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300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docx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附件1: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一、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编制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非正式行政建制单位专用区划代码。

本规范可作为对《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国统字[2000]64号文)和《民政统计代码编制规则》(民发〔2002〕170号)的补充。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

《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国统字[2000]64号文)

《民政统计代码编制规则》(民发〔2002〕170号)

三、本规范使用术语定义

县及县级以下非正式行政建制单位。

指国家正式命名的行政区划之外的单位,如开发区、管理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政企合一单位以及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管理需要的对象单位等。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

指在国家正式行政区划代码及民政统计代码之外,由人口计生部门根据工作需求,按照本规则编制的专用区划代码,简称为“专用代码”。

政企合一单位。

指集企业与政府管理职能于一体的独立单位,如:

农、林、牧、渔场,独立工矿区等。

四、区划代码编码规则

(一)代码结构

区划代码分四段,由15位阿拉伯数字构成。

其结构如下:

XXXXXXXXXXXXXXX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扩展代码段)

(二)编码方法

第一段6位数字代码表示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市(地区、自治州、盟)、县(自治县、市、市辖区、旗、自治旗)的名称。

统一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国家标准。

其中:

第一、二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66表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三、四位表示市(地区、自治州、盟及国家直辖市所属市辖区和县的汇总码)。

具体编码方法为:

01-20,51-70表示省直辖市

21-50表示地区(自治州、盟)

71-80表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代码。

用于民政部门未给予编码的单位。

第五、六位表示县(市辖区、县级市、旗)。

具体编码方法为:

01-18表示市辖区或地区(组织者、盟)辖县级市

21-70表示县(旗)

71-80表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代码。

用于民政部门未给予编码的单位。

81-99表示省直辖县级市

第二段3位数字代码表示街道、乡(镇)和政企合一单位,参照《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国统字[2000]64号文)和《民政统计代码编制规则》(民发〔2002〕170号)。

具体编码方法为:

001-099表示街道(地区)的代码

100-199表示镇的代码

200-399表示乡的代码

400-599表示政企合一单位的代码

700—899表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代码。

用于民政部门未给予编码的单位。

所有代码应在辖区范围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不足3位的在顺序编码左边用“0”补足3位。

第三段3位数字代码表示村(居)委员会代码。

依据《统计上使用的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国统字[2000]64号文)和《民政统计代码编制规则》(民发〔2002〕170号)。

具体编码方法如下:

001-199表示居民委员会代码(含社区)

200-399表示村民委员会代码

800—899表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代码。

用于民政部门未给予编码的单位。

所有代码应在辖区范围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不足3位的在顺序编码左边用“0”补足3位。

扩展代码段3位数字表示村(居)民小组代码。

若省级人口计生部门确认需要采用,应在村(居)委员会辖区内由小到大顺序编写,不再细分村(居)民类别。

(三)赋码规则

当只表示乡及乡以上区划代码时,不足12位的在编码右边用“0”补足12位代码;有组级扩展代码的,当只表示村及村以上区划编码时,不足15位的在编码右边用“0”补足15位代码,以保证代码的长度统一。

各级区划代码用数字表示超出范围时,可用字母替代数字表示超出范围部分,字母替代的顺序为“A”-“Z”,替代方式为低位到高位逐位替代。

为了保持代码的唯一性以及有利于计算机较长时间存贮数据,区划所属关系或性质变更时,应重新编码。

原则上不得再将原代码赋予其他区划。

附件2: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文件命名及格式规范

一、用途

(一)供确有需要的个别省(区、市)向全国区划代码中心数据库统一上报辖区范围内目前实际在用的全部区划代码数据。

(二)供各级从全国区划代码中心数据库下载本地或其他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数据文件,用于其他应用。

二、区划代码文件命名规则

各地可按纯文本(TXT)格式或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格式两种格式上报区划代码文件,文件名称统一为:

“dzm”+年(4位)+月(2位)+半角字符‘_’+单位编码(6位)

例:

湖南省上报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全国区划代码中心数据库的2006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专用区划代码文件的名称为:

dzm200605_430000.txt或dzm200605_430000.xml

三、区划代码内容表述规范

区划代码文件包含两项信息:

区划名称和区划代码

(一)区划名称

凡国家正式确定的法定行政区划,其名称均应采用当地政府认可的规范性名称或简称。

本地区区划名称不包含上级区划名称。

(二)区划代码

区划代码至少为12位,加上扩展代码应为15位,即:

省(2位)+市(2位)+县(2位)+乡镇(3位)+村(3位)+组(3位)

(三)格式规范

1、TXT文件格式

TXT格式文件是以Unicode方式编码。

TXT格式文件内容:

第一项为区划代码,第二项为区划名称。

每个单位占一行,前后两项之间以英文半角“,”符号分隔。

2、XML格式文件规范

人口计生部门区划代码数据XML格式文件遵照可扩展标记语言XML1.0规范标准,以北京市代码XML格式文件内容为例:

xmlversion="1.0"encoding="GB2312"standalone="no"?

>

北京市

市辖区

东城区

**镇

**村

**组

**组

……

**村

**组

**组

……

……

**镇

**村

**组

**组

……

**村

**组

**组

……

……

……

西城区

**镇

**村

**组

**组

……

**村

**组

**组

……

……

**镇

**村

**组

**组

……

**村

**组

**组

……

……

……

……

……

注:

1、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全省的编码内容,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全地(市、州)的编码内容,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全县的编码内容,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全乡镇的编码内容,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全村的编码内容。

  2、标签中NUMB属性表示单位编码,共15位(省级2位+市级2位+县级2位+乡级3位+村级3位+组级3位扩展),标签中NAME属性表示单位名称。

3、标签中的数据表示组级的编码内容,组级三位代码为扩展代码,上述示例为有组级扩展代码的情况,如无组级扩展代码,则去掉标签中内容,去掉其余各标签中NUMB属性值15位的后三位,保持为12位编码。

附件3: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变更对照表

文件命名及格式规范

一、用途

(一)供确有需要的个别省(区、市)向全国区划代码中心数据库统一上报辖区范围内目前实际在用的全部区划代码变更情况。

(二)供省、县两人口计生部门核查区划代码变动情况时手工填写的标准格式,并经部门主管领导审定签字后存档备查。

同时作为省、县分级登录全国区划代码中心数据库并填写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变动情况的依据。

(三)供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从全国区划代码中心数据库中下载,用于同步本地历史数据。

二、变更对照表文件命名规则

“dzmdzb”+年(4位)+月(2位)+半角字符‘_’+单位编码(6位)

例:

湖南省上报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全国区划代码中心数据库的2006年区划代码变更对照表的文件名称为:

dzmdzb200605_430000.txt或dzmdzb200605_430000.xml

三、变更对照表内容表述规范

(一)表格内容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单位变更对照表

领导签字:

年月日

原区划名称及代码

变更情况

现区划名称及代码

备注

原区划名称

原12(或15)位区划代码

并入

现区划名称

现12(或15)位区划代码

原区划名称

原12(或15)位区划代码

变更

现区划名称

现12(或15)位区划代码

新增

现区划名称

现12(或15)位区划代码

(二)填表说明

1、“原区划名称及代码”填写变更单位变更前的名称和代码,当现区划代码为新增代码时,“原区划名称及代码”应该空填;“现区划名称及代码”填写变更后的名称和代码。

2、“变更情况”包括以下3种情况:

并入:

指撤销的原有区划,并入一个已经存在的区划;

新增:

指新增一个原来未有的区划;

变更:

指区划地域的名称或代码有变动。

3、单次区划的变动可能需要分别填写表中若干行。

例如,将A乡和B乡合并,命名为新的C乡,则表中主要内容见下表(此时,先填写新增C乡):

原区划名称及代码

变更情况

现区划名称及代码

备注

新增

C乡

现12(或15)位区划代码

A乡

原A乡区划代码

并入

C乡

现12(或15)位区划代码

B乡

原B乡区划代码

并入

C乡

现12(或15)位区划代码

(三)格式规范

1、TXT文件格式

TXT格式文件是以Unicode方式编码。

TXT格式文件内容:

第一项为变更单位所属上级名称,第二项为变更单位所属上级单位代码,第三项为原区划名称,第四项为原区划代码,第五项为变更情况,第六项为现区划名称,第七项为现区划代码。

每个变更单位占一行,前后两项之间以英文半角“,”符号分隔。

2、XML格式文件规范

XML格式文件遵照可扩展标记语言XML1.0规范标准,格式示例如下:

xmlversion="1.0"encoding="GB2312"standalone="no"?

>

110101*********

**村

110101*********

**村

2

……

注:

1、标签中的标签分别表示变更单位的上级单位编码和单位名称;

2、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变更单位的旧编码,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变更单位的旧名称,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变更单位的新编码,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变更单位的新名称,标签中的数据表示关于此项变更的备注内容;

3、每一条编码的变更记录为一组标签内容;

4、标签中的内容为“变更情况”代码,分别为1:

并入;2:

变更;3:

新增;

5、对于新增代码,标签中的数据为NULL。

 

附件4:

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与民政统计代码比对情况表

单位名称:

单位代码:

日期:

民政部门

区划代码

民政部门

区划名称

人口计生部门

区划代码

人口计生部门区划名称

不一致

情况说明

备注

注:

“不一致情况”指人口计生区划代码与民政统计代码的比较结果有如下几种:

1、名称相同,代码不同;2、代码相同,名称不同;3、代码和名称均不同;4、人口计生部门无相应名称和代码;5、民政部门无相应名称和代码。

 

人口计生委办公厅2006年12月26日印发

校对人:

王瑾玲共印150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