洪水。

(4)生物:

植被茂密且人烟稀少,易迷路;丛林观光——热、晒、湿、虫、病等。

(5)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暴雨、山洪、台风等气象灾害。

如峡谷徒步应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6)交通、疾病、旅行社和景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冬季银装素裹,无边的林海雪原,“乌兰布统坝上草原+经棚蒸汽机车+达里捕鱼节+达日罕骆驼节+金山岭长城”八日行程,下图示意图示区域近五年冬季(12月至次年1月)人气最高摄影旅游线路。

分别列举两例线路上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并阐明该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的依据。

答案旅游资源:

飘雪、云雾、林海、雪原;篱笆、马群、冬鱼、驼文化、长城。

依据:

从旅游者的出游愿望与能力看各景点摄影题材丰富,独特;社会经济发展,客源经济承受能力强,客源丰富。

从旅游资源条件看各旅游景点独具特色,集群程度高;以北京为交通集散中心,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强,具有合理的最小旅游时间比;与南方地理环境差异大;线路成熟,安全性高。

三、旅游与区域发展

1.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2.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问题

3.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旅游活动的开展和措施的实施必须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前提。

旅游环境保护的措施如下表所示:

阅读文字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简述全域旅游的特点和我国推广全域旅游的意义。

答案特点: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当作一个旅游景区;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

意义:

有利于提升人们生活品质;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我国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