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8031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7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x

沧州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每个1.5分,共63分)

下图中甲为某半球P地位置示意图,乙为P地降水量月分配柱状图,丙为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P地降水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图丙所示①~④四条曲线中,能反映P地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的是()

A.①曲线    B.②曲线    C.③曲线    D.④曲线

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读图完成3-4题。

3.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A.③和①    B.③和②    C.④和②    D.④和①

4.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空间变化规律的是()

A.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减小B.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C.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先减后增D.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高变化不大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

下图为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

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我国各地冬始日期分布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C地入冬日期可能为11月25日

B.A地地势高,B地纬度高,入冬日期相近

C.海南岛属于无冬区,不存在季节更替现象

D.受地形影响,沿海地区比同纬度内陆地区入冬晚

6.影响我国地势第三阶梯冬始日期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分布    C.纬度    D.光照

2016年1月我国出现强冷空气,多地气温降到史上最低,被誉为“世纪寒潮”。

多年未下雪的广州、南宁也飘起了雪花。

下图为“历史出现降雪最南界”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多年以来,跟厦门相比,广州不容易下雪的原因(  )

①暖气团更干燥,冷风来临不容易凝结成雨   ②纬度更低,气温更高③更靠近海洋,受海洋影响更大   ④北边地形阻挡,冷空气不以影响   ⑤珠三角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8.1951-1980和1981-2015两个时间段降雪南界比较,反映了(  )

A.华南地区气候变暖       B.华南地区气候变湿

C.华南地区冬天变冷       D.华南地区降水减少

下图为点苍山、洱海、白族传统民居、照壁和大理风向玫瑰图。

回答9-10题。

9.白族民居中正房大多坐西向东,厢房在南北,正房对面是照壁。

下列关于该地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坐西朝东可接受水汽

B.点苍山与洱海之间,晚上吹较冷的山风,坐西朝东可避风

C.白色照壁在白天可反射太阳光使正房保持凉爽

D.该地地势东高西低,房屋可依山傍水

10.近年来,一批国内居民“逃离北上广”,“归隐山水间”,成为“大理新移民”,造成人口迁移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大理旅游业发达,人均收入高

B.大理为白族聚居区,人口政策宽松

C.大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质量优

D.大理环境承载量大

下图为某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隧道()

A.穿过等高线密集区,设计不合理    B.长度大约为6000m 

C.出入口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    D.应建成“之”字形,以降低坡度

12.一辆汽车由甲镇沿公路开往乙镇,北京时间12:

10司机可看到阳光从车的左前方射入车内的路段是()

A.Ⅰ    B.Ⅱ    C.Ⅲ    D.Ⅳ

下图是我国甲、乙两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万公顷)柱状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3.甲、乙两省区分别是(  )

A.内蒙古、江苏    B.湖北、甘肃    

C.广西、黑龙江    D.河南、新疆

14.乙省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不利条件是( )

A.热量不足    B.土地盐碱化

C.光照不足    D.多沼泽地

读“我国南、北方粮食、水资源、森林资源、人口分布对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5.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a表示人口,b表示水资源    B.北方的人均森林资源不到南方的一半

C.北方的人均水资源是南方的一半  D.粮食总产量南方多于北方

16.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森林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区(  )

A.光照差异大    B.人口数量差异大

C.水热差异大    D.降水差异大

下图所示Q地区是我国某大型混合型饮料企业的番茄原料主产地。

据此完成17-18题。

17.该企业选择Q地作为番茄生产基地,主要考虑的优势条件为()

A.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B.临近城市,铁路交通便利

C.劳动力充足,土地价格低    D.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原料品质优良

18.随着Q地区番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周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①湖泊面积缩小,湖水盐度升高    ②气候条件好转,湖滨沙漠消失

③湖水富营养化    ④绿洲萎缩,土地盐渍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综合世界部分国家农业经营特色划分而成的四种农业型态,包括亚洲型、欧洲型、非洲型、新大陆型(北美洲与大洋洲)。

据此回答19-20题。

19.图中表示非洲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丙区某国平均每公顷土地作物产量较高,其最可能是()

A.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B.地形平坦,人均耕地面积广

C.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D.精耕细作,农作物可一年多熟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城镇多分布于中部的自然区位是()

A.靠近铁路    B.海运便利    C.海拔高    D.河流多

22.据图分析港口区位最优越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部分地理事物数量的纬度差异示意图”,完成第23-24题。

23.下列叙述,符合图中所示的动物种群数量分布规律的是()

A.南半球的种群数量多于北半球    B.信风带的种群数量多于西风带

C.低纬地区的种群数量少于中纬地区D.森林地带的种群数量少于草原地带

24.结合图中的信息判断,世界特大城市数量纬度差异的形成,主要由于()

A.气候、土地资源的差异    B.生物、土地资源的差异

C.矿产、生物资源的差异    D.气候、矿产资源的差异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完成第25-26题。

25.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间    D.山前冲积扇

26.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从整体上看呈()

A.环状分布    B.“之”字型分布

C.点状分布    D.网状分布

中国高度重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把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第27-29题。

27.发电成本最低、CO2排放量最多的能源和发电成本最高、CO2排放量最少的能源分别是(  )

A.核能 天然气    B.天然气 煤炭

C.煤炭 可再生能源    D.可再生能源 核能

28.下列电能属于绿色电能的是(  )

A.核电、水电    B.生物能汽化发电、火电

C.潮汐能发电、地热能发电    D.风能发电、生物能燃烧发电

29.目前,我国发展绿色电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公众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     B.国家缺乏发展绿色电力的意识

C.绿色电力价格高,市场狭小    D.我国发展绿色电力的资源不足

我国北方某大城市自1982年以来,人口大幅度增加,下表为该城市各圈人口密度、面积等数据表。

读表,回答问题。

30.2010年,该市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的是()

A.内圈    B.第二圈    C.第三圈    D.第四圈

31.从城市功能分区的角度分析,内圈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大,这可能影响内圈的()

A.商业与金融业的发展        B.高等院校校区的扩建

C.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        D.工业部门的转型升级

32.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角度分析,第四圈人口密度增长的主要动因是()

A.农业发展    B.服务业发展    C.工业发展    D.旅游业发展

读“宁夏沿黄城市带规划示意图”,完成第33-34题。

33.沿黄城市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水源    B.交通    C.地形    D.能源

34.图示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A.该区域包含10个城市等级   B.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多

C.银川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青铜峡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吴忠市的服务范围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

回答35-36题。

35.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区    B.d区    C.e区    D.g区

36.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央商务区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

结合下图,回答37-38题。

37.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8.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甲图是某国“二战”后经济发展时期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动示意图,乙图是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

读图,回答39-40题。

39.该国自2000年起人口死亡率明显上升的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战争

C.老年人口比例大,老龄化现象严重    D.医疗卫生条件太差

40.如乙图①②③④中的某点所示人口年龄构成情况能够与该国2005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情况相符,则2005年该国的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依次为()

A.10.5%、80%、9%    B.20%、70%、10% 

C.18%、80%、5%    D.31%、59%、11%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

读“2006年-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完成第41-42题。

41.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A.持续上升    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    D.先减后增

4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房价增长快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二、综合题(共37分)

43.(10分)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甲图是“某城市小区平面图”,乙图为“我国某中等城市主要功能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居民小区中荷花池的生态功能有哪些?

(3分)

(2)图乙①②③曲线中,③表示工业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那么①和②曲线代表的主要功能区分别是什么?

请说明理由。

(4分)

(3)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该市在距市中心15.5千米的郊区(如图乙中④所示)规划设计了一座新的卫星城,说明该卫星城的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44.(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中国某区城图,图中A县气候素有“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誉,适宜多种花卉生长。

(1)说明图中主要地形类型及外力作用类型。

(2分)

(2)A地气候冬暖夏凉,试分析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4分)

45.(10分)文成公主贞观十五年(641)正月十五入藏,把中原地区的农具制造、谷物、纺织、冶金、缫丝、建筑、造纸、酿酒、制陶、碾磨等生产技术传入西藏。

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今日独特的雪域高原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独特的藏传佛教艺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进藏旅游。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推测谷物入藏后播种分布的地形及主要原因。

(4分)

(2)一些爱美人士选择夏季到西藏旅游,从天气角度分析旅游时应携带哪些必备的生活用品及理由。

(6分)

46.(11分)易地搬迁扶贫是通过对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根本改善其生存和发展环境的一项重要专项扶贫工程。

贵州省拥有国家级贫困县50个,贫困人口623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比重较高的省份。

根据“十三五”规划,贵州省拟通过易地搬迁实现142万贫困人口脱贫。

下图为贵州省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4分)

(2)贵州省主要地主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分析该省地面塌陷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

(3分)

(3)从生态环境、交通条件等角度分析贵州省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4分)

参考答案:

1-10DBCBBCDABC11-20CACABCDBDD21-30CABADACCCC31-42ACACACBDCBBC

43.

(1)减小温差,增加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3分)

(2)①所示曲线为商业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原因是该曲线所示市中心附近面积最大。

②所示曲线为住宅区用地面积空间变化,原因是该功能区是各功能区中面积最大的,而且离市中心也不很远。

(4分)

(3)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3分)

44.

(1)以低山(丘陵)为主 流水作用(流水侵蚀作用)(2分)

(2)地处亚热带地区,纬度较低,距冷空气源地远(且有山岭阻隔),不易受冷空气影响,冬季温和,故“冬暖”,地势(海拔高)较高,夏季凉爽,故“夏凉”。

A地距海近,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较强,气温年较差小(4分)

45.

(1)河谷河谷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无霜期长,土壤肥沃,有灌溉水源。

(4分)

(2)必备生活用品:

遮阳帽(伞)、防晒霜、墨镜、羊毛衫、保暖内衣等。

理由:

青藏高原海拔高,云量少,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日照时间长,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为避免强紫外线的照射及皮肤的烧伤,应备用遮阳帽(伞)、防晒霜、墨镜等;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应备用羊毛衫、保暖内衣等。

(6分)

46.

(1)高原为主;地势大致是西高东低;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石林、峰林广布)。

(4分)

(2)地壳活动频繁,多地震,地面易破碎;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溶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暴雨冲刷地面。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