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7357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

《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专科开 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docx

电大专科开放教育管理学基础期末资料电大备考篇

2019年电大专科管理学基础(打印版)

(1)

单项选择

1.下列各选项中,(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属于管理的对象

2.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最具有规范性、技术性的职能是(控制)

3.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4.在管理的各项职能中,(控制)职能能够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5.对于高层管理来说,掌握良好的(概念技能)是最为重要的。

6.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亚当.斯密)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7.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8.“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亨利。

法约尔)提出来的。

9.古典管理理论对人性的基本假设,认为人是(经济人)

10.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战后”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是(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11.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12.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13.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决策)

14.每一层级的管理者都参与组织计划的规定,这就是计划工作的(普遍性)

1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更短)

16.对各种商品规格、数量、价格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市场预测)

(4)

44.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员工的行为)

45.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9-1型)领导方式对业绩关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46.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况下,应采用的领导风格是(保健因素)

47.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48.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情绪。

49.“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

50.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一般专业人员)

51沟通的深层次目地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52.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正式沟通)

53.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使用反馈技巧)

54.处理冲突策略中最有效的方法是(解决问题)

55.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

56.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样的控制活动,是控制的最高境界,即(前馈控制)

57.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环节)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58.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准属于(实物标准)

(7)

24.由基层管理人员负责制定,对合理组织业务活动等方面进行的决策,属于(业务性决策、日常管理决策)

25.单位产品的总成本一般由两部分构成: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26.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包括(有效性原则、分工与协作原则、责权利对等原则、分级管理原则)

27.现代组织理论强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具有弹性,也就是说(组织的部门机构、职责的规定、职位的安排)都要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动。

28.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个,比如(战略、技术、环境、组织规模)等

29.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比直线型和只能型都有优势,它(保持了集中统一指挥的特点、份工非常细密、注重专业化管理)

30.从组织需要的角度为其配备适当的人,这些人应该是(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对组织忠诚的人)

31.确定主管人员的需要量应该考虑以下因素:

(组织现有的规模和岗位、管理人员的流动率、组织发展的需要)

32.对管理人员的贡献考评包括(达标绩效评价、管理绩效评价)

33.领导者基于职位的权力在其权力构成中居主导地位,主要包括(法定权力、奖励权力、处罚权力)

34.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总结出描述领导者行为的两个维度:

(关怀维度、定规维度)

35.领导者在协调人际关系的时候需要借助一些处事技巧,比如:

(转移法、不为法、换位法、糊涂法)

36.当一个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挫折感,受挫后的防范措施一般有:

(紧张不安的措施、消极防范的措施)

37.需要层次理论中,下列各项选择属于安全需要的有(生活要得到基本保障、避免人身伤害,失业保障、年老时有所依靠)

(10)

17.麦格雷戈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提出下属人员承担为企业设置短期目标的责任,并同其上司一起检查这些目标的责任(错)

18.定量目标比定性目标更易衡量(对)

19.战略的实质是谋求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条件与战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对)

20.目标和目地就是为实现组织的战略远景而设定的一套中短期的定性指标(错)

21.只经营一种业务的小企业,或者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大型企业,其业务层战略与公司层战略是一样的(对)

22.组织实施稳定性战略就是保持组织的原有状态(错)

23.实行成本领先战略就是降低产品价格(错)

24.战略决策,主要是由组织的中高层领导决定的(错)

25.运用特尔菲法进行决策时,对专家成员的意见采用统计方法予以定量处理,所以说它是定量决策(错)

26.头脑风暴法与质疑头脑风暴法,两种方法一正一反,若运用得当,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对)

27.事业部制是一种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组织结构形式(对)

28.组织发展是管理层的事,与普通员工无关(错)

29.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资源协调和管理,没有必要掌握具体的业务知识(错)

30.采用外部招聘的方式选择管理人员,有利于鼓舞士气,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错)

31.非语言沟通主要包括身体语言和语气语调等。

非语言沟通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身体语言等非语言方式能够令人信服地表达人的真情实感。

(对)

(13)

3.影响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有那些?

组织的外部环境是指对组织的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因素。

它分为宏观环境和产业环境两部分。

宏观环境,又称为社会大环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包括经济环境、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环境和全球化环境。

产业环境,又称作具体环境或中观环境,是指特定组织直接发生联系的环境因素。

包括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政府管理部门、新闻传播媒介等。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制订科学的作业方法。

(2)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

(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4)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

(5)实行职能工长制。

(6)在管理上实行例外原则。

5.目标的含义和性质是什么?

目标的含义:

目标是期望的成果。

这些成果可能是个人的、部门的或整个组织的努力方向。

目标的性质:

(1)组织目标具有多重性

(2)目标具有层次性

(3)目标具有变动性

6.什么是管理理论的丛林?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重视,管理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形众多的学派。

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它们包括:

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

(16)

19.什么是目标管理?

它有哪些优势与缺陷?

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

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

具体而言,它是一种通过科学地制定目标、实施目标,依据目标进行考核评价来实施管理任务的管理方法。

目标管理主要有以下优势:

(1)有效地提高管理效率。

(2)有助于组织结构的改革

(3)有效地激励职工完成组织目标

(4)实行有效的监督与控制,减少无效

目标管理的缺陷主要表现在:

(1)目标制定较为困难

(2)目标制定与分解中的职工参与费时、费力。

(3)目标成果的考核与奖惩难以完成一致

(4)职工素质差异影响目标管理方法的实施

22、领导理论的发展过程

答:

领导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性格理论阶段:

从二十世纪开始到三十年代。

这一阶段的领导理论研究,侧重于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行为理论阶段: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这一阶段,从研究领导者的素质、特性,转向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

权变理论阶段: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迄今。

该理论认为,一种领导行为的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

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行为。

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1产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

(1)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强度。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3)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

(4)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5)替代品的威胁。

(19)

28、简述管理概念和性质

答:

①管理的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首先,管理是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因此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

其次,管理又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一种“监督劳动”,具有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②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本的客观规律,要用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③管理的艺术性。

艺术性强调的是管理的实践性。

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29、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

答:

有效控制的基本原则:

①目标明确原则。

控制活动是一种管理活动过程,具有很强的目的性。

也就是说,控制工作必须围绕既定的目标开展。

②重点原则。

控制不仅要注意偏差,而且要注意不同偏差的重要程度,我们不可能控制工作中所有的项目,有效的控制只能针对关键项目。

③及时性原则。

高效率的控制系统,能迅速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④灵活性原则。

它要求制定多种应付变化的方案和留有一定的后备力量,并采用多种灵活的控制方式和方法来达到控制的目的。

⑤经济性原则。

控制是一项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活动,耗费较大。

行使控制职能的时候,必须考虑控制的经济性。

30、领导者的个人素质

答:

领导者素质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素质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锻炼和学习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诸内在要素的总和。

它是领导者进行领导活动的自身基础条件,是潜在的领导能力。

领导者个人素质包括:

1)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对企业领导者政治品德和思想作风方面的要求。

政治素质是其他素质得以正确发挥的前提。

2)知识素质:

领导现代化事业,领导者必须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

3)能力素质:

领导者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具备以下能力:

筹兼顾的筹划能力;多谋善断的决断能力;调兵遣将的组织能力;循循善诱的协调能力;正确交流的表述能力。

4)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即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23)

37、企业文化理论和企业再造理论

答: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

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1)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呈观念形态的价值观、理想和信仰等。

(2)制度文化。

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是把企业精神和物质文化二者联系起来,使企业文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行为准则。

(3)物质文化。

它是企业文化的外围层,是呈物质形态的产品设计、产品质量、厂容厂貌、员工服饰等,它是企业文化外在形象的具体体现。

企业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

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着导向作用;对企业员工具有凝聚和激励作用;对员工行为具有约束和辐射作用。

企业再造(又称业务流程重组),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企业管理的又一新理论。

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业务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

企业再造的实施方法,就是以先进的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顾客中长期需要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规模发生质的变化。

38、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有哪些?

①决策的代价。

一般来说,代价越高的决策,越不适宜交给下层决策者。

重大决策也不宜授权。

②政策的一致性。

如果希望保持政策的一致性,那么集权程度就高些;反之,那么分权的程度就高些。

③组织的规模。

组织规模越大,管理层次和管理部门越多,分权程度就应高些;相反,集权程度就应高些。

④组织的成长方式。

如果组织是靠内部积累由小到大逐级发展起来的,则集权程度较高;若组织是由并购或联合发展起来的,则分权程度较高。

⑤管理哲学。

主管人员的个性和他们的管理哲学,对组织的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影响较大。

⑥管理人员的数量及素质。

如果管理人员数量充足、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管理能力强,则可较多的分权;反之,趋向集权。

⑦控制技术与手段。

如果控制技术与手段比较完善,主管人员对下属的工作和绩效控制能力强,则可较多的分权。

(26)

43.组织赋予领导者哪些法定的权力?

法定权是组织赋予领导者的岗位权力,它以服从为前提,具有明显的强制性。

它们包括:

(1)决策权:

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过程就是制定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决策正确与否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2)组织权:

包括:

设计合理的组织机构,规定必要的组织纪律,确定适宜的人员编制和配备恰当的人员等。

这是领导意图得以实现的组织保证。

(3)指挥权:

指挥权是领导者实施领导决策或规划、计划等的必要保障,如果没有这种保障,领导者便无法完成其使命。

(4)人事权:

人事权是指领导者对工作人员的挑选录用、培养、调配、任免等权力。

大量事实说明,如果人事问题不与主管领导发生直接联系,必然要削弱领导者的权力基础。

(5)奖惩权:

领导者根据下属的功过表现进行奖励或惩罚的权力。

44、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和内容。

答: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指企业内部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企业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工作过程中,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专业操作和开发技术、各种统计与会计手段方法等结合起来,在企业中普遍建立从研究开发、新产品设计、外购原材料、生产加工,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

全面质量管理体现了全新的质量观念。

它不仅是指企业产品的性能,还包括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成本控制质量、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相互服务和协作的质量等。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了动态的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的范围包括市场调查、研究开发、新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检验、仓储管理、途中运输、销售安装、维修掉换等的整个过程。

45、如何理解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

答:

企业组织结构使企业全体职工为实现企业目标,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在职务范围、责任、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

企业组织结构的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1)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职工的分工合作关系。

(2)组织结构的核心内容是权责利关系的划分。

(3)组织结构设计的出发点与依据是企业目标。

(29)

54、决策的类型和作用是什么?

答:

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分为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业务决策;按决策的重复程度,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按决策的可靠程度,可分为确定型、风险型和不确定型决策。

作用:

决策是决定组织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决策是实施各项管理职能的保证。

55、零基预算法的基本思想。

答:

零基预算法的基本思想是:

在每个预算年度开始时,把所有还在继续开展的活动都视为是从零开始的,重新编制预算。

预算人员以一切从头开始的思想为指导,根据各项活动的实际需要,安排各项活动及各个部门的资源分配和收支。

56、假如某企业要选聘一名高级主管,它应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

为什么?

(管理人员选聘渠道)

答:

管理人员的选聘来源有两方面:

一是从组织内部培养、选拔、任用,即内部来源;二是从组织外部招聘,即外部来源。

选聘管理人员是采用内源渠道还是外源渠道,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通常,一个组织高级主管的选聘采用外源渠道。

因为内源选任有一定的缺陷,具体表现为:

(1)“近亲繁殖”,形成思维定势,不利于创新。

(2)易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任人唯亲,拉帮结派。

(3)备选对象范围狭隘,易受管理人员供给不足的制约。

如果采用外源招聘,可以避免这些不足。

因为:

(1)外源招聘,应聘人来源广泛,选择空间大。

从外部招聘是面向社会的,任何符合条件的人员,包括现在供职于其他组织的管理人员都可应聘,因而可选范围十分广泛。

(2)外源招聘的管理者不受现有模式的约束,能给组织带来新鲜空气和活力,有利于组织创新和管理革新。

此外,由于他们新近加入组织,没有与上级或下属历史上的个人恩怨关系,从而在工作中可以很少顾忌复杂的人情网络。

(3)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组织中空缺的管理职位可能有好几个内部竞争者希望得到。

每个人都希望有晋升的机会。

如果员工发现自己的同事,特别是原来与自己处于同一层次具有同等能力的同事提升而自己未果时,就可能产生不满情绪,懈怠工作,不服管理,甚至拆台。

从外部选聘可能使这些竞争者得到某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而有利于缓和他们之间的紧张关系。

(32)

62、什么是管理理论丛林?

(现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学派)

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引起了人们对管理理论的普遍重视。

管理思想得到了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学说,并形成众多的学派。

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源渊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争相竞荣的局面,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

这些学派主要包括:

管理过程学派、经验学派、系统管理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等。

63、目标设立是目标管理的重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

在目标设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目标要略高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

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目标太低,则失去了激发工作热情的意义。

(2)目标要保证质与量的有机结合,尽可能量化企业目标,确保目标考核的准确性。

(3)目标期限要适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目标设置可以与年度预算或主要项目的完成期限相一致。

将长期目标分解为一定的短期目标,有利于目标的监督考核,也有利于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4)目标数量要适中。

一般地说,要把目标限制在五个以内。

目标少而精,有利于在行动中保证重点目标的实现。

64、影响企业人际关系的普遍因素有哪些?

答:

①职工空间距离的远近。

人与人在工作的地理空间位置上越接近,越容易发生彼此的往来和相互了解。

②职工彼此交往的频率。

交往的频率越高,越容易相互了解,关系越容易密切。

③职工观念态度的相似性。

如果职工在这些方面基本趋同,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感情,容易相互理解,倾吐心声,交流思想,形成较为密切的关系。

④职工彼此需要的互补性。

不同知识层次、性格有别的人结合在一起,就可以相互扬长补短,提高领导层的整体素质。

65、现代管理中控制的作用

答:

①控制是完成计划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保证②控制是及时改正缺点,提高组织效率的重要手段③控制是组织创新的推动力

(35)

72、什么是“彼得现象”?

如何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答:

所谓“彼得现象”,是指某个人被提升后,任职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表现平平。

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管理经验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业绩不断改善,甚至远远超过了现任职务要求的水平。

这时,该管理者可能再被提升。

提升后又可能经历与前阶段类似的过程,即逐渐从“表现平平”到“超越职务需要”,这样便可再度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个过程一直延续下去,直至该管理者被晋升到某个力所未逮的高层次职位,引起组织效率的下降。

73、信息沟通的障碍有哪些?

答:

①沟通方式选择不当,造成的沟通沟通障碍。

沟通模式多种多样,各有其不同的优缺点。

如果不能选择适合的沟通模式,将会导致组织沟通效果下降。

②沟通双方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会影响沟通效果。

在技能、知识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使接受者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曲解信息发送者的意图,或发送者不能以最易被理解的方式表达他的意图,从而降低了沟通的效果。

③态度和兴趣障碍。

发送者的态度和兴趣会影响其发送信息的质量。

而接受者也经常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有选择地去听、去看。

在解释接收到的信息时,接受者也会把自己的态度和兴趣带进去。

④情绪障碍。

沟通双方的情绪也会影响沟通效果。

⑤信息过滤。

指故意篡改或歪曲事实,使信息接受者接收不到真实、全面的信息。

74、促进有效沟通的措施有哪些?

答:

①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

根据沟通内容的特点、沟通双方的特点、沟通方式本身特点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沟通方法。

②善于运用反馈。

在沟通中,由于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原因,经常出现误解或解释不准确的情况。

如果双方在沟通中,能利用反馈,就可以减少误解或解释不准确的情况的发生。

③学会积极倾听。

在口头沟通,尤其是面对面的沟通中,积极倾听对沟通效果非常重要。

④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

现代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沟通的效果。

7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

职工是“社会人”;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企业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

17.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定量预测)是可取的方法。

18.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彼得.德鲁克)

19.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权变性)原则。

20.通过对目标变迁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的直观标志,也是企业的永恒追求。

21.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顾客之上)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22.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

一般地,要把目标限制在(5个)以内。

23.(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24.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为纲领。

这就是战略管理的(全局性)特征。

25.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是不准确的。

26.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

这就是(swot分析)

27.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公司层战略)

28.目前,决策者用于选择战略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bcg矩阵法)

29.(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5)

59.(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控制

60.对供应商的评价中,(协同能力)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

1.根据管理二重性的原理,与自然属性相联系的是(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

2.下列各项中,(企业家角色、干扰应对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谈判者角色)属于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

3.对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所有组织都发生影响的环境因素就是宏观环境,它主要包括(技术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