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515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

《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肌梗塞中医病历.docx

心肌梗塞中医病历

医院

住院病案

内1科:

床住院号:

姓名:

性别:

男病案号:

年龄:

58岁婚况:

已婚

职业:

教师出生地:

XX

民族:

汉国籍:

中国

家庭住址或单位:

邮编:

402260

入院时间:

/8/12病史采集时间:

2/8/12

病史陈述者:

患者可靠程度:

可靠发病季节:

问诊:

主述:

胸闷、胸骨后疼痛3小时。

现病史:

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样持续性疼痛,伴肩背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乏力,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做任何治疗。

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无缓解,患者为得到诊治,故来我院。

门诊以“心悸待查”收入我科。

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非喷射状呕吐非咖啡色样胃内容物3次,量约50-80g/次。

无畏寒发热、汗出、面色苍白、心悸、心累,无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无中毒、输血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职业病史,发现脂肪肝4+年,未做任何治疗,余各系统回顾无重要发现。

过敏史:

否认药物、食物、金属等过敏。

其它情况:

出生于XX,生活环境一般,未到过疫区生活及久居。

无特殊饮食嗜好。

平素性情急躁。

不吸烟、饮酒,已婚,爱人、女儿体健。

家庭关系和睦。

否认家族遗传病及相关病史。

体格检查

T36.3oc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佳,超力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差,步入病房。

舌质紫暗,脉沉涩。

全身皮肤温度、湿度适中,弹性可,未见黄染、斑丘疹、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及匙状指(趾)。

头颅外观无畸形,双眼睑无水肿,睑结膜无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外耳道无溢脓,听力正常,鼻腔通畅,各鼻窦区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咽无充血,咽后壁见散在淋巴滤泡,扁桃体不大。

颈软,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廓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正常,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尖搏动在左锁骨中线第五肋内侧约0.5cm处,未触及猫喘,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律齐,A2>P2,无亢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丰满,全腹软,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扪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肝肾区无叩痛,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外生殖器及肛门检查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

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随机血糖:

8.0mmol/L;凝血象:

正常;心肌酶谱: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肌钙蛋白:

阴性;血分析:

WBC:

13.9×109/L,RBC:

4.53×1012/L,Hb:

145g/L,HCT:

0.404L/L;PLT:

151×109/L,L:

15.5%,M:

2.9%,G:

81.6%;电解质:

K+3.36mmol/L,Pi0.56mmol/L,Co2-Cp17.1mmol/L,余正常;心电图:

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T波改变。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胸痹

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

2、低钾血症

首次病程记录

年8月12日6Pm

患者,男,58岁,因“胸闷、胸骨后疼痛3小时。

”于年8月12日2:

30Pm以“心悸待查”收入院。

病史特点如下:

1、中年男性,病程短,起病急,病势重。

2、患者于入院前3小时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样持续性疼痛,伴肩背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乏力,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做任何治疗。

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无缓解,患者为得到诊治,故来我院。

门诊以“心悸待查”收入我科。

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非喷射状呕吐非咖啡色样胃内容物3次,量约50-80g/次。

无畏寒发热、汗出、面色苍白、心悸、心累,无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大小便正常。

3、体格检查:

T36.3oc,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佳,超力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差,步入病房。

舌质紫暗,脉沉涩。

咽后壁见散在淋巴滤泡。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

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4、辅助检查:

随机血糖:

8.0mmol/L;凝血象:

正常;心肌酶谱: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肌钙蛋白:

阴性;血分析:

WBC:

13.9×109/L,RBC:

4.53×1012/L,Hb:

145g/L,HCT:

0.404L/L;PLT:

151×109/L,L:

15.5%,M:

2.9%,G:

81.6%;电解质:

K+3.36mmol/L,Pi0.56mmol/L,Co2-Cp17.1mmol/L,余正常;心电图:

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T波改变。

中医诊断:

胸痹

心血瘀阻

依据:

症状为持续性胸闷、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为主症,故属中医胸痹范畴。

辩证分析:

气郁日久,瘀血内停,络脉不通,故见胸部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

舌质紫暗,脉沉涩皆。

心血瘀阻心脉之表现。

该病当与胃痛、胸痛、胁痛相鉴别:

胃痛部位在上腹部,有压痛,以胀痛为主,持续时间较长,常合并纳呆、恶心、呕吐、泛酸等消化道症状;胸痛在呼吸,运动,转侧时加剧。

常合并咳嗽、喘息、痰鸣等呼吸道症状;胁痛部位在胁部为主,故不难相鉴。

西医诊断考虑: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依据:

①、中年男性患者。

起病急,病程短。

②、于入院前3小时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样持续性疼痛,伴肩背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乏力,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做任何治疗。

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无缓解,故来我院。

入院时临床表现有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恶心、肩背部胀痛、乏力。

③、查T36.3oc,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心脏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

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④、凝血象:

正常;心肌酶谱: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血分析:

WBC:

13.9×109/L,RBC:

4.53×1012/L,Hb:

145g/L,HCT:

0.404L/L;PLT:

151×109/L,L:

15.5%,M:

2.9%,G:

81.6%;心电图:

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T波改变。

该病要与心绞痛鉴别:

心绞痛症状相对较轻,常于活动时发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为二者很重要之鉴别依据。

与急性心包炎相鉴别:

心包炎可有较剧烈而持久的心前区疼痛,但心包炎的疼痛与发热同时出现,呼吸和咳嗽时加重,早期即有心包磨擦音,心电图除aVR外,其余导联均有ST段弓背向下抬高,T波倒置,无异常Q波出现。

二者鉴别不难。

2、低钾血症依据:

此次发病以来,有呕吐史,入院时临床表现有乏力。

电解质:

K+3.36mmol/L。

诊断明确,无需鉴别。

诊疗计划:

1、内科护理常规;

2、流质饮食;

3、病危留伴;

4、一级护理;

5、吸氧;

6、完善相关检查;

7、中医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

当归2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9g

柴胡20g郁金10g丹参20g枳壳20g

甘草10g

8、上方加水500ml,水开后煎约30分钟,取汁分三次服。

9、辨证施护:

调情志,饮食不宜过饱,清淡饮食,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10、西医治以溶栓,抗凝,改善心肌细胞代谢,防治应激性溃疡,防治感染,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防止心梗范围扩大,缩小已梗塞心肌面积,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对症治疗。

抢救记录

时间:

年月日2:

30Pm

地点:

小什字内科床

参加人员:

主任医师主管护士护士

患者入院时病情如前述,经急诊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吗啡皮下注射,高流量吸氧以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心电监护以随时了解心电情况。

经上述处理后患者胸痛缓解。

急查随机血糖:

8.0mmol/L;凝血象:

正常;心肌酶谱: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肌钙蛋白:

阴性;血分析:

WBC:

13.9×109/L,RBC:

4.53×1012/L,Hb:

145g/L,HCT:

0.404L/L;PLT:

151×109/L,L:

15.5%,M:

2.9%,G:

81.6%;电解质:

K+3.36mmol/L,Pi0.56mmol/L,Co2-Cp17.1mmol/L,余正常;心电图:

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T波改变。

心电监护示:

ST段上抬,T波倒置(胸导联)。

考虑患者仍有溶栓适应症,无溶栓禁忌症,故遵上级医师指示即行溶栓治疗,予尿激霉50万单位稀释后静脉注射,继以100万单位用生理盐水100ml稀释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溶栓1小时后予肝素钠4000单位Q12h皮下注射抗凝,临时立即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口服,患者稍烦躁,予异丙秦25mg肌肉注射以镇静。

溶栓治疗后复查心电图T段抬高较入院时压低。

患者无明显胸痛,感胸闷,表明溶栓有效。

拟进一步监测心电图、凝血象、心肌酶谱、血小板,防治心律失常、溶栓后出血等并发症。

嘱患者绝对卧床,避免情绪激动,进流质低脂低盐饮食,不宜饱食,保持大便通畅。

已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及预后,并送达病危通知书。

年8月13日11Am某某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某某主治医师查房:

患者诉感胸闷,未诉胸痛及其它不适,精神食欲可,小便正常,大便未解。

睡眠差。

查T36.5oc,P88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佳,超力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差。

舌质紫暗,脉沉涩。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

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尿分析:

葡萄糖+/-,维生素2+,蛋白质1,镜检尿未见异常。

某某主任查房后指出:

(1)追问病史,发现脂肪肝3+年,未做任何治疗;既往转动体位时反复头晕1+年,未做任何治疗;平素精神压力大,睡眠差。

余病史无补充。

(2)患者病情特点有:

①中年男性患者,体型肥胖,平素精神压力大,睡眠差;②以持续性胸闷、胸骨后疼痛为主要表现;③查体:

T36.3oc,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佳,超力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差,步入病房。

舌质紫暗,脉沉涩。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

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④凝血象:

正常;心肌酶谱: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肌钙蛋白:

阴性;血分析:

WBC:

13.9×109/L,RBC:

4.53×1012/L,Hb:

145g/L,HCT:

0.404L/L;PLT:

151×109/L,L:

15.5%,M:

2.9%,G:

81.6%;电解质:

K+3.36mmol/L,Pi0.56mmol/L,Co2-Cp17.1mmol/L,余正常;心电图:

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T波改变;心电监护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未见心律失常。

(3)综合

(1)

(2),今日补充诊断脂肪肝、颈椎病(椎动脉型)、低磷血症,余诊断同入院,理由不赘述。

急性心肌梗死根据心电图、心肌酶谱与心绞痛、急腹症、胆囊炎等不难鉴别。

患者入院后已急诊行溶栓治疗。

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我们应掌握以下的内容:

1、适应证:

(1).发病时间在3-6小时最适宜,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段抬高,在肢导联大于0.1mV,胸导联大于0.2mV,年龄小于75岁。

对前壁心肌梗死、低血压(SBP小于100mmHg)或心率增快(大于100bpm)患者治疗意义更大。

(2)ST段抬高,年龄大于75岁。

应根据梗塞范围、患者一般状态、有无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因人而异慎重选择。

(3)ST段抬高,发病时间12-24h,溶栓收益不大,但在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和广泛ST段抬高并经过选择的患者,仍可考虑溶栓治疗,若患者来院时已是发病后6—12小时,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伴或不伴有严重的胸痛者仍可溶栓;(4)高危心肌梗死,就诊时SBP大于180mmHg和(或)DBP大于110mmHg,这类患者颅内出血可能性较大。

首先应镇痛、降低血压(如应用硝酸甘油静滴、ß受体阻滞剂),将血压降至150/90mmHg时再考虑溶栓。

(5)ST段抬高,发病时间大于24h,缺血性胸痛已消失者或仅有ST段压低者不主张溶栓。

2、禁忌证:

1.既往任何时间有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包括TIA)或脑血管事件;2.颅内肿瘤;3.近期(2-4周)有活动性出血(胃肠道溃疡、咯血)等。

月经除外;4.高度怀疑夹层动脉瘤者;5.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

大于180/110mmHg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6.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已知的出血倾向;7.近期(2-4周)有外伤史包括头部创伤、有创性心肺复苏或较长(大于10min)的心肺复苏)8.近期(小于3周)外科手术;9.近期(小于2周)有在不能实施压迫的血管穿刺;10.曾使用链激酶(尤其5天-2年内使用者)或对其过敏的患者,不能重复使用链激酶;11.妊娠。

3、方法:

溶栓前先查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凝血象,溶栓前先作心电图,溶栓后3小时内密切监测心电图,最好每半小时1次;先予尿激酶50万单位稀释后静脉注射,继以100万单位用生理盐水100ml稀释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溶栓后1小时予肝素钠4000单位皮下注射抗凝,每12小时1次,连用3日后调整为肝素钠4000单位Qd皮下注射抗凝,如有出血征象应及时停用,溶栓后,在使用肝素的情况下,最好每日监测凝血象,防止出血。

4、溶栓后观察内容:

监测凝血象、血小板计数,防止上消化道、皮肤粘膜出血、脑出血等;监测心肌酶、心电图:

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降到50%、胸痛迅速缓解、血清CK-MB峰值提前(14小时内)出现可判断冠脉再通。

严密心电监护,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

该患者发病时间在3-6小时内,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成立,且无溶栓禁忌证,故施行溶栓治疗,每日复查血分析、心电图、心肌酶、凝血象。

加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Qd饭后口服抗凝治疗。

极化液可促进心肌细胞摄取和代谢葡萄糖,使钾进入细胞内,恢复细胞膜的极化状态,减少心律失常,疗程2周。

维生素C、维生素B6、肌苷、ATP可促进心肌代谢,可加用,疗程7-10天;持续静脉滴注短效硝酸酯类药物,扩冠脉,同时降低心脏负荷;要求患者绝对卧床1周,持续吸氧,避免情绪激动,进流质低脂低盐饮食,不宜饱食,保持大便通畅;2周后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下床活动。

加用舒乐安定1mg睡前服以镇静。

密切观察病情,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防止心梗范围扩大,缩小已梗塞心肌面积,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脏骤停等。

已遵嘱执行。

年8月29日9:

30Am出院记录

患者,男,58岁,于年8月12日2:

30Pm入院,经治疗明显好转,于年8月29日9Am出院。

共住院17天,住院号:

,心电图号:

患者因“胸闷、胸骨后疼痛3小时。

”入院。

于入院前3小时在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胸骨后疼痛,为压榨样持续性疼痛,伴肩背部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乏力,患者当时未引起重视,未做任何治疗。

胸闷、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无缓解,患者为得到诊治,故来我院。

门诊以“心悸待查”收入我科。

自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差,非喷射状呕吐非咖啡色样胃内容物3次,量约50-80g/次。

无畏寒发热、汗出、面色苍白、心悸、心累,无呼吸困难、咳嗽、咯痰、咯血,无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大小便正常。

体格检查:

T36.3oc,P80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佳,超力体型,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精神差,步入病房。

舌质紫暗,脉沉涩。

咽后壁见散在淋巴滤泡。

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3cm,对光反射灵敏。

心肺腹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

神志清楚,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随机血糖:

8.0mmol/L;凝血象:

正常;心肌酶谱: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U/L,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46U/L,肌酸激霉365U/L,乳酸脱氢酶233U/L,a-羟丁酸脱氢酶194U/L,肌酸激霉MB型同工酶46U/L;肌钙蛋白:

阴性;血分析:

WBC:

13.9×109/L,RBC:

4.53×1012/L,Hb:

145g/L,HCT:

0.404L/L;PLT:

151×109/L,L:

15.5%,M:

2.9%,G:

81.6%;电解质:

K+3.36mmol/L,Pi0.56mmol/L,Co2-Cp17.1mmol/L,余正常;心电图:

1、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2、T波改变。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

胸痹

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

2、低钾血症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于2007年8月13日补充诊断:

脂肪肝、颈椎病(椎动脉型)、低磷血症。

中医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以“血府逐瘀汤”加减;西医治以溶栓,抗凝,改善心肌细胞代谢,防治应激性溃疡,防治感染,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防止心梗范围扩大,缩小已梗塞心肌面积,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对症治疗。

出院时患者诉活动后偶有微感胸闷,微感中上腹不适。

未诉心慌、心累、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及其它不适。

大小便正常。

精神食欲可,睡眠欠佳。

查T36.4oc,P80次/分,R17次/分,BP116/68mmHg。

咽后壁间散在淋巴滤泡。

心肺腹未见异常。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患者于今日自动出院。

出院诊断:

中医诊断:

胸痹

心血瘀阻

西医诊断: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急性前壁、侧壁心肌梗死

2、低钾血症

3、脂肪肝

4、颈椎病(椎动脉型)

5、低磷血症

出院医嘱:

1、避免劳累,忌烟酒。

休息一月。

2、调摄情志。

3、长期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

4、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等防治心绞痛药物。

5、门诊随访。

6、出院带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