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4253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docx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我愿住在童话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大鹿》

教学目标:

1、背唱歌曲《大鹿》。

2、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一、导入课题

1、继续童话世界游

今天我们继续到童话世界旅游

今天的小主人公又是谁呢?

2、听录音范唱歌曲《大鹿》

学生为歌曲取名,教师出示课题《大鹿》

二、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①领读歌词

A、教师接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边读边在黑板上有层次的贴出歌词所描绘的画面。

或用幻灯、实物投影、电脑课件等。

B、学生分角色读歌词,教师弹歌曲的旋律。

②学唱歌词

A、听范唱→全体跟琴唱→教师指导再唱。

B、师生一起分析歌曲:

悠闲→稍快→快速急切的→坚定的。

C、有表情的演唱:

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用打击乐进行伴奏。

E、全体背唱歌曲。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①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②学生根据歌曲及动作素材,小组自选角色,自选内容,自编表演动作。

③教师到各组巡视指导学生的表演。

④学生展示表演:

有角色(大兔子、猎人)扮演;有背景(蘑菇房子、大树、小草、小花等);有配唱、打击乐伴奏等等。

三、教师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大鹿》。

2、能否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歌曲)

2、欣赏《糖果仙子舞曲》(管弦乐合奏)

教学目标

1、欣赏《永远住在童话里》,进一步增进对童话人物的了解,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能随录音哼唱歌曲《永远追在童话里》副歌部分。

3、聆听乐曲《糖果仙子舞曲》,认识钢琴并感受其音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采用谈话法由童话故事人物引入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请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

2、欣赏歌曲《永远住在童话里》

(1)聆听歌曲

(2)聆听歌曲,听辨歌曲的两个乐段,感受歌曲两个乐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3)随录音哼唱歌曲副歌部分。

3、欣赏乐曲《糖果仙子的舞曲》

(1)教师介绍《胡桃夹子》故事情节以及乐曲在舞剧中表现的场景。

(2)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梦幻色彩。

(3)教师播放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糖果仙子舞曲》相关视频片段,学生欣赏,感受音乐与舞蹈的结合,并对芭蕾舞有初步了解。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知识“音的高低”

2、知识“柯尔文手势”

教学目标

1、知道音有高低,并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

2、学习柯尔文手势并模唱唱名。

教学过程

1、知识“音的高低”

(1)教师可由有视觉感的物体的“高度”引入“音的高低”对比。

(2)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模唱小鸟与老牛的叫声、小猫鱼狗的叫声、自行车铃声与火车笛声、闪电与打雷的声音。

(3)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分别模仿两种动物或物体发出的高低不同的声音,请其他组的同学辨认。

(4)学生聆听几组乐器的声音,辨别音的高低。

(5)认识唱名。

2、知识“柯尔文手势”

(1)教师向学生介绍“音的高低”也可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

(2)教师边唱边示范柯尔文手势。

(3)教师带领学生练习柯尔文手势。

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手势、带领学生练习。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红帽》

教学目标:

1、用轻快的声音、有感情地背唱歌曲《小红帽》。

2、学唱歌曲《小红帽》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即兴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一、课题导入

1、以童话故事《小红帽》导入课题:

可采用看录像、听录音或教师讲故事、学生讲故事等形式。

2,教师可边讲故事边创设情境(在黑板上画简笔画或贴图片,亦可用实物投影等)。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课题听范唱(教师范唱或录音、CD范唱等)。

2、学唱歌曲。

①读歌词。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歌词;学生可采用全体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形式。

②学唱歌词。

步骤A、唱准确:

听范唱→跟唱 →全体跟琴唱。

B、以轻巧的声音唱出感情:

先听、看范唱。

师生一起分析歌词:

轻快→害怕→轻快(渐弱)。

C、有表情的演唱:

个别唱、分组唱师生共同评价,全体唱。

D、全体背唱歌曲。

③完整地演唱歌曲。

3、跟着老师唱唱名。

全体跟老师学唱唱名,老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学生手指唱名);

师生接唱:

音程跳度大的、稍难的小节老师唱,相对简单的小节学生唱;分组跟唱或接唱,个别跟唱或接唱等。

4、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步骤1:

A.学生根据歌词,小组自编动作。

B、教师到各组指导。

C.学生分组表演。

步骤2:

A.教师引导全体学生想动作,个别展示。

B、教师请学生做动作,当时指导,全体学做。

C、全体表演。

三、教师做本课小结

教学评价:

1、能否有感情的背唱歌曲《小红帽》。

2、能否跟唱曲谱并找到所唱的曲谱。

3、能否边唱歌曲边进行简单的表演。

教后记:

 

第二单元快乐的游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读童谣《花蛤蟆》

2、唱歌《数蛤蟆》

教学目标

1、能听辨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并设计不同的力度来演唱。

2、能用自然的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数蛤蟆》

3、能随音乐用动作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

(1)朗读童谣《花蛤蟆》。

认识并学习“XXX”XXXX“两种节奏型的读法。

(2)首先用手敲击童谣的节奏,然后边敲击节奏边读童谣,这既是对童谣节奏地学习,也是为后面《舞龙》编创节奏做准备。

2、学唱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数蛤蟆》,请学生听一听歌曲中唱了什么?

(2)学生模唱曲谱前10小节,教师指导学生分辨旋律的相同于不同。

(3)教师指导学生演唱第7到14小节。

(4)演唱歌词

(5)“太平年“”荷儿梅子梭“是歌曲中的衬词,没有实际意思。

(6)完整演唱歌曲。

3、表现歌曲

(1)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可分为领唱与齐唱。

(2)编创歌词演唱。

(3)一边演唱歌曲一边用手轻轻敲击歌曲节奏。

4、拓展欣赏

欣赏二胡独奏《小青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布老虎》

2、欣赏《舞龙》

教学目标

1、能分辨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布老虎》三个乐段

2、感受并说出乐曲两个主题的情绪,随音乐用动作模仿表演布老虎的形象。

3、感受《舞龙》欢快热烈的情绪。

4、学生编创简单的《舞龙》节奏并随音乐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布老虎》

教师出示布老虎实物或图片,请学生说一说布老虎的形状等特点,然后提示学生聆听音乐时,应重点感受音乐所塑造的布老虎的不同形象。

2、初听乐曲

(1)完整聆听乐曲

(2)学生说一说初步的感受。

3、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乐段

(2)欣赏第二乐段

(3)欣赏第三乐段

4、完整欣赏

5、导入欣赏《舞龙》

(1)我国民间有许多传统的艺术形式,由一种我们在节日里经常看到的“舞龙“,也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习俗,在节日里人们常用舞龙的方式来欢庆节日。

(2)教师播放视频,介绍乌龙。

6、聆听全曲

7、复听乐曲

8、编创《舞龙》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猜谜谣》

教学目标

1、能用自然的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猜谜谣》

2、能勇敢地担任领唱,与同学合作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用猜谜语导入新课,如:

小飞机,沙翅膀,飞来飞去灭蚊忙。

低飞雨,高飞晴,气象预报它在行。

2、初听歌曲

(1)教师范唱或播放录音,请学生聆听歌曲唱到那些动物?

(2)复听歌曲,熟悉歌词

3、学唱歌谱

(1)模唱歌曲的第一、第二乐句曲谱。

两个乐句基本相同,但是又有个别音不同,学生容易混淆。

(2)视唱歌曲第三第四乐句。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曲谱,找出相同的旋律。

(3)第四乐句的第二小节第一拍,教师可用柯尔文手势提示学生。

(4)完整演唱曲谱

4、填词学唱

(1)这首歌曲的歌词比较密集,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注意声音的位置要高,不要喊。

(2)演唱时可加入声势伴奏。

5、表现歌曲

(1)请两位同学领唱,一问一答,其他同学演唱齐唱部分。

(2)在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唱完后加上声势或锣鼓伴奏,增加歌曲的欢快气氛。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大头娃娃》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大头娃娃》的欢快情绪

2、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歌曲的四个乐句

教学过程

1、导入

(1)教师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进入教室,岁歌曲《大头娃娃》表演,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简介大头娃娃

2、学唱曲谱

(1)聆听歌曲,感受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第二乐句的相同于不同,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有结尾两个音不同。

(3)跟教师模唱歌曲前两个乐句,注意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演唱。

(4)用视唱法学唱第三乐句

(5)引导学生观察第四乐句与哪个乐句相同,然后请学生自己演唱第四乐句。

3、学唱歌词

4、表现歌曲

(1)教师请几位同学戴上大头娃娃面具到讲台上随歌曲表演

(2)最后教师统一边唱歌曲边表演。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1、音乐活动《士兵进行曲》。

2、欣赏管弦乐曲《布老虎》。

教学目标:

1、能随着《布老虎》的音乐展开想象,初步理解音乐表现的内容,并初步了解布老虎的民俗。

2、在熟悉《士兵进行曲》音乐的基础上,能按节拍敏捷地作出种种动作。

一、导入后欣赏

1、出示布老虎的图片或实物后,初听管弦乐曲《布老虎》。

2、介绍有关布老虎的民俗。

布老虎是儿童的玩具,在我国很多地方的农村中,人们都喜欢用老虎的造型来打扮小孩,头戴老虎帽,脚穿老虎鞋,手中拿着布老虎,睡觉时还有老虎枕……有一首民谣唱道:

“小猴孩,你别哭,你别闹,给你买个布老虎,白天拿着玩,黑夜吓麻胡”。

“麻胡”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残害儿童的恶鬼,让孩子穿虎鞋、戴虎帽、玩布老虎是表示驱恶除魔保佑平安的意思。

布老虎身上的图案色彩鲜明,眼睛很大,额头还有一个”王”字,但并没有过于凶猛的样子,相反,它能使孩子们爱不释手。

3、复听《布老虎》,引导学生分辩两个不同的“老虎”主题,一个是貌似凶猛的,一个是比较温和的。

二、音乐活动《士兵进行曲》。

1、初听《士兵进行曲》,感受其进行曲的律动。

2、请学生仔细观赏课本上的图示,知道一共要做拍手、拍腿、踏左脚、打枪、立正、敬礼等六个动作。

同时要念qi、cha、peng、pa、ka等象声词。

3、教师随音乐作示范。

4、这个练习的难点是既要做动作,又要念出声音,两者要密切配合,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可带领学生先随音乐学做动作,再同时念出声音。

这段音乐一共有八个乐句,每句四小节,如只做一遍动作,可用第1、2、7、8乐句,即:

如连续做两遍动作,可用整首曲子。

5、可以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做得最整齐。

6、教师弹琴,部分学生做动作,部分学生列队行进(模仿木偶兵的形象),将掀起本节课的高潮。

10、学生自己设计动作,自由表演。

三、教学评价

1、欣赏音乐时的专注程度。

2、随音乐做动作时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参与率。

3、自己设计动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教后记:

 

第三单元劳动最光荣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劳动最光荣》

2、欣赏《森林中的铁匠》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劳动最光荣》,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能跟着哼唱歌曲。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编动作,岁歌曲《劳动最光荣》表演。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播放动画片《小猫钓鱼》导入新课,提示学生聆听动画片里的歌曲。

2、欣赏《劳动最光荣》

(1)聆听歌曲。

教师提问:

歌曲中唱到了那些小动物?

(2)聆听歌曲。

教师提问:

我们应该向哪几种动物学习?

为什么?

(3)聆听歌曲,学生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4)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

(5)学生编创表演动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