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103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docx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表《苏州园林》

课堂教学设计表

章节名称

《苏州园林》

学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本文优美的词语;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学生特征

1、学生的观察能力欠强,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其观察能力以及表达所观察到事物的能力的培养;

2、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欠强,需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3、学生对于说明方法的理解、使用还不够熟悉。

 

 

 

 

知识点编号

学习

目标

具体描述语句

1

 

2

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1.语言表达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1)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不仅”说明堆叠假山还是要有技术性的,只不过苏州园林假山的堆叠,更多的是体现出“艺术性”。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是就一般情况说的。

2.有时语言表达得更肯定,毫不含糊。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1)作比较:

将苏州园林与国外一般园林“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比较——说明苏州园林体现了错落变化的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

2)打比方: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3)举例子: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使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直观。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依据课文行文思路及内容要点,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师生达成共识。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研讨式:

对于说明方法的选择、运用,由学生互动研讨解决,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即可。

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

知识点编号

学习目标

媒体类型

媒体内容要点

教学作用

使用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间(分钟)

媒体来源

1

2

 

3

 

4

 

5

情境导入

,作者简介。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文朗读和字词检查)

整体感知

把握结构

 

合作探究

 

学以致用

体验与反思

ppt

ppt

 

ppt

 

ppt

 

ppt

引入新课

作者介绍

扫盲(新字词的学习)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

巩固以上知识点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提供示范,正确操作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设难置疑,引起思辨

 

欣赏审美,陶冶情操

归纳总结,

复习巩固

边播放、边讲解

边播放、边讲解

 

播放—讨论—总结

 

播放—讨论—总结

 

边播放、边讲解

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趣。

学生课前有预习,扫除了学习的第一道障碍

 

学生能积极讨论、合作交流;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效果好。

学生能积极互动,思维活跃,在良好的氛围中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和准确的语言表述,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

 

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本课的目标要求。

 

共计2课时

本课件所用资源均来自网络,经过本人加工,仅供学习之用。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自定义。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D.讲解—播放—举例;E.播放—提问—讲解;F.播放—讨论—总结;G..边播放、边讲解;H.边播放、边议论;I.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J.自定义。

板书设计

一切都要为

构成完美的

图画而存在

决不容许有

欠美伤美的

败笔。

特征                                   说明方法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  ③          作比较、打比方

无论站在   假山池沼的配合——艺术    ④    主    引资料

哪个点上 花草树木的映衬——重画意  ⑤    要  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眼前总是   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深  ⑥            举例子

一幅完美  园林角落的配置—享受    ⑦            举例子

的图画②   雕镂琢磨的匠心——图案美  ⑧    次 

             色彩调配的协调——安静闲适⑨    要    作比较、举例子

 概括  具体

            

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有助于理解

            打比方——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资料——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教学模式:

采用讲授式、讨论式、启发式、速读法和比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学教并重模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文朗读和字词检查)

四、整体感知

五、把握结构

六、合作探究

七、学以致用

八、体验与反思

 

 

 

 

知识点

编号

学习

目标

检  测  题的  内容

1

 

2

 

3

 

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

运用所学到的有关说明方法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理解并运用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中考链接站

请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

2、文中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是(),能概括池沼特点的一句是()。

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点是()。

3、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4、本文的语言准确而生动,试以文中的句子加以分析,并说明理由。

挑战自我——我来做导游(以导游的口吻介绍):

Ø亭台轩榭的布局

Ø假山堆叠

Ø池沼的布置

提示:

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

1、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2、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并请你仿照本段,利用总分总的格式写一段话,要求分说部分用一组排比句。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学生思维较活跃,能联系已有知识能力积累;但也有部分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不够活跃。

(3)学生基本能认真去做好知识巩固。

学生不喜欢传统的一味地讲授的教学方式,他们更喜欢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教学。

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课堂教学中穿插游戏、小故事、心理小测验、小实验等等;或者通过ppt让学生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感受;最后要加强老师的言语表达功夫。

通过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学生体会到文章的语言美。

多种媒体创设丰富情境,调动学生合理互动的想象,学生感知了我国园林的建筑美、画意美。

学生基本能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增强了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能初步写说明文。

附注:

一、教案

《苏州园林》

兴宁市龙北中学罗仕兰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积累本文优美的词语;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过程和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领略中国园林的图画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爱国思想,感受写作大师的语言美,增强热爱母语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具的使用:

多媒体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1、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苏州园林”美景)

  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足以说明苏州之美。

苏州的园林艺术历史悠久,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

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2、简介作者:

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语文教育家,儿童文学作家,名绍钧。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

1928年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倪焕之》。

他原籍江苏苏州吴县,22岁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苏州,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研究。

本文是叶老病愈后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言。

二、教学新课: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xuānxièqiūlínxún

轩榭丘壑嶙峋

xiānglòuqiángwēi

相间镂空蔷薇

zhēnzhuóchóngluándiézhàng

斟酌重峦叠嶂

(2)解词:

自出新裁   胸中有邱壑    嶙峋     镂空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布局——全面安排(多指作文、绘画等),这里指分布的格局。

败笔——字写的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的不好的词句。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

2、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1)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给课文划分段落,并归纳段落大意。

(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同桌之间交流、小组内部交流,求同析异,并统一看法。

最后做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

3、把握结构

(1)综合学生意见,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①: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高度评价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特殊地位。

第二部分②—⑨:

介绍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可分三层:

第一层②:

指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第二层③—⑥:

分项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

第三层⑦—⑨:

从另外一方面介绍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第三部分⑩:

指出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大体感知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了解了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下节课,我们将一起深入去探究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感受其优美严谨的语言。

四、作业:

1、课后请同学们去查找有关说明文的资料(如小学六年级课本、初中语文课本或者上网搜索),看看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说明顺序有哪些?

2、精读课文,去领略中国园林的图画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感受叶圣陶大师写作的语言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精读课文,进一步了解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的哪个特征,又是怎样突出这个特征的。

2、理清结构,学习本文严谨的结构层次。

3、学习为了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运用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二、教学新课:

1、分析内容,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

(2)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

(3)本段是总写

第二部分

(1)深入阅读,抓重点(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第二部分)

①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②为了突出这一特征,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概括到具体,主要到次要

③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④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⑤本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⑥请同学们逐一找出来,并加以概括。

(见板书)

    特征                           说明方法

             亭台轩榭的布局——不对称  ③          作比较、打比方

无论站在   假山池沼的配合——艺术    ④    主    引资料

哪个点上花草树木的映衬—重画意  ⑤    要    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

眼前总是   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深  ⑥            举例子

一幅完美   园林角落的配置——享受    ⑦            举例子

的图画②   雕镂琢磨的匠心——图案美  ⑧    次 

             色彩调配的协调——安静闲适⑨    要   作比较、举例子

 概括 ——  具体

 

作比较——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方法  举例子——使被说明的事物更具体,有助于理解

打比方——形象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引资料——形象的说明了夏秋季节池沼之美

(2)揣摩语句,理解语句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用多媒体显示:

  ①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②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③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④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⑤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去掉“往往”好不好?

学生朗读句子,悉心体味、思考、交流,最后明确:

①“标本”原指实物原样或经过整理、供学习研究时参考用的动物、植物、矿物。

这里是典范、样本的意思。

用这个词非常简练地说明苏州园林在各地园林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各地园林的广泛影响。

②不能,原句突出了“苏州园林”。

③不能去掉,“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④“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⑤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

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还可以让学生另找几例品评涵泳。

如: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句中“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什么意思?

明确:

“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意思是,尽管猛一看上去花墙和廊子把景致分开了,但因为墙壁是镂空的,廊子两边无所依傍,所以景致并没有真正隔开,而只是缓冲了一下视线,使得景物不是一览无余地呈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第三部分

略讲,指出:

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还不止以上写的这些,以此结束全文。

三、课堂小结

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艺术的整体特征,说明顺序合理,说明方法得当,既突出了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结构又显得清楚有序,实为一篇难得的好文章,显示了叶圣陶先生驾驭复杂事物的非凡笔力。

我们在领略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同时,了解了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感受到叶圣陶大师写作的语言美。

今后我们可以借鉴作者说明的技巧、优美严谨的语言,力求学以致用。

四、作业

1、中考链接站

请阅读课文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选文说明的中心是()。

(2)文中能概括假山特点的一句是(),能概括池沼特点的一句是()。

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点是()。

(3)文中加点的“这”指代的是()。

(4)本文的语言准确而生动,试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分析,并说明理由。

2、挑战自我——我来做导游,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堆叠

池沼的布置

(提示:

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

 

二、各项评价量表

1.表1: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学校:

班级:

姓名:

年月日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记录

分值

自评

互评

家长评

师评

知识过渡

(40分)

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过渡到新的实际问题。

10

会查阅相关的资料、整理资料、处理好资料。

5

会用简单的调查、统计、观察、记录。

5

会使用操作工具。

5

会交流合作,善于表达。

5

过程

方法

(20分)

能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

能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在主题活动中发展的自己的思维能力。

10

情感

态度

(30分)

对综合操作活动有浓厚的兴趣。

5

积极参与课题组活动,努力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

10

主动提出活动设想、建议,在活动中不怕困难。

10

善于交流合作,并有较好的表现。

5

思维

创新

(10分)

在活动中善于创作新颖形式,寓意深远。

10

学生自评:

 

家长评语:

教师评语:

2.表2:

教师设计操作活动评价表

学校:

执教班级:

姓名:

年月日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满分

得分

生评

自评

师评

主题

明确地反映教学主题。

10

内容

内容思路清晰,语法、书写无错误,文字表达清晰,能进行有条理的分析、思考,促进引导新知的理解。

40

情感

充分表达学生自主活动与合作的情怀。

20

效果

完全符合掌握新知的要求。

10

创意

表达形式新颖,寓意深远。

20

总分

 

3.表3:

媒体使用评价表

学校:

执教班级:

姓名:

年月日

项目

优(10分)

良(8-9分)

需努力(7分以下)

生评

自评

师评

内容

严密围绕教学主题。

能围绕教学主题。

基本围绕教学主题。

 

 

 

   内容紧紧围绕着教学问题展开,演示过程赋予指导作用、有利于学习体会等等。

  内容能围绕着教学问题展开,演示过程赋予指导作用、利于学习体会等等。

    内容基本围绕着教学问题展开,演示过程赋予指导作用、基本利于学习体会等等。

 

 

善于辨别相关信息,所采用的信息真实、有效。

不采用虚假、无效、及有害信息。

缺少自己的见解。

 能够独立思考,多角度、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

对问题的理解有独到的见解。

 能够独立思考。

对问题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观点含糊不清,不能举出具体史实说明观点。

 

 

 

学习资源丰富、全面,史论结合,有吸引力,便于学习。

图文并茂。

学习资源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吸引力。

图文并茂。

内容组织没有条理。

 

 

 

内容组织的有条理,有逻辑性。

没有错别字及语法错误。

内容组织比较有条理。

基本上没有错别字及语法错误。

有错别字及较明显的语法错误

 

 

 

技术

色彩明快,搭配得当。

视觉上有舒适感。

 视觉上观看无障碍。

色彩搭配在视觉上不舒适。

 

 

 

 图片、动画的使用有目的性,有助于说明主题。

 图片、动画的使用基本得当。

有链接错误

 

 

 

 阅读、浏览无障碍,上下页转换自如,链接准确无误

  阅读、浏览无障碍,上下页转换自如,链接准确无误。

图片动画的使用无助于说明主题

 

 

 

 

4.表4:

学生练习检测评价表

 

学校:

班级:

姓名:

年月日

 

行为

优秀

良好

一般

需努力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老师评价

运用

知识

非常熟练地解答有关的问题

很好解答有关的问题

能解答有关的问题

不能解答有关的问题

完成任务

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有组织出色地完成任务,并促进帮助小组内他人工作。

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帮助小组内他人工作。

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任务,但能与同学协商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个人的任务,但没有协助他人工作

知道自己的任务,但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个人的任务

平等分享

不要人提醒,总是做布置的工作

常做布置的工作,难得要别人提醒

能做布置的工作,但总是要别人提醒

工作总是依靠别人

与组员的合作

在小组中起领导作用,吸收接纳并能给出建议,并帮助其他小组成员,对最终的成果有着举足轻重的贡献。

帮助协调,推动整个小组的工作,鼓励其他成员,对最终成果有一定的贡献。

在小组中工作认真负责,为其他 成员提供一定的帮助,参与了讨论工作,并对最终成果进行了评价。

没有合作精神,不承担整个小组的责任,对最终成果的评价过程只是旁观而已。

课后作业

构思巧妙,想象合理,文字表达能力强,有个人的创新特色,没有错别字。

想象合理,结构完整,文字表达准确,能表达出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