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662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课件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课件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课件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课件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件2.docx

《课件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件2.docx

课件2

煤矿安全常识教案

 

培训班名称:

2009年月培训班

授课人:

李渐元

授课时间:

2009年月日

授课内容:

煤矿安全常识

授课课时:

2

 

蒋庄煤矿安全培训中心

2009年10月22日

煤矿安全常识教案

一、授课内容:

1、矿井灾害及防治

2、安全用电常识

3、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4、煤气的使用及自救互救

5、地震发生时怎样避灾

6、交通安全常识

7、职业病防治

8、事故案例

9、授课要点:

1、矿井灾害及防治

2、职业病防治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员掌握矿井灾害及预防、职业病防治常识。

了解安全用电常识、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煤气的使用及自救互救、地震发生时怎样避、交通安全常识。

从而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确保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常识

一、矿井灾害及防治(0.5课时)

矿井七大灾害:

水、火、瓦斯、矿尘、顶板、地温、冲击地压。

第一节矿井瓦斯

一、矿井瓦斯及瓦斯防治

矿井瓦斯就是在煤矿采掘过程中从煤层、岩层、采空区中放出的,再加上井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害气体的总称。

组成矿井瓦斯的主要成分有:

沼气(甲烷)、二氧化碳、氮气,还有少量的乙烷、乙烯、氢、一氧化碳、硫化氢和二氧化硫等。

矿井瓦斯爆炸的必要条件:

一是沼气浓度,其次是火源,第三是足够的氧气。

(1)沼气浓度:

正常情况下,沼气爆炸的下限为5%,上限为16%,所以沼气浓度在5%~16%范围内,遇火则发生爆炸。

(2)引火温度:

沼气的点燃温度为650—750℃。

所以井下的明火、电弧火花、放炮、自然发火、架线机车火花、甚至铁器撞击、磨擦产生的火花等都可以引燃沼气。

(3)当井下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2%时,则沼气遇火也不发生爆炸。

预防瓦斯爆炸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防止瓦斯积聚。

(2)防止瓦斯引燃。

(3)防止瓦斯爆炸范围扩大。

瓦斯危害事故案例

【例1】02年4月30日,邹坞矿1706运输巷,停风半小时,迎头37m无风,预埋吊挂钩生根螺栓,瓦斯爆炸死亡9人。

【例2】03年11月6日,闫家裕3号私开密闭,窒息死亡3人。

第二节矿尘

矿尘是指在采矿过程中所产生的细小矿物颗粒。

煤矿中产生的矿尘主要有煤尘和岩尘。

井下的矿尘,按照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浮游矿尘和沉积矿尘两种。

(1)浮游矿尘:

指飞扬在矿井空气中的矿尘。

(2)沉积矿尘:

从矿井空气中因自重而沉降下来,附在巷道周边以及积存在巷道内的矿尘,简称为落尘。

矿尘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1、尘肺病。

工人长期在矿尘环境中工作,吸入大量矿尘后,轻者能引起呼吸道炎症,重者可导致尘肺病。

2、燃烧爆炸。

矿尘中的煤尘,具有可燃性,遇有外界火源,易引起火灾,甚至导致爆炸事故。

3、降低能见度。

影响劳动效率和操作安全,增加其它事故发生的可能。

煤尘爆炸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煤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并达到一定浓度。

45~2000克/米3。

(2)有一个能引起煤尘爆炸的高温热源。

其引燃温度,一般为700~800℃,有时达1100℃。

(3)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不低于18%。

 

矿尘的危害案例

【例1】01年8月20日西夹埠矿1411面(27m),无规程,假报表,尘堆积,多母线,无水炮泥,煤尘爆炸死亡11人。

【例2】06年2月23日联创放炮煤尘爆炸死亡18人伤9人

第三节矿井防灭火

凡发生在煤矿井下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井口附近危害井下安全的火灾,都叫做矿井火灾。

矿井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烧毁大量的设备器材和煤炭资源,给生产带来损失,而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弥漫井下,使大批矿工中毒死亡。

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中,还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其危害更加严重。

 矿井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种。

外因火灾是指由外部火源,如明火、电缆着火、电气设备产生的电弧火花,瓦斯或煤尘爆炸,以及放炮等而引起的火灾。

发生外因火灾的原因分析:

矿井外因火灾发生,绝大多数是由于违反规章制度,工作不慎,工作方法不当引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明火引起火灾:

2.电火花引起火灾:

3.违章放炮引起火灾:

4.瓦斯、煤尘爆炸出现再生火源引起火灾。

 

发生外因火灾的主要预防措施:

“预防为主,消防并举”是矿井防火工作的原则,《煤矿安全规程》第197条和第208条对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和矿井灭火作了明确的规定。

1.禁止一切人员携带烟草及点火物品下井,井下严禁使用明火和吸烟;

2.井下和硐室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

3.放炮要使用安全炸药,严格按规程规定装药、连线和放炮。

4.采用不延燃性电缆、阻燃运输皮带、阻燃胶质导风筒等。

5.井口房、井架和井口建筑物、进风井筒、回风井筒、平峒、主要巷道的连接处,井口主要硐室和采区变电所等,都应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或开凿在岩层内。

6.进风井口和进风平硐口都应安设防火门。

7.为了有效地迅速扑灭矿井火灾,每个矿井必须在井口附近100米以内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下每个生产水平的主要运输大巷中也应设置消防材料库,储备消防器材,材料和工具必须满足矿井灭火的需要。

8.每个矿井都要建筑地面消防水池,开采下部水平的矿井,除地面消防水池外也可用上一水平的水仓作消防水池。

井下各主要巷道中应铺设消防水管,每隔一定距离设消防水龙头。

9.井下配电硐室、炸药库要按相应灭火要求,配备相应灭火物品备用。

 

 10.井下必须采用防爆型或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并做到设备性能完好;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内因火灾是由煤炭自燃而引起的火灾。

它经常发生在采空区、停采线、断层、煤柱等丢煤区,掘进冒顶处或封闭不严的旧采区内。

   预防矿井内因火灾的措施涉及到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一是减少发火隐患,预防煤炭自燃。

 二是掌握自然发火预兆,及时进行发火预测预报,把自然发火消灭在“萌芽”阶段。

  三是对采掘生产过程中遗留下的各种发火隐患要及时处理,如加强“三道,维修,加强对废旧巷处理,及时充填煤巷碹,及时处理高温火点等。

矿井火灾危害案例

1、1986年11月24日3时30分,枣矿集团山家林煤矿二水平-380大巷皮带道发生一起火灾,死亡24人,重伤2人,轻伤24人。

2、2004年11月2日7时36分左右,临沂矿务局邱集煤矿井下中央变电所发生一起火灾事故,无人员死亡。

第四节顶板灾害防治

煤矿井下冒顶是最常见,最易发生的事故。

在正常情况下,冒顶事故事先都有如下几种预兆:

(1)发出响声。

(2)掉渣。

(3)片帮煤增多。

(4)顶板裂缝。

(5)顶板出现离层。

(6)漏顶。

(7)有淋水。

一般的预防措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有效防止冒顶事故:

(1)支架方式需和顶板岩性相适应,不同岩性的顶板要采取不同的支架方式。

如较坚硬的顶板可采用点柱,而松软易碎的顶板就要用棚子,并在梁上插上背板、背上竹笆。

(2)采煤后要及时支护。

采煤机割煤后,受到输送机弯曲度的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及时打基本柱,顶板悬露面就大,因此,一般要采用超前挂金属梁或打临时支柱的办法及时支护,防止局部冒顶。

(3)整体移输送机时要采取有效措施。

有较大面积的顶板不能用支柱支撑,对容易冒顶的比较破碎的顶板,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采取边移输送机、边回临时支柱和边支基本支柱的快速支、回柱办法。

(4)工作面上下出口要有特种支架。

工作面上下出口,空顶面积大,暴露时间长,在超前支撑压力作用下,顶板下沉量大。

另外,机头、机尾设备移动时反复支撤支柱顶板容易破碎,因此,一般要在上下出口范围内加设台棚或木垛等。

(5)防止放炮崩倒柱子。

一是炮眼布置必须合理,装药量要适当;二是支护质量必须合格,要牢固有劲,不能打在浮煤浮矸上;三是留出炮道。

如果放炮崩倒柱子,必须及时架设,不允许空顶。

(6)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正规循环作业规定工作面每天的进度、控顶距及支柱、回柱等工序按顺序地进行,因此顶板悬露面积小、压力小,支柱不易折断,以便控制顶板。

(7)坚持必要的制度。

例如“敲帮问顶”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金属支柱检查制度、顶板分析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等,防止麻痹大意,方可避免冒顶事故的发生。

(8)采取正确的回柱操作方法,防止顶板压力向局部支柱集中,造成局部顶板破碎及回柱工作的困难,严格执行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顶板事故的案例

【例1】05年5月25日汶南矿61103采煤面,高普。

遇断层,上端头调采,因钻底、顶碎、虚空、无措施整棚冒19.5x3.7x1.4m,造成质量技术员、安全网员2人死亡。

【例2】03年9月5日草埠矿6101采煤面遇断层放炮冒顶7m,总工、区长下井决定回柱、撤面、跳切眼,当回冒顶区下第16棵支柱时,第二次冒顶23m,9名职工遇难。

第五节矿井水灾防治

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的、增加吨煤成本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矿井水,都称为矿井水害。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地面水和地下水通过各种通道涌入矿井,当矿井涌水超过正常排水能力时,就造成矿井水灾。

矿井水灾(通常称为透水),是煤矿常见的主要灾害之一。

一旦发生透水,不但影响矿井正常生产,而且有时还会造成人员伤亡,淹没矿井和采区,危害十分严重。

所以做好矿井防水工作,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矿井水源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

(1)地面水引起的矿井水灾。

矿井附近有江河、湖泊、池塘、水库、沟渠等积水,以及季节性雨水时,当水位暴涨,超过矿井井口标高而涌入井下,或由裂隙、断层或塌陷区渗入井下造成水灾,这种水源叫地表水。

探放水原则

《规程》规定:

“每一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实践证明,这一原则是防止煤矿井下水害事故的正确原则。

矿井突水预兆及采取措施

为正常生产,《煤矿安全规程》对井下防治水作了规定。

具体措施有:

   

(1)留设隔离煤柱。

 

(2)疏水降压。

为解除开采煤层上下邻近的承压含水层的威胁,《规程》规定了应采用控制性疏水降压的防水措施。

  (3)设置防水闸门。

  (4)堵水。

   (5)探放水。

透水前的预兆常有:

(1)煤层发潮发暗。

(2)巷道壁或顶扳“挂汗”,(3)煤层变凉。

(4)工作面顶板淋水加大,或出现压力水头。

(5)工作面温度降低。

工作面可见到淡淡的雾气,使人感到阴凉。

(6)水叫。

(7)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

(8)煤壁或巷道壁“挂红”。

(90)顶板来压、底鼓.(10)顶、帮裂隙渗水加大、色混有臭味。

矿井水灾危害案例

【例3】03年2月11日大甘霖矿采煤面放炮,透彭楼矿老空水死亡7人

【例4】03年7月26日木石矿提高上限掘进,透地面塌陷坑水死亡35人

第六节矿井冲击地压的防治

我省煤矿随开采深度日趋增加,由于煤体内的应力几乎与采深成正比,采深越大,煤体的应力越高,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增大,其危害程度也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安全生产

因此,开展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研究和防治工作已迫在眉捷,意义重大。

概念∶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是一种特殊矿压显现。

其强度特征显现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

﹙一﹚其类型可分为:

重力型、构造型、复合型是目前国内外采矿界的难题之一

﹙二﹚冲击地压特点∶1、暴力性2、突发性3、震动性4、破坏性5、复杂性(多样性)

﹙三﹚客观原因

1、冲击煤层

2、顶底坚硬

3、采深较大

4、构造应力

5、开拓布置

(四)主观原因

1、采煤方法

2、开采强度

3、采掘顺序

4、炮震动载

5、顶板来压

﹙五﹚山东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措施

(1)开采解放煤层

(2)圈定冲击区域

(3)进行超前注水(4)确定危险区域

(5)确定危险程度(6)爆破诱发解危

(7)卸压解危检验

事故案例:

枣庄矿业集团从1966年到2007年先后在陶庄、八一、高庄煤矿,发生破坏性冲压(震级1.0级以上)209次,死亡16人,重伤18人,破坏巷道近4000m。

第七节矿井热害及防治  

什么叫“地温”?

地温是土壤温度。

地面表层土壤的温度称为地面温度。

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温度称为地中温度。

矿井高温环境的危害

在恒温带以下,地温的变化受控于地球的内热;随着深度的增加而不断增温,地温增高,当地温超过某一温度时,就产生了矿井的热害问题。

正常人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与散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体温基本上维持在37℃。

在体力劳动等情况下,体内能量代谢过程加速,产热增大,人体通过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汗腺分泌增加及呼吸加速等途径,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到体表,,以辐射、传导、对流以及汗液蒸发等换能换热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大气中,以维持体温在正常的变动范围内。

高温的工作环境会使人感到不舒适,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增大事故率,影响安全生产和降低工作效率。

同时,人在高温条件下从事繁重体力劳动时,如果周围环境的冷却能力不足以吸收人体散发的热量,就会造成热量在体内蓄积,过高的热环境甚至使人体的温度调节系统失调。

在失水、心功能不健全、过度出汗后汗腺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可能进一步促使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并导致大汗不上、体温升高、头昏、呕吐等中暑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降温措施

为保障矿工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的安全进行,我国的矿山安全条例规定:

井下工人作业地点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8℃,超过时应采取降温和其他保护措施。

同时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超过26℃,机电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空气温度超过时,要采取降温措施。

改善矿内气候条件的措施很多,归纳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为非人工制冷措施,即矿井通风;一般来说,在地温31℃以上、37℃以下时,可能产生热害,但这种热害一般通风方法(即:

非人工风流的措施)就可以解决。

二为人工制冷来冷却风流的措施,也称为矿井空气调节;在地温达到37℃以上的地区,一般来说,单靠加强通风降低温度难以达到目的,应考虑采用人工制冷降温系统。

矿井通风是采用机械或自然的通风方法,为矿内采掘工作面及机电硐室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来冲淡、带走有毒有害气体,以满足工作人员和产生的要求。

具体措施有:

加大通风强度,可以降低风温、改善气候条件;改革通风方式,将上行风改为下行风,可使工作面的风温降低1~2℃;选择合理的通风系统,如缩短进风路线的长度,在巷道环境条件和风量不变的情况下,风路越短风流升温越小。

在高温矿井中,当采用加大风量等非人工冷却系统措施都无法使矿内气温达到安全规程规定的标准时,就必须采取人工制冷冷却风流的措施,也就是采用制冷设备对矿内空气进行冷却。

巴西、德国、南非、俄罗斯等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矿井降温的工作;我国也开展了矿井降温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并建立起多个井下集中降温系统。

个体保护

在矿内某些气候条件恶劣的地点,由于经济和技术上的原因,不宜采取风流冷却措施时,可以让矿工穿上冷却服,以实行个体保护。

穿着冷却服是保护个体免恶劣气候环境危害的有效措施;它的作用是当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防止其对身体的对流和辐射传热;使人体在体力劳动中所产生的新陈代谢热能,较容易地传给冷却服中的冷媒。

供矿工穿着冷却服,必须满足降温以便于劳动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在高温环境里作业的矿工应该注意多饮水,以补充汗液的流失,防止脱水;注意营养,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补充能量的代谢;注意饮食,补充汗液中失掉的盐分;注意休息,恢复体力,保持身体健康等。

二、安全用电常识(0.2课时)

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所谓触电是指当电流通过人体时,对人体产生的生理和病理的伤害,这种伤害可以分为电击和电伤。

一、电伤

电伤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所造成的外伤。

主要表现为电灼伤(分为接触灼伤和电弧灼伤)、皮肤金属化和其他伤害(包含摔伤、溺水等)。

二、电击

电击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时造成的内部器官在生理上的反应和病变。

电击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强度、电流持续的时间、电流的频率、电力通过人体的路径以及触电者的生态健康状况等情况有关。

第二节:

常见的触电方式

常见的触电方式有直接接触触电和间接接触触电。

一、直接接触触电

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直接接触到带电体或者是人体过分的接近带电体而发生的触电现象。

常见的直接接触触电有单相触电和两相触电。

二、间接接触触电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接触到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设备外壳或金属构件而发生的触电现象。

第三节:

触电急救

一、人身触电的抢救

当发生人身触电时,必须立即进行抢救。

及时正确的抢救可使触电者脱离危险,转危为安,否则,触电者可能丧失生命。

1.尽快使触电者脱离电源

触电急救的第一项工作,首先是使触电者尽快脱离电源。

如果触电者所触及的带电体的电源开关就在附近,就应立即断开电源开关。

如果电源开关较远或一时找不到电源开关,则应用绝缘物品,如干燥的木棍、电工绝缘手套或其他绝缘物等将触电者与带电导体脱离开来。

在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救护中,救护人员必须注意防止自身触电,同时注意防止触电人员在脱离电源的瞬间摔倒碰伤。

2.对触电者进行现场急救

触电者脱离电源后,要立即在现场进行急救。

急救方法,应根据触电人员的具体情况决定。

如伤员有自主呼吸和心跳,只是昏迷,应立即将其抬到空气流通的安全地点,平放地上,解开衣扣、裤带,但应注意保暖,让其休息恢复;如伤员停止呼吸但心跳存在,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呼吸、心跳全停,则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即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兼用进行急救。

在抢救触电人员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坚持先断电后抢救的原则。

在断开电源时操作方法要适宜,千万不可用手直接去拉触电者。

(2)如伤员有外伤,要保持伤口干燥,不可用水清洗伤面,应按烧伤进行处理。

(3)触电人员有的会出现长时间的“假死”,因此,在抢救时,一定要充满信心。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要连续进行,不可半途中断。

有时需连续进行几小时抢救,直到伤员恢复呼吸和心跳,或经医生诊断确已死亡为止。

事故案例:

枣庄新远大实业公司2005.09.24日18时25分,该公司因停电在检修1019号线路时因维修工不挂接地线,违章操作在电厂反送电时造成1人触电死亡。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2万元。

 

三、遭遇火灾如何正确脱险?

(0.2课时)

l.一旦身受火灾危胁,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地确定自己所处位置,根据周围的烟、火光、温度等分析判断火势,不要盲目采取行动。

2.身处平房的,如果门的周围火势不大,应迅速离开火场。

3.身处楼房的,不要盲目乱跑、更不要跳楼逃生,这样会造成不应有的伤亡。

可以躲到居室里或者阳台上。

紧闭门窗,隔断火路,等待救援。

有条件的,可以不断向门窗上浇水降温,以延缓火势蔓延。

因火势太猛,必须从楼房内逃生的,可以从二层处跳下,但要选择不坚硬的地面,同时应从楼上先扔下被褥等增加地面的缓冲,然后再顺窗滑下,要尽量缩小下落高度,做到双脚先落地。

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可以将绳索(也可用床单等撕开连接起来)一头系在窗框上,然后顺绳索滑落到地面。

4.如身上衣物着火,可以迅速脱掉衣物,或者就地滚动,以身体压灭火焰,还可以跳进附近的水池、小河中,将身上的火熄灭,总之要尽量减少身体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

5.火灾发生时,常会产生对人体有毒有害的气体,所以要预防烟毒,应尽量选择上风处停留或以湿的毛巾捂严口、鼻,屏住呼吸,尽量降低身体高度,弯腰疾走或在地面匍匐前进;被困在房间内时,要用湿被单堵住门窗缝隙,防止烟雾向室内蔓延。

事故案例:

×年×月薛城一大酒店因工作人员在一楼烧焊时电焊火花飞溅引起储藏室的可燃物着火,大火烟雾瞬间冲向二楼造成多人伤亡。

四、煤气的使用及自救互救(0.2课时)

1.在使用煤或煤气取暖、沐浴时,应注意开窗通风。

2、煤气不用时要及时关闭阀门。

3.要经常检查煤气管路及阀门是否漏气,如有漏气及时检修。

4、使用好煤气报警器,发现有故障时及时向物业站汇报并检修。

5、自救方法:

在处于煤气泄漏的环境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撤离。

同时关闭泄漏处的阀门,打开门窗通风。

千万不要开换气扇等电器以免发生煤气爆炸。

6.互救方法:

遇有煤气中毒的病人,要迅速将其抬到通风的地点,松开衣领、裤带,保持其呼吸道通畅,但要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对中毒严重者应实施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并马上拨打120急救电话,或迅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抢救。

事故案例:

1998年×月×日矿生活区×住户因用煤气烧开水,水烧开后溢出浇灭了煤气。

家人误认为煤气已关闭,致使煤气大量放出造成多人煤气中毒事故教训非常深刻。

五、地震发生时怎样避灾(0.2课时)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

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  。

也可以躲在桌  、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

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靠近门的青少年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青少年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青少年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事故案例:

2008.05.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曾有小学生趴在课桌下成功避灾或震后生还的例子。

还有某学校教学楼属危房,平时经常进行避灾训练。

发生地震时因这个学校及时组织学生避灾撤离结果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

六、交通安全常识(0.2课时)

交通安全分行人、车辆、船只和飞机等安全,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的“行”上。

只有人人了解安全常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才能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行人安全常识】①行人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②横过车行道,要走人行横道或按指示标志走过街天桥、地下通道。

③通过有行人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做到红灯停,绿灯行。

④横过没有人行道的车行道,要看清来往车辆,不要突然横穿。

⑤不要在道路上拦车、追车、扒车或抛物击车。

⑥不要在道路上玩耍、坐卧或进行其他妨碍交通的行为。

⑦不要钻越、跨越人行护栏或道路隔离设施。

⑧学龄前儿童应有成年人带领在道路上行走。

⑨高龄老人上街应有人搀扶陪同。

⑩不要进入高架道路、高速公路以及其它禁止行人进入的道路。

不要擅自进入交通管制区。

【驾驶员安全常识】机动车驾驶员应该自觉遵章守纪,文明开车,确保行车安全。

驾驶中注意事项:

①遵章守纪,不开违章车。

②按道行驶,不开急躁车。

③规定车速,不开英雄车。

④劳逸结合,不开疲劳车。

⑤文明礼让,不开赌气车。

⑥掌握规律,不开盲目车。

⑦经常保养,不开带病车。

⑧养成习惯,不酒后开车。

【乘车安全常识】①自觉遵守乘车秩序,待车停稳后,先下后上。

②不要在车辆禁停位置招呼出租车。

③不准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乘车。

④车辆行驶中,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⑤不要妨碍驾驶员正常操作。

⑥不要向车外吐痰、投掷物品。

⑦车行道上,不要从车辆左侧车门上、下车。

⑧乘坐小客车时,前座乘客要系好安全带。

⑨乘坐货运机动车时,不准站立或坐在车厢栏板上。

⑩乘坐两轮摩托车必须头戴安全头盔,不要倒坐或侧坐。

乘坐轻轨要遵守轨道交通有关规定,听从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引导。

机动车驾驶交通事故预防“十要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