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635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docx

最新湘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电子教案

执教时间:

年月日教案总课时:

课题

16、生态金字塔

共3课时

电教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

2、自主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说明方法。

2、理解生态金字塔的构成以及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3、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主备人

二次研课人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多媒体播放有关生态环境的短片:

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相机激情导入:

  在非洲广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狮子在游弋,苍鹰在盘旋……尽管它们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几千年过去了它们却都能在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到课文《生态金字塔》中去寻找答案。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质疑自学

  1、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研读赏析,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读懂哪些内容,还要哪些内容自己不理解,边读边在书上勾画。

  2、反馈交流。

  1)第1自然段的后两句就向大家介绍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规律。

(“不被”或者“少被”这些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

  2)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板书或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其意思。

  3、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举例说明的。

  4、交流反馈,读文画示意图,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举事例来说明各个等级生物的数量的多少。

  2)学习作者的说明方法。

  “一只甲虫,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以满足它的能量和营养的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千米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这句把“甲虫”和“鹰”的采食空间和活动范围做比较,用“1平方米”和“几十平方千米”这些准确的数据加以说明,因此这句采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食植物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的不同。

第二课时

一、回顾前文内容,导入下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我们知道了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那么谁用自己的话来说说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表述后教师总结: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后,给这种相互依存关系取名为“生态金字塔”。

  

二、小组合作研读3至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1、什么是“生态金字塔”?

为什么称为“生态金字塔”?

(1)回顾第2自然段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中画的图,再抓住句子“它恰似一个底大顶尖的金字塔”来理解。

(2)再读体会

2、埃及金字塔是用一块块巨石垒砌而成,那“生态金字塔”又是怎样构成的呢?

(读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态金字塔”的构成。

学生说,并完成结构图。

 3、“生态金字塔”各个营养级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学生找到相关句子,出示:

“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满足于上一个营养级中少数消费者的需要。

”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教师小结:

在“生态金字塔”中,低一级是生产者,上一级是消费者,而低一级的营养级的能量不能满足上一个营养级中所有消费者的需要,只能服务于少数消费者,所以“生态金字塔”的等级是森严的。

那么你认为,在“生态金字塔”中哪一个层级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从文中找到句子回答,谈体会。

“绿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是初级的生产者,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

“地球上的绿色植物,是太阳能量的收集者,也是地球能量和营养的供应者。

(也就是说,一切生物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均出于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对太阳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产规模的大小,决定了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多少,也决定了我们的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食草动物、食肉动物,以至于出于生态金字塔顶端的人。

”(也就是说,绿色植物也影响着人。

教师小结:

绿色植物的多少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存。

3、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个成员,人处于生态金字塔的哪个层次?

(最高层)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6自然段,思考:

人类与绿色植物有着怎样的关系?

文中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问题?

学生读后讨论交流。

1)“生态金字塔每经过一个营养级,能量损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细,流入塔顶的能量越少,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也越少。

” 

2)“生态学家奥德姆做过假设:

在食肉为主的国家,一个体重48千克的男孩,以吃小牛肉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头小牛。

为了饲养这45头小牛,需要开垦4公顷的土地,全部种上苜蓿,来生产饲料。

最后的结果是怎样呢?

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苜蓿重8211千克。

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1倍!

 由此可见,人的消耗量是最大的。

3)体会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

(作者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来说明“生态金字塔”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4、“生态金字塔”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是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也学文后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5、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向我们介绍“生态金字塔”的构成,告诉我们保护绿色植物,保护耕地,保护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啊!

正如最后一个自然段说的:

“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第三课时

一、辨字组词

链()遵()供()洽()

连()尊()共()恰()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肉食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

()

(2)肉食动物,如黄鼠狼,狐狸,狼,狮子,虎,比草食动物少得多。

()

(3)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营养需要。

()

三、拓展练习

1、任选文中一个方面的内容,画一个生态金字塔,并写上每一级的内容。

2、试用文中的一些说明方法,写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备注

教学反思:

 

执教时间:

年月日教案总课时:

课题

17、白暨豚

共3课时

电教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新词,能正确书写“鳍、劈、哺、豚、质、肺、”等10个生字。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庞然大物、脱口而出”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3、熟读课文,了解白鳍豚的特点及进化过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学习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2、熟读课文,了解白鳍豚的特点及进化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主备人

二次研课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动物世界真是奇妙无穷。

有一种水生动物,形态似鱼,却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你想知道是什么吗?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白鳍豚有“长江女神""长江美人鱼"“水中大熊猫”的美称。

今天我们来学习17课《白暨豚》。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

  2.反馈:

检查字形、字义的学习。

  3.赛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

  4.学生交流。

  5.默读课文,理顺层次。

思考:

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白鳍豚的?

  交流:

第1至7自然段介绍了白鳍豚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第8、9自然段介绍的是白鳍豚的进化过程。

三、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白鳍豚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聪明、可爱、有灵气)

  2、老师这儿有一道题,大家敢试吗?

展示:

说说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浮游生物,游生物吃绿藻。

()

  2)、蝗虫、尺蠖、菜蚜、甲虫等昆虫,田鼠、兔子、羚羊、鹿等生物都靠它生存。

()

  3)、甲虫吃草,蜘蛛吃甲虫,山雀吃蜘蛛,鹰又捕食山雀。

()

  4)、一只甲虫,地上一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他的营养需要,而鹰则需要在几十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觅食,才能得到足够的食物。

这些生物中,甲虫比草少,蜘蛛比甲虫小,而山雀又比蜘蛛少,鹰比山雀少。

()

  5)、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做生态金字塔。

()

仔细观察这些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作者在介绍生态金字塔时,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那么,作者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来向我们介绍白鳍豚的呢?

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用“~~”画出有关句子。

二、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指名回答。

2、对,作者用白鳍豚与鱼作比较,介绍了白鳍豚的体形等方面的特点,那作者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些特点的呢?

三、汇报交流,细读品赏。

1、问:

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白鳍豚的体形?

哪些句子具体介绍了白鳍豚的体形特点?

这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

请在文中作批注。

2、读了这一段,你读懂了什么?

 3、齐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4、白鳍豚的呼吸系统又有什么特点呢?

指名读,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

展示答案,板书:

用肺呼吸。

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写在句子后面。

5、引读,白鳍豚体温——,皮下有很厚的——,可以抵抗——,展示答案。

它的脑子有——,发达程度甚至超过——,展示句子。

由此可见,白鳍豚是一种多么聪明的动物啊,它还能在人的训导下完成许多高难度的动作,为人们带来无穷快乐,深受人们的喜爱。

6、它的生殖方式是——,幼豚靠吃母亲的奶长大。

展示答案。

小结:

这些特征告诉我们,白鳍豚虽然生活在水里,但不是——,而是——。

是一种小型的——。

是的,那么,你能照课文的句子,用“不是……而是……”说一句话吗?

四、合作探究,品读感悟。

那么,白鳍豚这种哺乳动物为什么会生活在水里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8、第9自然段,想想白鳍豚是怎样进化的,请把它进化过程的句子画下来,标上序号,跟同桌讨论一下,再把这些句子连起来读给同桌听。

五、指名汇报。

那么,谁能用白鳍豚的口气向我们介绍一下它的进化过程呢?

展示要求。

请你以“我叫白鳍豚,大约在6000万年前,我生活在……”介绍一下白鳍豚进化过程。

今天我们不仅了解白鳍豚的特点,知道了它的进化过程,还学习了作者介绍事物的方法。

那么,你能说出这些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吗?

展示练习。

指名回答。

1、白鳍豚的确很大,身长近3米,体重250千克左右。

()

2、白鳍豚的肺量很大,它头顶露出水面,通过鼻孔吸足一口气,就能在水面潜行半个小时左右。

()

3、在冬季,白鳍豚的脂肪层厚达五六厘米,占体重的三分之一以上。

()

4、鱼的脑子很小,白鳍豚的脑子却有500毫升左右,脑上有非常多的沟回,发达程度甚至超过许多陆地上的动物。

()

5、刚生下来的幼豚近1米长,雌豚有一对乳头,幼豚是靠吃奶长大的。

()

6、大约在6000万年以前,鲸的祖先各其他的哺乳动物的祖先一样,也生活在陆地上。

()

五、巩固提升,掌握方法。

六、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可爱的白鳍豚没有天敌,但为什么也面临灭绝呢?

请看短片。

此外,三峡大坝长江环境巨大变化、沿江江水污染、人们使用非法渔具捕鱼、船舶数量大增等等,都是直接造成白鳍豚濒临灭绝的原因,不仅如此,甚至连白鳍豚的近亲江豚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最想说什么?

是啊,科学家也正在至力于换救白鳍豚,展示图片。

人们多么希望这种美丽可爱的动物与我们人类永存。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这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最做什么?

是的,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让我们还白鳍豚一片洁净的银波,为它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让这种可爱的动物成为我们永远的朋友。

第三课时

一、辨字组词

劈()析()肺()卵()

辟()折()市()柳()

二、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鱼类有鳃,可以在水中呼吸。

白鳍豚没有鳃,有肺,靠一个朝天的鼻孔在水面呼吸。

()

(2)、在冬季,脂肪层厚达五六厘米,占体重的三分之一以上。

()

三、仿写句子。

例句:

白鳍豚虽然生活在水中,却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是一种小型的鲸。

仿句:

不是……而是……

四、为保护白鳍豚写几条宣传标语。

备注

教学反思:

 

执教时间:

年月日教案总课时:

课题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共2课时

电教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焕、氧、碳、囱、嚣“5个生字。

2、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3、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2、学习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主备人

二次研课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美丽的树林。

学生观看后提问:

你们喜欢这树林吗?

说说你喜欢它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同学们真会感受自然的美,感受生活的美。

作家林颂英也喜欢在树林里散步,并写下了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

《我爱在林中散步》

(板书课题),提示:

这是一篇说明文,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

  1、出示课件,学生默读并展示思考题:

  ①说说“我”为什么爱在林中散步?

  ②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请用“~~~~”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2、检查预习情况。

①课文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引导体会)

小结过渡:

全文按分—总的结构安排向我们介绍“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向我们向我们说明“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原因。

课文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呢?

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出答案,说出那句课件展出分析那句)

  A、近百年来,工业越来越发达,工厂越盖越多,数不清的烟囱向空中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

不少科学家产生了忧虑,担心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会给人类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

(举例子)

  B、如果每个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森林,就可以保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至于继续增多,人类有足够的氧气可供呼吸。

(作假设、列数字)

  C、1.5公斤炸药爆炸发出的声音,在空旷的地方,能传播到4000米远,而在树林中,400米以外是听不见了的。

(列数字、作比较)

  D、怪不得人们常常用绿色来粉刷房屋,以获得宁静和凉爽的感觉。

(举例子)

  E、我更要感谢它们,它们默默地保护着我们人类。

伸张着的树冠如同一把把保护伞,那茂密的枝叶,把有害的微粒层层拦住。

对这样的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我怎能不怀着深深的谢意!

(打比方)

  a、“优秀的义务清洁员”指的是什么?

  b、把第3句话变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

  c、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指导读好这一句)

三、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绿色的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树冠的作用及绿色消音器等知识,让我们知道了“我”爱在树林中散步的真正原因。

我也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写说明文时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四、知识扩展

  1、关于树林、树木,你们还了解到了什么?

请你给大家介绍介绍。

2、读了这篇文章,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18我爱在树林中漫步

松驰神经 消除疲劳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清静自然身心舒适 

第二课时

一、比一比,再组词。

换()碳()囱()嚣()

焕()炭()窗()器()

二、理解下列词语,并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段话。

  郁郁葱葱  姿态万千精神焕发

 喧嚣宁静凉爽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爱在树林中漫步,静听那(),没有(),没有(),所以()。

 

备注

教学反思:

执教时间:

年月日教案总课时:

课题

习作5:

人类的现代生活

共3课时

电教课时

教学目标

1、观察生活,唤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按一定的顺序具体描写事物的变化。

3、根据习作的内容自拟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描写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图片

主备人

二次研课人

 

第一课时

一、阅读导入

1、学生阅读有关现代科技的文学作品或相关读物。

如《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交流阅读感悟

二、教师指导

1、指导拟题。

①、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句做题目,如《我学会了上网》

②、用表明主题的语句做题目。

如《“现代车”真现代》

③、用文章中记叙的主要人物或事物的名字做题目,如《聪明的“保安”》《我家的现代保姆》。

2、指导审题

(1)、学生阅读提示,想想本次习作内容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2)、总结出本次习作的主题是“人类的现代生活”。

从衣,食,住,行,交往方式等选择一个内容,按一定的顺序写具体。

3、指导选材

(1)、让学生相互启发,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归纳。

(2)、学生自由选择,独立构思。

4、习作指导

(1)、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

、按照时间推移的自然顺序为主线连句成段,安排段落。

、按照方位,处所转换的顺序来记叙,连句成段。

(2)、运用对比。

把同一事物的新旧方面作对照,相互比较。

(3)、注意写具体。

、抓住物体在形状,大小,颜色,声音,结构,质地,情态,用途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采用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引资料,描形摹态等。

、多角度和多层次。

、融进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二课时

一、学习构思,完成习作初稿 

1、拟写题目 

2、选择材料 

3、确定说明顺序,运用说明方法 

二、学生交流习作初稿 

1、学生朗读习作 

2、学生欣赏习作:

好在哪?

不好在哪?

 

3、提出修改建议 

三、学生修改习作 

1、对照欣赏自己的习作,找出精彩的地方,不足之处 

2、进行修改 

3、小组内评议 

四、誊写作文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习作整体情况分析。

 

二、优秀习作。

 

三、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措施。

 

备注

教学反思:

执教时间:

年月日教案总课时:

课题

语文活动5

共2课时

电教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分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2、读读背背,积累新词。

3、通过开展“大街上车来车往”的展览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了解。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积累词语,掌握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主备人

二次研课人

 

第一课时

一、万花筒

1、“我会写”。

(1)、出示“焦急,迫不及待,像热锅上的蚂蚁……”卡片,

(2)、学生读卡片,弄清分类标准。

(3)、仿写词语。

(4)、交流汇报。

(5)、积累词语,制作卡片,如:

表示心情急切的词语

急不可待操之过急

焦急万分心急如焚

2、“我会学”。

(1)、学生阅读短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感情。

(2)、结合具体语句说说文中的说明方法。

、列数字,如“这座金字塔高146.5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大厦。

、举例子,如“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步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3、交流自己获得的信息。

、体会埃及人民建造金字塔的艰辛和伟大。

、体会埃及人民的智慧。

4、尝试用这些说明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学生写话练习。

、交流,点评。

二、百宝箱

1、出示”百宝箱”的词语卡。

2、读读背背,了解这些词语的大意。

3、交流讨论: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新词吗?

三、课堂小结

将自己的活动收获小结一下喔!

四、达标拓展

1、词语归类。

表示心情急切:

()()()()()

表示心情不安:

()()()()()

2、说说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只甲虫,地上1平方米的采食空间便可满足它的营养需要。

、鱼是卵生的,白鳍豚却跟马牛羊一样,是胎生的。

3、用一种说明方法写一句话,介绍你喜欢的动物的一个特点。

第二课时

一、收集交流有关汽车的图文资料。

1、电动汽车——目前人们所说的电动汽车多是指纯电动汽车,即是一种采用单一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的汽车。

它利用蓄电池作为储能动力源,通过电池向电机提供电能,驱动电动机运转,从而推动汽车前进。

从外形上看,电动汽车与日常见到的汽车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主要在于动力源及其驱动系统。

2、手动与自动主要有三方面的区别:

一是操控方式不同。

手动档需要驾驶者配合离合器进行换档操作,自动档则由变速箱根据设定的传动比来操作,不需要人工干预。

二是驾驶感觉不同。

手动档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充分唤起驾驶者的驾驶欲望和某种成就感。

自动档则没有什么驾驶乐趣,讲究实用、省力。

三是油耗不同。

相同品牌、排量的汽车,手动档车比自动档车省油10%左右。

手动档的车有驾驶的乐趣,而自动档的车开起来轻松又愉快,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车开始提供自手动变速器。

二、选择,尝试介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汽车,了解这种汽车,为汽车写个“自我介绍”。

2、交流汇报。

三、办展览

1、将全班同学的图文资料收集起来,或配上“自我介绍”。

2、学生观摩“汽车展览”。

3、交流观感。

四、课堂小结

将自己的活动收获小结一下吧!

备注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