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87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docx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21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训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静脉产业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最终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

因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故将其比喻为静脉产业。

我国传统的静脉产业多是将垃圾在废品收购站和垃圾场分拣后,运至下游环节处理,垃圾处理厂分布较为分散。

建设静脉产业园区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下图为我国某静脉产业园区内的产业链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静脉产业聚集区相比,静脉产业园区

A.资金投入少 B.占地面积大 C.技术要求高 D.污染物排放多

2.符合图示产业链条流程的是

A.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沼气发电厂

B.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沼气发电厂→垃圾填埋场

C.污泥处置中心→垃圾焚烧发电→渗滤液处理厂

D.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渗滤液处理厂→垃圾填埋场

【答案】1.C 2.A

【解析】1.与传统静脉产业聚集区相比,静脉产业园区要投入设备与技术等,资金投入多,A错误。

静脉产业园由于集中分布,相对传统静脉产业分散分布占地少,B错误。

由材料可知,它要投入先进技术,C正确。

静脉产业园区是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少。

D错误。

故选C。

2.从图上可知,垃圾焚烧发电产生的余热用来进行餐厨垃圾处理,餐厨垃圾处理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形成如下产业链:

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沼气发电厂,A正确。

B项:

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沼气发电厂→垃圾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中心的处理物部分进入沼气发电,部分进入垃圾填埋场,不是一条产业链,B错误。

垃圾焚烧发电的余热用来处理污泥,C错误。

D项:

餐厨垃圾处理中心→渗滤液处理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进入中水循环,才能形成产业链,D错误。

故选A。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宅基地和住宅闲置问题日益突出。

美丽新乡村是一种针对乡村闲置房源进行金融支持、规划设计、施工改造,并提供旅居、康养租赁等的经营组织模式。

该模式链接城乡之间的供需,以多种形式释放乡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的价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传统的农家乐相比,美丽新乡村发展模式的突出优势是

A.市场距离近 B.产品价格低 C.形式更灵活 D.资金投入少

4.下列城市周边地区最适合发展美丽新乡村模式的是

A.北京 B.攀枝花 C.乌鲁木齐 D.哈尔滨

5.因地制宜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下列做法更合适的是

A.维持原状,保护生态 B.建造私人别墅和会馆

C.进行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D.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

【答案】3.C 4.A  5.D

【解析】3.从题目信息中可知,美丽新乡村发展模式会投入更多资金对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进行设计施工改造,改造后的住房租赁价格会更高,并且有更多种和灵活的服务形式,旅居康养等。

因为都是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再利用,针对城市市场,所以市场距离上并没有绝对的远近比较,只是形式多样、灵活,故ABD错,C正确。

故选C。

4.美丽新乡村主要针对城市市场,为传统农家乐的消费升级形式,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居民需求量会更大。

四个城市对比可知,北京经济发展水平最高,需求更大,故A正确,排除BCD。

故选A。

5.因地制宜的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住宅,需统筹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历史文化传承,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利用模式。

鼓励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农产品冷冻、初加工、仓储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农村宅基地和住宅为农村集体用地,进行私人别墅和会馆建设为违法行为,不可行;宅基地再次复垦为耕地一方面不——定形成大规模耕地,同时也不是所有地区都适合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拥有亚洲第一大造纸企业,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环保、水源、原料(林木)等问题。

引进山东泉林纸业后,依托创新技术,构建新型生产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材料分析,该造纸企业

A.由原料导向型逐渐变为市场导向型

B.布局应考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

C.产品的技术含量高且更新速度较快

D.能耗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7.关于该企业生产模式叙述,正确的是

A.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增加了能源供给

B.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

C.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大气污染

D.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刷产业发展

【答案】6.B  7.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结合图中的信息和生产企业的特点进行分析。

6.从图中看造纸企业仍然接近原料产地,还是原料导向型,A错;造纸企业是高污染企业,特别对水污染严重,布局应考虑远离水源地及河流的上游,B对;造纸对技术要求不高,产品更新速度慢,C错;据图知,秸秆清洁制浆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最大,D错。

7.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不是增加了能源供给,A错误;利用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 B对;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土壤的肥力,但是与大气污染无关,C错;从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制产业发展,D错误。

某日本合资公司于2006年引进日本先进农业技术,有效利用“循环农业”构筑从农作物的栽培到物流、销售(公司——超市——消费者)的一条龙食品系统。

该公司种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甚至不除草,一亩地的产量仅是当地其他耕地的一半。

5年后,该公司生产的牛奶价格是国内的1.5倍,草莓每千克定价120元。

这些昂贵的农产品仅有10%供应国内市场,其余全部供应日本市场。

图为该公司的循环农业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关于该公司循环农业说法正确的是

A.栽培副产物主要是用于土质改善 B.农作物秸秆是奶牛的饲料

C.牛粪堆肥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D.农地施肥主要是采用化肥

9.该公司农产品得以远销海外、供应日本市场主要是因为

A.价格高,国内市场需求小 B.距离日本近,运费成本较低

C.销售渠道通畅,费用低 D.农产品品质优良,清洁无污染

10.大力推广循环农业将会

A.实现清洁生产,给环境带来零污染

B.彻底解决因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

C.有效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D.增加农业生产投入,使成本大幅提高

【答案】8.B 9.D  1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农业区位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8.根据示意图可知农作物秸秆是奶牛的饲料,B对。

栽培副产物主要是用于制作青贮饲料,A错。

牛粪堆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小,C错。

根据示意图可知农地施肥主要是采用牛粪堆肥,D错。

故选B。

9.根据材料“该公司种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可知,该公司农产品品质优良,清洁无污染,这也是得以远销海外、供应日本市场的主要原因,D对。

国内市场对高品质产品需求也大,A错。

运输到日本肯定会比国内成本要高,B错。

销售渠道费用不是产品得以出口的主要原因,C错。

故选D。

10.根据材料可知循环农业中,农作物秸秆成为奶牛的饲料,有效利用了生物资源,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肥,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C对。

实现清洁生产,给环境带来污染较小,A错。

清洁生产不能彻底解决因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B错。

推广循环农业不会使成本大幅提高,D错。

故选C。

陕西省宁陕县在秦岭南麓建设了一处高原体育训练基地,每年吸引大批运动员常驻训练。

为保护当地水环境,该基地配有高质量的“引水一排水”工程(下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关于“引水一排水”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环形集水沟主要收集高山冰川融水 B.蓄水池在冬季向泄水管道分流较多

C.甲地适合建设小水电站向营区供电 D.湿地对训练营的污水具有净化作用

12.伴随该训练基地的建设,当地生产规模显著扩大的是

A.花卉种植业 B.粮食种植业 C.畜禽养殖业 D.水产养殖业

【答案】11.D  12.C

【解析】11.根据材料可知,该地海拔2000多米,几乎没有冰川融水,环形集水沟主要收集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A项错误。

该地夏季为雨季,蓄水池在夏季向泄水管道分流较多,B项错误。

甲地为输水管道终点,几乎没有富余水量,且靠近训练营区,地势平坦,不合建设小水电站,C项错误。

湿地具有净化作用,可以净化训练营的污水,D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选D。

12.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运动员对花卉、粮食的需求量較小;陕西水资源少,不适合水产品养殖,A、B、D项错误。

运动员训练强度大,需要补充的营养物质多,畜禽养殖业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大量的营养物质,C项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读某集团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有关该集团生产工艺流程的叙述,不正确是

A.提高经济与生态效益 B.利于控制所有的污染

C.是一种清洁生产方式 D.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14.该集团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

A.东部季风区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C.青藏高寒区 D.东北地区

【答案】13.B 14.A

【解析】本题考查清洁生产。

13.该集团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废弃物再利用,提高了经济与生态效益,是一种清洁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不可能控制所有的污染,B正确。

14.该集团的生产原料主要是甘蔗,甘蔗需要水热条件较高,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A正确。

2017年11 月23日,在意大利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专家会议中,我国某省桑基鱼塘系统通过专家评审,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下图示意该省桑基鱼塘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该省最可能是

A.云南 B.辽宁 C.浙江 D.湖南

16.该农业模式的突出优点是

A.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效益 B.生物互生互养,低耗“零”污染

C.改善局部气候,美化自然环境 D.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17.受各种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桑基鱼塘这种已经存在了2500多年的古老生产模式,正日渐成为一种濒危的文化遗产。

为了稳定和持续发展我国的蚕桑产业,国家实施了“东桑西移”工程,其主要原因是

A.东部水陆交通便利,经济繁荣

B.东部产业结构调整,消费市场萎缩

C.西部基础设施完善,投资环境好

D.西部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答案】15.C16.B 17.D

【解析】15.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桑基鱼塘农业,且历史悠久。

该省位于珠三角或长三角地区。

参考选项,故本题选择C。

16.桑基鱼塘农业以其生产方式的良性循环而闻名。

读图可知,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是蚕沙(蚕粪)喂鱼、塘泥肥桑、桑叶养蚕,栽桑、养蚕、养鱼三者结合,形成桑、蚕、鱼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节约了资源,获得了经济效益,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

故本题选择B。

17.东部水陆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社会经济条件优越,但这不是“东桑西移”的原因;东部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大,并未出现市场萎缩现象;与东部相比,西部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较差,但西部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且廉价,“东桑西移”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故本题选择D。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山村发展模式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果菜种植与果蔬加工之间,体现的产业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

A.生产协作 B.商贸联系

C.科技联系 D

.信息联系

19.当地运用该发展模式,主要有利于

①改善水热条件    ②减缓全球变暖

③减轻水土流失    ④保持土壤肥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18.A  19.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生产,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总体难度一般。

18.果菜种植的农产品为果蔬加工的原料,二者为上下游关系,属于生产协作的关系,故选A。

19.该地发展立体农业,很好的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持水土,减轻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故选D。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县内森林覆盖率达72%。

20世纪80年代,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县走“工业强县”之路,环境污染加剧。

面对困境,安吉县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真正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下图为安吉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过去,安吉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短缺 B.交通不便 C.生态脆弱 D.灾害多发

21.推测安吉县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A.大力开发森林,重点发展林业

B.利用劳动力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C.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D.吸引人才落户,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答案】20.B  21.C

【解析】

20.读图可知,安吉县地处三面环山、中间凹陷的盆地内部,受地形阻隔,交通不便,限制了经济发展,故交通不便是安吉县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

21.结合材料可知,安吉县充分利用“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绿肥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优质有机肥,具有养分全面、肥效长的特点。

把绿肥植物体就地翻压能够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绿肥种植还能够提供饲料、改善生态环境、抑制杂草以及节能减耗。

近年来,“绿肥+”模式又在稻田、棉田、麦田、果园中悄然兴起。

绿肥作物的种植在我国分布很广,南北方种植的绿肥品种、种植季节和利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江西省柑橘园里种植绿肥作物的作用是

A.增加空气湿度,改变果园小气候 B.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肥力

C.调节土壤温度,减轻冻害的威胁 D.减轻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

23.松嫩平原上最适合的“绿肥+”模式是

A.玉米套种绿肥 B.棉田套种绿肥

C.麦收后播种绿肥 D.收稻后播种绿肥

24.华北平原的引黄灌区采用“绿肥+”模式能减轻土地盐碱化,主要原因是

A.降低土壤温度 B.减少蒸发量

C.增加土壤有机质 D.增加降水量

【答案】22.B 23.A  24.B

【解析】22.柑橘园行间空间有限,在园中行间种植绿肥作物对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有限,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绿肥作物一般生长茂盛,抑制杂草生长效果良好,一些绿肥作物还是害虫天敌的良好宿主,对病虫害的生物防治、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极大作用,B正确;柑橘园冻害一般发生在深秋或冬季,而绿肥作物秋季一般都已枯萎,因此对调整柑橘园温度、减轻冻害没有作用,C错误;柑橘一般种植在山坡地带,土壤水分容易流失,绿肥作物能够减轻水土流失,但一般生长快,吸收土壤水分能力强,会与柑橘树争水,因此不会提高土壤水分,D错误。

故选B。

23.套种绿肥更有保水、保土、防草、培肥等作用,还能有效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与果树争水争肥,同时套种绿肥能发挥根瘤固氮优势,增加土壤氮素,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CD排除;松嫩平原种玉米而不种植棉花,A正确B错误。

故选A。

24.华北平原冬春季节风力较大,而农作物与绿肥作物套种主要在农作物快成熟之时,此时已进入夏季,风力较小,A错误;夏收之后,由于地表有绿肥作物的覆盖,地表水分蒸发量减小,因此能减轻表土盐碱化程度,B正确;采取该措施能增加土壤有机质,但增加有机质与减轻盐碱化无关,C错误;该措施不能增加降水量,D错误。

故选B。

 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开发历史较久,贫困人数众多,贫困程度较深,下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乌蒙山片区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是

A.川东南 B.渝西南 C.黔西北 D.滇东北

26.乌蒙山片区整体贫困的根本原因是

A.土地 B.人地矛盾突出 C.地表崎岖 D.自然灾害多发

27.政府实施补贴资金,部分村庄异地搬迁,主要利于乌蒙山片区

A.整合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B.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

C.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 D.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

【答案】25.D 26.B  27.C

【解析】

25.据图中贫困村数量分布分析,滇东北最密集,集中连片,川东南、渝西南、黔西北地区贫困村比较分散、数量不如滇东北多,因此乌蒙山片区扶贫工作的重点区域是滇东北,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6.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属于两大地形过渡区域,地形起伏大,地表崎岖会影响经济发展,但是自然条件复杂不是经济贫困的最主要原因,该地区贫困人数众多,贫困程度较深, 人地矛盾突出,人均产值低,这是整体贫困的根本原因,B正确,C错误。

土地、自然灾害多发有一点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AD错误。

故选B。

27.政府实施补贴资金,部分村庄异地搬迁,可以缓解当地人地矛盾,利于恢复和重建生态环境,避免形成恶性循环,C正确。

当地地形起伏较大,耕地分散,整合难度大,A错误。

当地就业机会少,,部分村庄异地搬迁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影响不大,B错误。

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是否要大力发展旅游业,部分村庄异地搬迁和发展旅游业、增加收入关系不大,D错误。

故选C。

 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

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下图)。

免耕的同时实现了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后台的方式包括;秸杆根茬还田、秸杆粉碎翻压还田、秸杆覆盖还田等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8.免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土壤肥力 B.降低大气污染

C.增加农民收入 D.防止土壤侵蚀

29.我国东北地区若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病虫害增加②土壤有机质增加③土质过于紧实④出苗率降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28.D  29.C

【解析】28.材料信息表明,免耕是一种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的耕作方式,土壤表面覆盖越多,被侵蚀的程度就越低。

免耕不翻动表土,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足以保护土壤的作物残茬,可以降低土壤表面被侵蚀的程度,因此免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土壤侵蚀,D符合题意;免耕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肥力,但不是免耕的主要目的,排除A;免耕对降低大气污染、增加农民收入作用不大,排除B、C。

故选D。

29.秸秆中的虫卵、带菌体等一些病虫害,在秸秆直接粉碎过程中无法杀死,还田后留在土壤里,病虫害直接发生或者越冬来年发生,从而使得病虫害增加,①符合题意;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增加,但不是不利影响,②不符合题意;采用秸杆粉碎翻压的方式实现秸秆还田,会使土壤变得疏松,不会过于紧实,③不符合题意;秸秆翻压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孔隙大小比例不均、大孔隙过多,使土壤与种子不易接触紧密,从而影响正常发芽,导致出苗率降低,④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浙江某地的“跑道养鱼”是在“五水共治”理念下的绿色、高效养殖模式,如下图。

该模式能不间断供氧、持续清污、保证水质,同时可以使鱼“跑步健身”(逆水游动)。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0.“跑道养鱼”的高效,体现在

①增强水体自净②发展乡村旅游③提高鱼的品质④增大养殖密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1.这一养殖模式要得到推广,从环境角度看,必须

A.完善污水处理 B.改进养殖技术,降低生产成本

C.创设品牌养殖 D.增加饵料投放,缩短养殖周期

【答案】30.B  31.A

【解析】30.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残存的饲料,顺着循环水流进入吸污水道,约80%可以被回收制成有机肥,剩下20%,则由已经建成的鱼塘底排污系统收集利用,此过程不是水体自净,是人工进行了干预,①错误;“跑道养鱼”相对于传统养鱼模式非常高效,养鱼的目的是增加鱼的产量,增加经济收入,不大为了发展乡村旅游,②错误;不间断供氧、持续清污、鱼“跑步健身”提高了鱼的品质,③正确;5条“跑道”集中了大量鱼群,增大养殖密度,比传统鱼塘养殖量大,④正确。

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1.从环境角度看,该模式要保证水质,必须完善污水处理,A正确;BCD均不是从环境角度分析,BCD错误,故选A。

3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11月24日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扎尕那村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

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

下图为扎尕那村位置示意图。

(1)简述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主要原因。

(2)简述农林牧复合系统的主要生态价值

(3)指出促进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垂直地带性显著;多种农业文化交融;开发程度低;受外界干扰少

(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培育良种提高单产;发展农产品加工;合理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解析】

(1)根据材料,“扎尕那村地处甘肃和四川的交界处,位于高寒草原、温带草原和暖温带落叶林三大植被类型的过渡地带。

”“汉地农耕文化与藏传游牧文化在此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

”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主要原因是垂直地带性显著,有多种农业文化交融;另外,该地区域经济落后,开发程度低,受外界干扰少。

(2)结合森林的功能分析,该农林牧复合系统的生态价值主要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

(3)促进该农林牧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要注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其措施主要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提高单产。

发展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合理发展观光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材是人类主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主要取自森林资源。

我国是一个森林覆盖率不高的国家,由于森林资源的短缺,许多木材制品已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但其环境效益不佳。

鉴于此,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资源,发展林业循环经济势在必行。

下图示意我国某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

(1)与传统林业比较,说明林业循环经济的主要优点。

(2)指出并说明林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中需要完善的环节。

(3)分析许多木材制品被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替代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请为该国有林场林业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高效利用森林资源,推进造纸业、家具制造业对木材进行深加工,实现森林资源的最大增值;对“三剩物”回收再利用,物尽其用,减少浪费;推广清洁生产,提高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森林氧吧和优美环境,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森林环境中的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推进与养殖业、种植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2)利用禽畜类粪便、植物枯枝落叶和草被植物生产沼气,解决林场生活用能问题,减少林木樵采;采伐区应划分轮采区,及时进行抚育更新,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家具制造业和造纸业要把好环保关,发展绿色家具制造和造纸业,减少环境污染。

(3)钢材、铝材、塑料、水泥等产品的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而这些资源和能源大多为不可再生资源,大规模生产会导致资源枯竭,破坏生态平衡;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严重污染环境,其环境效益较差。

(4)加大科技投入,培育速生优质树种,缩短木材的生长周期;保护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林业+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创新自主品牌,努力开拓国内外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