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633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docx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教师版

专题09离子推断及综合应用

 

【知识框架】

【基础回顾】

(一)离子的检验

1、常见的阳离子的检验

(1)常规检验法

①用NaOH溶液能检验出Cu2+、Fe3+、Fe2+、Al3+、NH4+

Cu2+:

产生蓝色沉淀

Fe3+:

产生红褐色沉淀

Fe2+:

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Al3+:

产生白色沉淀,继续加入NaOH溶液,白色沉淀又会迅速消失

NH4+:

共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②焰色反应

用焰色反应可以检验溶液中的K+和Na+。

K+:

火焰呈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Na+:

火焰呈黄色

(2)特殊检验法

Fe3+:

加入KSCN溶液呈红色

Fe2+:

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滴加新制氯水后溶液呈红色。

2、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1)利用酸碱指示剂检验

OH-:

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

(2)利用盐酸和其他试剂检验

CO

①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无色无味气体

②加入稀盐酸后,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SO

先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SO

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放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

(3)利用AgNO3(HNO3酸化)溶液检验

Cl-: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Br-: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浅黄色沉淀

I-: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

(4)利用某些特征反应检验

I-:

滴入淀粉溶液和氯水,溶液变蓝色

(二)、离子的推断

离子推断属于推断题型,主要是对于物质中所含的成分,运用实验手段进行分析和判断,最后得出结论。

离子推断的主要依据是实验结果,解答此类问题必须掌握离子的性质,包括颜色以及与其它物质反应产生的现象,如气体、沉淀等的变化。

【技能方法】

离子推断题解题方法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破解离子推断题

(1)肯定性原则: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

(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

Fe2+、Fe3+、Cu2+、MnO

、CrO

、Cr2O

(2)互斥性原则:

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如:

酸性、碱性、指示剂的变化、与铝反应产生H2、水的电离情况等)

(3)电中性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

(4)进出性原则:

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2、电荷守恒在离子反应定量推断试题中的应用

解与离子反应有关的定量推断类试题,需要掌握定量推断最后一种离子存在的方法:

如果多种离子共存,且只有一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未知,可以用电荷守恒来确定最后一种离子是否存在,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3、解题基本思路

【基础达标】

1.要检验某无色溶液是否含有SO42-,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A.加入Ba(NO3)2溶液后再加稀HNO3酸化

B.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

C.加入稀HNO3(酸化)后再加Ba(NO3)2溶液

D.加入盐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入Ba(NO3)2溶液后再加稀HNO3酸化,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影响,错误;B、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不能排除银离子的干扰,错误;C、加入稀HNO3(酸化)后再加Ba(NO3)2溶液,不能排除亚硫酸根离子的影响,错误;D正确。

考点:

考查离子的检验等相关知识。

2.下列检验方法错误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黄色沉淀产生,证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I-

B.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SO42-

C.加NAOH溶液,加热,若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NH4+

D.某无色气体,通入氧气后出现红棕色气体,证明原气体中肯定存在NO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AgI是黄色沉淀,所以加入AgNO3溶液和稀硝酸有黄色沉淀产生,证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I-,A项正确;B、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可能有Ag+或SO42-;Ag+与Cl-也会生成白色不溶于HCl的沉淀,B项错误;C、氨气显碱性,遇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会变蓝,所以加NAOH溶液,加热,若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原溶液中肯定存在NH4+;C项正确;D、常温下2NO+O2=2NO2,二氧化氮是红棕色,所以某无色气体,通入氧气后出现红棕色气体,证明原气体中肯定存在NO,D项正确,选B。

考点:

考查离子的检验等知识。

3.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双选)()

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

B.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鉴别Cl-、SO

和CO

C.用溴水鉴别CH4和C2H4

D.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CH3CH2OH和CH3CHO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

氨水和Al3+、Mg2+反应都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氨水与Ag+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A错;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与Cl-不反应,无明显现象,与SO4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和CO32-反应产生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B对;溴水与CH4不反应,C2H4可以使溴水褪色,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对;CH3CH2OH和CH3CHO都可以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D错。

考点:

物质的鉴别。

4.将氯化钠、氯化铝、氯化亚铁、氯化铁、氯化镁五种溶液,通过一步实验就能加以区别,并只用一种试剂,这种试剂是()

A.KSCNB.BaCl2C.NaOHD.HCl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KSCN只和氯化铁反应生成血红色溶液,其它不反应,无现象,错误;B.BaCl2和这五种溶液均不反应,无现象,错误;C.氯化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无现象,向氯化铝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至过量,先有白色沉淀生成,然后沉淀溶解,向氯化亚铁中加入NaOH,先有白色沉淀生成,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呈现红褐色,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NaOH生成红褐色沉淀,向氯化镁中加入NaOH生成白色沉淀,能区分;D.HCl和这五种溶液均不反应,无现象,错误;选C。

考点:

考查物质的检验与分离。

5.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数滴氯水时,溶液无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双选)()

A.Br-B.SO42C.H2SO3D.NH4+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H2SO3;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氨气产生,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③加入数滴氯水时,溶液无色,再加入BaCl2溶液时,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该沉淀是硫酸钡沉淀,因为溶液中一定存在亚硫酸,加入氯水后氯气将亚硫酸氧化为硫酸,加入氯化钡溶液后产生硫酸钡沉淀,所以不能判断硫酸根离子是否存在,溴离子液不能判断,所以答案选AB。

考点:

考查对离子的鉴定

 

【能力提升】

1.为探究雾霾颗粒中的可溶性成分,某课外活动小组采集雾霾颗粒样品,用蒸馏水浸取得到浸取液,取浸取液进行以下实验,其中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滴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Mg2+

B.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Cl―

C.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SO42―

D.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试管口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雾霾中一定含NH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滴入NaOH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可能含Mg2+、Al3+、Zn2+等,不一定含有Mg2+,错误;B.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可能含有Cl―、CO32-、SO32-等离子,不一定含Cl―,错误;C.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可能含有SO42―、Ag+,不一定含SO42―,错误;D.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试管口的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雾霾中一定含NH4+,正确。

考点:

考查离子的检验方法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2.某澄清透明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下列离子中的若干种:

H+、NH4+、K+、Mg2+、Cu2+、Br-、AlO2-、Cl-、SO42-、CO32-,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试管取少量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溶液先浑浊后又变澄清,有无色气体放出。

将溶液分为3份。

②在第1份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溶液先浑浊后又变澄清。

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见明显现象。

③在第2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显橙红色。

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双选)()

A.溶液中一定有

B.溶液中一定没有

C.不能确定溶液中是否有

D.往第3份溶液中滴加BaCl2可确认是否有

【答案】AD

【解析】

试题分析:

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先有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且有无色气体放出,在所给离子中,与盐酸反应产生沉淀的离子只有AlO2-,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再加盐酸,则沉淀溶解;与盐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的离子只能是CO32-,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AlO2-、CO32-;则一定不存在H+;在第一份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因为①后的溶液中存在铝离子,所以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氢氧化铝沉淀,再加氢氧化钠溶液,沉淀溶解,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说明该溶液中不存在Mg2+、Cu2+;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未见明显现象,说明原溶液中不存在NH4+,则原溶液中的阳离子只能是K+;在第2份溶液中加入新制的氯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显橙红色,说明有溴单质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存在Br-,所以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AlO2-、CO32-、K+、Br-,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Cu2+、H+、NH4+;其余为不能确定。

所以A正确,BC错误;向第三份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因为碳酸根离子已转化为二氧化碳除去,所以若产生白色沉淀,可证明含有硫酸根离子,D正确,答案选AD。

考点:

考查离子的检验

3.确定某溶液中含有SO42-,下列方案中正确的是()

A.先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B.先加入足量稀盐酸无沉淀,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C.先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沉淀,再加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先加入Ba(NO3)2溶液无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该溶液还可能是Ag+,故A错误;B.正确,能排除Ag+和CO32-的干扰,B正确;C.先加入足量稀硝酸无沉淀,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会被氧化成SO42-,干扰检验,故C错误;D.先加入Ba(NO3)2溶液无沉淀即说明溶液中无SO42-,故D错误,此题选B。

考点:

考查离子的检验相关知识。

4.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一种或几种:

Na+、Ag+、Fe3+、NH4+、Al3+、CO32-、AlO2-、S2O32-、SO42-。

现取该溶液进行有关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淡黄色沉淀甲不可能为AgBr

B.由溶液甲生成气体乙的途径只有:

Al3++3HCO3-=Al(OH)3↓+3CO2↑

C.气体甲可能是混合气体

D.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确定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Na+、AlO2-、S2O3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溶液无色,则不存在Fe3+。

无色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溴酸,产生气体甲、淡黄色沉淀甲。

溶液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氢铵,产生气体乙、溶液乙和白色沉淀乙,因此溶液甲中一定含有铝离子,即白色沉淀乙是氢氧化铝,气体乙是CO2,则原溶液中含有AlO2-,则Ag+、Al3+、NH4+一定不存在,所以淡黄色沉淀甲是S,则一定含有S2O32-;溶液乙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气体丙、溶液丙和白色沉淀丙,则气体丙是氨气。

白色沉淀丙中通入过量的CO2,沉淀全部溶解,则应该是碳酸钡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不存在硫酸根,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判断一定存在Na+。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淡黄色沉淀甲不可能为AgBr,而是S,A正确;B.由溶液甲生成气体乙的途径有Al3++3HCO3-=Al(OH)3↓+3CO2↑,又因为氢溴酸过量,则碳酸氢根也与氢离子反应产生CO2,B错误;C.由于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根,则气体甲可能是SO2和CO2的混合气体,C正确;D.综合上述信息可以确定肯定存在的离子有:

Na+、AlO2-、S2O32-,D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离子共存与离子检验的有关判断

5.某溶液中可能含有H+、NH4+、Mg2+、Al3+、Fe3+、CO32−、SO42−、NO3−中的几种。

①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②若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且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H+、Mg2+、Al3+

B.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可能含有SO42−和NO3−

C.溶液中n(NH4+)=0.2mol

D.n(H+)∶n(Al3+)∶n(Mg2+)=1∶1∶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若加入锌粒,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气体是氢气,因此溶液显酸性,则CO32-和NO3-不能大量共存;加入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不存在铁离子;根据产生的沉淀量与加入NaOH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图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Mg2+、Al3+;又因为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沉淀不变,这说明溶液中还存在NH4+,n(NH4+)=0.7mol-0.5mol=0.2mol;由于溶液中还必须存在阴离子,所以一定还有SO42−,根据图像可知,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铝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1mol,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5mol-0.1mol-0.3mol)÷2=0.05mol,据此回答:

A.溶液中的阳离子有H+、Mg2+、Al3+、NH4+,A项错误;B.溶液中一定不含CO32−、NO3−,一定含有SO42−,B项错误;C.溶液中n(NH4+)=0.2mol,C项正确;D.n(H+)∶n(Al3+)∶n(Mg2+)=0.1:

0.1:

0.05=2:

1:

1,D项错误;选C。

考点:

考查离子共存,化学图像的分析与判断等知识。

 

【终极闯关】

1.【2012·浙江理综,13】水溶液X中只可能溶有K+、Mg2+、Al3+、AlO

、SiO

、SO

、CO

、SO

中的若干种离子。

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气体甲一定是纯净物

B.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K+、AlO

和SiO

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

D.CO

和SO

一定不存在于溶液X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框图中呈现的有关反应现象可知,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后,产生的沉淀甲必为H2SiO3,原溶液中有SiO

;有SiO

,则不可能有Al3+和Mg2+。

产生的气体甲可能为CO2和SO2中的一种或两种,无色溶液甲中加入过量氨水后生成白色沉淀乙,则白色沉淀乙只能为Al(OH)3,证明原溶液中有AlO

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中只有K+,故K+、AlO

、SiO

一定存在于原溶液中,可能含有CO

、SO

中的一种或两种,无法判断SO

是否存在,Al3+、Mg2+肯定不存在。

考点:

离子推断

2.【江苏常州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调研】水溶液中只可能有K+、Mg2+、AlO2-、Al3+、SiO32-、C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子。

某同学对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有气体甲生成,表明溶液X中一定含有CO32-B.沉淀甲不可能是硅酸镁

C.Al3+一定存在于溶液X中D.不可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于溶液X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向溶液X中加入盐酸,常数气体,则证明含有CO32-,气体甲是CO2;同时产生沉淀甲,则含有SiO32-;由于Mg2+、Al3+、SiO32-会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Mg2+、Al3+,沉淀甲不可能是硅酸镁;向该无色酸性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形成白色沉淀,则证明在该溶液中存在AlO2-。

由于Al3+与AlO2-会发生离子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所以一定不含有Al3+,根据溶液呈电中性可知可以确定含有阳离子K+,但是不可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于溶液X中,故选项是C。

考点:

考查溶液的成分的确定的知识。

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试题】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某地颗粒采集器中获得雾霾颗粒样品,然后用蒸馏水浸取。

在探究雾霾颗粒可溶性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双选)()

A.向浸取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Cl-

B.向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雾霾中一定含SO42-

C.向浸取液中加入Cu和浓H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雾霾中可能含有NO3-

D.向浸取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试管口附近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NH4+

【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A、向浸取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雾霾中不一定含有Cl-,还可能含有硫酸根、碳酸根等离子,错误;B、向浸取液中滴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雾霾中不一定含SO42-,还可能含有亚硫酸根,错误;C、向浸取液中加入Cu和浓H2SO4,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雾霾中可能含有NO3-,正确;D、向浸取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微热,试管口附近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雾霾中一定含有NH4+,正确。

考点:

离子鉴别与推断

4.【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第二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

该气体一定是SO2

D

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SO42-,还可能含有Ag+等,错误;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说明不含三价铁离子,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生成了三价铁离子,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亚铁离子,正确;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不一定是SO2,还可能是氯气等,错误;D、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该物质不一定属于醛类,还可能是葡萄糖等,错误。

考点:

考查物质的鉴别、检验。

5.【黑龙江省双鸭山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Na+、Cu2+、Ba2+、Fe2+、SO42-、Cl-、Br-现取部分溶液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

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Ba2+、Br-、Fe2+B.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在Cl-、Na+、SO42-

C.原溶液一定显中性D.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Ba2+、Fe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无色澄清溶液中一定不含Cu2+、Fe2+;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橙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Br-,氯气与Br-反应生成的溴单质在四氯化碳中为橙红色;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硫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不含SO42-;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该白色沉淀为氯化银,但在①中加入的氯水中含有氯离子,所以不能判断原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A、亚铁离子一定不存在,错误;B、硫酸根离子一定不存在,氯离子、钠离子无法确定,错误;C、一定存在的离子是钡离子、溴离子,可能存在氯离子、钠离子,都是强酸强碱的离子,所以溶液一定呈中性,正确;D、原溶液中一定存在钡离子,一定不存在亚铁离子,错误,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溶液中离子的鉴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