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089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docx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

广东省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及评估方案

(试行)

 

二OO八年八月

目录

 

一、县域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3

二、县域教育现代化评估方案………………6

三、县域教育现代化程度评估表……………27

 

一、县域教育现代化

指标体系(试行)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A、教育现代化保障

1、教育思想和战略规划

(1)教育思想

(2)战略规划

2、人才资源★

(3)师资队伍

(4)学校管理队伍

(5)教育行政队伍

3、经费投入★

(6)经费投入体制和机制

(7)经费投入水平

(8)经费使用的监测与效益评估

4、办学条件★

(9)幼儿园

(10)义务教育学校

(11)高中阶段学校

(12)社会教育机构

5、教育体系

(13)国民教育体系

(14)终身教育体系

6、教育信息化

(15)信息技术普及

(16)信息化建设

(17)教育信息化成效

7、教育国际化

(18)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19)跨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

B、教育现代化实践

8、学生培养★

(20)培养模式

(21)素质教育

9、教育管理

(22)学校管理

(23)教育行政管理

(24)教育法治

(25)教育与督导评估

10、教育改革

(26)改革理念

(27)改革研究

(28)改革成效

C、教育现代化成就

11、教育质量★

(29)学校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

(30)升学率与就业率

12、教育效益★

(31)教育对县域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13、教育公平★

(32)教育资源配置

(33)适龄常住人口入学(园)率

(34)辍学率

(35)区域学位供给能力

(36)农村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

(37)女性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

(38)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教育机会系数

(39)贫困生教育机会系数

(40)残障适龄人口教育机会系数

(41)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教育机会系数

14、教育特色

(42)特色的适切性

(43)特色的影响力

 

二、县域教育现代化

评估方案(试行)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主要

观测点

等级标准

备注

A

C

A、教育现代化保障

1、教育思想和战略规划

(1)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科学,素质教育观牢固确立;对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深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思路明确,质量意识强。

教育思想观念先进,素质教育观受到重视,对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比较到位,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视安排教育发展;教育发展思路比较清晰,质量意识较强。

提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教育发展规划(主要包括:

县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学校改革与发展规划等)。

(2)战略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了科学、系统的教育发展战略,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保障有力、效果明显;教育规划意识强,规划科学并得到切实落实,能有力地促进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学习型组织、社区、村镇的建设成效明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订了教育发展战略,基本能够统筹协调教育发展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发展的规划意识较强,规划比较合理,使教育发展战略得到有效实施。

2、人才资源★

(3)师资队伍

95%的学校师生比达到《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暂行规定》的要求。

教师占学校教职工总数的比例,普通高中不低于90%、初中不低于90%、小学不低于95%;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辅人员与学校教职工的比例不低于85%,双师型专业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60%以上;有特殊教育学生的学校配备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康复等工作的专任教师,所有学校都配齐从事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图书资料、实验室等方面工作的教辅人员。

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90%、100%,初中本科率达60%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95%以上,其中硕士(或具有硕士同等学力,包括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比例达到18%以上。

“名师培养工程”的实施卓有成效,培养了一定数量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大影响的“名校长”、“名教师”。

所有学校都建立了校本培训制度,执行有力。

80%的学校师生比达到《广东省中小学教职员编制标准实施办法》、《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构编制标准暂行规定》的要求。

80%的学校配齐卫生健康、心理辅导、图书资料、实验室、实训中心等方面的教辅人员。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且小学教师大专率70%以上、初中教师本科率40%以上;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中硕士(或具有硕士同等学力,包括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率达到10%以上。

专任教师100%持有《教师资格证书》。

实施具有区域特色的“名师培养工程”,师资队伍的总体水平较高。

80%以上的学校都建立了教师的校本培训制度。

(1)提供县(市、区)及各学校师资队伍情况统计详表;

(2)提供县(市、区)师资培养文件、各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计划。

A、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4)学校管理队伍

校长素质高,办学理念先进,改革意识和决策能力强。

学校管理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合理,整体素质高,分工合作协调好,政策水平高。

法治意识和能力强,政策理解和执行力强,为学生、教师和教学的服务意识强。

能正确把握、规划学校发展方向并善于拓展学校发展机遇。

校长素质较高,办学理念比较先进,改革意识和决策能力较强。

小学校长具有大专学历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中学校长具有本科学历或中学一级教师职称。

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具有本科学历、高级职称,持有中职校长上岗证。

配备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健全了相关制度。

学校管理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分工合作比较协调,梯队建设较受重视,政策水平较高,为学生、教师和教学的服务意识较强。

(5)教育行政队伍

整体素质高。

教育行政人员100%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或具有硕士同等学力,包括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率达到18%以上。

勤政廉政,开拓创新,工作业绩好。

政策水平高,能富有创造性地把握政策法规精神,制订切合区域教育发展需要的政策;能运用政策为区域教育寻找和创造发展空间。

为学校和师生服务的意识强,服务质量高。

行政能力强。

建立了完善的教育教学指导、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质量监控效果好。

能及时针对新问题、新难题、新挑战提出有效的对策。

 

整体素质较高。

80%以上教育行政人员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或具有硕士同等学力,包括硕士课程班)率达到10%以上。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作,无教育腐败行为。

政策水平较高,为学校和师生服务的意识较强,服务质量较高。

行政能力较强。

教育教学指导、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较为完善,质量监控方式较为科学,质量监控行动常规化、制度化,质量监控行为较为有力。

A、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3、经费投入★

(6)经费投入体制和机制

教育经费投入体制合理,经费投入稳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满足公共教育不断增长的经费需求,能为区域教育的现代化提供持续不断的动力。

鼓励实行职业教育生均综合定额为主的预算管理体制;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按省定比例用于教育发展,依法依规征收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发展,其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创新教育经费筹措方式的成效显著,为落实教育事业税收优惠政策建立更为通畅、便捷的办事程序;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合理、成效明显。

根据县域具体情况,确定并切实保证民办教育的增长比例,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根据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要求,政府切实承担教育投入责任,财政预算单独列项、优先保障教育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体制为主,其他各种资助积极参与,多元、灵活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

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按省定比例用于教育发展,依法依规征收使用城市教育费附加,并全部用于教育发展,其中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

积极创新教育经费筹措方式。

落实国家规定的教育事业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其他相关税收的优惠政策,支持非义务教育学校开拓金融、信贷、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筹措教育经费的途径。

初步建立起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不断优化资助方式。

提供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审计报告等相关文件;

(7)经费投入水平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教师工资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提高,教师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社会保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依法保证教师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务员工资水平,建立并严格执行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县(市、区)长负责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教职工工资。

提交有关教育经费投入的专项材料,相关数据应经过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确认

(8)经费使用的监测与效益评估

县域教育及各学校的财务公开制度健全,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监测制度完善、执行有力,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社会审计相结合的审计监督网络运转正常、审计有力。

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方法科学,教育经费在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两个方面的比例合理。

评估制度健全,执行有力。

建立了财务公开制度,形成了体系化的教育经费事前预算、事中核查、事后审计制度,强化了违规收费行为的社会公布制度,杜绝对教育经费的截留、挪用、克扣。

建立起县域教育经费的“校财局管”的体制。

教育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估方法比较科学,教育经费在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两个方面的比例比较合理。

评估制度比较健全,执行较好。

提供县域监测、评估教育经费使用绩效的相关文件

A、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4、办学条件★

(9)幼儿园

幼儿教育规范,质量高,社会信誉好。

60%以上的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优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

100%幼儿园达到基本办学标准,且40%以上的公办幼儿园达到省级优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

(1)提供幼儿园、义务阶段学校、高中阶段办学条件(主要统计各学校所达到的等级标准)统计详表;

(2)提供社会教育机构及其教育活动、教育项目的统计详表

(10)义务教育学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100%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包括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不断改善,90%以上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要求。

(11)高中阶段学校

建有数量足够,普职结构合理,条件达标规范的高中阶段学校。

100%的高中成为优质普通高中。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模有效扩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100%的公办中职学校达到省级以上重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实训条件要求,建设1所以上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

建有数量足够,普职结构合理,条件达标规范的高中阶段学校。

80%以上高中成为优质普通高中,创建1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模有效扩大,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90%以上的公办中职学校达到省级以上重点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实训条件要求,建设1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

(12)社会教育机构

成人职业培训机构、社区学校(学院)等教育机构办学条件良好,运作规范,能高质量地满足区域常住人口的教育需求。

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青少年宫、文化宫、体育中心等机构健全,设施完备,公共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根据需要设置了成人职业培训机构、社区学校(学院)等教育机构,办学条件较好,能承担成人职业培训、休闲教育等职责。

图书馆、博物馆、科学馆、美术馆、青少年宫、文化宫、体育中心等机构健全,设施较完备,公共教育功能得到较充分的发挥。

5、教育体系

(13)国民教育体系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完整、衔接合理、运行灵活,不断巩固、提高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质量。

国民教育的办学层次结构、类型结构合理,小学、初中、高中的规模彼此衔接,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社会需求。

公立、民办学校的比例和结构合理,能有效激发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的良性竞争。

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实现职业教育战略性调整,职业教育规模每年增长15%以上。

不断优化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能满足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

6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原则上建立1所特殊教育学校或特殊教育中心。

基本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国民教育办学层次结构、类型结构比较合理,小学、初中、高中的规模基本衔接,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满足社会需求。

公立、民办学校之间的比例和结构比较合理。

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比较适当,中职学校与欠发达地区联合办学,完成省下达的招收欠发达地区生源任务,基本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的教育需求。

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需要能够通过随班就读、进入独立设置的特殊学校等方式基本得到满足,弱智、聋哑、盲人等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逐步得到提高。

(14)终身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教育机构齐全,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管理规范,社会信誉好,经费保障有力。

终身教育体系比较完善。

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教育机构基本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管理较规范,社会信誉较好,经费有保障。

终身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A、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6、教育信息化

(15)信息技术普及

中小学按照课时标准开足上好信息技术课。

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95%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

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能力80%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提供统计资料,接受评估专家的抽样调查

(16)信息化建设

财政投入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建成本地教育专网。

学校100%实现与省基础教育网络互联,95%以上的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县资源库建设卓有成效,教师教学用资源库和学生的学习资源库比较丰富。

中小学的人机比为:

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低于6∶1;初中不低于8∶1;小学不低于10∶1。

积极采用信息教育新技术,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财政投入比较充足,基本满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学校90%以上实现与省基础教育网络互联,80%以上的学校建立了学校网站。

高度重视学校数据资源库建设,并且具有成效。

中小学的人机比为:

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低于8∶1;初中不低于9∶1;小学不低于14∶1。

提供县(市、区)及各学校的生机比统计表,接受评估专家的抽样调查

(17)教育信息化成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程度高,信息技术的课堂覆盖率达到85%以上。

10%以上的学校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育管理信息化程度高,广泛实行电子政务。

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应用覆盖率达到100%。

学生能借助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学校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有效预防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师能将根据学科、课程及教学对象的特点,较好地借助教育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并使信息技术的课堂覆盖率(即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的课堂比例)达到70%以上。

5%以上的学校成为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教育管理信息化程度较高,推行电子政务。

教育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的应用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学生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率,学校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并开展相关教育,努力预防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提供统计材料,接受评估专家的抽样调查

A、教育现代化保障

(续)

7、教育国际化

(18)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利用成效明显。

 

跨国(境)教育科研交流和合作活动的成效明显。

根据区域实际需要,与境外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依法积极引进和利用包括名校、外籍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及技术等在内的国际优质教育资源。

积极开展跨国(境)教育科研交流和合作活动。

(19)跨文化教育和国际理解教育

跨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得到加强,学生的国际视野比较开阔,对异质文化的理解能力、民族包容意识较强,学会共处的素质较高。

学生在参与国际性赛事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

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教育环境好,教育质量高。

开展跨文化教育、国际理解教育,并在教学计划中有体现。

学生积极参与国际性赛事活动,并取得较好成绩。

积极解决境外来粤工作人士子女教育问题。

(1)提供有关统计材料,接受评估专家的抽样调查

(2)提供学生参与国际性竞赛的统计材料

B、教育现代化实践

8、学生培养★

(20)培养模式

县域教育主管部门与有关教育机构制订的人才培养政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且实施措施落实。

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培养水平不断提高。

县域教育主管部门与有关教育机构围绕人才培养问题制订系列政策,并有相应的落实措施。

逐步建立比较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21)素质教育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质较高;建立起了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育人机制,成效明显。

教师的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能力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成效明显,教学方法不断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习惯好,创新意识强,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

高标准地保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所规定的水平。

按教育部中学、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要求配足、配齐学校体育所需物质。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5%、95%和30%以上。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水平高,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得到切实保证。

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全面开设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全面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各年级艺术(音、美)考核合格率达95%以上。

80%以上中小学成立3种以上艺术活动小组(或团队),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加一个体育或艺术活动小组。

劳动课、劳动技能课得到高度重视,生产劳动教育的制度化建设卓有成效,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在公益劳动、家务劳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方面表现良好。

中小学全面开展国防教育,高中阶段全面开展军训工作。

学校德育全员参与、教育教学全程进行。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较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法律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质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逐渐形成。

小学生、中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80%以上,犯罪率低于万分之零点三。

智育受到重视。

能开齐开足课程课时。

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强,教学方法比较科学。

学生的知识积累水平较高,学会学习的能力较强,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较强。

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充分保证学校体育课和学生体育活动。

积极贯彻并100%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基本要求。

按教育部中学、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要求配足、配齐学校体育所需物质。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学生体育课考核合格率、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和优秀率分别达到90%、90%和20%以上。

全民健身运动受到重视,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基本得到保证。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开设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积极推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各年级艺术(音、美)考核合格率达80%。

小学劳动课有保障,学生参加基本的劳动实践;中学开设劳动技能课,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较高的劳动技能。

中小学较好地开展国防教育,高中阶段基本能开展军训工作。

提供县(市、区)及各学校在德、智、体、卫、艺、劳等各个方面情况的统计详表

B、教育现代化实践(续)

 

9、教育管理

(22)学校管理

办学目标明确,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实施有力。

学校的法人地位明确,以依法、科学、民主、人本、高效、开放为核心的现代学校制度比较完善。

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优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科学,特色鲜明,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开放办学程度高,学校与家长、所在社区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合作机制,国内外校际交流频繁且成效高;学校品牌、社会形象建设的效果明显,社会声望高。

办学目标比较明确,发展规划比较合理,并能付诸实施。

学校的法人地位明确,现代学校制度初步建立。

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较好,校园自然环境绿化、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注重科学性,且有一定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比较活跃。

开放办学程度较高,学校与家长、所在社区之间的合作比较广泛,国内外校际交流比较频繁且成效较高;重视学校品牌、社会形象建设,社会声望较高。

学校规划应包括:

学校的事业发展规划、师资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

(23)教育行政管理

健全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各级政府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镇区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实绩考核制度,并执行有力;党政一把手对县域教育现代化建设负总责,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发展规划、教育经费投入、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设置等重要问题,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政府的教育领导和管理行为合理、有力,学校的举办者、办学者、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权责分配清晰、明确。

政府的教育管理机构设置健全,分工明确;政府相关行政职能部门的教育领导和管理职能明确、职责清晰,且各司其职;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手段先进,管理效能高。

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高效发展方面,政府富有作为,成效显著。

决策过程民主化、决策程序规范化、决策方法科学化。

决策方案总体适应区域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决策执行有力,决策执行的成效能得到及时、全面的评价、监督,决策失误能得到及时纠正。

确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建立各级政府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镇区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实绩考核制度。

党政一把手办好教育的决心大、责任心强,施政措施有力,施政效果较好。

政府在教育领导和管理方面的职能定位和权责分配比较适当,学校举办者、办学者、管理者的角色定位和权责分配比较清晰;教育管理机构比较健全,分工比较明确;教育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

建立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落实。

中等职业教育实行珠三角地区以县为主,东西两翼和山区以地级市为主的管理体制。

县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注重专家咨询、社会公众广泛参与,关注决策的执行和落实,建立了执行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相关文件及实践落实的专项自评报告

B、教育现代化实践(续)

(24)教育法治

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成效显著。

教育法治观念普遍增强,教育法制工作机构健全,教育执法与监督工作规范化、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