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2913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

《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docx

上杭二中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

上杭二中2010-2011第二学期高二期末历史试卷

郭玉梅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分)

1.“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不精《老》《庄》,不能忘世;不参梯,不能出世。

”从中可以看出儒家思想的特点是()

A.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B.注重研究社会现实

C.着重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D.重视研究人的前世来生

2.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孟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都呈现出艺术内容世俗化的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思潮的变化C.社会上层的倡导D.传统文化的影响

4.第十七届中国豆腐文化节开幕式在安徽淮南市隆重举行。

在对豆腐起源的探究中,下列说法最为可信的是()

A.宋代的《清异录》中首次提到制豆腐的方法——足够证明豆腐是从宋代开始出现

B.朱熹认为“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源于西汉——朱熹是大学问家,其说法可信

C.朱元璋兵败徽州时,吃了发酵的“毛豆腐”——故民间认为豆腐源于明初

D.河南出土的东汉墓葬中有“豆腐作坊石刻图”——证明东汉时已经出现豆腐

5.《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有这样的评述:

“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

”这两个学说最终形成于()

A.17世纪初期B.18世纪中期C.19世纪中期D.20世纪初期

6.京剧是由几种地方剧种融合、传承和创新发展而来。

这些地方剧种主要来自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西南地区D.江南地区

7.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

“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

国谁窃?

转相窃之于民而己。

”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8.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

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

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

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

9.莱特兄弟的巨大贡献主要体现在()。

A.铁路交通B.公路交通C.海上交通D.航空运输

10.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国人最先引进的是西方学术思想B.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传统伦理

C.国人引进西方政治制度是成功的D.国人最后觉悟要引进马克思主义

1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梁启超引用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

1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14题)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最有可能被称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A.康有为B.毛泽东C.孙中山D.陈独秀

13.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曾经多次采访报导过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

在创作于1937年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他这样描绘道: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D.八路军开辟抗日根据地

14.《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15.老师介绍右边这幅古意盎然的书法艺术,内容以词的形式,描述作者的心情,并要同学讨论其可能的时代。

其中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这是甲骨文,但商代以后不用,这应当是商代的作品

B.这是汉代的隶书,商代也没有纸张,这应当是汉代的作品

C.这是汉代的隶书,但汉代没有发展出词的文学形式,这应当是宋代的作品

D.这是甲骨文,但宋代对甲骨文并没有认识,这应当是民国初年的作品

16.近代中国人在探索救国道路时作过多种选择,其中首先主张“走俄国人的路”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孙中山D.毛泽东

17.右图是故宫里的一块牌匾,其中蕴含的思想来自于

A.墨家B.儒家C.道家D.法家

18.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9.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三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在海湾战争中从发现一个机动目标到发动袭击需要一天的时间,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差已经缩小到一个小时,在阿富汗战争中仅需要10分钟的时间,这一状况与哪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直接相关

A.信息技术B.原子能技术C.生物技术D.航天技术

20.面对教皇和皇帝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

“我是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

”这表明他()。

A.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做法不满B.痛心于天主教分崩离析的局面

C.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D.得到了广大信徒的支持

21.下图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关于这三部著作的表述,正确的是()

A.抨击专制王权;叙述封建官僚家庭的衰落;挑战教会神学

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

C.短篇抒情诗歌;文学剧本;科学游记

D.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思想

22.在欧洲启蒙思想家看来,“自由”、“平等”是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

在中国最早大力倡导这一观念的是()。

A.李贽的“异端”思想B.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D.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23.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

24.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

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

25.现代主义流派往往反理性、反传统,这种表现手法反映了20世纪初的人们:

A.追求幸福、爱情、自由的社会心态

B.要求解放人性、个性和积极进取的群体心理

C.消极、悲观、虚无、迷惘的群体情绪

D.在物欲横流下被金钱异化的变态心理

26.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曾说:

“每个人都有两个祖国,他自己的国家和法国”。

他的根据是

A.法国曾帮助美国打败英国殖民者

B.美国革命是在法国大革命影响下爆发的

C.法国启蒙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D.美法两国有着共同的利益

27.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A.生B.旦C.净D.丑

28.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下列红色旅游景点最能见证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的是()

29.图1为《四书》《五经》的书影。

“四书五经”作为儒家经典的合称,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30.下列人物不属于文艺复兴初期“三杰”的是()

A.但丁B.薄伽丘C.达·芬奇D.彼特拉克

31.自从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迅速更新换代。

其中使用集成电路设计的计算机属于()。

A.第一代B.第二代C.第三代D.第四代

32.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此文反映

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3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2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6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10分)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

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6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的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

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

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的保障。

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

“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中国革命纪录》

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娥民生主义尚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些事。

――《孙中山全集》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9分)

3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

“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

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例)?

(9分)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6分)

 

上杭二中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

答案卷

33题

(1)方式--------------------------------------------------------------------------------------------------2

原因————————————————————————————————————4

(2)化---------------------------------------------------------------------------------------------------------4

----------------------------------------------------------------------------------------------------------------

6

(3---------------------------------------------------------------------------------------------------------------6

34-

(1)------------------------------------------------------------------------------------------------------

----------------------------------------------------------------------------------------------------------------6

(2-------------------------------------------------------------------------------------------------------------

 

———————————————————————————————————————9

35

(1)------------------------------------------------------------------------------------------------------

----------------------------------------------------------------------------------------------------------------

——————————————————————————————————————9

(2)----------------------------------------------------------------------------------------------------------------

 

6

 

期中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所谓不知《春秋》,不能涉世”的含义是:

“不熟知《春秋》的含义,就不能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

从这层含义可知,儒家思想注重研究社会现实,故选B。

2.B      

解析:

孟子提出的观点是民贵君轻,社稷次之,A是墨子,C是孔子,D是韩非子。

3.A      

解析: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故此题应该选择A。

4.D      

解析:

考查历史常识,文物是当时时代的实物,最具史料价值,最可信。

5.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生存竞争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内容(1859,《物种起源》),阶级斗争指的是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的内容(1848),这两部书都是在19世纪中期发表,故选C

6.D      

解析:

京剧融合了昆曲、徽剧、弋阳腔和汉剧等江南地方剧种,并吸收了梆子、秦腔、等艺术的优点。

在十九世纪中晚期,随着徽班进京在北京形成京剧。

7.C      

解析:

针对韩愈《原道》里对君主的吹捧,严复揭露君对民的苛求与残暴,严复指出:

君不是救世主,而是窃国大盗。

这体现了维新派代表人物抑君权、张民权的主张。

8.D      

解析:

“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里所收之利、所得之薪是归国家所有,为国民共享的,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

故选D。

9.D      

解析:

莱特兄弟发明并首次驾驶飞机飞行成功。

10.B      

解析:

在陈独秀看来,中国人先是学习西方“学术”,结果“相形见绌”,后学西方“政治”,结果“保守残缺”,因此陈独秀认为国人觉醒的主要障碍是“伦理问题”,即中国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11.D      

解析:

梁启超通过“中人”、“日人”在学习西方方面的差异,即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论述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对中日两国在“三十年后”甲午战争中衡量强弱的教训,为其仿效日本进行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12.A      

解析:

马丁·路德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发起者,主张因信称义,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在《孔子改制考》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这与马丁·路德有相似之处。

故选择A项。

13.C      

解析:

解答本题时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37年”和关键词“大迁移”、“武装宣传”。

14.B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某人”认为“克己复礼”就是战胜自己的私欲,复归天理的本源。

这是程朱理学思想。

程朱理学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礼、义、仁、智的美德,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选择B项。

A项不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的本性、私欲的关系,而A项则是天理与人伦的关系;C、D两项属于陆王心学的思想,认为“两种”是人心中的天理,故排除。

15.D      16.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给正在寻求救国之道的中国知识分子带来了新的希望。

李大钊最早发表了关于十月革命的文章,指出这一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主张“走俄国人的路”,所以选A。

其他答案都不符合史实

17.B      

解析:

养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书,是说帝王要中庸正直,仁爱和谐。

是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高要求。

儒家思想核心。

清朝皇帝来警示自己的言行举止,能激励自己做个好皇帝,成为一代名君.

18.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

儒家思想在汉初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以来,一直与道家、佛教思想斗争融合,故③项错误,排除,选择B项。

19.A      

解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不断发展,在军事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材料展示的是信息技术在军事斗争中的运用。

20.C      

解析:

路德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面对围剿,能够坚持自己的主张,体现了他坚强的斗志和不屈服的精神。

21.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十日谈》:

短篇小说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代表之作,作者是薄伽丘,文艺复兴三杰。

《红楼梦》:

长篇小说,叙述封建官僚家庭的衰落,反对封建礼教,作者是曹雪芹。

《物种起源》:

科学游记,阐述自然选择的进化论思想,挑战教会神学,作者是达尔文。

依据上述内容,A项的第一个不对,B项的第一个不对,C项的第一个和第二个都不对,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2.D      

解析:

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提倡自由平等思想,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最容易误选的是A项,李贽反对崇拜权威,主张个性解放,但其思想属于传统的民权思想,不可能提出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3.C      解析:

此文出自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从1916年9月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24.C      解析:

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

该题通过“小国寡民”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

因为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

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

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由此判断②③与题意无关。

25.C      解析:

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流露出艺术家愤怒、消极、悲观、失望等各式各样的复杂心理。

26.C      解析:

本题考查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不仅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产阶级运动起了思想启蒙和解放作用。

27.B      28.C      

解析: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是1940年1月《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这个时期是中共历史上的延安时期。

29.C      解析:

南宋朱熹为《四书》集注,从此《四书》地位高于《五经》,成为儒家经典。

30.C      解析: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之一。

31.C      解析:

计算机发展历经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阶段。

32.D      解析:

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学习的目的是要明道,是要救世,也就是为现实服务。

这种思想救世顾炎武提出的“经世致用”。

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ADC6-10DCDDB11-15DACBD16-20ABBAC21-25DDCCC26-30CBCCC31-32CD

二、非选择题

33.

(1)方式:

官营。

2

    原因:

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4

(2)变化:

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4

原因:

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6(其中两点即可)

(3)认识:

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

6

34.

(1)华盛顿:

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回归私人生活。

孙中山:

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

6

(2)对他们辞职的评价:

华盛顿:

不贪恋权位,在防止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

孙中山:

观点一:

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

观点二:

对袁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