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404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933.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

《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 实验设计与评价题.docx

孙悟空72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国化学中考考点扫描适合教师和学生考点44实验设计与评价题

考点44实验设计与评价题

例1(2018•遂宁)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量取9mL水

用50mL量筒量取,仰视读数

B

验证某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熄灭证明是二氧化碳

C

鉴别蔗糖和硝酸铵两种固体

取样,分别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搅拌,用温度计测量两种溶液的温度

D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Na2SO4

加入适量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解析】A、量取9mL水,1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50mL的量筒;且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读数,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合理。

B、验证某瓶气体是二氧化碳,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合理。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取样,分别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搅拌,用温度计测量两种溶液的温度,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蔗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中合理。

D、硫酸钠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的设计中不合理。

【答案】C

例2

一、选择型实验设计与评价题

1.(2018·锦州)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氮气中混有的少量氧气

通过灼热的炭粉

B

鉴别氢氧化镁、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四种固体

加入适量的水,观察并感知温度变化

C

分离氯化钙和碳酸钙混合物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D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

【答案】B

【解析】A、由于氧气能与灼热的炭层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在除掉氧气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碳,故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氢氧化镁不溶于水,故水可以用来鉴别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镁四种固体,故正确;C、根据CaCl2、CaCO3这两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前者溶于水,后者不溶于水,可以将它们的混合物放入水中,进行溶解,其中CaCl2溶解于水中形成溶液,而CaCO3仍是沉淀存在,然后过滤所得滤渣为CaCO3,滤液是CaCl2,经过蒸发可得固体CaCl2,故错误;D、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硫酸钠和水,若硫酸过量,滴加硝酸钡溶液也会变浑浊,因此不能探究二者是恰好完全反应,故错误。

故选B。

2.(2018·金昌)区分下列各组物质,其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腈纶线和羊毛线

点燃,闻燃烧的气味

B

区分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液

C

区分固体硝酸铵和食盐

在烧杯中加水溶解,触摸杯壁

D

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答案】D

【解析】区分天然纤维和人工合成纤维可以采用灼烧法区分,有烧焦的羽毛味道的是天然纤维,A选项正确;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有较多浮渣的是硬水,B选项正确;利用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可以区分硝酸铵和食盐,C选项正确;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二氧化碳和氮气中,木条均会熄灭,无法区分二氧化碳和氮气,D选项错误;故选择D项。

3.(2018•巴彦淖尔)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氯化钠和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溶解、过滤、蒸发

B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Cl﹣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C

除去硫酸钾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镁

滴加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NO3

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触摸试管外壁

【解答】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解、过滤、蒸发后不能分离出氧化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取样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即使生成白色沉淀,也不能说明含有氯离子,应为碳酸根离子等也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硫酸镁能与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NH4NO3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硝酸钾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D。

4.(2018•日照)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清洗暖水瓶中的水垢

先用醋酸浸泡,再用水冲洗

B

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

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

C

区分腈纶线、羊毛线

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D

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

【解析】A、清洗暖水瓶中的水垢,先用醋酸浸泡,再用水冲洗,故选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B、清洗碘升华实验所用试管,因为碘溶于酒精,因此先用酒精清洗,再用水清洗,故选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C、腈纶线和羊毛线点燃闻气味时,羊毛线有焦羽毛味,而腈纶线没有,故选项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目的。

D、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故选项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

D。

5.(2018·襄阳)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B.将气体通过装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中的少量CO2

C.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CaO中的CaCO3

D.用点燃的方法鉴别涤纶线与羊毛线

【答案】C

【解析】A、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B、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能除去杂质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的原则,正确;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将固体粉末加水溶解、过滤,除去的是CaO,不能除去碳酸钙,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D、羊毛线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线燃烧产生特殊的气味,可以鉴别,正确。

故选C。

点睛:

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2018•益阳)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完全相符的是(  )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该固体为碳酸盐

B

向某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CO2

C

将黄铜与铜片相互刻画

铜片上有明显刻痕

组成改变导致性能改变

D

电解水

生成的H2和O2的质量比为2:

1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解答】A、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产生气泡,该固体不一定为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项“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完全相符。

B、向某气体中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说明气体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该气体不一定是CO2,也可能是氮气等气体,故选项“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完全相符。

C、将黄铜与铜片相互刻画,铜片上有明显刻痕,说明物质的组成改变导致性能改变,故选项“实验”、“现象”及“结论”完全相符。

D、电解水,生成的H2和O2的体积比为2:

1,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完全相符。

故选:

C。

7.(2018·岳阳)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涤纶

点燃后闻气味

B

鉴别KOH、(NH4)2SO4、BaCl2、HCl四种溶液

不另加试剂

C

除去铁粉中少量的铜粉

加足量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解答】A、点燃后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纤维,产生烧纸气味的是棉纤维,产生特殊气味的是涤纶,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其中有一种溶液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时出现一次白色沉淀和一次放出气体,该溶液为(NH4)2SO4溶液;与(NH4)2SO4溶液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溶液为KOH,产生白色沉淀的为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无任何明显现象的为HCl;不加其他试剂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粉能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C。

 8.(2018•河池)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序号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某集气瓶中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验证稀盐酸与NaOH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向反应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

C

除去N2的少量H2

将气体依次通入灼热CuO和浓硫酸

D

稀释浓硫酸

将水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解答】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燃烧的木条熄灭,也不能确定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这是因为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论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将气体依次通入灼热CuO和浓硫酸时,通过氧化铜时能够除去氢气,通过浓硫酸时能够除去反应生成的水,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将水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中,应该把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故选:

C。

9.(2018•通辽)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A.除去氯化银中的氯化钠,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加足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C.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壁

D.鉴别CO2和SO2,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

【解析】A、氯化钠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碳酸钾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具有挥发性,再蒸发除去盐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O2和SO2与水反应,分别生成碳酸、亚硫酸,均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

D。

7.(2018·随州)下列实验中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可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粉末

B.不需要加入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出NaOH、NaCl、HCl、 FeCl3四种溶液

C.除去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可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D.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可以加水溶解

【答案】C

【解析】A、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CuO粉末,可以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该方案能达到目的;B、通过观察呈黄色的为氯化铁溶液,将氯化铁少量分别滴加到盛有剩余三种溶液少量的试管中,出现红褐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取剩余溶液中的一种滴加到红褐色沉淀中,若沉淀消失,加入的是盐酸,另一剩余是氯化钠,可以鉴别,该方案能达到目的;C、CuCl2溶液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CuCl2溶液中混有的少量FeCl2,可加入适量铁粉,不会除去FeCl2,除去的是CuCl2,该方案不能达到目的;D、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加水溶解可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该方案能达到目的。

故选C。

10.(2018•铁岭)下列实验步骤或检验方法正确的是(  )

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是:

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B.用氯化钠固体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步骤是:

计算、量取、混匀

C.鉴别硝酸铵和氯化钠,可分别取固体加少量水溶解,触摸容器外壁

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

【解析】A、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最后计算产率,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用氯化钠固体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分别取固体加少量水溶解,能使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温度几乎无变化的是氯化钠,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中不一定含有碳酸盐,也可能是活泼金属等,故选说法错误。

故选:

C。

11.(2018•烟台)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水中的Mg2+、Ca2+、SO42﹣,得到精盐水

依次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B

检验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

取适量样品加水充分溶解,滴加CaCl2溶液

C

分离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

加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除去MnO2中少量的KCl

加水充分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解析】A、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完全反应后,再进行过滤,最后再加入盐酸除去反应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取适量样品加水充分溶解,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能与滴加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可以检验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但不能分离出铁粉,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AC。

 12.(2018·潍坊)下列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

小木条变成黑色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溶液变成紅色

不能说明CO2与水反应

C

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

红棕色消失

碳与NO2发生化学反应

D

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

产生大量气体

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解答】A、用小木条蘸少量浓硫酸,小木条变成黑色,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木材、纸张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B、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溶液变成紅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C、向盛有红棕色NO2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活性炭,红棕色消失,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错误。

D、向H2O2溶液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产生大量气体,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的速率,说明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故选项根据实验操作所得出的结论正确。

故选:

D。

 13.(2018•镇江)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和SO2

鉴别

分别通入稀KMnO4溶液,观察现象

B

CaO中含有CaCO3

检验

取样,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C

MnO2和K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D

BaCl2溶液混有Ba(NO3)2杂质

除杂

先加入过量Na2SO4溶液,过滤、洗涤;再向所得固体中加入适量稀盐酸

【解析】A、稀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SO2能使稀KMnO4溶液褪色,二氧化碳不能,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C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氧化钙不能,可以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CO3,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用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的方法进行分离,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BaCl2溶液、Ba(NO3)2均能与过量Na2SO4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D。

 14.(2018•绥化)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区分羊毛和棉花

灼烧,闻气味

B

鉴别NH4Cl和KCl

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D

Fe粉中混有CuCl2

加入足量的水,过滤

【解析】A、分别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另一种是棉花,该选项设计合理;

B、加熟石灰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氯化铵,另一种是氯化钾,该选项设计合理;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选项设计不合理;

D、加入足量的水时,氯化铜溶解在水中,过滤得到铁粉,该选项设计合理。

故选:

C。

15.(2018·宿迁)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碳酸钠

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过滤

B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加适量的稀盐酸

C

鉴别硝酸钾和氯化铵固体

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D

鉴别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

取样,分別滴加硝酸银溶液

【解答】A、加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后,虽然能够除去碳酸钠,但是带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B、加适量的稀盐酸时,氧化钙和碳酸钙都能够和稀盐酸反应,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C、取样,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时,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氯化铵,另一种是硝酸钾,该选项方法正确;

D、取样,分別滴加硝酸银溶液时,稀盐酸和氯化钠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区分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该选项方法不正确。

故选:

C。

16.(2018•百色)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鉴别化肥KNO3和NH4Cl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解答】A、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加入足量的铜粉时,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因此不能除去硫酸亚铁,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时都无明显现象,无法区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够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氯化铵,另一种是硝酸钾,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

D。

17.(2018·淄博)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B)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澄清石灰水与氯化钡溶液

通入CO2

B

鉴别食盐水与稀盐酸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C

鉴别纯碱溶液与烧碱溶液

滴加稀硫酸

D

鉴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钾溶液

滴加硫酸铜溶液

【答案】B

【解析】A.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变浑浊,氯化钡与CO2不反应无现象,故此方案合理;B.酚酞试液在食盐水与稀盐酸中均呈无色,故此方案不合理;C.纯碱溶液滴加稀硫酸有气泡,烧碱溶液滴加稀硫酸无现象,故此方案合理;D.稀盐酸加入硫酸铜无现象,氢氧化钾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有蓝色沉淀,故此方案合理.

18.(2018•聊城)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将粗盐中混有的泥沙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

B

从混有少量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

先加水溶解,再蒸发结晶

C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

加适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鉴别CaCO3、NaOH、NaCl、NH4NO3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

【解答】A.粗盐中的氯化钠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所以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故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所以从混有少量NaCl的KNO3中得到较纯净的KNO3固体,先加热水溶解制成饱和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即可,故错误;

C.氯化钡与氯化镁不反应,能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镁,所以可用适量的BaCl2溶液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MgSO4,过滤即可,故正确;

D.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会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会降低,而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所以可用加水,观察的方法加以鉴别,故正确。

故选:

B。

19.(2018·德州)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答案】C

【解析】生活中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较少的硬水;食盐能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将粗盐加适量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能提纯粗盐;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而一氧化碳不能,不符合除杂原则;将铁丝插入氯化镁溶液中,铁与氯化镁不反应,说明铁不如镁活泼;将铁丝插入氯化铜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出现,说明铁比铜活泼。

故选C。

20.(2018•徐州)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滴加酚酞试液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C.鉴别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三种固体:

加水

D.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加热

【解析】A、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钠、氢氧化钠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不能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已变质,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

B、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可通过澄清的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C、碳酸钙难溶于水;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

D、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