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109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docx

精选高中生物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Ⅱ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展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Ⅱ)

 1.简述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过程,并说出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

(重、难点) 2.说出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3.概述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生用书P18])

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阅读教材P10~P11)

1.验证方法:

测交法。

2.遗传图解

二、自由组合定律(阅读教材P11)

时期

形成配子时

遗传因子间的关系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实质

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阅读教材P12)

1.表现型:

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2.基因型:

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或Dd。

3.等位基因: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1.思考

在测交实验中,子代出现4种比例相等的性状类型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F1是双杂合子,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

2.判断

(1)测交实验必须有一隐性纯合子参与。

(√)

(2)测交实验结果只能证实F1产生配子的种类,不能证明不同配子间的比例。

(×)

(3)多对相对性状遗传时,控制每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先彼此分离,然后控制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再自由组合。

(×)

(4)孟德尔在以豌豆为材料所做的实验中,通过杂交实验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假设进行解释,再通过测交实验进行验证。

(√)

(5)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AABb。

(√)

主题一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学生用书P18]

结合孟德尔对两对相对性状测交实验所得的实验结果,完成下面的分析。

 表现型

项目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实际子粒数

F1作

母本

31

27

26

26

F1作

父本

24

22

25

26

(1)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1∶1。

(2)由

(1)可推知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1∶1∶1∶1。

(3)通过测交实验的结果可证实

①F1产生4种类型且比例相等的配子。

②F1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了分离,不成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若测交后代有两种性状,且数量之比为1∶1,试分析F1的遗传因子组成。

提示:

由于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配子yr,所以测交后代的性状与比例由F1决定,由于后代有两种性状且比例为1∶1,说明F1能够产生两种配子且比例为1∶1,其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或Yyrr或YYRr或YyRR。

 测交也可用乘法原理进行解释

1.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是显性,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

下列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2.(2016·辽宁实验中学月考)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

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正确的是(  )

A.测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3∶1

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子代所占的比例为5/8

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子代所占的比例为1/2

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方法

①测交法:

双杂合子F1×隐性纯合子,后代F2中双显性∶前显后隐∶前隐后显∶双隐性=1∶1∶1∶1。

②自交法:

双杂合子F1自交,后代F2中双显性∶前显后隐∶前隐后显∶双隐性=9∶3∶3∶1。

主题二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及遗传规律的再发现[学生用书P19]

1.归纳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豌豆作实验材料是成功的首要条件

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①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可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②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③花较大,人工去雄和异花授粉较方便。

(2)对相对性状遗传的研究,从一对到多对

①生物的性状多种多样,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有n对性状自由组合,后代的性状组合会有2n种,这是很难统计的。

②孟德尔采取了由单因素(即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因素(即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研究方法。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孟德尔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统计,从而发现了生物性状的遗传在数量上呈现一定的比例,并最终解释了这些现象。

(4)运用假说—演绎法这一科学方法

孟德尔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按“提出问题→实验→假设(解释)→验证→总结规律”的科学实验程序进行。

(5)创新的验证假说

孟德尔创新性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证实了对实验现象的解释,验证了假说的正确性,并归纳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1)等位基因

图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有A和a、D和d。

(2)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①基因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内因,而表现型是生物性状表现的外部形式。

②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如DD、Dd都表现为高茎。

③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不一定相同,如藏报春25℃开红花,30℃开白花。

基因型相同,但由于环境不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

1.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了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下面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是他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

A.先只针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然后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B.选择了严格自花传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C.选择了多种植物作为实验材料,做了大量的实验

D.应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解析:

选C。

选项A、B、D是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选项C不能说明成功的原因。

因为无目的、无意义的大量实验只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他曾花了几年时间研究山柳菊,结果却一无所获,也反过来说明正确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前提。

2.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当体温为28℃时体色灰绿,随着体温逐渐升高体色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为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

这表明(  )

A.这种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性状

B.这种蜥蜴的体温能够引起体色的变异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题三 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与联系[学生用书P20]

1.区别

 定律

项目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性状

一对

两对

n对

控制性状的等位基因

一对

两对

n对

F1

等位基因对数

1

2

n

配子类型及其比例

2

1∶1

4

1∶1∶1∶1

2n

(1∶1)n

配子组合数

4

16

4n

F2

基因型种数

3

9

3n

表现型种数

2

4

2n

表现型比

3∶1

9∶3∶3∶1

(3∶1)n

F1测交子代

基因型种数

2

4

2n

表现型种数

2

4

2n

表现型比

1∶1

1∶1∶1∶1

(1∶1)n

2.联系

(1)均适用于真核生物核基因的遗传。

(2)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规律同时起作用。

(3)分离定律是最基本的遗传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时,先分析每对基因或性状,求出相应基因型、表现型及其比例或概率,然后运用乘法原则求出符合要求的结果。

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也可用分离定律来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1.(2016·太原高一期末)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⑤

2.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为(  )

A.12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9∶7

解析:

选C。

三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情况下,F2中会出现8种表现型,红花高茎子粒饱满植株所占比例为3/4×3/4×3/4=27/64,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1/4×1/4×1/4=1/64。

如果仅考虑其中的两对相对性状,可出现C所述分离比,而求得高茎子粒饱满和矮茎子粒皱缩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16。

核心知识小结

[要点回眸]

[规范答题]

1.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实验中,测交后代基因型和表现型均为4种,数量比例均为1∶1∶1∶1。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形成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同时,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4.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堂检测][学生用书P21]

1.自由组合定律中的“自由组合”是指(  )

A.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雌雄配子间的组合

B.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的组合

C.两亲本间的组合

D.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组合

解析:

选D。

自由组合定律是指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为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为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依次是(  )

A.5和3        B.6和4

C.8和6D.9和4

3.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和皱粒为显性。

现有甲(黄色圆粒)与乙(黄色皱粒)两种豌豆杂交,子代有四种表现型,如果让甲自交,乙测交,则它们的后代表现型之比应分别为(  )

A.9∶3∶3∶1及1∶1∶1∶1

B.3∶3∶1∶1及1∶1

C.9∶3∶3∶1及1∶1

D.3∶1及1∶1

4.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  )

①性状的显、隐性 ②产生配子的比例 ③基因型

④产生配子的数量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选C。

测交中隐性个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故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取决于F1的配子类型和比例。

5.下列各基因中,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A和AB.A和BC.A和bD.A和a

答案:

D

6.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阴暗、高温条件下却开白花,这个事实说明(  )

A.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因素

B.表现型一定,基因型可以转化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解析:

选D。

F1是杂合子,但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型不一致,说明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牵牛花的花色由遗传因子R和r控制,叶的形态由遗传因子H和h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

下表是3组不同亲本的杂交实验及结果,请分析回答:

组合

亲本的表现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色

阔叶

红色

窄叶

白色

阔叶

白色

窄叶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15

0

397

0

红色窄叶×红色窄叶

0

419

0

141

白色阔叶×红色窄叶

427

0

0

0

(1)根据哪个组合能够分别判断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每个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

组合一:

________×________;

组合二:

________×________;

组合三:

________×________。

(3)组合三的后代是红色阔叶,让它们自交,其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组合三 

(2)rrHH Rrhh Rrhh Rrhh rrHH RRhh

(3)红色阔叶∶红色窄叶∶白色阔叶∶白色窄叶=9∶3∶3∶1

[课时作业][学生用书P115(独立成册)]

一、选择题

1.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性状表现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A.1∶0B.1∶2∶1

C.1∶1D.1∶1∶1∶1

2.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甲水稻(DdRr)与乙水稻杂交,其后代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3∶1∶1,则乙水稻的基因型是(  )

A.Ddrr或ddRrB.DdRR

C.ddRRD.DdRr

解析:

选A。

从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3∶3∶1∶1中可确定两种性状的比例,一种性状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另一种性状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已知甲水稻基因型为DdRr,则乙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或ddRr。

3.南瓜果实的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遗传因子独立遗传。

若让遗传因子组成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性状表现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某南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A.AaBbB.AabbC.aaBbD.aabb

4.(2016·临沂期末)现用某野生植物甲(AABB)、乙(aabb)两品系作亲本杂交得F1,F1的测交结果如下表。

下列推测或分析不正确的是(  )

品系

测交后代基因型种类及比值

父本

母本

AaBb

Aabb

aaBb

aabb

F1

1

2

2

2

F1

1

1

1

1

A.F1自交得到的F2有9种基因型

B.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50%不能萌发而不能受精

C.F1自交后代F2中重组类型的比例是3/7

D.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D

5.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

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图所示。

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1∶1∶1∶1

B.2∶2∶1∶1

C.3∶1∶3∶1

D.9∶3∶3∶1

解析:

选B。

根据图示,F1中圆粒∶皱粒=3∶1,黄色∶绿色=1∶1,可推知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yyRr,因而F1中黄色圆粒豌豆(1/3YyRR、2/3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yyrr)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2∶2∶1∶1。

二、非选择题

6.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A、a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

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

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丙的基因型是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2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____。

(4)写出F2中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2)因为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因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AR、Ar、aR、ar四种;

(3)丙的基因型是AaRr,丁的基因型是aaRr,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甲和乙)的个体占1-(3/4×1/2+

1/2×1/4)=1/2;

(4)由于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即Rr×Rr,故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2。

答案:

(1)AaRr aaRr 

(2)AR、Ar、aR、ar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3)1/2 

(4)RR∶Rr=1∶2

7.用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绿色皱粒豌豆(yyrr)作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从F2中选取了一粒黄色圆粒豌豆甲,欲鉴定其基因型。

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

(1)选取多株表现型为________的豌豆乙与甲一起播种,进行杂交实验。

实验时,应选用的母本、父本分别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母本的花成熟前,应先采取________处理,待花成熟时再进行________。

(2)请预测该实验可能得到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预测结果

相应结论

①________

甲的基因型为YyRr

后代只出现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两种表现型

②________

________

③________

甲的基因型为YyRR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答案:

(1)绿色皱粒 乙、甲 多株乙接受甲的花粉,可以产生大量的种子,从而保证了该实验可获得大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 去雄和套袋 人工授粉

(2)①后代出现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 

②甲的基因型为YYRr 

③后代只出现黄色圆粒、绿色圆粒两种表现型 

④后代只出现黄色圆粒一种表现型 

⑤甲的基因型为YYR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