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234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docx

《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docx

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精编版

居家养老模式的成本解析

居家养老模式的提出

居家养老模式的提出是对我国现阶段情况的真实反映。

面对“未富先老”的社会状况,它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背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家庭养老功能的逐渐弱化。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4-2-1”模式的家庭模式逐渐成为主流,这给家庭养老带来了很大负担,人们不得不日夜奔波,无暇顾及老小;与此对应的是,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意识不断强化,使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

2.老年人需求的多样性。

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之后,老年人会追求更高的需求层次。

安全的需要、社交或感情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越来越成为老年人的关注的焦点。

社会养老和机构养老无法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家庭养老虽然可以承担,但是又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

3.政府财政和企业财务压力增加。

老龄化社会的临近,养老支出增大,政府财政支出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经济较为贫困落后的地区,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和日渐紧缺的养老机构,使财政负担更重。

对企业而言,养老资金的缴纳也是一笔愈加庞大的开支,加大了企业的财务压力和风险。

4.为居家养老模式的实行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

截至2010年底,全国有8.7万个城市社区、59.5万个建制村(社区),国共建成综合性的社区服务中心1.3万个,社区服务站4.4万个,专项社区服务设施9.6万个,我国社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居家养老模式的独有优势

居家养老模式充分结合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特点,在降低成本、提供就业、防范风险、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天然的比较优势。

1.家庭和社会的成本的降低。

居家养老模式结合了其他两种养老模式的特点,是对现有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

对家庭而言,避免了额外赋闲在家照顾老人或是减免了聘请专业人员的费用,从而减轻了家庭负担,节约了家庭的开支。

对国家社会而言,可以相对减少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费用和专业人员的服务费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双方的成本。

2.风险的降低。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成本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子女选择外出工作,形成了家庭“空巢”现象,如果老年人突发疾病,将会对生命造成直接威胁。

中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估计,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

家庭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

机构养老中也在存在着诸多虐老现象,服务没有完全到位,有的甚至出现火灾、老年人意外死亡等突发事件。

居家养老模式在这方面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根据中国传统的“远亲不如近邻”的文化观念,由于社区近邻的多方帮助,他们之间能够互相照应,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帮助老年人摆脱险境。

二是符合了老年人的文化心理,减少了老年孤独感,使老年人的精神有所寄托,体现了老年人独立自主的意愿。

在社区生活中,老年人之间能够相互交流、愉悦身心,对老年的身心健康有不小的作用。

研究显示,机构养老老人具有总体健康状况差、死亡风险相对大的特点;而家庭或社会支持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而且可以提高健康率,家庭或社会支持在机构养老老人群体更具重要性。

3.社会效益显著。

居家养老模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有助于社会分工的发展。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除了基本的衣食住行外,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也会要求社会提供专业化的养老保险、特殊的医疗保障措施、专业的

护理人员等等。

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的需求市场逐渐扩大,对社会的再分工有了更高的要求。

(2)有助于社会就业压力的缓解。

随着老年人市场的分工专业化,以及日益扩大的老年人市场,我国养老服务专业人员极度供需不平衡,对专业服务需求与日俱增。

以养老护理员为例,全国潜在需求在1000万人左右,但目前全国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几万人,存在着巨大就业岗位需求。

只要对现有失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考核,就可以缓解我国目前巨大的人口就业压力。

(3)有助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中华民族有重孝的文化传统,养老事业本身就具有公益性。

随着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不断开展,逐步实现活动的制度化,可以加强我们下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带动社会公益事业的进步。

(4)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居家养老模式整合了个人、家庭、社区、政府、社会等方面养老资源的投入。

个人、家庭和政府主要提供物质养老资源,保障老年人的衣食住行;精神方面需求则主要依赖于家庭和社区提供。

同其他养老模式对比,社区服务的加入,使社区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加之前文所述优点,它优化了全社会的养老资源的配置。

当前桎梏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因素

居家养老模式虽然优势明显,并在我国部分地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居家养老模式制度建设欠缺。

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由于缺少制度建议,居家养老模式发展明显后劲不足,是至今很多地方仍处于试点状态的原因之一。

国家没有真正地建立起对社区资助的持续机制,也没有对民营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系列的政策扶持制度和监管制度。

社区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资金财力有限,无法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持久、完整、高质量的服务。

2.人力资本数量不足和质量偏低。

主要是缺少专业化的人员和志愿者服务。

对专业化的服务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志愿者服务也没有建立起持续、定期的机制,这样就直接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在缺少专业化队伍的同时,社区服务人员多为离退休妇女,没有经过专业的上岗培训;在志愿者中,大都没有相关的专业背景或者没有经过一定的培训,无法提供专业化服务,与老年人的预期服务水平有很大差距。

3.服务内容单一和服务质量偏低。

社区养老服务提供的内容往往局限于一些简单的衣食住行方面,而对于专业化的医疗、养老保险、心理咨询等服务匮乏,而这些正是老年人所急需的。

4.社区建设仍较落后。

尽管我国社区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够齐全,如缺少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老年人体育文化娱乐设施的缺乏;社区信息化建设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应急需要等等。

促进我国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措施

针对我国目前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多途径地解决上述问题才能发挥它在解决我国养老问题上的巨大作用。

1.加大制度建设。

从资本投入、社区建设、社区服务规范、服务反馈、服务评级等建立起一系列持续高效的制度,形成全局性规划。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发展,使社区能够获得更大的资金支持。

另外,要积极进行多渠道融资,采取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吸引民间资本,支持鼓励社区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

2.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

探索与高校和职业学院合作开设专业的模式,加强对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采取激励措施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如提升服务人员的经济待遇、建立起优秀社工服务制度、鼓励全社会参与到敬老爱老的活动中来等,以缓解人力资本不足的矛盾。

3.建立起持证上岗制度。

推行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专业化,解决服务人员职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

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培训,形成一支具有高效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使志愿服务常态化,提高养老服务的频率和质量。

加强对养老专业服务人员的护理素质和家政素质的培训考核,无证者不得上岗,从而使服务水平得到保证的基础上,养老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4.加大养老社区建设。

从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化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入手,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

建立专业化服务设施,满足老年人的多重需要;加强社区的信息化建设,为老年人的交流提供便利,也适应了老年人的应急需要;提高社区的组织管理水平,对改善老年人的整体服务水平有着重大作用。

结语

居家养老模式结合了机构养老和家庭养老的特点,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养老模式,虽然现阶段存在不少的问题,但对于解决我国养老问题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只要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自主性,解决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就可以使许多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安祥的晚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