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134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 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高效精炼四综合检测卷

综合检测卷(四)

(时间:

150分钟 分值:

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________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________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________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答案】 D

【解析】 A项“萌动”含“开始”之意;“涌动”有“大量、大规模”之意。

此处依照语境“夏天的枫林”,应该用“涌动”。

“调剂”是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地调整;“调节”是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此处依照语境,应用“调剂”。

“山长水远”用以比喻道路遥远艰险,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或恩德深厚;“地久天长”意思是跟天和地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形容永久不变,多指爱情。

此处依照语境,应用“山长水远”。

2.下列对联对应的人物,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

②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③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径,归去来兮。

④拜堂堂父子,三君文章与北宋争传,中原雄视无他手;看滚滚江流,一代人物是西川特出,山水英奇在此眉。

A.孔子 屈原  陶渊明 “三苏” B.孟子 屈原  陶渊明 “三曹”

C.孔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苏” D.孟子 白居易 谢灵运 “三曹” 

【答案】 A

【解析】 ①上联化用《易》意,赞孔子道德崇高。

谓其德行与天地相合,其光辉与日月相等,其进退与四季代谢一样整然有序,其奖罚与鬼神所降的吉凶相应。

下联出自《原道》: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

”②奔腾不息的汨罗江是屈原的化身。

③化用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中的语句。

④区分“三苏”与“三曹”主要看地域,和作品。

“三苏”是四川眉山人,苏轼有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句是(3分)(  )

A.在这次北人南迁的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是中原士族,史书记载“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晋书·王导传》)

B.对各级干部来说,廉不廉?

贪不贪?

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抉择。

C.“玉兔”号月球车登月后需要一条“被子”御寒和一个“闹钟”唤醒,承担这两项任务的是它的供电系统——太阳翼。

D.国家卫计委科研所所长马旭预计,今年全国将有20多个省份放开“单独二孩”,预计新增生育人口大约200万,这“对社会资源会形成一定压力。

【答案】 C

【解析】 A项括号应放在后引号与句号之间。

B项无疑而问,应把两个问号改为逗号。

D项引号内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2014年,中国电影继续保持了迅猛的发展势头,全国城市影院银幕总数已经超过9000块,这无疑标志着中国电影实力的增强。

B.山寨文化是一种平民文化、草根文化,自然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山寨产品的泛滥则是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不足的揭露与讽刺。

C.政府部门要提高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工通过正常渠道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并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D.本着保证校车安全为原则,公安机关将会同教育行政等部门对校车驾驶人进行逐一审查,坚决清退不符合安全规定的校车驾驶人。

【答案】 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应在“中国知识产权意识”前加“对”。

C项搭配不当,“提高”应改为“加大”。

D项句式杂糅,“本着……为原则”杂糅,应改为“本着保证校车安全的原则”。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庐山避暑胜地,果然名不虚传。

今天天气晴朗,我凭窗远眺,但见远处____________正在凝望之间,一朵白云冉冉而来,钻进了我们的房间里。

①啊,这儿真是气象万千!

 ②啊,那儿的美景真是千变万化!

 ③岗峦起伏,白云出没, ④变成了一片云海,

⑤有时一带树林忽然不见, ⑥变成了许多楼台, ⑦有时一片白云忽然消散, ⑧古木参天,绿荫蔽日,

A.⑧⑦⑥⑤④①       B.③⑦⑥⑤④②

C.⑧⑤④⑦⑥②       D.③⑤④⑦⑥①

【答案】 D

这是一段景物描写,描写的主体是白云,因此,⑧与②与这段仙景飘逸之气不吻合。

首先白云出没③,然后是树林忽然不见⑤,再到云海④,再到白云消散⑦,再到楼台⑥,最后感叹。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书鲁亮侪

袁 枚

田文镜督河南,严。

提、镇、司、道以下,受署唯谨,鲁(之裕,字亮侪)效力麾下。

一日,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鲁为微行入境。

父老数百扶而道苦之,曰:

“闻有鲁公来代吾令,客在开封知否?

吾令贤,不忍其去故也。

”又数里,见儒衣冠者簇簇然谋曰:

“好官去可惜,伺鲁公来,盍诉之?

”或摇手曰:

“田督有令,虽十鲁公奚能为?

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宁肯舍己从人耶?

”至县,李揖鲁入曰:

“印待公久矣!

”鲁拱手曰:

“观公状貌,非豪纵者,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

”李曰:

“某,滇南万里外人也。

别母游京师十年,得中牟,借俸迎母。

母至被劾,命也。

”言未毕,泣。

鲁意不能无动,辞李。

李大惊,强与之印,曰:

“毋累公!

”鲁厉声曰:

“君非知鲁亮侪者!

”竟怒马驰去。

至省,先谒两司。

皆曰:

“汝病丧心耶?

以若所为,他督抚犹不可,况田公耶?

”明早诣辕,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

田公南向坐,盛气迎之,曰:

“印何在?

”曰:

“在中牟。

”曰:

“交何人?

”曰:

“李令。

”田公干笑,左右顾曰:

“天下摘印者宁有是耶?

”两司起立谢曰:

“某等教敕亡素,致有狂悖之员。

请公并劾鲁,付某等严讯朋党情弊,以惩余官!

”鲁免冠前叩首,大言曰:

“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得官中牟,恨不连夜排衙视事。

不意入境,李令之民心如是,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

若明公已知其然而令裕往,裕沽名誉,空手归,裕之罪也。

若明公未知其然而令裕往,裕归陈明,请公意旨,庶不负大君子爱才之心与圣上以孝治天下之意。

不然,公辕外官数十,皆求印不得者也,裕何人,敢逆公意耶?

”田公变色下阶,呼曰:

“来!

”鲁入跪。

取所戴珊瑚冠覆鲁头,叹曰:

“奇男子!

此冠宜汝戴也。

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

”鲁曰:

“几日?

”曰:

“五日,快马不能追也。

”鲁曰:

“公有恩,裕能追之。

裕少时能日行三百里。

请赐契箭一枝以为信!

”公许之。

五日而疏还。

中牟令竟无恙。

先是,亮侪父某为广东提督,与三藩*要盟。

亮侪年七岁,为质子于吴。

吴王坐朝,亮侪侍侧。

读书毕,日与吴王帐下健儿学嬴越勾卒之法,故武艺尤绝人云。

(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三藩:

清初封降将,平西王吴三桂守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守福建。

后,三藩渐成割据势力。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命摘中牟李令印,即摄中牟   摄:

代理

B.别母游京师十年        游:

游说

C.裕何人,敢逆公意耶      逆:

忤逆

D.与三藩要盟          要:

要挟

【答案】 B

【解析】 游:

宦游,外出求官。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且鲁方取其官而代之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B.裕一寒士,以求官故来河南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C.见其人,知亏帑故又如是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D.为质子于吴        不拘于时,学于余

【答案】 A

【解析】 A项均为连词,表让步,况且。

B项表因果,因为/把。

C项他/你的。

D项表地点,在/表对象,向。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贤称噪于士民,甫下车而库亏何耶?

(3分)

(2)名纸未投,合辕传呼鲁令入。

(3分)

(3)微汝,吾几误劾贤员,但疏去矣,奈何!

(4分)

【答案】 

(1)并且贤名在士人百姓中议论称道,(怎么)才到任却库银亏空了呢?

(3分)

(2)名帖还没投递,全衙署都传呼鲁亮侪入内。

(3分)

(3)没有你,我差点(几乎)错误地弹劾(揭发)贤良的官员。

只是给皇上的奏章已送出去了,怎么办?

(4分)

9.概说本文的中心事件,并简析在这一事件中鲁亮侪的形象。

(3分)

【答案】 鲁亮侪受命摘中牟县印(而不受);文武兼修,公而忘私的“奇男子”形象。

(3分)

【参考译文】

田文镜任河南总督,治事严厉。

提、镇、司、道各级下属,受命极其谨慎,鲁之裕,字亮侪,在他部下效力。

一天,田文镜命令鲁亮侪去摘取中牟县李县令的官印,并就此代理县令。

亮侪便服私访进入中牟县境。

县中父老数百位搀扶着在路边叹苦发愁,说:

“听说有位鲁公要来代理我们的县令,客人在开封知道这事吗?

我们县令贤明,(这是我们)不忍心他离去的缘故啊。

”又走了几里路,看见士人聚集在一起商议:

“好官离任可惜,等鲁公来,何不去向他申诉?

”有人摇手说:

“田总督有命令,即使有十个鲁公,又有什么办法?

况且鲁公摘取李县令官职来取代他,怎么肯舍弃自己的官职让给别人呢?

”到了县衙,李县令揖让鲁公请他进来,说:

“官印等候鲁公很久了!

”鲁亮侪拱手回礼,说:

“我看您的相貌形状,不是豪奢放纵的人,并且贤名在士人百姓中议论称道,怎么才到任却库银亏空了呢?

”李县令回答:

“我,是远在万里之外的云南人。

与母亲分别,在京师游学十年,才得到中牟县令之职,借了俸银迎养母亲。

母亲到了却被弹劾去官,这是命啊!

”话未讲完,哭了。

鲁亮侪内心不能没有触动,辞别李县令。

李县令很惊讶,硬要给他官印,说:

“不要因为我连累您!

”鲁亮侪高声说:

“您还不知道我鲁亮侪的为人!

”竟奋马飞驰离去。

到省后,鲁亮侪先拜见布政司和按察司。

两司都说:

“你犯了丧心病了吗?

像你这样作为,别的督抚面前尚且不许可,更何况是田公呢?

”第二天早上,(鲁亮侪)来到总督衙署,名帖还没投递,全衙署都传呼鲁亮侪入内。

田公朝南坐着,怒气很盛等着他,问:

“官印在哪里?

”答:

“在中牟县。

”又问:

“交给了什么人?

”答:

“李县令。

”田公冷笑,左右看看说:

“天下摘印难道有这样的吗?

”两司马上起立向田公谢罪,说:

“我们教诫不经常,以致有这样狂妄违逆的官员。

请您一并弹劾鲁之裕,交给我们,严厉审讯他们结党作弊的罪行,来警诫其他官员。

”鲁亮侪脱下官帽,上前叩头,大声说:

“我是一个寒士,因求官的缘故来到河南。

得到中牟县令的官职,恨不能连夜就陈设仪仗,召见僚属处理公务。

没想到一入县境,李县令的民心是这样好,见到他本人,知道亏空库银的缘故又是这样。

如果大人您已经知道他这样仍命令我前去,我沽名钓誉,空手回来,就是我的罪了。

如果大人您不知道他这样就命令我前去,我回来向您说明原委,请示大人的意旨,这样大概不辜负大人爱才的心意以及圣上主张用孝治理天下的意旨。

不这样的话,大人辕门外有数十名官员,都想求得一个官印却得不到,我是什么人,怎敢违拗您的旨意呢!

”田公变了脸色走下台阶,呼叫鲁亮侪:

“回来!

”鲁亮侪进大堂,跪下。

田公取下自己戴的珊瑚冠戴在鲁亮侪头上,感叹说:

“奇男子!

这顶冠帽应当给你戴。

没有你,我差点(几乎)错误地弹劾(揭发)贤良的官员。

只是给皇上的奏章已送出去了,怎么办?

”鲁亮侪问:

“几天了?

”答:

“五天了,即使快马也追不上了。

”鲁亮侪说:

“大人示恩,我能追还。

我年轻时一天能走三百里。

请赐给我一支令箭作为信物!

”田公应允了他。

过了五天,奏章追还了。

中牟县令最后太平无事。

先前,鲁亮侪的父亲曾任广东提督,因受胁迫与三藩签订盟约。

当时亮侪只有七岁,父亲将他作为人质押在吴三桂处。

吴王上朝,亮侪陪侍左右。

读书完毕,每天与吴王帐下的军健学习秦国、越国作战时所摆的军阵等技艺,所以他的武艺尤其超越别人。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①何日驾?

归去颍东田。

秋  怀

罗公升②

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

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栏。

已是肱三折③,那堪指一弹。

中霄更风雨,谁念客毡寒。

【注】①鹿车:

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

此处借指归隐山林。

②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

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

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

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

回乡隐居以终。

③肱三折:

《左传·定公十三年》有“三折肱,知为良医”。

后以“肱三折”比喻精于医术。

(1)赏析欧阳修的《秋怀》中颔联“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

(4分)

(2)试分析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6分)

【答案】 

(1)颔联将“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这几个名词连缀在一起,使用纯白描手法,不着一个动词,却写出了西风里酒旗招展、细雨中菊花盛开的动态景象。

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照应首联“节物岂不好”,从反面衬托突出了诗人心情的“黯然”。

(4分)

(2)欧阳修的《秋怀》从感念“节物”出发,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忧世有心而救时无术,既慕隐居而又难能如愿,热爱生活又感叹国事的复杂感情;(3分)罗公升的《秋怀》因秋起兴,抒发的是他不能恢复宋室的怅惘和苦闷,表现了深切的亡国之痛。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4)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5)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7)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爱的墓园

丛维熙

冬天,被冷风吹得端肩缩脖、疙疙瘩瘩的藤条,就像是僵死的老人一条条外露的青筋。

夏天,这枯树又活了过来,捧出一串串翡翠色叶片;这些叶片编织成一把大绿伞:

就像姑娘的长长筒裙,一直快拂到了地面。

这棵伞树究竟有多大的树龄了?

这无关紧要!

但它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

有一天,制革厂的孟老师傅下中班时,赶上了一场雷暴。

他忙不迭地跑进这棵伞槐里去躲雨,可他“呀”地惊叫了一声,又立刻钻了出来。

借着雷暴闪光的一霎,他看见一张漂亮秀气的脸蛋,他究竟在哪部电视剧里见过她,孟老师傅记不清了,反正她是个不无名气的女演员;至于那个男人,当时正好背对着他,孟老师傅没看清他的面孔。

他冒雨往家里跑,边跑边骂自己是“老糊涂”了。

虽说是人老珠黄,孟老师傅凡心并没褪尽。

他每次下中班经过这棵伞槐时,都情不自禁地向伞槐下扫视两眼。

不看不要紧,一看还真有收获:

那姑娘总穿着那双白皮凉鞋,出自于他们制革厂,他不觉得惊奇;那男人穿着的皮鞋,每次都更换款式,棕色的、米色的、黑色的,带盖儿的、带漏眼儿的、三接头的……他娘的,这小子是鞋店经理的儿子吧!

不然怎么会不断更换鞋子穿呢!

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才有两百多双皇后鞋,孟老师傅已经在伞槐下发现过十八双不同式样的男人皮鞋了;虽说这数字远不及“夫人”鞋数的十分之一,在中国已经是非常可观了。

孟老师傅觉得这是偷艺的最好契机,便常常坐在伞槐对面的长椅上,偷偷画下这些皮鞋的式样,以便带回厂子去,增强厂内皮鞋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可是他画了几张鞋样之后,发现了一个奇迹:

这个男人穿的皮鞋型号有大有小,鞋帮有宽有窄,鞋底有肥有瘦。

他娘的,难道这鞋店经理的崽子,多肥多瘦,多宽多窄,多长多短的皮鞋他都能穿?

三问之后,他失去了对皮鞋描样的兴致,开始琢磨躲在伞槐下露出的白皮凉鞋。

她是个什么电视剧里的演员?

她名儿叫什么来着?

孟老师傅暗骂自己记忆力衰竭得太早,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她叫啥样的一个名儿。

终于有一天,电视屏幕为孟老师傅恢复了记忆功能——电视台重播了神话剧《白蛇传》,他一眼就认出来她就是扮演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白娘子——白素贞的演员。

他“叭”地一下子把电视关闭了,心里又苦又涩。

“唉。

好一个坚贞的白素贞!

孟老师傅从此绕路而行,躲开伞槐里的另一个舞台……

12.开头对伞槐的描写有何作用?

(4分)

【答案】 描写伞槐的树和藤,写出了时间的更替和生命的轮回,(1分)营造了一种爱的氛围,为人物活动提供了一个背景,(1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1分)对文章的主旨有暗示作用。

(1分)

13.请简要分析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艺术手法。

(6分)

【答案】 ①烘托渲染。

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地烘托渲染了故事发生的环境气氛,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舞台。

②对比。

写“白娘子”,以其舞台上的“坚贞”反衬现实生活中的随意,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③含蓄或象征。

文章没有正面直接写“白娘子”的不“坚贞”,而是写和她约会的男人穿“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皮鞋”,说明约会的男人之多,含蓄地暗示了主题。

(每点2分)

14.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孟师傅,有人说是“白娘子”,你怎么看?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案】 (观点1)孟师傅。

小说的情节紧紧围绕孟师傅活动展开,因为躲雷暴偶见伞槐下相爱的一幕,然后动了“凡心”,每次下中班路过伞槐免不了好奇扫视,乃至于干脆在对面的长椅上坐下来“偷偷学艺”等,写出了他对美好爱情心生“赞美”到幻灭的整个过程。

(观点2)“白娘子”。

文中对她虽然着墨不多,但是这个人物身上寄寓着作者情感的褒贬。

她的身份是一个“不无名气的女演员”,有清纯的外表(白皮凉鞋),有令人钦佩的银幕形象,但在生活中,没有严肃的爱情观,不停地变换着“约会”的男子,令人生厌。

文章的主旨主要由她身上体现出来。

(4分,答其一即可)

15.文章以“爱的墓园”为题有何用意?

文章的主题究竟是什么?

(6分)

【答案】 用意在于说明在孟师傅心中,舞台上坚贞的“白娘子”已经死了,而伞槐就是她的墓园。

这对小说的主题也有强烈暗示作用。

(3分)作品通过写女演员舞台和生活中角色的巨大差异,借以给演员、演艺界敲响了警钟,一个演员(一个观众心目中的人物)必须在追求演艺精湛同时认真思考如何立德树人这一大的问题。

(3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长虫、草帽、细高挑

王小波

①现在各种哲学,甚至是文化人类学的观点,都浩浩荡荡杀入了文学的领域,作家都成了文化批评的对象。

一种情形既然出现了,就必然有它的原因;再说,批评也是为了作家好。

但我现在靠写作为生,见了这种情形,总觉得憋气。

②我家乡有句歇后语:

长虫戴草帽,混充细高挑——老家人以为细高挑是种极美丽的身材,连长虫也来冒充。

文化批评就是揭去作家头上的草帽,使他们暴露出爬行动物的本色。

所谓文学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混沌,大家带着各种丑恶的心态生活在其中。

这些心态总要流露出来,这种流露就是写作——假如这种指责是成立的,作家们就一点正经的都没有,是帮混混。

我不敢说自己是作家,但若说文学事业的根基——写作,是这样一种东西,我还是不能同意。

③人与人有知识的差别,就连爱因斯坦都有求职业数学家帮忙的时候。

看起来,作家们必须从反面理解这种差别:

他要巴结的不仅是文艺批评家、理论家,还有哲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因为不管谁说出句话来,你听不懂,就只好撅屁股挨打,打你的人火气还特大。

我总觉得这事有点不对头:

假如挨两下能换来学问,也算挨得值,但就怕碰上蒙事、打几下便宜手的人。

我知道一句话,估计除了德宏州的景颇人谁也听不懂:

呜!

阿靠!

卡路来!

似乎批评家要想知道意思也得让我打两下,但我没这么坏,不打人也肯把意思说出来:

喂,大哥,上哪儿去呀?

就凭一句别人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我也未免太心黑了一点——那也没有凭几句哲学咒符打人黑。

④文化批评还不全是“呜阿靠卡路来”。

它有很大的正面意义,其中最重要的是可以鼓舞作家自爱、自强、自重。

一种跨学科的统治一切的欲望,像幽灵一样四处游荡——可怎么偏偏是你遇上了这个鬼?

俗话说,老太太买柿子,拣软的捏。

但一枚柿子不能怪人家来捏你,要反省自己为什么被捏。

人与人不独有知识的差异,还有能力的差异——我的意思是说,写作一道,虽没有很深的学问,也远不是人人都会。

作家可以在两个方面表现这种差异:

其一是文体,傅雷、汝龙、王道乾,这些优秀翻译家都是文体大师。

谁要想解构就去解好了,反正那样的文章你写不出来。

其二是想象力,像卡尔维诺《我们的祖先》、尤瑟娜尔的《东方奇观》,里面充满了天外飞龙般的想象力,这可是个硬指标,而且和哲学、人类学、社会学都不搭界。

捏不动的硬柿子还有一些,比方说,马克·吐温的幽默。

在所有的柿子里,最硬的是莎翁,从文字到故事都无与伦比。

我现在靠写作为生,也不敢期望过高,写到有几分像莎翁就行了。

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

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

16.本文驳斥的是文化批评中的哪些问题和现象?

(6分)

【答案】 认为写作就是丑恶心态的流露;凭着本学科的知识和特长来批评作家;对文学事业或作家毫无帮助的欺压式的批评。

(6分)

17.第③段中提及“景颇话”一事有何作用?

(6分)

【答案】 类比论证,用以方言唬人来类比凭着本学科的知识和特长来批评作家的做法,指出这种做法的可笑,使说理更形象更明白。

以“听不懂的景颇话打人”和这种文化批评进行比较,进一步突出这种批评的狠毒。

以幽默诙谐的方式阐释自己对不负责任的文化批评家的批判。

(6分)

18.第④段中“到那时谁想摘我的草帽,就让他摘好了:

不摘草帽是个细高挑,摘了还是个细高挑”一句如何理解?

(6分)

【答案】 把文章写到像莎翁一样好的时候,便无惧批评家们的指责(无论批评家们如何挑刺,我依然是个好作家)。

号召作家正面对待文化批评,用它来鼓舞自己做到自爱、自强、自重,写出好作品。

(6分)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当一只杯子中盛着牛奶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牛奶;当一只杯子中盛着果汁的时候,人们会说这是果汁;只有当杯子是空的时候,人们才看到杯子,说这是一只杯子!

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思路点拨】 这则材料通过人们习见的生活现象,说明了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常常“只及一点,不及其余”的思维定势和惯性。

写作时,应该全面把握材料,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确定立意。

比较合乎材料的立意有“对事物的认识应全面,避免片面”“打破思维定势和思维惯性”“不要为表象所迷惑”等。

当我们心中装满成见、财富、权势的时候,就已经不是自己了。

人生因装满欲望、物质享受,从而变得失去人生的方向,以致完全失去自我。

思路一:

从回归原先纯真、质朴的自我、本我来立意:

做最初的自己、回归自我、找回本我等;思路二:

从回归自我的途径立意:

人生要淡泊宁静、给自己一片心灵天空、不要让心灵遭受蒙蔽等;思路三:

从“寻找变得不是自己”的原因立意:

放弃诱惑欲念、澄澈心灵等。

综合检测卷(四)附加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