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097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法律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法律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法律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法律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律基础知识.docx

《法律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基础知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律基础知识.docx

法律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是()。

A.深圳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深圳经济特区注册会计师条例》

B.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D.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支付结算办法》

2.下列各项中,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

B.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

C.行政法规的效力次于宪法和法律

D.行政法规由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制定

3.下列各项中,不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A.保管行为

B.房屋

C.专利权

D.空气

4.甲与乙订立合同后,乙以甲有欺诈行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合同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撤销了该合同。

下列有关被撤销合同的法律效力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自合同订立时无效

B.自乙提出撤销请求时无效

C.自人民法院受理撤销请求时无效

D.自合同被人民法院撤销后无效

5.甲打算卖房,问乙是否愿买,乙一向迷信,就跟甲说:

“如果明天早上7点你家屋顶上来了喜鹊,我就出10万块钱买你的房子。

”甲同意。

乙回家后非常后悔。

第二天早上7点差几分时,恰有一群喜鹊停在甲家的屋顶上,乙拿起弹弓把喜鹊打跑了,至7点再无喜鹊飞来。

关于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合同尚未成立

B.合同无效

C.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

D.乙应当履行该合同

6.根据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要求当事人采取法律或法规规定的特定形式来划分,可以将法律行为划分为()。

A.单方的法律行为和多方的法律行为

B.诺成性的法律行为和实践性的法律行为

C.要式的法律行为和不要式的法律行为

D.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

7.下列各项中,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是()。

A.甲从乙处买回一件假冒名牌产品

B.甲趁乙急需用钱之时,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从乙处买走一辆汽车

C.9周岁的甲从文具店购买一支2元的笔

D.15周岁的中学生甲花20元钱从书店里买了一本书

8.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可以进行代理的是()。

A.遗嘱B.婚姻登记C.收养子女D.签订买卖合同

9.甲公司业务经理乙长期在丙餐厅签单招待客户,餐费由公司按月结清。

后乙因故辞职,月底餐厅前去结账时,甲公司认为,乙当月的几次用餐都是招待私人朋友,因而拒付乙所签单的餐费。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公司应当付款

B.甲公司应当付款,乙承担连带责任

C.甲公司有权拒绝付款

D.甲公司应当承担补充责任

10.下列行为中,属于滥用代理权的情况有()。

A.没有代理权的代理

B.超越代理权

C.代理权终止后而为的代理

D.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

11.2006年3月1日,李某去某商场购物时,将自己携带的两件物品存放在存包处,当天取物时却只取到一件。

存包员否认李某存了两件物品,双方争议未果,李某拟起诉至人民法院。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李某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有效期间是( )。

A.2006年9月1日前

B.2007年3月1日前

C.2008年3月1日前

D.2026年3月1日前

12.2006年4月1日,范某从曹某处借款2万元,双方没有约定还款期限。

2007年3月22日,曹某通知范某还款,并留给其10天准备时间。

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若曹某于2009年3月2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B.若曹某于2009年4月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裁定不予受理

C.若曹某于2009年4月2日或其之后起诉,法院应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

D.曹某的债权于2009年4月2日消灭

13.2006年5月5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

2007年4月1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自2006年5月5日至2007年5月5日

B.自2006年5月5日至2007年5月25日

C.自2006年5月5日至2008年5月5日

D.自2006年5月5日至2008年5月25日

14.2007年1月1日,甲拒绝向乙支付到期租金,乙忙于事务一直未向甲主张权利。

2007年6月20日,乙因出差遇险无法行使请求权的时间为20天。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是()。

A.自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日

B.自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月10日

C.自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日

D.自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月10日

15.公民甲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法定代理人乙于2006年1月1日知道甲的权利受到侵害,但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未对侵权人丙提起诉讼。

2006年5月20日,乙因车祸死亡,直到2006年9月1日才由有关机关为甲指定新的代理人丁。

已知该项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丁应当在()之前对丙提起诉讼。

A.2007年1月1日

B.2007年5月20日

C.2007年9月1日

D.2007年3月1日

16.2009年4月30日,甲到某商店买衣服,该商店故意隐瞒实情,将一件有隐蔽质量问题的衣服卖给了甲,甲仔细检查后未发现。

5月6日甲穿该服装上班,单位同事发现该服装存在质量问题。

甲找商店退货,被拒绝。

于是甲于6月1日向人民法院起诉了该商店。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述观点正确的是()。

A.甲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B.诉讼时效期间自2009年4月30日开始计算

C.诉讼时效自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中止

D.诉讼时效自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中断

17.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

C.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前发生不可抗力,至最后6个月时不可抗力已消失,则不能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18.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生效的判决、裁定仍不服的,可在()内申请再审,但不影响判决、裁定的执行。

A.6个月B.1年C.2年D.5年

19.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法定期限是指()。

A.裁定书作出之日起10日内

B.裁定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

C.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

D.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

20.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应当依法提出,否则此后再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该依法提出的时间要求是()。

A.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前

B.仲裁庭首次开庭前

C.向法院提起诉讼前

D.法庭首次开庭前

二、多项选择题

1.经济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是()。

A.主体B.内容C.客体D.行为

2.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医用氧气

B.公民的肖像

C.经济决策行为

D.非专利技术

3.关于法律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行为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非法行为

B.主法律行为无效,从法律行为也当然不能生效。

C.多方的法律行为是两个以上当事人所作的意思表示

D.一般而言,书面形式优于口头形式,特殊书面形式优于一般书面形式

4.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

B.因欺诈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

C.因胁迫而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

D.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

5.根据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

A.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

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

C.所附条件尚未成就的附条件民事行为

D.因重大误解而实施的民事行为

6.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合同的有()。

A.因欺诈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B.因欺诈而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C.因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D.因胁迫而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7.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无效合同的有()。

A.因乘人之危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B.因乘人之危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C.因胁迫而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D.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

8.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撤销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在被撤销以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对抗除撤销权人以外的任何人

B.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以撤销行为为之,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

C.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行使拥有选择权,当事人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权消灭

D.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其撤销权的行使没有时间限制

9.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的撤销权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依撤销权人的意思表示即可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无须相对人同意

B.在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只有受损害方才有权撤销

C.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D.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属于除斥期间,不得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10.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代理的是()。

A.行纪行为

B.居间行为

C.代人保管物品

D.寄售

11.2009年7月5日,甲授权乙以甲的名义将甲的一台笔记本电脑出售,价格不得低于8000元。

乙的好友丙欲以6000元的价格购买。

乙遂对丙说:

“大家都是好朋友,甲说最低要8000元,但我想6000元卖给你,他肯定也会同意的。

”乙遂以甲的名义以6000元将笔记本电脑卖给丙。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买卖行为无效

B.乙是无权代理行为

C.乙可以撤销该行为

D.甲可以追认该行为

12.甲委托乙前往丙厂采购男装,乙觉得丙生产的女装市场看好,便自作主张以甲的名义向丙订购。

丙未问乙的代理权限,便与之订立了买卖合同。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甲有追认权

B.丙有催告权

C.乙有撤销权

D.构成表见代理

13.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被代理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授权不明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被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不负责任

B.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被代理人不负责任

C.被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先由代理人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无法承担责任的,由被代理人承担责任

14.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情形中,属于代理权滥用的是()。

A.代理他人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

B.超越代理权的代理

C.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

D.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

15.根据有关规定,下列对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区别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诉讼时效适用于债权请求权,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

B.诉讼时效必须由当事人主张后,人民法院才能审查,人民法院不能主动援用;除斥期间无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人民法院均可以主动审查

C.诉讼时效届满只是导致胜诉权的消灭,实体权利不消灭;除斥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消灭

D.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可以因主客观原因中断、中止或延长;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时效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

16.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争议中,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是()。

A.国际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

B.因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引起的争议

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D.因运输的商品丢失或损毁引起的争议

17.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的有()。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B.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

C.出售质量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

D.买卖合同争议

18.根据有关规定,下列情形中,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有()。

A.当事人申请仲裁

B.当事人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

C.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的承诺

D.双方当事人就债务履行达成和解

19.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当事人不履行发生效力的判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B.当事人对生效的判决仍不服的,可以在1年内申请再审,但不影响判决的执行

C.判决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D.当事人不服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下列各项中,有关民事诉讼与仲裁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的,除仲裁协议无效以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B.诉讼和仲裁都适用公开审理制度

C.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D.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B

【知识点】法律渊源

【解析】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A是地方性法规,C是法律,D是部门规章。

2.

【答案】D

【知识点】法律渊源

【解析】行政法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

3.

【答案】D

【知识点】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解析】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房屋)、行为(保管行为)、人格利益、非物质财富(专利权)。

空气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因为它不能为人们控制和支配,不具有经济价值。

4.

【答案】A

【知识点】可撤销合同

【解析】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是有效的合同,但被撤销后,自合同“订立”之日起无效。

5.

【答案】D

【知识点】法律行为

【解析】

(1)甲乙之间的合同属于附生效条件的合同;

(2)乙恶意阻止条件成立的(乙亲自动手把喜鹊打跑),应当认定条件已经成立,合同生效,乙应当履行该合同。

6.

【答案】C

【知识点】法律行为

【解析】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的区别就在于,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作为其生效要件作为判断标准。

要式法律行为是指法律规定必须采取一定的形式或履行一定的程序才能成立的法律行为。

7.

【答案】B

【知识点】法律行为

【解析】A为无效民事行为;CD是有效民事行为;B属于显失公平的行为,可依法撤销。

8.

【答案】D

【知识点】代理

【解析】依照法律规定或行为性质必须有本人亲自进行的行为(如遗嘱、婚姻登记、收养子女)不能代理。

9.

【答案】A

【知识点】代理

【解析】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以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

10.

【答案】D

【知识点】代理

【解析】本题的前三个选项属于无权代理。

滥用代理权与无权代理不同,代理人虽然有代理权,但没有正确的使用,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或者违背代理的基本要求。

11.

【答案】B

【知识点】诉讼时效

【解析】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在本题中,诉讼时效期间为2006年3月1日-2007年3月1日。

12.

【答案】C

【知识点】诉讼时效

【解析】

(1)当事人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诉讼时效期间自宽限期限届满之日(2007年4月2日)起算;

(2)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并不消灭实体权利,不影响债权人提起诉讼,债权人并不丧失起诉权。

债权人起诉后,人民法院确认诉讼时效届满的情况下,应驳回其诉讼请求,债权人丧失胜诉权。

13.

【答案】B

【知识点】诉讼时效中止

【解析】

(1)拒付租金的,适用于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2006年5月5日-2007年5月5日);

(2)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2006年11月5日-2007年5月5日)发生不可抗力和其他障碍(出差遇险),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诉讼时效期间顺延20天。

14.

【答案】B

【知识点】诉讼时效中止

【解析】

(1)拒付租金的,适用于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2007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

(2)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前(7月1日前)发生不可抗力,至最后6个月时不可抗力仍然继续存在,则应在最后6个月时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只有进入7月1日后的10天才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止。

15.

【答案】D

【知识点】诉讼时效中止

【解析】

(1)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前发生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至最后6个月时不可抗力仍然继续存在,则应在最后6个月时中止诉讼时效的进行。

因此,诉讼时效期间于7月1日中止;

(2)9月1日障碍消除,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诉讼时效期间暂停了2个月,因此诉讼时效期间由原来的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向后顺延2个月,至2007年3月1日。

总之,给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时间从2006年9月1日起,不少于6个月。

16.

【答案】D

【知识点】诉讼时效中断

【解析】

(1)选项A: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适用于1年的特别诉讼时效期间;

(2)选项B:

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在本题中,诉讼时效期间应当从5月6日开始计算;(3)选项C:

甲于6月1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引起诉讼时效中断,而非中止。

17.

【答案】D

【知识点】诉讼时效

【解析】

(1)选项A:

诉讼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选项B:

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3)选项D:

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法定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进行。

18.

【答案】C

【知识点】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解析】当事人对生效的判决、裁定仍不服的,可在2年内申请再审,但不影响判决、裁定的执行。

19.

【答案】C

【知识点】解决经济纠纷的方式

【解析】

(1)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20.

【答案】B

【知识点】仲裁

【解析】当事人在仲裁首次开庭前没有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而后再向人民法院申请确认仲裁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二、多项选择题

1.

【答案】ABC

【知识点】经济法律关系

【解析】主体、客体和内容构成经济法律关系三要素。

2.

【答案】ABCD

【知识点】经济法律关系客体

【解析】

(1)选项A:

属于“物”的范畴;

(2)选项B:

属于“人格利益”的范畴;

(2)选项C:

属于“行为”的范畴;(3)选项D:

属于“智力成果”的范畴。

3.

【答案】BD

【知识点】法律行为

【解析】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因此A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C选项中多方法律行为的当事人有两个以上,不仅需要各自进行意思表示,而且意思表示还需一致才能成立。

4.

【答案】BCD

【知识点】法律行为

【解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属于有效行为。

5.

【答案】AB

【知识点】法律行为

【解析】

(1)选项A:

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不论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一律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因乘人之危实施的单方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2)选项C:

所附条件尚未成就,民事行为只是不生效,谈不上无效;(3)选项D:

属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6.

【答案】BD

【知识点】无效合同

【解析】选项AC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7.

【答案】CD

【知识点】无效合同

【解析】

(1)选项AB:

因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不论是否损害国家利益,一律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2)选项C:

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无效合同;(3)选项D: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不论损害国家、集体还是第三人的利益,均属于无效合同。

8.

【答案】ABC

【知识点】法律行为

【解析】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其撤销权的行使有时间限制。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否则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9.

【答案】ABCD

【知识点】法律行为

【解析】撤销权是权利人以其单方的意思表示变更或撤销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的权利,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因此,依撤销权人的意思表示即可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无须相对人同意。

10.

【答案】ABCD

【知识点】代理

【解析】

(1)选项AD:

由于“行纪”、“寄售”并非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不属于代理;

(2)选项B:

由于“居间行为”不能独立地进行意思表示,不属于代理;(3)选项C:

由于“代人保管物品”不涉及第三人,因此不属于代理。

11.

【答案】BD

【知识点】代理

【解析】

(1)选项ABD:

在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的情况下,该合同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

(2)选项C: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

在本题中,丙属于恶意相对人,丙不能撤销该合同。

12.

【答案】AB

【知识点】代理

【解析】

(1)选项AB:

行为人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1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表示同意的,由被代理人承担合同责任;

(2)选项C:

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丙而非乙)有撤销的权利;(3)选项D:

丙不是在“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不构成表见代理。

13.

【答案】ABD

【知识点】代理

【解析】授权委托书授权不明的,被代理人应当对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14.

【答案】ACD

【知识点】代理

【解析】选项B属于无权代理。

15.

【答案】ABCD

【知识点】诉讼时效

【解析】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预定存续的期间,债权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预定期间届满,便可发生该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

16.

【答案】BC

【知识点】诉讼时效

【解析】

(1)选项A:

适用4年的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2)选项D:

适用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17.

【答案】AC

【知识点】诉讼时效

【解析】

(1)选项B:

适用4年的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2)选项D:

适用2年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18.

【答案】ABC

【知识点】诉讼时效

【解析】

(1)选项C:

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等承诺或者行为,均属于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的行为,引起诉讼时效中断;

(2)选项D:

如果双方当事人就债务履行达成和解,不应看作诉讼时效的中断,而应视为新的法律关系成立,该法律关系受法律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和解协议时,才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