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280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9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docx

word完整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归纳推荐文档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公式(精华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长度的测量工具有:

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游标卡尺(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等。

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测量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4)测量结果由三部分组成:

确定值、估读值、单位。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4.减小误差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5.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而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6.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7.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8.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平均速度:

v=s/t1m/s=3.6km/h

第二章 声现象

  9.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10.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1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速通常情况:

固体>液体>气体

  12.声音的三个特性是:

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13.控制噪声的途径:

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14.人耳的听觉范围20Hz至20000Hz,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

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即人距离障碍物17m以上。

  15.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

例如声呐、听诊器、B超、回声定位。

  

(2)传递能量:

例如超声波清洗钟表、超声波碎石。

第三章 物态变化

16.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7.水在4℃时密度最大,高于4℃时热胀冷缩,低于4℃时反常膨胀。

  18.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要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9.物态变化:

  

(1)熔化:

固→液,吸热(冰雪融化)

  

(2)凝固:

液→固,放热(水结冰)

  (3)汽化:

液→气,吸热(湿衣服变干)

  (4)液化:

气→液,放热(液化气)

  (5)升华:

固→气,吸热(樟脑丸变小)

  (6)凝华:

气→固,放热(霜的形成)

  

  20.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图像:

21.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

(1)液体沸腾的条件:

a达到沸点b继续吸热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a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b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空气流速越快蒸发越快)c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22.自然界水循环现象中的物态变化:

  

(1)雾、露――――液化

  

(2)雪、霜――――凝华

23.使气体液化的途径: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第四章 光现象

24.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25.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影子、日食、月食。

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射击瞄准、小孔成像等。

  26.光的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7.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类

28.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与物体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2)像与物体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像与物体等大(即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5)平面镜所成像的是虚像。

29.光的折射规律: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2)当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背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3)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4)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0.光的色散:

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31.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颜料的三颜色:

红、黄、蓝。

3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主要作用是热作用――红外线烤箱、电视遥控

(2)紫外线:

主要作用是化学作用――验钞、杀菌

人体适当的照射紫外线有促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促进人体对钙质的吸收。

所以说晒太阳可与补钙。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3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5.平行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图:

 通过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36.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

(2)当u=2f时,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测焦距);

  (3)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投影仪);

  (4)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原理)当u=f时无法成像。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37.老年人戴的老花镜是凸透镜,近视眼患者戴的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38.望眼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39.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

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单位:

千克(kg);常用单位:

吨(t)、克(g)、毫克(mg)。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0.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41.密度的计算公式:

ρ=m/v

  42.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体积,用公式计算出该物体的密度。

43.密度与温度:

温度能改变物体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密度变小,即热胀冷缩。

(水在4℃时密度最大,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

44.密度与物质鉴别:

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第七章 力

  45.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46.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47.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8.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49.重力:

G=mg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第八章 运动和力

50.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惯性: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51.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大小相等;

  (3)方向相反;  (4)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52.平衡状态:

(1)静止

(2)匀速直线运动

平衡状态的物体,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且物体所受的合力一定为0N。

5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第九章 压强

5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压力大小(受力面积不变,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 

(2)受力面积大小(压力大小不变,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

  55.压强的计算公式:

P=F/S

  56.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3)在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相同深度的不同液体中时,液体密度越大的,液体压强越大。

57.液体压强的计算:

P=ρgh

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58.证实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值的实验是:

托里拆利实验。

  

1标准大气压为760mmHg,即1.013×105Pa 。

59.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

  60.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第十章 浮力

  61.浮力产生的原因:

浮力是由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

62.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即F浮=G排=ρ液gV排。

 

注意: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浸没的深度无关。

  63.轮船是利用漂浮的条件F浮=G物来工作的。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64.求浮力的几种方法:

  

(1) 称重法:

 F浮=G-F拉 

  

(2) 压力差法:

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法:

F浮=ρ液gV排 

  (4) 漂浮或悬浮法:

F浮=G物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65.功的两个要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66.功的计算:

W=FS

  67.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68.功率的计算:

  ( W=Pt )功率的推导公式:

P=W/t=Fv

  69.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质量不变,速度越大的动能越大;速度不变,质量越大的动能越大)且运动速度对动能的影响较大。

  70.物体由于高度所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

(质量不变,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质量越大的重力势能越大)

  71.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性质有关。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72.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73.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74.杠杆的应用:

(1)省力杠杆:

L1>L2 F1<F2 省力费距离;(钢丝钳、撬棒)

(2)费力杠杆:

L1<L2 F1>F2 费力省距离;(镊子、筷子)

(3)等臂杠杆:

L1=L2F1=F2不省力不省距离,能改变力的方向。

(天平)

  75.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2倍的杠杆,可以省一半的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