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074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docx

动物学整理期末复习资料

动物学归纳总结

原生动物门四纲比较

运动器官

营养方式

代表动物

鞭毛纲(植鞭亚纲)

鞭毛

自养

眼虫

鞭毛纲(动鞭亚纲)

鞭毛

异养(渗透、吞食)

锥虫

纤毛纲

纤毛

异养

草履虫

肉足纲

伪足

异养

变形虫

孢子纲

寄生

疟原虫

原生动物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病原体

寄生部位

引起疾病

症状

传播媒介

痢疾内变形虫

肠道

阿米巴痢疾

大便血多脓少

经口

利什曼原虫

巨噬细胞

黑热病

肝脾肿大、发烧

白蛉

锥虫

脑、脊髓

非洲睡眠病

昏睡、致死

舌蝇

阴道毛滴虫

泌尿生殖系统

滴虫性阴道炎

白带增多、外阴瘙痒、月经不调

接触

滴虫性尿道膀胱炎

尿频、血尿、排尿灼样疼痛

动物学幼虫类型

所属动物门

幼虫名称

多孔动物门

两囊幼虫

水螅纲薮枝虫

浮浪幼虫

涡虫纲三角涡虫

牟勒氏幼虫

环节动物门

担轮幼虫

软体动物门

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淡水蚌类有钩介幼虫阶段。

腔肠动物各纲比较

水母型

水螅型

体型

缘膜

垂唇

隔膜

口道

生殖腺来源

水螅纲

钵水母纲

珊瑚纲

几种重要的人体寄生线虫比较

病原体

感染虫态

传播途径

寄生部位

主要病症

蛔虫

感染性卵

小肠

营养不良、发育不良

蛲虫

受精卵

口/逆行感染

大肠

贫血、消瘦、肛门瘙痒

钩虫

感染性蚴

皮肤

小肠

严重贫血、异嗜症

丝虫

感染性蚴

皮肤(蚊子

淋巴系统

乳糜尿、象皮肿

扁形动物的主要类群比较

涡虫纲

吸虫纲

绦虫纲

身体分节

分若干节片

体表纤毛

有(与自由生活有关)

上皮细胞中秆状体

有(与自由生活有关)

消化系统

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退化,具吸盘

消化系统消失,具吸盘

神经与感官

较发达

退化

退化

生殖与发育

间接发育者,有牟勒氏幼虫

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

生殖器官发达,产卵量大

生活方式

自由生活

寄生生活

寄生生活

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差异

主要特征

腔肠动物

扁形动物

身体对称性

辐射对称

两侧对称

胚层

两个胚层,中间为中胶层

三个胚层,有中胚层

消化系统

有消化循环腔

出现不完整的消化系统

神经系统

网状神经系统

梯形神经系统

排泄系统

消化循环腔兼有肛门(排遗)功能

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

环节动物门三个纲的特征比较

运动器官

生殖带

吸盘

多毛纲

疣足

寡毛纲

刚毛

蛭纲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

附肢

形态单一

形态多样

体壁的中空突起

实心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身体之间有关节

疣足本身不分节

身体之间有关节

无肌肉附着

大量肌肉附着

运动不灵活,运动力弱

灵活,运动力强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比较

疾病

病原体

分类地位

人体寄生部位

中间寄主

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门

门静脉/肠系膜静脉

钉螺

疟疾

疟原虫

原生动物门孢子纲

肝脏、红细胞

按蚊

丝虫病

丝虫

线虫动物门

淋巴系统

蚊子

黑热病

利什曼原虫

原生动物门鞭毛纲

巨噬细胞

白蛉

钩虫病

十二指肠钩虫

线虫动物门

小肠

-(皮肤感染)

一、绪论

物种(species):

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

殖隔离)按照自然分类法,生物分类的最基本阶元是种(物种)

双名法:

学名由二部分组成:

属名+种名

书写规则:

–印刷体:

学名用斜体

–手写体:

学名下加下划线

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及机能

四大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径组织。

上皮组织:

特点:

由密集排列的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在细胞之间具有明显的连接复合体。

功能:

保护,吸收,排泄,分泌和呼吸等作用

类型:

被覆上皮、腺上皮、感觉上皮

结缔组织:

特点:

多种细胞和大量间质构成。

功能:

支持,保护,营养,修复和物质运输。

类型:

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

肌肉组织:

特点:

由收缩性强的肌细胞组成

功能:

收缩产生运动(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

类型:

横纹肌(随意肌)、心肌、平滑肌(不随意肌)和无脊椎动物特有的斜纹肌。

神经组织:

特点:

是由神经细胞或称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功能:

神经元具有感受刺激,传导兴奋的能力,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的能力。

三、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整个身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即单细胞动物

2、身体微小

3、原始性

4、对不良环境有特殊的适应性

5、一些种类为群体单细胞动物

分类:

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

鞭毛纲:

代表动物:

眼虫,盘藻,团藻,夜光虫,裸甲腰鞭虫(赤潮)

鞭毛纲的特征:

1、具鞭毛(1-4,少数较多),鞭毛为运动胞器

2、营养方式:

自养—光合营养异养—渗透营养/吞噬营养

3、繁殖无性:

纵二分裂

4、有性:

配子结合或整个个体结合

(1)植鞭亚纲:

具色素体(也有无色素体的),自养;具表膜

(2)动鞭亚纲:

(杜氏利什曼原虫、锥虫)无色素体;不具备坚硬的表膜;营养方式为异养

肉足纲:

代表动物:

大变形虫、痢疾内变形虫、表壳虫、有孔虫、太阳虫,辐射虫

肉足纲主要特征:

(1)伪足运动、摄食(叶状、丝状、根状和轴伪足)

(2)无表膜,分外、内质(凝、溶胶)壳表面:

裸露、几丁质、砂粒、鳞状硅质、石炭质、硅质骨骼(放射虫)

(3)繁殖:

二分裂、有的有性生殖、包囊

(4)淡水、海水,寄生

(1)根足亚纲:

伪足:

叶状、丝状、根状

(2)辐足亚纲:

具轴伪足,多漂浮生活

孢子纲:

代表动物:

疟原虫

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1)全部寄生:

多为细胞内寄生.某些种类寄生专一性强.

(2)无运动器:

缺少任何运动胞器,某些种类只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出现伪足或鞭毛.

(3)生活史复杂:

出现世代交替.无性世代在脊椎动物或人体内进行,有性世代在无脊椎动物体内进行.个别种类可在同一寄主体内进行.

(4)很多种类具有顶复合器:

指极环棒状体类锥体微丝及表膜下

微管等.是孢子虫特有的结构.

纤毛纲:

代表动物:

草履虫

孢子纲的主要特征:

(1)纤毛:

以纤毛为运动器并终生具纤毛.

(2)核、质高度分化:

有大、小核之分;细胞质可分化成各种细胞器:

(3)生殖:

无性生殖:

横二分裂有性生殖:

接合生殖

吞噬作用:

变形虫等动物没有胞口,当临时的前端碰到食物时,即伸出伪足进行包围,将固体食物颗粒裹进细胞内部

胞饮作用:

变形虫摄取一些液体物质,这种现象像饮水一样

顶复合器:

包括类锥体、极环、棒状体、微线体等结构,是与孢子虫的侵入寄主细胞有关的胞器

细胞内消化:

(低等动物的消化方式)指食物在细胞内部进行消化的一种方式。

过程为:

食物在细胞内形成食物泡后与溶酶体溶合成消化泡分解后的营养物质为细胞所利用。

滋养体:

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生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裂体生殖:

进入宿主细胞的孢子从滋养体成熟后,首先核分裂成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核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多个裂子体,这种复分裂方式称为裂体生殖

接合生殖:

为原生动物中纤毛虫所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现象,接合时,两个个体以口沟部分相接合,表膜溶解,细胞质通连,小胞核交换,相互融合,两虫体分开后,各自分裂增殖。

孢子生殖:

由母体产生许多孢子,不必结合就形成新个体(孢子纲).

出芽生殖:

新个体与亲体相似,体形较小(水螅等)

分裂生殖:

由一个个体直接分成两或多个子体(等二、纵二、横二分裂和裂体生殖.)

再生:

动物的一部分在损坏,脱落后重新恢复其所缺失的部分(水螅涡虫)

无性生殖:

不经过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亲代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

由两个亲体或雌雄生殖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生物学意义:

a.能从亲代双方获得不同的遗传特性;b.使后代更富有生命力

几种特殊的生殖方式:

孤雌生殖:

雌性产的卵无需受精就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幼体生殖:

个体在未成熟期或幼体阶段就进行繁殖.

世代交替:

在生活史中,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出现的现象.

四、多细胞的起源

原生动物:

单细胞动物,低等、原始。

中生动物:

介于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的一类中间过渡类型的动物,其有长期寄生的历史,兼具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特征。

后生动物:

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

古生物学方面、形态学方面、胚胎学方面

原口动物:

胚胎时期的原口后来直接或间接成为动物口的动物。

(扁形、环节、节肢)

后口动物:

胚胎时期的圆口封闭或成为动物的肛门,口是于原口相对的一端重新形成的动物(棘皮、半索、脊索)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

受精与受精卵、卵裂、囊胚的形成,原肠胚的形成、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胚层的分化

生物发生律: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五、多孔(海绵)动物门

多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皮层和胃层),之间为中胶层。

只有细胞分化,没有胚层和组织分化。

没有明确的组织以及器官、系统

2、具有特殊的水沟系统(单沟型、双沟型、复沟型)

3、胚胎发育过程中有逆转现象(动物极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植物极大细胞形成外层)

4、体形大多不对称

5、再生能力强

逆转:

多孔动物两囊幼虫从母体出水孔随水流逸出,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形成内层,大细胞在外边形成外层细胞,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的原肠胚形成相反,(其他多细胞动物的植物极大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动物极小细胞在外面形成外胚层),因此称为逆转。

两囊幼虫:

海绵动物的受精卵进行卵裂形成囊胚后,动物性极的的小细胞向囊胚腔内生出鞭毛,另一端的大细胞中间形成一个开口,后来囊胚的小细胞由开口倒翻出来,里面的小细胞具鞭毛的一侧翻到囊胚的表面,这样动物性极的一端为具鞭毛的小分裂球,植物性极的一端为不具鞭毛的大分裂球,此时从外形看似有两个囊,故称两囊幼虫。

六、腔肠动物门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辐射对称

2.身体由二个胚层组成,中间为中胶层

3.出现消化腔

4.有原始的组织分化

5.出现原始的神经组织:

6.一般有水螅型和水母型两种基本体型

7.具多态现象

分类:

水螅纲、钵水母纲、珊瑚纲

水螅纲:

代表动物:

水螅、筒螅、钩手水母、僧帽水母、桃花水母

(1)多数种类有水螅型和水母型

水螅型有垂唇

水母型有缘膜,小型个体

(2)有世代交替现象

(3)生殖细胞外胚层由产生

(4)刺细胞存在于外胚层

(5)有的水螅型发达,水母型退化,有的水母型发达,水螅型退化

钵水母纲(全为海产):

代表动物:

海月水母、彩色水母、海蜇

(1)大型水母

(2)水螅型不发达而水母型发达

(3)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4)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

(5)水螅型有垂唇、水母型无缘膜

珊瑚纲(全为海产):

代表动物:

海葵

(1)只有水螅型,无水母型

(2)无垂唇,有口道(外胚层细胞内陷而成),隔膜(支持,增加消化面积)

(3)生殖细胞由内胚层产生

(4)内外胚层均有刺细胞

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两辐射对称:

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二个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介于辐射对称和左右对称之间的一种形式

消化循环腔:

消化腔又具有循环的作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细胞外消化:

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对食物进行细胞外消化

剌细胞:

腔肠动物所特有的一种攻击和防御性细胞。

遍布整个外层,触手上最多。

功能:

捕食、运动

浮浪幼虫:

腔肠动物生活史中由受精卵形成的原肠胚在其表面生有纤毛,能浮游的幼虫

七、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型为两侧对称

2.形成中胚层。

扁形动物首次出现中胚层,并分化成二种组织。

(1)实质组织:

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称间质;扁形动物也称为无体腔动物

(2)肌肉组织

3.出现较复杂的器官系统

(1)形成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有口无肛门)

(2)原肾管型的排泄系统(3)梯形神经系统(4)完整的生殖系统(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能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这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分类:

涡虫纲、吸虫纲、绦虫纲

涡虫纲:

代表动物:

三角涡虫、笄蛭涡虫、平角涡虫

自由生活,体表腹面有纤毛,肠道较发达

吸虫纲:

代表动物:

华枝睾吸虫、肝片吸虫(羊肝蛭)、布氏姜片虫、日本血吸虫

体表无纤毛,消化道简单,具口吸盘、腹吸盘等吸附器官,多数为体内寄生虫,少数为体外寄生

绦虫纲:

代表动物:

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细粒棘球绦虫

(1)全部寄生人或脊椎动物体内,寄生历史比吸虫长。

(2)身体扁平带状,有特化头节,附着器官集中于此吸盘、小钩等。

(3)体表为外皮层,具微毛,增加营养吸收面积,可直接吸收营养,消化系统退化。

(4)生殖器官高度发达,每一节片一套生殖系统(雌雄同体),繁殖力高度发达,多数只经过一个中间寄主。

演化意义:

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在演化上占有重要位置,所有的后生动物都经过此阶段发展起来。

1.体制为两侧对称:

使得动物的运动从不定向趋于定向;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

两侧对称的体制是动物由适应水中漂浮生活到底栖爬行生活的结果,也是从水生进化到陆生生活的先决条件2、形成中胚层:

扁形动物首次出现中胚层,并分化成二种组织。

(1)实质组织:

为合胞体结构的柔软结缔组织,也称间质。

功能:

贮存水分和营养物(抵抗饥饿和干旱)、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物质和排泄物(固定实质细胞——间隙连接)、分化和再生新器官(表皮取代细胞,成新细胞)

(2)肌肉组织:

首次出现肌肉组织,促使扁形动物的结构和机能产生一系列变化:

运动速度加快,能更有效地摄取较多食物、运动速度加快,导致神经和感觉器官发展完善、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原始的消化腔→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发展导致新陈代谢能力加强,相应的异、化作用加强→出现原肾管型排泄系统、完整的生殖系统(具有中胚层形成的固定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能进行交配和体内受精,这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皮肤肌肉囊:

这种由单层上皮细胞和多层肌肉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具保护和运动功能。

两侧对称(左右对称):

通过身体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幼体生殖:

个体在未成熟期或幼体阶段就进行繁殖.

焰细胞:

原生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有管细胞和冒细胞组成,是一中空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不断的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其中的水分、液体、废物经收集管、排泄管、排泄孔送出体外。

八、线虫动物门

线虫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体表具有角质膜(角质层)

2.具有发育完善的消化管

3.原肾型排泄系统

4.无循环和呼吸系统

5.雌雄异体,多数种类雌雄异形

6.圆筒状神经系统

代表动物:

蛔虫、蛲虫、十二指肠钩虫、丝虫、鞭虫、旋毛虫、心丝虫

假体腔:

中胚层体腔囊在发展过程中全部靠向体壁,形成肌肉层,使原来的囊胚腔增加了一层,但并未形成新的空间,这种腔只有体壁中胚

层,没有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是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之间的腔,称为假体腔。

为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空腔,假体腔与体壁中胚层和肠壁内胚层所接触,没有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腔,称为假体腔或原始体腔。

假体腔是在系统发生上笫一次出现的体腔,也称作初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原始体腔、假体腔形成对动物进化的意义:

(1)为内脏器官和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2)假体腔内充满体腔液,能更有效地输送营养和代谢物质

(3)体腔液在体壁与内脏间形成膨压,使身体保持一定体形

九、环节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形成真体腔

2.身体分节

3.出现了运动器官:

刚毛或疣足,使运动敏捷迅速

4.闭管式循环系统

5.排泄器官为后肾管型

6.索状神经系统

7.皮肤呼吸

8.担轮幼虫

分类:

寡毛纲、多毛纲、蛭纲

寡毛纲:

代表动物:

环毛蚓、颤蚓

(1)以刚毛为运动器官

(2)雌雄同体

(3)有生殖带

多毛纲:

代表动物:

沙蚕、盘管虫

(1)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分化明显,感觉器官发达

(2)以疣足为运动器官

(3)无生殖带

(4)雌雄异体

蛭纲:

代表动物:

医蛭、海蛭、石蛭

(1)暂时性外寄生生活

(2)身体扁平,体节数固定,为34节,后7节愈合为吸盘

(3)无刚毛、疣足

(4)身体前、后有吸盘

(5)雌雄同体,有生殖带

真体腔:

在胚胎发育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团后,细胞团继续分裂,形成中空的体腔囊,体腔囊不断扩展,外侧靠向体壁,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层和体腔膜。

由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为真体腔。

真体腔是中胚层体腔囊裂开而成的,故也称裂体腔。

真体腔是继假体腔之后出现的,也称次生体腔:

真体腔=裂体腔=次生体腔

同律分节:

身体各节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基本相同,如蚯蚓。

消化、循环、神经、排泄等器官大多按体节重复排列

异律分节:

身体各节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同,如昆虫

原肾管型:

原肾管型的排泄器官来源于外胚层,一端封闭,另一端为对外的开口:

排泄孔.排泄物靠渗透作用进入排泄管

后肾管型:

后肾管型的排泄器官同样来源于外胚层,具两个开口:

体内的开口为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向体外的开口为肾孔。

排泄物直接从肾口进入肾管,效率更高。

闭管式循环系统:

为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其分支血管组成。

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构成了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流动有一定的方向,流速恒定,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环毛蚓。

担轮幼虫:

海产种类的个体发育,经螺旋卵裂、囊胚阶段,以内陷方式形成原肠胚,发育成担轮幼虫

异沙蚕相:

生殖节体节变宽,疣足扩大,生出特殊刚毛,体壁肌肉细胞、消化管等发生分解,眼点变大,这种现象称为异沙蚕相。

十、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区:

身体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

2.具有贝壳和外套膜

3.真体腔退化

4.消化系统消化管发达(内寄生种类退化)。

多数种类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5.出现专职的呼吸器官:

6.排泄器官(心—肾复合体)

7.神经系统四对主要神经节:

脑神经节、足神经节、侧神经节、脏神经节

8.生殖和发育。

雌雄异体或同体,异体受精

分类:

单板纲、无板纲、多板纲、掘足纲、腹足纲、瓣鳃纲、头足纲

单板纲:

多为化石种类

代表动物:

新蝶贝

(1)左右对称,腹部有肌肉发达的足,可在海底滑行。

帽状贝壳,内部器官分节排列

(2)是研究软体动物起源和进化的重要材料

无板纲:

原始种类

代表动物:

龙女簪、新月贝

(1)身体蠕虫状

(2)无贝壳,体表被有带石灰质棘的外皮

(3)腹面中央有一条腹沟

(4)足退化,无触角、眼等感觉器官

多板纲:

代表动物:

石鳖

(1)具8块贝壳,呈覆瓦状排列

(2)足宽大,吸附力强

(3)足四周与外套膜之间有一外套沟,在沟两侧各有一列鳃

(4)具齿舌,梯形神经系统

腹足纲:

软体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10万种)

代表动物:

中国圆田螺、钉螺

(1)体多被一个螺旋状贝壳(螺类、单壳类)

(2)头部发达,具眼和触角

(3)足发达,块状,位于腹侧

(4)内脏团扭曲,不对称

(5)鳃一个,栉状,或以“肺”呼吸

掘足纲:

代表动物:

角贝

(1)具贝壳一个,呈弯曲的长管状。

贝壳两端开口(粗端:

为前端,头、足可伸出)

(2)头部不明显,足可伸得很长,以挖掘泥沙

(3)无鳃,以外套膜进行呼吸

(4)足柱形,能挖掘泥沙

瓣鳃纲:

代表动物:

各种贝类、蚌类等

(1)具两片贝壳(双壳类)

(2)头部退化(无头类)

(3)足呈斧状(斧足类)

(4)具瓣鳃(瓣鳃类)

头足纲:

代表动物:

乌贼

(1)全部海产,肉食性

(2)身体左右对称,分头、足、躯干三部分

分为二个亚纲:

有壳亚纲(四鳃亚纲):

具外壳,腕足数十个,无吸盘;漏斗为左右两叶组成,2对鳃,2对心耳,2对肾。

代表动物:

鹦鹉螺;无壳亚纲(二鳃亚纲):

内壳或无壳,腕足8~10个,具吸盘,漏斗为完整的管道,2个鳃,2个心耳,2个肾。

齿舌:

齿舌是软体动物的特有器官。

位于口腔底部的舌突起表面,由横列的角质齿构成,锉刀状,摄食时可前后伸缩,刮取食物。

晶杆:

胃后方有一晶杆囊,其分泌物形成具消化酶的胶质物。

晶杆由粘蛋白组成,吸附有消化酶。

晶杆囊壁的纤毛摆动使晶杆转动,有搅拌和混合食物的作用。

在胃酸作用下,晶杆能释放消化酶消化食物。

可贮存营养物:

河蚌在缺乏食物条件下,24小时后晶杆消失,重

新喂食,数天后晶杆重新恢复

外套膜:

外套膜是软体动物身体背侧皮肤皱褶向下延伸形成的膜性结构,由两层上皮细胞及中间的结缔组织和肌肉纤维组成

贝壳:

贝壳由外套膜分泌而成。

主要成份为碳酸钙和贝壳素。

不同种类的贝壳的形态、数目各不相同。

角质层、棱柱层、珍珠层。

多数软体动物具贝壳,是软体动物的特征之一。

具保护柔软身体的功能。

墨囊:

为直肠盲囊,能分泌墨汁(隐蔽)

十一、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分部。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节,已发展到异律分节

2.附肢分节

3.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

4.具发达的横纹肌

5.呼吸器官多样性体壁、鳃、书鳃、书肺、气管

6.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7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后肾管型马氏管型

分类:

可分为2亚门、6纲:

原节肢动物亚门、真节肢动物亚门

1.原节肢动物亚门:

(1)身体不分节,仅有体表环纹;

(2)附肢为中空的体壁突起,不分节。

(3)有单眼无复眼

有爪纲(原气管纲):

代表动物:

栉蚕

(1)附肢末端具爪,以气管呼吸

2.真节肢动物亚门:

身体分节,附肢分节。

分为5纲:

肢口纲(鲎)、蛛形纲(蜘蛛)、甲壳纲(虾、蟹)、多足纲(蜈蚣)、昆虫纲

肢口纲:

代表动物:

鲎(节肢动物体形最大的种类)

(1)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和尾剑

(2)具头胸甲

(3)无触角

(4)6对附肢:

第一对附肢为螯肢,第二对附肢为脚须,雌雄异形,4对步足围口而生

(5)以书鳃为呼吸器官

蛛形纲:

代表动物:

蜘蛛、蝎、蜱螨

(1)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2)无触角

(3)头胸部笫1、2对附肢为螯肢和脚须

(4)具4对足

(5)用书肺和气管呼吸

(6)无复眼,只有8只单眼

甲壳纲:

代表动物:

虾、蟹、水蚤等

(1)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

(2)触角2对,足至少5对

(3)多具头胸甲

(4)多以鳃呼吸

多足纲:

代表动物:

蜈蚣、马陆

(1)蠕虫形,陆生,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

(2)触角1对

(3)皮肤腺发达;蜈蚣的毒腺,马陆的臭腺

(4)躯干部每一体节具1-2对足

(5)用气管呼吸

昆虫纲:

代表动物:

蝴蝶、甲虫、蚊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