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1595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9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

《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docx

甘做一颗螺丝钉学习雷锋好榜样

三、甘做一颗“螺丝钉”

实现人生价值的岗位

雷锋被聘请为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的校外大队辅导员后,就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休息的时间,帮助少先队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活动。

找孩子们谈心,启发教育孩子们,耐心地帮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部队驻地附近有几所小学的孩子们,上学、放学见了雷锋,都亲切地称呼他“雷锋叔叔”。

每当这时候,雷锋心里就一热,他热爱孩子们,孩子们也喜欢他,他也更觉得自己对这些孩子们的责任重大。

建设街小学六年级二班有个学生,很伶俐,也很调皮,整天打打闹闹不好好学习,个子老高了还没戴上红领巾。

这个班的中队委员们都不理他了。

雷锋知道了这件事,就找这个班的中队委员说:

“帮助同学进步,使他明确学习的目的,是大家的责任。

他功课不好,要动员他参加学习小组,帮助他赶上来,不理他是不对的。

”一个中队委员说:

“他谁的话都不听,怎么理他呀!

“不要紧,我帮你们一道去做工作。

从此,雷锋每次来学校都找这个同学谈心,给他讲故事,还约他到部队去玩。

一天,经过连里批准,雷锋开着汽车帮助学校到郊外去捡碎砖,准备修校园花池。

六年级二班的一些同学跟去了。

到了郊外,大家都专心一意捡碎砖,那个调皮学生却偷偷溜进汽车驾驶室,摸摸这,动动那,把着方向盘,嘴里还发出“嘀嘀”的声音,像要把汽车开走,玩得可高兴啦。

突然,吱的一声,车门开了,这孩子吃了一惊,见是雷锋叔叔来了,心里嘀咕着:

这回等着挨批评吧!

谁想雷锋根本没生气,反而笑着说:

雷锋在担任辅导员时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到这个班参加孩子们的课外活动

“我看出来了,你喜欢开汽车,是不是?

“我……我学不会。

“只要用心学,学什么都不难。

等捡完砖回去,我教你开汽车。

这孩子一听,高兴得跳下车,跟同学们一块儿捡碎砖去了。

回去的时候,雷锋真的叫他坐在驾驶室里,给他讲些开车的知识,可他一点也听不懂。

雷锋语重心长地说:

“你瞧瞧,开汽车都这么复杂,将来有很多重要的工作等着你们去做,现在光贪玩儿,不好好学习,能行吗?

你们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应该努力学习才对呀!

这孩子领会了雷锋的心意,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雷锋叔叔,我一定听你的话,克服缺点,好好学习!

从此,这孩子很快就克服了缺点,各方面都有了进步。

当他被批准入队,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的时候,特意跑到运输连告诉雷锋说:

“雷锋叔叔,我加入少年先锋队啦!

雷锋成了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彼此间无话不说。

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雷锋接到通知,被抚顺市表彰为少先队优秀大队辅导员。

如果没有担任这个课外辅导员,雷锋就不会有机会为孩子们的健康向上成长发挥自己的力量,同时也对他自己的成长不断助力,提醒自己也要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在一个个的岗位上,我们才能发挥我们的各种价值!

“和谐天使”在人间

    “洛桑——”听到这亲切而又熟悉的声音,11岁的洛桑从病床上跳下来,憨笑着一头扑进王文珍的怀里。

  洛桑来自西藏日喀则。

刚到北京治病时由于人地生疏,加之此前在别家医院接受了一次不成功的手术治疗,洛桑的心情沮丧,对治疗有些排斥。

为了能让他配合治疗,王文珍经常陪洛桑玩游戏,听他读课文,给他讲故事,给他送礼物,慢慢地洛桑变得开朗起来,并与王文珍建立起了母子般的亲情。

  这样的温馨场景,从洛桑住院的第一天起,已持续了30多天;

  这样的温馨场景,从王文珍走上护理岗位的那天起,已持续了30余年。

  海军总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王文珍入伍33年来,一直奋战在一线临床护理岗位,始终用亲情温暖病人,用真情服务病人,用博爱帮助病人,被患者誉为“和谐天使”。

她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受到各级表彰嘉奖23次,2008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2009年荣获第42届国际南丁格尔奖。

“病人就是我的亲人”

  1981年6月,王文珍护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海军总医院消化内科当护士。

刚到消化内科不久,一位病重不能自理的住院老人没有家属陪床,王文珍主动承担起陪床的任务,她每隔两三个小时就为老人翻一次身、换洗尿布、擦拭身子。

老人身体很重,每翻一次身,王文珍都累得浑身是汗。

  “你一个大姑娘家,让你做这些我太过意不去了!

”老人内疚地说。

  “大爷,这是我该做的。

”在王文珍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老人直至病愈出院也没有因长期卧床得过褥疮。

  1986年,医院成立急诊科,王文珍被选调进来。

急诊科护理任务繁重而且危险性高,她一干就是22年。

不管遇到什么样的病人,王文珍心里只有一个准则:

“他是病人,我就是他亲人。

” 

  几年前,急诊科收治了一名有艾滋病史的患者。

他是一名20多岁的小伙子,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绝望地跳楼自杀,送到医院时已生命垂危,呼吸道有大量分泌物。

  王文珍在为病人吸痰时,被病人的呕吐物喷了一脸,但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她来不及抹去脸上的呕吐物,继续为病人吸痰。

经过紧急处置,病人终于恢复了意识。

当时,许多医护人员对这位有艾滋病史的患者心存恐惧,王文珍就主动承担其护理工作。

在急诊观察室的20多天时间里,她像对待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为病人洗头洗脸、剪指甲、刮胡子,及时帮他换洗衣服,逢休息时陪他聊天。

病人截瘫后排便功能出现障碍,为减轻其痛苦,王文珍就戴上手套为他掏大便。

病人出院时泣不成声地对王文珍说:

“自从得了艾滋病,连许多亲友都有意疏远我,而您却一直照顾我,真想叫您一声姐姐!

用生命守护生命 

  在2003年抗击非典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海军总医院是北京地区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医疗单位之一,急诊科作为主战场,王文珍第一个请战:

“不管这种病有多大的传染性,只要病人来了,我先上!

” 

  一天,医院送来一位重症非典女患者,被隔离后不配合治疗,情绪十分低落,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王文珍耐心说服病人,不管病人怎样发脾气,她都不离不弃,每天给病人喂水、喂饭、倒大小便,和她拉家常,鼓励她增强战胜病魔的决心。

  王文珍问她:

“你最想谁?

”病人说:

“我最想9岁的女儿。

”王文珍说:

“我也有一个女儿,孩子不能没有母亲,你的病一定能治好,你的孩子在等你回家呢!

”病人被王文珍的真诚所打动,积极配合治疗。

康复出院前,病人伸出双手对王文珍做了一个拥抱的动作。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王文珍主动请缨参加医疗队。

13日到达重灾区绵阳后,王文珍和战友们立即投入救治伤病员战斗。

  伤员一批接着一批,手术一台连着一台。

王文珍和战友一趟趟在雨中奔跑,穿梭于伤员之间。

疲惫到了极点,为了保持清醒,王文珍就使劲掐自己的胳膊,拍自己的脸。

 

  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的1000多名伤员中,有许多危重病人急需手术。

没有担架,王文珍和战友们硬是用沉重的门板,将19名危重病人抬到6层手术室抢救。

当手术进行到一半时,突发6级余震,王文珍和在场的医生护士全部弯下腰用身体保护伤员直到余震停止。

  在连续工作16小时、没吃一顿饭的情况下,王文珍又奉命向北川县城进发。

北川救援后,王文珍随医疗队返回绵阳中心医院,负责病区护理工作。

她休息时总是和衣而睡,以便突发情况能快速转移伤员。

汶川抗震救灾中,王文珍在四川省绵阳市

中心医院帮产妇照顾婴儿

用博爱诠释和谐

  王文珍在一线护理岗位工作了30年,养成了早上班、晚下班的习惯,她轮休时也会到科里看看,为有事的护士顶班,给加班的同志送一份热饭。

她当了16年护士长,16个春节在急诊值班,把团聚的机会让给年轻的护士。

  2005年春节前,王文珍查出腹膜后肿瘤。

考虑到春节前后急诊工作量大,不少护士都想探亲休假,王文珍毅然选择坚守工作岗位,直到3月下旬才住院动手术。

术后1个月,王文珍又回到工作岗位。

当时,她腹部缝了20针的伤口还隐隐作痛,腰还不能完全伸直,每当给病人输液伸手挂瓶时或弯腰扎针时,伤口疼得直出冷汗,每天下班后总要在更衣室歇上好一会才能回家。

急诊患者病情急、难、险、重,病人情绪容易暴躁,对医护人员发“无名火”。

对此,王文珍说:

“对待病人要用心去体谅,要用爱去包容!

  一天深夜,一名病人突然腹痛难忍,前往海军总医院急诊科就诊。

他本想找医生开点止疼片就离开,但王文珍发现他脸色不对,劝他留下多观察一会,做进一步检查和化验。

这名患者并不领情,反而训斥王文珍多事。

王文珍忍着委屈,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说明做进一步检查的必要性。

化验结果显示,这名患者得了急性胰腺炎。

这种病发病快,不及时发现诊治,死亡率极高。

而这名患者的疼痛部位具有非典型性,如果不做详细检查,极难发现。

  “碰到好护士,是我的幸运啊!

关键时刻能救命啊!

”事后,患者一再向王文珍道歉、致谢。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

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85岁高龄的望城区桥驿镇离休老干部舒民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出了回答。

  从1991年起,21年来舒老为28所中小学上校外辅导课608堂,听课师生达19.83万人次,其中常听他课的学生达一万多人。

他这个校外教师撰写的讲稿,装了满满3个麻袋和1个木箱。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21年来,他默默无私奉献,战胜各种病痛,克服重重困难,没有落下一堂校外辅导课,却从来没有在学校吃过一餐饭;21年来,他艰苦朴素,一件外套穿了10多年,还当成宝,却从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资中拿出3万多元资助了20名特困学生。

全国家庭教育的先行者

  “爱天下,天下爱。

社会需要一种精神,一种乐于付出的精神。

”1991年,舒老从教育战线离休,多年教育生涯中,他觉得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教育好家长跟教育孩子一样重要。

他几次婉言谢绝外界开出高薪请他执教的机会,而为自己的晚年生活作出了一个精心的选择——在桥驿镇双塘小学创办全县第一所家长学校。

办这样一所学校,不亚于一个拓荒者在一片荒郊上开垦出一片绿洲。

  “我知道当一个好老师很难,但也有诀窍,那就是要怀有一颗爱孩子的心。

”家长学校的成功举办,不仅改变了双塘小学的面貌,

  也引发了双塘村社会风气的变化,村民视校如家,遵纪守法,关心学校,共管学生。

这所学校独特的办学风格和教育氛围,很快就被社会认同——双塘家长学校被省、市、县授予“十佳家长学校”,还荣获国家教委、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家庭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后来,双塘小学撤销合并,舒老的家长学校于2001年搬到了明德小学,这一办又是10年。

舒老的家长学校,一直就被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关注着。

浏阳、宁乡、湘潭、怀化等地纷纷组团前来“取经”。

《北京晚报》、《华商时报》、《江西日报》、《深圳晚报》、《扬子江晚报》等相继作了专题报导。

学生心灵里的一炉炭火

  “关心下一代,是服务,是责任,是奉献。

”苦心耕耘中,舒老转化了一个后进生、挽救了一个流浪女孩、帮教了一个失足青少年、资助了20多名特困学生……

  “舒老师:

您好!

又有一段时间没有看到您了,感谢您在精神上给我的鼓励……”这是一名失足少年小龙(化名)给舒民仆写的信,信中充满了对他的感激。

据舒民仆介绍,小龙是他辅导的学生之一,2003年9月在县职中读书的小龙,因参与抢劫而犯罪,由于未成年,3个月后保释回家,并回原校学习。

舒老从小龙保释回来的第二天起,十多次找他谈心,开导、启发、亲近他,并告诉家长,不要歧视,要鼓励儿子。

从此,舒老成了小龙最可亲可敬的人,经常向舒老倾吐肺腑之言。

2004年至2005年12月,小龙向舒老写了14封信,舒老及时回复了12封。

功夫不负有心人,小龙变了,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后来还考取了湖南工程学院,学业优异。

2007年5月,小龙还光荣入党,在校期间两次被评为优秀党员。

  一名叫王姣的同学因家庭经济困难,濒临失学,舒老对她的资助6年如一日,帮助她顺利完成了学业,现在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学习,还入了党。

校外辅导的坚强跋涉者

  “做好事要从点滴做起、从长久做起、从默默无闻做起、从任劳任怨做起、从不计得失做起……”舒老除了办家长学校以外,主要精力放在了校外辅导工作方面。

  除了桥驿镇的每所学校外,舒老还曾应邀去长沙县北山万谷岭小学、丁字、霞凝两乡的学校上辅导课。

其中的辛劳,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到万谷岭上辅导课,往返有30多里崎岖山路。

饿了,就坐在路旁石板上啃冷馍头,渴了,就喝山间清泉。

后来,当万谷岭学校得知这些情况后,全校师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0年,舒老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仍坚持上课。

这一年的4月8日,身体不适的他坚持在桥驿中学上完课后,被送回家,结果突发脑溢血,幸亏及时送往医院抢救,才化险为夷。

  “一辈子不讲报酬做好一件事,这是舒老最可贵的地方。

”20多年来,舒老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等荣誉100多项,这些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学习践行雷锋精神就是要学习雷锋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日记里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他高尚的灵魂。

 

人生在世,有何价值?

价值如何体现?

你可曾想过?

人之所以为人,不同于只追求饱腹感的动物,他还需要被认可,被接受。

这就需要在一定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体现价值。

岗位不分高低贵贱,都是这个社会不可或缺的部分,都可以创造出不同一般的价值。

人生的意义即在与此。

谈谈你现在的“岗位”,说说你在“岗位”上的感悟。

 

细微之处见责任

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机器由于有许许多多的螺丝钉的联接和固定,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够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

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计的。

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雷锋

高小毕业后,雷锋像一只羽翼刚刚丰满的小鹰,来到了乡政府参加了工作。

一次,雷锋跟着县委张书记一起下乡,走着走着,看见路上有一颗螺丝钉,他上前踢了一脚就走开了。

张书记看见了,却不声不响地走过去,弯下身子把螺丝钉捡起来,抹了尘土看了看,然后装进了衣袋。

雷锋当时觉得很奇怪:

一个县委书记捡螺丝钉做什么?

过了几天,雷锋要去一家工厂送信,张书记掏出螺丝钉放在雷锋手上语重心长地说:

“一颗螺丝钉,别看它东西小,缺了也不行;就像你这个公务员,别看职务不高,我们的工作缺了你也不行!

雷锋这才明白了张书记把它留下来的用意。

就是这颗小小螺丝钉,在雷锋心里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成了他人生的一个启迪。

雷锋到了鞍钢之后一心想当好一个炼钢工人,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

然后想不到的是,他却被分到了化工总厂洗煤车间。

他没有这个思想准备,见到洗煤车间于主任就坦率地说:

“我是来炼钢的,我的志愿都填了表,为什么把我分配到洗煤车间来?

车间于主任视为老工人,很喜欢这种爽直、坦率的性格,上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说:

“小伙子,组织上考虑过你开过拖拉机,现在分配你来当推土机手,这个安排很得当嘛。

“当推土机手?

”雷锋想到参观煤场时的情形,喃喃地说,“开推土机和炼钢有什么关系?

于主任解释说:

“你刚来乍到,还不了解炼钢的复杂过程,让你开推土机就是为了炼钢啊!

拿咱们洗煤车间来说吧,如果每天不把大量的煤炼成焦炭,炼铁厂的高炉能炼出铁出来吗?

如果不把炼焦时生产的煤气输送到炼钢厂去,他们怎么能炼出刚来?

所以,大工业生产就像一架机器,每个厂、每个车间、每个工种,都是这部机器上的零件和螺丝钉,谁也离不了谁。

你想想,机器缺少了螺丝钉能行吗?

螺丝钉!

好一个螺丝钉!

这话县委张书记也说过呀!

雷锋听车间主任这么一讲,弄通了道理,决心在鞍钢这架大机器上当好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螺丝钉也很重要,就是在这样细微的地方,更加凸显了一个人的独特价值和责任。

扛的是邮包,跨的是大山。

王自殿一年365天,每天都要行走在这一条土黄色的山路上。

常年行走在山里,王自殿落下了一身的毛病:

关节炎、骨质增生……

在大台,谁家有小孩在外读书,谁家有人外出打工,王自殿几乎都记得。

每天进山前,老王都要把今天要送的邮件包裹分类整理。

扛米、烧柴,老王经常帮助村里的空巢老人做家务。

 

  在门头沟大台的乡间小路上,经常能看到一个穿着蓝色邮政制服,身材高瘦,骑一辆自行车的中年汉子。

他的车架中间常挂两个邮袋,车座两边的支架上也是满满两袋,整车邮件重量足有60多公斤。

他,就是门头沟大台邮政所的邮递员王自殿,熟悉的人都习惯叫他老王。

900多份报纸,30多份快递,10多封挂号信,40多里地,80%的路得步行。

一年365天,不分天晴下雨、打霜落雪,王自殿从不间断地坚持日日投递。

  “今天得去桃园,给刘家送包裹。

”王自殿话语中有些兴奋。

原来,这个包裹两天前就到了,但一直没能联系上收件人。

老王打电话把桃园地区的熟人问了一圈,才联系上收件人的父亲。

“这家女儿在外打工,经常给老人寄些衣服回来。

”在大台,谁家有小孩在外读书,谁家有人外出打工,王自殿几乎都记得。

他有一本自制的通讯簿,上面整齐地记录着上百个电话,泛黄的纸张已经被翻得微微发毛。

  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在偏远的深山沟里,人们了解外面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订阅报刊、杂志和书信。

“有老王送信送报,我们都可放心了,他不会误事,也不会少送!

”说起老王,熟知他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村民们只要有一段时间没看到王自殿的身影,心里就会有种放不下的牵挂。

老王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十大好人”。

对于荣誉,老王认为那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一定要珍惜。

  17年,徒步行程超过10万公里,大约相当于绕地球行走两圈半,并且还要双肩背负邮件,这在常人眼中,是一件无法想象,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干了这么多年,一点不后悔!

”王自殿说,他喜欢邮递员这个职业,愿意干一辈子。

这个普普通通的邮递员,游走在大山之间,为山里山外的人们传递着亲情,不顾风雨险阻。

他的工作是微小的,但是他的形象却是光辉的高大的。

在他平凡的事迹里,透露着丝丝点点的善良敬业之光。

每个岗位都能发光:

青年,更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

 

大山里的邮差王自殿:

17年徒步行程超过10万公里

田思嘉,生前任浙江省公安消防总队绍兴支队诸暨大队城东中队代理副政治指导员。

2012年3月,田思嘉在一场火灾扑救中不幸牺牲。

一个鲜活的生命,面对生死抉择,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毅然选择勇敢面对,用生命践行自己对人民的承诺,这种精神让人震撼。

大火面前,26岁的田思嘉冲进浓雾中,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自己却再没醒来。

3月14日,田思嘉遗体告别仪式在诸暨举行。

连日来,全省各界青年纷纷关注田思嘉的先进事迹,并就如何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年展开“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

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田思嘉的行动,一定源于他内心深处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我不知道在爆炸的那一刻,他以何种心情对待突降而至的死神。

但我知道,他用他的殉职书写了对群众生命的坚守,同时诠释了一名人民消防员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

”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大二学生郑舒菲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在宁波中信证券上班的王敏娜每天都在关注田思嘉的新闻,好几次忍不住流下眼泪:

“和平年代依然有英雄。

田思嘉和我们是同龄人,在工作最需要的时候,他挺身而出,没有丝毫畏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现出了80后的担当。

对每个人来说,只要有这样的信念,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有自己的成就。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会计学院大三学生沈乐杨说:

“田思嘉比我们大不了几岁,同为年轻人,我非常敬佩他的英勇事迹,他那种将群众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精神,先人后己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并弘扬的。

他虽然牺牲了,但他的精神永远屹立在当代青年心中。

  中国计量学院应用物理专业的大一学生石景成告诉记者:

“近几年,很多像田思嘉那样的年轻人不断涌现,让我们看到,有担当、有责任感的青年大有人在!

在死亡的威胁面前,他没有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风险,牺牲‘小我’成全‘大家’,这是人生价值更深刻的体现。

他是新时代的‘雷锋’。

  “从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久违的理想主义和那种为了理想一往无前的冲劲。

”在衢州一家酒店任职的丰丽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一定要为之努力奋斗。

只有这样,当我们年老的时候,才能够道一句青春无悔。

每个岗位都能发光

  “当消防队员是光荣的,要留下。

”这是田思嘉的择业路径。

  青年的择业观一定程度上也是价值观体现。

当前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物质层面的巨变,导致了人们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层碰撞,进而影响着人们对工作的感受、职业的评价与就业的取向。

  田思嘉是中国计量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毕业生。

3年前,他选择了一份与自己的专业毫无关联的工作,选择当一名军人。

  刚刚应征入伍的消防兵荆学成说:

“田思嘉是个大学毕业生,但业务素质一点都不比老兵们差,这是他刻苦钻研、努力训练的成果。

我们每一名新兵都要以他为榜样,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

  浙江大学中文系学生王惟惟说:

“或许有人说,他毕业时如果选择从事数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就不会遇到这样的危险与意外,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他热爱的工作、钟爱的事业,他一定愿意为自己的职业理想而付出。

现在有人觉得能赚大钱、能当大官就是成功,这是一种价值观的扭曲,田思嘉的择业观给我们年轻人留下很多启示。

  田思嘉高中时的班主任杨老师至今记得,田思嘉曾不止一次地说,他渴望军营生活,有机会一定要参军,因为穿上军装可以保家卫国。

  “穿上军装的那一刻,他一定特别激动,因为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姚奕阳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信电分院大四的学生,在为田思嘉的离去惋惜痛心的同时,他也有了自己的感悟,“现在,我和我的同学们正面临择业问题,他的精神鼓舞了我们,应该勇敢地去追求理想,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只要热爱自己的工作,那么不管在哪个岗位上,都能实现自我价值。

感恩社会义无反顾

  “球球,我刚看完一部电影,是电视上看的,片名是《谁动了我的幸福》,我看了好有感触,让我又产生一种为追求人世间美好感情的奋不顾身,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我会好好把握现在……”这是田思嘉发给女友的最后一条短信,也是感动了无数青年的一条短信。

  无论是在校时,还是步入工作岗位后,田思嘉总是用自己的真诚和热心,给周围的人带去温暖。

  “80后,并不只有儿女情长,我们也有爱国爱民的大情怀。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学生施菲菲几乎搜集了每一篇关于田思嘉的报道,田思嘉日常生活的还原,让她看到了一个更真实更立体的英雄,“田思嘉让我们更自信:

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我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

  “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

我们都不再是小孩,当社会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站出来。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学生李益敏告诉记者,“现在社会上,有的人披上了冷漠的外衣,这个时代呼唤像田思嘉这样的热血青年,他的行动告诉我们人性的真善美。

  “很多时候,一个小细节就能够温暖人心,我们能做的,也许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只要我们愿意奉献,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我们的生活就一定会更加美好。

”刚刚参加工作的刘轶恒说。

3年前和田思嘉同期入伍的朱亚东说:

“他牺牲的消息让我们很悲痛,但他可以放心,为了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位消防官兵都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我们一定会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国家对我们的培养。

22年来,马军武和妻子只做了三件事,巡边、守水、护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0师185团的马军武和妻子张正梅,23年在戈壁巡边里程达29.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7圈多。

在这个叫做桑德克民兵哨所的地方,马军武夫妇甘守清贫与寂寞,用双脚丈量着边境线上的每一寸土地,将青春和忠诚奉献给了神圣的守边事业。

2008年以来马军武先后荣获“兵团道德模范”、“兵团劳动模范”;2010年,马军武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桑德克是个远离人群的地方,在沙山与植被相夹的空地上,两座20多米高的望塔是夫妻俩每天必爬的建筑。

夫妻俩的任务就是守水、护边、护林,在长达30公里的巡边路上不分四季地来回奔波与穿梭。

重重叠叠的足迹烙印在长长的边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