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27615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docx

二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鲤城区第三中心小学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执教者:

苏雅晶

 

课题:

《阿里里》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阿里里》。

2、在教学中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乐曲的不同节奏。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1、学习歌词

(1)你们去过云南吗?

(2)就象同学们说的,云南的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

(3)你们听纳西族的小朋友来欢迎你们咯!

(4)听歌曲一遍。

(5)你们喜欢听吗?

(6)播放歌曲。

(7)你们再跟他们演唱一次吧!

(8)你们想学吗?

我们一起来唱!

2、学习旋律

(1)你听到歌中唱得最多的是那句词?

(2)(阿里里,花花赛)。

(3)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高兴、欢乐)

(4)我们一起来对唱(师生互动)。

(5)你们觉得哪句最容易唱。

(6)教师边用手划出旋律线边教唱旋律。

(7)学生随课件一起演唱。

3、学唱歌词。

(1)纳西族的小朋友还喜欢边唱边跳!

(2)老师示范声势。

(3)学生模仿。

(4)学生分句接唱。

(5)自由交换动作演唱。

(6)集体演唱。

全班分四组表现:

(1)每组选择两个学生当评委。

(2)四组按顺序演唱,评委为演唱最好的小组投票。

(3)评出得票最多的小组,小组成员每人颁发一朵小红花。

综合表现:

(1)完整的听一遍,全班小朋友拿上道具一起表演。

(2)自由评价。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民族,希望下次你们能一直记得他们!

 

个性化批注:

教学反思:

 

 

课题:

《阿细跳月》

教学目标:

1、能够喜欢彝族的歌舞并以多种形式参与表现活动。

2、了解《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背唱主题旋律,能够听辨乐曲中各种乐器的音色。

3、学习五拍子,掌握“跳月”基本节奏型,学习“跳月”基本舞步。

教学重难点:

1、感受《阿细跳月》的风格特征。

2、掌握“跳月”的基本节奏型及其基本舞步。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与特点。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仔细聆听音乐,说说下面音乐表现的是哪个民族?

并说出每首音乐的风格特点。

1、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委婉、柔美、抒情)

2、播放《青春舞曲》:

(欢快、活跃、热情)

3、对两首音乐的风格特点进行对比。

4、播放《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这是一首彝族歌曲。

是影片《阿诗玛》的插曲。

说到彝族,同学们,有关彝族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

(彝族知识、彝族节目(火把节)、彝族舞蹈(阿细跳月)“跳月”是彝族阿细人的一种歌舞形式,因在月光下跳舞而得名。

①、中国最著名的发射地西昌。

②、彝族人的民居叫土掌房,彝族姑娘喜欢戴一种鸡冠式绣花帽。

5、大家和老师一起来练习几条节奏。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老师走进彝族的舞蹈《阿细跳月》。

新课教学:

1、出现课题《阿细跳月》

2、完整欣赏《阿细跳月》

3、听音乐片段,注意思考:

①同一主题旋律运用了不同的乐器演奏,那你能听出都有哪些乐器吗?

(二胡、竹笛„„)②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主题部分。

4、聆听全曲,按顺序记录下乐器出现的顺序。

5、乐曲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变化?

这么多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①联想到不同的舞蹈场景、不同的舞姿、不同的年龄的人。

②用不同的音色、力度、速度的变化对比,表现“跳月”时欢快、热烈的歌舞场面。

6、乐曲中为什么要用不同的乐器来演奏同一主题旋律,这些变化音色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除此变化之外,你还注意到哪些变化?

(乐曲后部分渐快、渐强,将乐曲推至高潮)。

7、欣赏彝族舞蹈《阿细跳月》  。

8、请学生根据《阿细跳月》的基本节奏和骨干音创作一首新的舞曲。

  

课堂总结:

音乐是人们认识民族文化的窗口,今天我们通过这节课走进彝族山寨,了解了不同的“跳月”形式,真心希望大家能喜欢“跳月”喜欢彝族音乐。

 

个性化批注:

教学反思:

 

 

课题:

《金铃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休止符、了解2/4拍子歌曲的特点。

2、技能目标: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对歌曲和秋天的理解和感受;能随音乐自由律动表演体验摘果子的快乐;

3.情感态度目标:

能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到秋天丰收的喜悦,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和热爱生活的良好价值观,提高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金铃铛》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歌曲;自由律动;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师:

同学们,一年共分为几个季节呀?

生:

四个,春夏秋冬。

师:

对,是四个。

同学们真棒!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组美丽的图片,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看谁能说出这是哪个季节?

(二)新课教学

1.审美体验——聆听感受

【教师活动】查找《金铃铛》的音响。

【学生活动】聆听儿歌《金铃铛》,交流歌曲中把什么比喻成了“金铃铛”以及对歌曲情绪的认识。

2.审美体验二——学唱、探究

【教师活动】听完老师的演唱你们是不是也想学唱一下?

现在就跟着老师的琴学唱一下吧!

【学生活动】跟着老师的琴一句句学唱。

【教师活动】弹琴教学生演唱并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休止符和2/4拍子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以及对歌曲演唱情绪的处理。

【学生活动】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情绪和休止符。

【教师总结】这首歌曲要用稍快的速度用轻巧的声音和欢快、喜悦的情绪表现秋天果园丰收的景象。

3.审美体验三——律动、模仿

【教师活动】这首歌除了演唱之外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思考并回答。

(二)课堂总结

这首歌充分的表现了秋季果园丰收的景象,但是我们都知道如果没有早期的耕种就没有今天的“丰收”,因此要想有所收获一定要付出辛苦和努力,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是这样,要想有收获就一定要付出努力。

 

个性化批注:

教学反思:

 

 

课题:

《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的感受秋天的收获与喜悦之情。

2、能够正确的理解歌曲的情感态度。

3、熟练地演唱表演音乐《丰收之歌》。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熟悉节奏型,可以熟练的打出节奏。

2、能够按节奏型熟练地朗诵歌词。

3、理解体会丰收的喜悦,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愿意与别人分享劳动的快乐。

课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四季、感受秋天、感受丰收喜悦。

1、导入。

今天老师听到学多在欢呼下雪了,那是因为冬天来了。

今天呀,老师就带领大家穿越时光重新回到春天,开始温故浏览一年四季的美好画面。

2、欣赏四季图画。

师:

在欣赏之前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关于颜色的游戏,大家连连看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季节吧?

(金黄色、五颜六色、雪白色、浓绿色)生:

秋季,春季,冬季,夏季(力求学生用颜色去充分的感受季节的变迁)师:

同学们非常棒!

接下来让我们迫不及待的看看四季的景色吧。

(播放幻灯片)

3、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这个谜语关于一个季节中的某种植物,大家来猜猜吧。

(出示谜语)生:

是玉米,是秋天的玉米!

师:

大家回答的非常好!

今天老师就要要带领大家到田野到村庄去看那金黄的玉米,去看那丰收的秋天。

(出示丰收图片)

4、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丰收之歌》中来吧。

二、新课学习

导语:

秋天的田野、果园是那么迷人,我们的农民伯伯唱着丰收之歌从远处走来了。

1、播放丰收之歌视频师:

同学们初步聆听了《丰收之歌》大家能告诉老师,歌曲的情绪吗?

生:

欢快、热情

2、按节奏诵读歌词

三、学唱歌曲《丰收之歌》

1、师:

你觉得怎样唱才能表现人们喜获丰收的情绪?

2、再次播放视频:

学生再次听赏歌曲《丰收之歌》,进一步掌握歌曲的演唱风格。

思想升华:

知道果实是农民经过辛劳和汗水换来的,教育学生要珍惜劳动成果,对需要帮助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

3、教师弹唱,一句一句教授学生方法:

多次演唱,拍打节奏演唱,以小组为单位演唱。

(师生互动,面向全体,引导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在实践中感受的喜悦,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

四、课堂小结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一个与人分享快乐、分享劳动成果的季节,课后就让我们唱给彼此听一听,分享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劳动”成果吧。

那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演唱着《丰收之歌》结束今天的课堂吧。

 

 

个性化批注:

教学反思:

 

 

课题:

《阿凡提骑驴》

教学目标:

1、能学会用欢快诙谐的情绪演唱《阿凡提骑驴》,并融入简单的动作进行表演。

2、在音乐活动中,初步感受新疆风土人情及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有律动感、有情绪、有表演地演唱歌曲。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并带领学生随乐律动。

1、你们知道刚才老师带大家跳的舞是哪个民族的?

(走进新疆)

2、播放幻灯片介绍新疆。

3、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在新疆家喻户晓的名人,大家猜猜看他是谁?

(阿凡提)

4、在你的心目中阿凡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勇敢、爱打抱不平,喜欢替穷人出气)你想不想和他做朋友?

二、解决难点:

(出示节奏)

1、学生试打节奏。

2、教师纠错并带学生加深印象。

师:

(出示课题)生齐读两遍。

三、歌曲教学:

(一)歌谱教学:

1、教师弹奏歌曲。

2、小声用“wu”哼唱。

3、轻声试唱歌谱。

4、放声唱歌谱,教师纠错。

5、音符“7”的认识:

A、复习“123456”的柯达伊手势;B、学习音符“7”的手势;C、找找乐曲中的“7”;教师弹奏歌曲学生在听到“7”音时,做出手势。

(二)、歌词教学:

1、随乐按节奏念歌词。

2、随乐按节奏拍手念歌词。

3、随乐唱歌词,教师纠错。

4、情绪处理:

分角色唱歌词。

铃鼓伴奏:

1、随乐做动作;2、用铃鼓伴奏。

五、综合表演:

1、分角色为人物编创动作。

2、带上道具表演整首歌曲。

3、加入铃鼓随乐进行综合表演。

六、课堂小结:

师:

小朋友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老师希望你们像阿凡提一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讲礼貌,守纪律做一个好孩子。

 

个性化批注:

教学反思:

 

 

课题:

《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做游戏表演、探究、设疑以及师生合作中学会歌曲;在倾听、实践、评价等过程中,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了解音乐术语和记号,体会自主学习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能自信的,自如的演唱和表演歌曲。

能在音乐情境及有趣的表演中,利用声势直观感受歌曲“上行”、“下行”的感觉,并了解乐器音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有清脆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教学难点:

能感受“上行”、“下行”的感觉在音乐中的实践运用。

注意  xx xx|xx xx|x  x| x﹣|这句的处理,学会模仿、控制自己声音的强弱。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2、舞蹈展示导入,模仿骑马①教师展示舞蹈小动作,请学生猜想老师模仿的是什么?

(意图:

用舞蹈小动作导入,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积极性)②通过舞蹈,引出骑马、马蹄声,学生参与模仿,和学生一起学习新课《时间像小马车》。

(二)新课教授

1、听辨声音,乐器展示请同学们认识以下四件乐器,了解乐器音色,请学生直观感受哪样乐器像马蹄声。

(三角铁、铃鼓、双响筒、碰铃)师:

你们听哪样乐器更适合做马蹄声?

(创设问题情境)——双响筒

2、感受体验学习①完整欣赏新课,初步感受音乐。

师:

请同学们欣赏歌曲,在欣赏同时,请你们在歌曲中找到可以用双响筒的音乐模仿的乐句?

②请学生自主参与感受,先尝试跟音乐模仿。

3、重点部分学习(两个歌曲片段的节奏学习和学唱)①重点学习xx xx|xx xx|x  x| x﹣|让学生感受马蹄声,利用声势直观感受音乐上行模进、下行模进的效果变化。

(找小马车上坡、下坡的感觉)②跟琴学唱。

③利用打击乐器“双响筒”敲打出两段声音,请学生听辨区别。

师:

根据老师敲打的两段声音,听听有什么不同?

(越来越大、越来越小或越来越近、越来越远)④对歌曲进行处理。

4、学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

①师生合作练唱师:

老师唱1、3行,请同学们唱刚才我们所学的2、4行歌曲,我们一起合作吧!

②跟琴学唱,利用声势,强调歌曲中渐强、渐弱的效果变化。

师:

老师当大马车,你们当小马车,跟着我唱!

(意图:

纠正音高音准和节奏)③讲解歌曲的基本情绪。

师: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意图:

熟悉歌曲旋律情绪,让学生带感情歌唱)④有感情完整地演唱歌曲(播放范唱音乐)(分组比赛,加声势)(意图:

用自然、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5、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律动表演(分组比赛)师:

让我们一起骑着小马车,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三)总结全课,升华情感师: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让我们一起乘坐小马车去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做时间的小主人!

 

 

个性化批注:

教学反思:

 

 

课题:

《大钟和小钟》

教学目标:

能用比较和谐的声音与同学合唱歌曲《大钟和小钟》。

教学重难点:

学唱歌曲的合唱部分并参与综合表现。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1.导入。

(律动《爷爷爸爸和我》,黑板上出示节奏X—|X—|、XX|XX|、XXXX|XXXX|)

师:

这三条节奏分别代表谁在走路?

你能把这条节奏读出来吗?

如果老爷爷和小朋友一块儿走路,会是什么效果呢?

我们一起来试一下吧!

(将学生分为两部分进行节奏上的合作。

2.感受与体验。

师:

今天在我们的课堂将要来两位客人,这两位说起话唱起歌可真有意思,他们的语言简单明了,最多只有两个字,不信,你听,他们唱起来了。

(播放《大钟和小钟》范唱。

师:

想大家隆重介绍我们的两位客人,大钟和小钟。

听听看,大钟是怎样唱歌的,你能不能学一学?

(学生聆听范唱,并学唱5—|3—|)    

师:

大钟唱起歌来像是谁在走路?

原来大钟唱歌的时候使用了这个节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大钟是怎样唱歌的?

(学生学唱5  51  1|5—|5—|)    大钟唱歌当  当

师:

你能不能碰铃敲出大钟唱歌时的节奏?

(学生利用碰铃演奏X—|X—|)

师:

我们把歌声加进去,可就更像大钟了。

(学生边唱边利用文具盒等声源边唱“大钟唱歌”一句,边演奏。

)师:

那么小钟又是怎样唱歌的,你能不能学一学?

(学生聆听范唱,并学唱3  31  1|3  3  1  1|)    嘀哒嘀哒嘀哒嘀哒

师:

小钟唱起歌来又像是谁在走路?

原来小钟唱歌的时候使用了这个节奏,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钟是怎样唱歌的?

(学生学唱5  51  1|3  31  1|3  3  1  1|)  小钟唱歌嘀哒嘀哒嘀哒嘀哒

师:

你能不能利用双响筒敲出小钟唱歌时的节奏?

(学生利用碰铃演奏XXXX|XXXX|)师:

我们把歌声加进去,可就更像小钟了。

(学生边唱边利用文具盒等声源边唱“小钟唱歌”一句,边演奏。

3.参与合作。

(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大钟队,一组为小钟队,教师组织学生复习各自的节奏。

师:

来,让我看看,大钟队的小朋友是否还记得大钟是什么节奏?

小钟队呢?

当大钟开始唱歌了,就请大钟队的小朋友演奏起来,当小钟开始唱歌了,就请小钟队演奏起来。

(播发范唱,学生随音乐演奏。

)师:

要是你也能跟着唱起来就更好了!

(学生再次随音乐伴奏,并试着参与演唱。

4.学唱歌曲。

师:

当“大钟和小钟一起唱”,效果会怎么样呢?

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教师知道学生合唱。

)师:

下面就让我们完整的听一遍这首《大钟和小钟》,这回希望大家静下心来听,注意听好自己这一组应该怎么唱。

(播放范唱,学生随教师的指挥学唱全曲。

5.综合表演。

(将学生分为4组,第1组与第3组演唱,第2组和第4组利用声源为歌曲伴奏。

6.总结,下课。

 

 

个性化批注:

教学反思:

 

课题:

《小毛驴》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毛驴》,并能背唱歌曲。

2、在演唱歌曲《小毛驴》的同时,学生能尝试用动作表演出自己想象中的动物形象。

3、体验动物与人和谐相处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背唱歌曲《小毛驴》。

2、培养学生边唱边跳的表演能力。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驴叫的音频。

  

2、听,响起了这样的声音,你觉得是什么动物来了呢?

3、那有谁能模仿一下这个动物走路的节奏?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歌里就有很多这种节奏,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二、教授新课  

1、欣赏视频《小毛驴》。

  

(1)在欣赏视频的时候,想想本曲讲了一件什么趣事?

  

(2)在欣赏视频的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本首歌曲的节奏,自由地做一些动作。

2、学生交流并回答问题。

3、学生认歌词。

  

4、学习歌曲节奏。

(按歌曲节奏读出歌词)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我有  一只  小毛  驴我  从来也不  骑,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X|有一  天我  心里  高兴  骑着  去赶  集。

  我X  X  X  X  |  X  X  X  X  |  X  X  X  X  |  X  —  |手里  拿着  小皮  鞭我  心里正得  意,X  X  X  X  |  XXXX  X  X  |  X  X  X  X  |  X  —||不知  怎么  咕噜噜噜噜我    摔了一身  泥。

 

 5、教师示范演唱歌曲(自弹自唱),学生思考:

这首歌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

(风趣诙谐)  

6、教唱歌曲。

      

7、学生合唱歌曲。

三、巩固与拓展1、学生跟着音乐自由创编动作。

2、教师引导学生跟着伴奏音乐表演动作。

3、学生边听、边唱、边跳,来表现本歌曲。

四、课堂小结小朋友们,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和动物和谐相处!

个性化批注:

教学反思:

 

 

课题:

听赏《窗花舞》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乐曲,体验乐曲轻松、欢快的气氛(情绪)和轻盈、活泼的音乐特点。

2、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音乐,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有效的方式参与音乐体验。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音乐特点。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生问好

2、节奏游戏

(1)我问:

×0︱×0︱××××︱×0︱你答:

×0︱×0︱××××︱×0︱

(2)我问:

0×︱0×︱0××︱0××︱你答:

0×︱0×︱0××︱0××︱讲解节奏变化后,分组合作一次。

二、欣赏乐曲A部分

1、初听音乐(《窗花舞》钢琴)——静心聆听师:

小朋友们的耳朵真是很聪明,我要奖励给大家一段音乐,请你听听音乐表现了什么情绪?

(欢快)听出是用什么演奏的吗?

(钢琴)

2、二听音乐(A1管弦)——用心辨听师:

还是这段欢快的音乐,请听什么发生变化了?

让你感觉情绪变得……?

(学生辩听——管弦乐演奏——音色:

更丰富情绪:

更欢快)

3、三听音乐(A1)——教师律动《剪窗花》师:

这么欢快音乐到底是要表现什么呢?

我用动作告诉你,请仔细看,我在干什么?

(剪窗花、贴窗花)

4、四听音乐(A1)——学生律动(模仿剪、贴窗花)

(1)模仿、体验

(2)律动表演

三、欣赏乐曲B部分

1、初听音乐——静心聆听(完整)师:

你知道什么时候要剪窗花吗?

课前,我们上网查找了中国过年的风俗,你找到答案了吗?

(了解与窗花有关的民俗文化)还有小朋友从网上找来了春节和窗花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图片)师:

音乐表现的这个有着灵巧双手的剪花人是一位名字叫做喜儿的女孩。

大年三十除夕夜,喜儿和她的小伙伴们剪、贴窗花,准备过年。

大家在一起,开心得手舞足蹈。

因此作曲家给音乐取名为《窗花舞》,让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

2、二听“对答”(B2)——律动对比(辨听结构)

3、三听“对答”(B2)——乐器演奏(出示图形谱)

4、听辨乐器出现的顺序及名称,尝试打击乐伴奏

四、拓展欣赏

1、欣赏视频《窗花舞》芭蕾表演(完整欣赏乐曲)

2、体验芭蕾表演《窗花舞》

五、课后延伸(《白毛女》剧照展示)师:

1964年,我们的音乐家们把这种来自欧洲的芭蕾舞和中国的民族音乐结合起来,创作出了芭蕾舞剧《白毛女》,而我们今天欣赏到的《窗花舞》就是其中非常精彩的一段,表现的也是喜儿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

后来,喜儿遭到迫害,躲进了深山,因为常年见不到阳光,头发和眉毛都变成了白色,成为了“白毛女”。

不过,幸运的是,最后,红军解救了喜儿,让喜儿从此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在以后的音乐课中,能再次跟大家分享。

个性化批注:

教学反思:

 

课题:

《蒙古小夜曲》

教学目标:

能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演唱歌曲《蒙古小夜曲》,并用打击乐器或自制乐器为其伴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演唱《蒙古小夜曲》。

教学难点:

用歌声和打击乐器参与表现歌曲的意境。

课时安排:

2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熟悉歌曲旋律

1、初听旋律,并画出旋律线教师:

音乐可以带领我们翻山越岭、上下台阶。

现在,老师放一段乐曲,在听的时候,老师会将乐曲的旋律线画出来,请同学们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画,好吗?

教师:

像什么?

(旋律山)

2、律动表现旋律教师: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随音乐用动作来表现这些旋律吧。

(带领学生随乐做律动)教师:

让我们再听一遍乐曲,用动作将它表现出来。

3、模唱旋律⑴用lü模仿牧羊女的笛声。

⑵用lu模仿牧马大叔的马头琴声。

4、视唱旋律,教师做柯尔文手势,引导学生唱歌谱并逐句做渐强与渐弱处理。

三、学唱歌曲《蒙古小夜曲》

1、创设情境,故事导入教师:

在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上,蓝天、白云、蒙古包……牧羊姑娘穿着洁白的衣裙,挥动着鞭儿,轻轻打在小羊的身上……太阳快下山了,牧羊姑娘敲打着竹棒,呼唤小羊赶快回家(教师边击舞板边唱第一乐句)。

小羊儿跟着妈妈跑过来,还洒下了一路的铃铛声(教师边摇串铃边唱第二乐句)。

天慢慢黑了,星星亮了,小青蛙也鼓着肚子唱起了歌(教师边奏蛙鸣筒边唱第三乐句)。

这时候,牧羊姑娘也为小羊点燃了一盏灯,并且告诉小羊说(教师边轻轻敲击三角铁,边唱第四乐句,并减弱)。

2、讲故事——按节奏读歌词教师:

让我们把这么美的故事讲给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