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425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docx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聂楼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013.—2018.)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基本情况

聂楼学校地处相对偏僻的农村,是一所成立于1997年9月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795名,其中30%左右是外地民工子女,教职工86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中学一级教师17名,小学高级教师33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9名,区学科名师2名,镇首席教师4名,校学科带头人10名,学校班子成员10名。

学校占地面积52.4亩,建筑面积10848.3平方米,绿化面积16217.7平方米,且背靠社区绿化广场、校园环境优美。

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2只,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电脑房、阅览室、各类实验室一应俱全,学校图书藏书总量达4万多册,人均46册多,学生专用阅览室三个,配备电脑68台。

学校有250米环形塑胶跑道运动场一块,水泥汀篮球场两块,球架两付。

固定资产达889万元。

学校主体建筑分南北两部,校舍较齐整,环境幽雅,硬件设施基本达标,给予本校师生一个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

(二)办学优势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凸现了多方面的办学优势:

1、通过健全三大工作机制,实施中层干部竞聘制度,增强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

一个业务能力强、具有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领导班子已形成。

2、认真执行校本师训方案,强化教师政治、业务理论的学习,使学校已拥有了一支善良质朴、爱岗敬业、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自主精神的教师队伍。

3、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办校,人才强校,质量树校”的办学思路,狠抓科学管理、制度管理、人文管理的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已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对九年的衔接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在管理模式、各年级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活动安排、教学研究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现基本形成了九年一体化、系列化和有序化。

目前,学校是市农口系统文明单位、区文明单位、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连续五年初三毕升考成绩进入区先进行列,学校办学水平连续三年被区府督导室评为“A”级水平,整体办学效益和水准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为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学校地处偏僻农村,加上教育改革和发展尤其是二期课程改革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学校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其中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校园的文化气息并不浓郁,学校文化根基薄。

学校文化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积淀,对学校各成员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行为方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更是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和优良传统的基础,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必须长期为之努力奋斗的问题。

2、学校的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于继续提高和完善,由于师资的合理流动,学校中层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

3、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不够理想。

1)从年龄结构看,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占45.3%多,他们有朝气,有活力,上进心强,但经验相对不足,部分能力亟待提高;从职称上分析,中高职称比例不足65%,在全区处于中下水平,这表明教师总体素质对学校发展的要求不一致;从教师学历上看本科以上比例也明显偏低。

2)学校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地区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近几年,优质师资流失趋势明显加重。

3)部分教师办学理念模糊不清,对实施素质教育的紧迫感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学手段相对陈旧,对现代教学技术掌握不够熟练。

4)不少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还较薄弱,虽有一些校级课题,但承担的区级以上课题较少。

5)具有教学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不足。

4、家长队伍总体素质低下,学历普遍不高,大专以上不足10%,高中中专不满30%,绝大部分只有初中水平,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大都处于无能为力、无暇顾及的状态,绝大部分家长对学校、子女的要求仅以智育标准为判断准绳。

可谓有望子女成龙成凤之心,而乏育子女成龙成凤之术,与此同时,由于家庭收入相对不高,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明显不足。

5、生源流失严重,由于民办学校的崛起,加上农民进城,家长、学生择校愿望越来越强烈,行为越来越普遍,生源流失尤其是好生源流失情况严重。

6、硬件环境较差,硬件设施的改善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及学生的需求,特别是南北两部的分置教学,为学校的有序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有一切,都对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挑战。

二、办学理念

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应按照现代学校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把学校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具有长远生命力和效力的举措上,从根本上全局上达到不断超越,不断创新的发展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校将.立足现状,确立以下的办学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校的根本目的和根本职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校的基本理念是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宗旨,努力实践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以教育人本论为基础推进素质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主体论为前提落实素质教育,为了一切的学生;以心理内化为关键抓好素质教育,为了学生的一切。

未来三年,学校将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衡量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学校各方面的发展都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2、以教师发展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保障,也是教师成就自我的事业。

只有鼓励教师实现人生价值,创造人生辉煌,才能有效地带动学生走向成功。

我们要求教师应当积极地适应素质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转化,不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

3、以学校的特色发展为本

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把学校建设成松江农村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全面发展的艺术、体育特色学校,这是我们长期的理想和目标。

未来三年,我们将以“体验教育”课题实践研究为抓手,继续抓好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打造学校的名片,建立学校的品牌。

三、学校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树立现代,科学的管理观,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质量树校、特色办校”的理念,加强层级管理,以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为本,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注重人的潜能与创造性的开发,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办学特色,确保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校管理制度。

争取三年内建成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创一流服务管理,出松江农村一流的教育成果。

争创市行为规范示范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以体验教育为他特色品牌,把学校建设成松江农村一流的九年一贯制全面发展的艺术、科技、体育教育特色的学校之一。

1、加强现代学校管理建设,加快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人本化的进程,追求有效管理,高效管理。

2、在学校行政管理、新课程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等方面开展探索研究,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3、继续坚持德育为核心的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积极稳妥培植校本德育课程,形成德育精品,扎实推进“两纲”教育。

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特点,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校常规管理三十条,形成常规管理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保持教学工作的高效运行。

立足课堂教学,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后进生的帮教和补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塑造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构建轻松和谐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

(二)培养目标

1、学生主体发展目标: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及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学校培养使我校学生: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具有社会责任感、能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具备适宜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较好的人文素养、艺术修养。

2、教师专业发展目标:

确立“将学校建设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提供提升理论水平,促进专业发展的平台”的工作目标,形成适合现代教育和现代管理的教师评价和激励体系,保障教师政治思想、业务能力、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富有创新和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办学特色

1、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我们根据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顺应二期课改的精神而提出的一个涵盖学校教育教学全领域的大龙头课题。

课题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实践第一,实践育人”的新策略。

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识、技能,懂得道理,提高素质,注重让学生在积极的内心体验中不断地获得满足,享受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要求我们的老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情景教育,情感陶冶来启迪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智活动,完善学生的人格。

相信通过三年的实践努力,体验教育必将成为学校的最大特色,成为学校的品牌和名片。

2、美术教育(纸艺、丝网版画):

学校是松江区“美术特色项目学校”,美术教育在我校已拥有一定的基础。

未来三年,我们将着重抓好美术校园特色课程(学生纸艺和丝网版画)的开发和建设,以期形成又一新的办学特色。

(注:

纸艺和丝网版画都属于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范围。

纸艺融合了民间窗花、剪纸、折纸等诸多方面技艺,丝网版画则是松江农民画中的一支奇葩,在本地区都是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前者,我们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现我校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以美术老师及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为主的创作队伍,而后者,我们已基本完成了校本课程的前期开发与建设,已正式纳入学校校本课程计划之中。

3、科技教育:

作为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科技教育是我校的一个传统项目,具有较强的优势,历年来,在市、区级的三模、金钥匙科技知识、生物与环保、电子探雷、计算机、无线电计算机图像通讯、电子制作等比赛中屡屡获奖,今后的三年,我们将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加强:

每年举办一届科技节(历时一个月),每学期举办科技方面的各类兴趣小组活动,每月举办一次科技讲座,观看有关的音像资料,每周安排一次科技教育课或科技活动课,每周安排三节阅览课,重点推荐阅读科技方面的有关读物。

使科技教育真正成为学校的强项,成为学校的特色。

四、学校办学策略

(一)学校管理

总目标

工作目标

具体措施

责任人

完成

时间

坚持校长负责制,树立现代科学管理观,以三个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特色发展)为本,构建学校目标管理,层级管理体系,增强学校内部活力,形成民主管理特色,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积极争创市文明单位。

1.坚持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加大学校凝聚力工程建设,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2.加强学习,强化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勤政廉政,追求高效管理。

设立校长信箱,完善校长接待日制度,建立干部述职制度(每学期一次)。

3.确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抓好本校的特色定位,重视体验教育、美术教育及科技教育特色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加强学校的凝聚力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工、青、妇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校务公开、全员参与、民主监督,积极争创校务公开先进集体。

5.进一步优化、完善学校组织机构,建立良好、有效的运行机制。

6.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人事管理制度,以岗定人,落实岗位职责,加强岗位考核的信度、力度,完善分类奖惩制度。

7.实行内部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实行分级管理、注重目标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层层分解学校各项工作,干部分工明确、负责。

制定部门工作目标,实行对目标、过程、结果考核并重原则,编写《李塔汇学校管理手册》。

8.坚持校务公开:

民主管理、学校重大决策在党支部的监督、保障基础上,由教代会审定通过。

9.建立各种学习活动的监控、激励和指导机制,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有效地进行。

增强学校工作活力。

10.争取各方面对学校全面工作的帮助、支持。

(主要是学生家长、社区、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科研所及各方面的专家在人力、物力、智力等方面的支持。

校长室党支部

2005.9—2006.8

2.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

遵循“三个发展”为本理念”。

建立、完善五大管理体系(即:

目标综合管理体系、质量监控体系、校本科研及课程建设体系、德育工作体系、课堂教学体系)

校长室

2005.9—2007.8

3.全面实行与健全全员聘用合同制及岗位责任制。

校长室

人事

2005.9—2006.8

4.实行内部层级管理和可检测的目标管理制度,建立高效合理的、富有活力的现代学校制度。

校长室

2005.9—2006.8

5.健全校务公开及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管理制度,形成人本管理取向,确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管理机制。

校长室党支部

工、青、

2005.9—2007.8

6.实现科学管理的四个整合(即:

学校发展与教师优化整合、硬件提高与内涵发展的整合、理念更新与实践探索的整合、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整合),形成积极向上、符合时代精神的管理文化。

校长室党支部

2005.9—2008.8

(二)德育

总目标

分目标

主要任务

具体措施

完成

时间

牢固树立“育人德为先”的教育观构建“文明、爱国、科学”交融整合的德育工作模式,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新德育格局。

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扎实推进“两纲”教育,引导学生自主发展,争创市行为规范校、市文明单位。

1.抓基础,抓制度,使学校德育规范化。

1.完善德育网络,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2.确立1~9年级学生德育工作目标内容。

3.加强德育工作流程管理,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定德育工作形成性评价体系。

4.充分发挥团队的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

5.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要求。

6.加强学生行为规范训练,申报行为规范示范校。

7.注重德育体验的实践研究。

1.加大宣传力度,让全体师生了解德育工作的目标。

2.成立领导小组,注重工作实效性,定期研究学校德育工作。

3.加强对班、团队管理,开展各类主题活动。

4.抓好一日常规评比,建立班级自我管理制度。

5.积极开展文化艺术节,树魂立根等活动,营造宁静、健康的校园文化。

6.办好家长学校,注重社区,发挥家庭、社区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7.建设好学校心理咨询室。

2005.9—2006.8

2.抓重点,抓创新,初步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特色。

1.坚持以“树根立魂”为主旋律,使学校德育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活动制度化。

2.建立一支“更高更优”的学校德育工作队伍。

3.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环境质量创出学校特色。

4.团队工作有创新、有实效,争创市、区先进集体。

5.全面实施德育课程建设,确保学校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牢固树立“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申报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

7.加大法制教育力度,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加强对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教,促进其健康成长。

8.争创市行为规范学校。

9.深入实施“两纲”教育,积极申报两纲教育试点学校。

1.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设计富有创意,切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活动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在环境中受教育,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2.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增添新的校园文化亮点,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布局的合理性、完好性和人文性。

建设和使用学校德育阵地、精心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逐步形成校本化的文化氛围。

3.班主任强化德育科研意识,人人有德育课题,加强班主任自培工作。

4.评选李塔汇学校师德标兵、德育标兵,促进学校德育管理不断优化。

5.“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参加评选。

6.进一步落实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

7.确保学校德育经费的有效投入。

8.制定“两纲”教育实施方案。

2006.8—2007.8

3.抓自主、促内化,全面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创学校德育工作特色,创德育品牌。

1.创造性地开展学校德育工作,逐步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2.学校德育氛围好,德育成效大。

3.学生具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具有积极发展的健康个性。

4.学校德育途径实现“开放型、多元型、立体型”,德育工作更富实效性。

5.构建校、区、市三级德育课题网络体系。

6.“两纲”教育取得明显成效,召开区级以上两纲教育现场会。

1.提升团队工作水平,加强校本德育建设。

“以文明的教育,责任教育”为抓手,进一步细化要求,落实行动。

2.评选学校优秀班主任,并做好区优秀班主任的推荐工作。

3.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区雏鹰活动,学生志愿服务队发展。

完成市、区雏鹰(大、中、小)队的评选、推荐工作。

4.德育领导小组定期检测政教处阶段工作,政教处定期总结,及时了解目标完成情况,进行适应性的目标调整。

5、召开两纲教育专题研讨会,形成经验成果。

 

2007.9—2008.8

 

(三)教学工作

总目标

工作目标

主要任务

保障措施

完成

时限

以二期课改为抓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学校科技、艺术、体育等学科特色明显,总体教学质量保持松江农村前列,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健全学籍管理体制,入学率与巩固率都达到100%,无辍学与大龄退学。

2.积极推进二期课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健全各类竞赛、等级考的过程管理机制,必参项目参赛率达到100%。

合格率达到区中等水平。

5.确保学校总体教学质量继续保持农村前列,九年级升学考质量力争达到区农村学校前5名,提高合格率和良好率。

升学考试普高达线率达到45%以上,合格率达到90%。

6.加强教学常规制度建设,要求主要行政每学期听课数至少达到30节,教研组长和0—3年新教师不少于2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10节。

7.巩固区艺教和科技特色学校的成果,开发纸艺特色教学及体育特色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8.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力度。

9.充分挖掘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推动学校拓展性、探究性课程建设,促进学校发展。

1.总结一年级课改经验与问题,推进二、六年级新课程实施。

2.继续开设“教师论坛”和以二期课改为主题的教学论坛,抓好二期课改的结对联动,成为二期课改先进集体,举办二期课改区级展示活动。

3.以学校“体验教育”课题为抓手各教研组根据本学科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

4.结合区优秀教研组的评比,加强教研组建设,提高教研组长能力和教研活动的质量。

5.继续组织好“李塔杯”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和各类课堂教学观摩研究活动。

6.引导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整理出版教师教学案例集。

7.健全对各类等级考和竞赛的管理机制,保证必参项目参赛率,提高获奖率和合格率。

1.教导处、教研组每学期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落实发展目标,期终进行总结。

2.完善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及校教学奖励制度,加大对教学投入。

3.成立校二期课改领导小组,保证用于课改的资金。

4.结合校舍改建,合理配置好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和各类兴趣活动的硬件设施。

5.取得研训部和科研部的指导。

2005.9—2006.8

1.总结前两年课改经验,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2.举办二、六年级二期课改校级展示活动,出版体现课改要求的优秀教案集。

3.改组教研组与备课组,加强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模式。

4.完善教学考核制度,改革学校教学奖励制度。

5.提倡教师注意差异性教学,加强对学习困难生课题的研究。

6.改革教学评价机制,以二期课改要求完善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方式。

7.推广和总结教师中的教学经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8.二期课改结对联动取得明显实效。

9.积极组织镇“石湖荡杯”教学评比活动,并争取佳绩。

2006.9—2007.8

1.总结完善前两年工作,适当调整发展目标。

2.组织部分学科进行外出学习,拓宽教师视野。

3.丰富兴趣小组活动,发展文学社等学生社团组织。

4.巩固、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创建体育特色项目。

5.利用现有师资,进一步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6.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提高学生的学力。

7.以新校舍启用为契机,健全各专用室管理制度。

2007.9—2008.8

(四)师资队伍建设

总目标

具体目标

主要任务

保障措施

完成

时限

以“师德建设”为龙头,以校本研训为抓手,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积极争创区级师资队伍先进集体。

1.建立一支作风正派,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

2.师资队伍整体优化,部分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形成个人的教学特色。

3.教师学历基本达到区新一轮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专任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或在读),10%达到(或在读)研究生。

4.校级骨干20名,区级骨干5名,0—5年后备骨干5名。

其中培养美术、音乐、科技、体育特长的青年骨干3—4名。

5.骨干教师从业务型向科研型过渡,大部分教师能开展课题研究

6.学校无违反师德现象出现。

1.通过加强由班子成员组成的中心组学习,提高班子的战斗力。

2.拓宽校本培训途径,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3.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合理调整编制数和职数比例,优化师资结构与班子结构。

4.修改完善校违反师德处罚条例,杜绝违反师德行为。

5.专任教师全部完成教师专业化考核。

6.加强对校内0—5年教师的培养,安排好结对带教工作

7.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对多媒体等技术的运用能力。

1.成立校师训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自查工作,实行中层干部竟聘和考核制度。

2.完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方案。

3.在区镇名师与首席教师基础上评选校骨干教师。

4.确保学校师训方面专项资金,鼓励教师参加培训,提高福利待遇和奖励力度。

5.取得区督导室、局人事科、研训部、科研部等帮助,对相关目标达成度进行检测。

6.在教师的引进与培训方面更注重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

2005.9—

2006.8

1.做好区、镇、校三级骨干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2.总结学校校本培训方案,并着手制定新一轮师训方案。

3.改组教研组和年级组,组织对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的培训。

4.做好第二届校、镇、区骨干教师的评选工作。

5.结合师德建设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6.搭建舞台,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市、区及校级教学评比和展示活动。

对教师三年发展规划达成情况进行考核、检测、评价,指导教师制定新三年发展规划。

2006.9—

2007.8

1.完善中层竟聘制度,组织新一届中层班子。

2.把好引进教师关,加强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3.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区级培训,争取三年内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本科(个别在读)。

4.鼓励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

5.组织开展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强化教师教学综合技能。

6.英语教师完成区级全员培训。

2007.9—

2008.8

(五)教科研工作

总目标

工作目标

具体措施

责任人

完成

时限

发挥教育科研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科研体系,规范科研管理工作,全面实施科研兴校计划,加强团体协作,形成科研氛围,研训结合,以研促教,增强教师发展后劲,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实施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学校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和管理网络,完善市、区、校级课题网络结构,修订学校科研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科研过程管理常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