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078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

《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docx

海淀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行政权力清单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

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2011年8月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总结2

一、“十一五”时期园林绿化取得的成就2

二、“十一五”时期园林绿化面临的问题6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环境趋势判断9

一、发展机遇9

二、面临挑战10

第三章“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总体思路12

一、指导思想12

二、发展目标12

三、发展重点13

四、总体布局14

第四章“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重点任务16

一、生态体系建设16

二、产业体系建设21

三、安全体系建设24

四、文化体系建设27

五、服务体系建设28

第五章保障措施31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组织保障31

二、加大宣传力度,倡导全民参与31

三、健全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31

四、推行依法行政,创新管理方式32

五、加强资金保证,确保经费落实34

序言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海淀区举全区之力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

作为生态环境建设主体的园林绿化在宜居海淀创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在总结“十一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成就基础上,以北京市、海淀区的发展定位为指导,以构建高标准生态、高水平安全、高效益产业、高品位文化和高效率服务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核心项目、重点工程的建设,描绘了未来五年海淀区园林绿化发展的蓝图,是“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园林绿化各专项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和海淀区园林绿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编制本规划的主要依据是《城市绿化条例》、《北京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2007—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规划》、《海淀北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等相关规划文件。

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年—2015年。

第一章“十一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总结

一、“十一五”时期园林绿化取得的成就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推进生态、产业、安全、文化、服务五大体系建设,区域生态格局日益巩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不断强化,林木有害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果品、花卉、林木种苗、观光旅游和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启动实施了一大批生态建设和绿化美化工程,确保了各项绿化任务指标的实现,出色完成了奥运盛会和国庆六十周年庆典等绿化保障任务。

2009年,海淀区园林绿化建设达到了新水平,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荣誉称号。

城市绿化的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高,2010年底,海淀区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达14.61亿元,全区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3.69%提高到47.47%,城市绿地率由42.43%提高到45.53%,人均公园绿地由13.29平方米提高到16.02平方米(以“十一五”初期的人口计算)。

(一)城市绿化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扎实推进各类园林绿地建设与改造,在公园建设、道路水系绿化、附属绿地建设与改造、停车场绿化及屋顶绿化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新建改建公园。

“十一五”时期共完成新建、改造公园10个,总面积约102公顷,完成了温泉公园、长春健身园、金源娱乐园、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一期等公园建设及海淀公园的改造工作。

温泉公园、玲珑公园等众多项目获得北京市优秀设计一等奖、二等奖和市级精品工程奖。

水系绿化建设工程。

实现昆玉河景观走廊绿化面积约74.3公顷,成为提升奥运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之一。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

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及拓宽改造进行了绿化整治提升工作,共完成城市道路绿化面积约176公顷,很多道路绿化获得北京市优秀设计奖和市级精品工程奖。

居住区绿化建设。

对新建居住区提出全部建成生态型居住区的目标,同时加强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绿化改造提升工作,城区先后新建、改造小区绿化百余个,新建绿化面积达40万平方米,改造绿化面积达80万平方米。

奥运绿色保障任务出色完成。

配合奥运保障任务,以“2468”及重点大街、奥运比赛场馆、训练场馆、比赛路线、火炬传递路线等区域为重点,实施了大量环境整治和景观建设工程,并完成了部分铁路沿线、桥下空间、桥体的夜景照明和绿化亮丽工程。

(二)区域绿化成果突出,巩固特色生态格局

绿化隔离地区建设进一步加强。

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启动了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新增绿地面积73公顷,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实现绿化面积1123.3公顷,提升了绿化隔离地区的景观效果和综合功能。

山区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完善。

山区通过爆破造林、彩叶林工程等实现绿化面积320公顷,同时香山、阳台山、凤凰岭等风景区共同构成了西山风景线。

(三)维护森林资源安全,有效保护绿化成果

森林防火能力明显加强。

海淀区初步建立了火灾指挥扑救体系,形成了区、乡(镇)二级扑火体系;初步建立了火险等级预测预报系统,重点林区实现了自动监控。

林木有害生物疫情有效控制。

林木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防群治的防控工作新格局。

森林资源有效保护。

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捕滥猎、侵犯林木绿地等违法行为,成功破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最大的一起收购出售珍贵濒危野生蝴蝶制品案。

加强林政资源管理。

进一步规范了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程序,完善了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推进了《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工作,加强了古树名木、湿地、野生动植物、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建设。

(四)理顺绿化管理体制,支撑保障作用明显

理顺管理体制。

绿化办公室、林业、林政、森林防火、林业站及园林中心经机构改革后,组建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全面统筹城乡园林绿化。

强化依法治绿。

全面贯彻北京市相关法规文件,严厉打击破坏绿化和森林资源安全的犯罪活动。

依法开展绿地分级分类管理,制订了《海淀区城市绿地建设和管理等级质量标准(试行)》和《绿化养护管理工作主要技术要求》。

生态林补偿机制顺利开展。

出台了《海淀区关于建立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的意见》及实施方案,纳入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政策管理的生态林总面积6420公顷。

古树名木复壮成效显著。

按照树龄、树种、保护等级等内容给古树予以挂牌,并建立古树名木资料库,与全区的古树管护责任单位签订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责任书》。

(五)积极开展绿色创建,形成全民绿化局面

绿色创建成绩显著。

全区创建了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62个,全国绿化模范单位1个、首都绿化美化园林小城镇1个、全国绿色小康村1个、首都绿色村庄8个、全国绿色小康户8户。

义务植树全面展开。

全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890余万人次,植树2000余万株;先后有百名将军、156位共和国部长植绿海淀。

积极开展认建认养活动。

市民共认养各类乔木1000余株;企业认建绿地约57万平方米,认养绿地约39万平方米。

(六)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绿化富民成效显著

通过实施新品种引进、有机果品栽培等工程,促进了果品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采取“技术+农户+市场”的模式,发展花卉产业,生产总面积达125.6公顷,产值达1125万元,建立了国家级夏季开花树种良种基地8.5公顷;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初步确定了林菌、林药、林花、林草四种建设模式。

(七)打造公园文化特色,品牌创立卓有成效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先后举办了“精彩后奥运、靓丽昆玉河”以及植物园桃花节、香山红叶节、圆明园荷花节等特色文化建园活动。

海淀公园按照“文化建园”的方针,组织开展或承办各类活动64个,形成“海淀公园音乐季”、“插秧节”、“收割节”等具有海淀公园特色的自主文化品牌。

二、“十一五”时期园林绿化面临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海淀区园林绿化在生态建设、城市绿化、安全保障、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建设绿色海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一)城镇绿地分布不平衡

乡镇绿地建设不足,与中心城区人均绿地数量存在差距;中心城区公园绿地过于集中在四环路以外地区,而四环路内人口多,绿地较少,休闲设施不足,难以满足生态、游憩需求,其原因主要有:

绿线管理未形成,规划绿地的法定效力弱,绿地性质改变的随意性加大,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不建、少建、占建”现象严重;代征绿地收缴困难、监管薄弱,极大影响了规划绿地的建设。

加快乡镇绿地建设和依法推进绿线管理与代征绿地收缴管理是解决绿地分布平衡的有效途径。

(二)绿地建设与地区发展不平衡

海淀区的五道口、五棵松、公主坟、甘家口等重点商圈及万寿路、羊坊店路等重点形象地区的绿化环境建设相对滞后,与地区的发展定位不平衡,未能有效体现特色地区的商业氛围与对外窗口形象。

建成区部分老旧小区绿化水平较低,居民生活环境品质不高,与周边城市环境快速提升不平衡,加强老旧小区绿化环境改造是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的重要手段。

(三)城郊绿地服务功能发挥不平衡

大西山地区绿化以单一生态服务功能为主,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然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未能充分发挥绿地的休闲服务功能。

深度挖掘绿地的休闲服务功能,满足居民休闲游憩需求,促进绿色产业高效发展,是实现绿地复合功能的有力抓手。

(四)资源安全防控体系不完善

林火预警系统不完善,缺乏林火自动监测气象站,瞭望塔数量不足、布点不均衡,监测设备不能夜视,部分通讯设备陈旧,致使接报火情不够准确及时。

灭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山上水源不足,导致火灾扑救能力不强;山区防火公路建设基本成型,但是通往林区的路况较差、通行不便。

森林消防专业队伍力量不足、素质不高,装备技术落后,火场控制能力薄弱;林火管理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高,易导致情况不明,指挥不畅。

有害生物防控资金投入不足,监测测报点数量不能实现监测范围全覆盖;相关专业防控知识不够普及,未能及时准确发现病情、疫情。

(五)园林科技支撑体系不完善

在第三产业发达的海淀区,居民对于森林旅游以及花卉等方面有着较大需求和较高要求,然而目前绿色产业整体品质不高,数量不足,科技含量低,品牌意识薄弱,缺乏拳头产品。

园林绿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力度不足。

果树、花卉、种苗等产业缺乏与技术研发机构的互动,致使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全区暂未形成统一的培训网络和培训基地,使部分新理念、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受到一定限制。

(六)园林绿化管理体制不完善

海淀区园林绿化局统筹全区园林绿化工作,但是各部门、乡镇、街道和基层林业站的管理职责还需进一步明确;园林绿化缺乏质量监督机构,批后监督薄弱,致使部分建设项目的绿地率没能达到规定标准;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层面未设置专门的绿化管理办公室,管理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各单位附属绿地资源没有充分整合,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和养护标准。

第二章“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发展环境趋势判断

“十二五”时期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海淀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重要发展时期,也是海淀区园林绿化工作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要时期。

着眼于“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海淀区园林绿化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发展机遇

(一)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与核心区创建提出园林绿化建设新标准

北京市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海淀区创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宏伟战略,为海淀区“十二五”时期的园林绿化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需以高起点、高标准的园林绿化建设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海淀区创建“核心区”提供生态保障与环境支撑。

(二)创新发展确定园林绿化建设新方向

海淀区提出了在“十二五”时期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要求把创新促发展的精神贯穿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创新”给海淀区未来的园林绿化发展确定了新的方向,即在林业建设中发展多功能林业、碳汇造林、科学营林等,在园林绿地建设中注重生态与景观相结合,科技与文化艺术相结合,营造符合生态要求和满足居民需求的创新园林。

(三)北部地区拓展园林绿化建设新空间

海淀北部地区是北部研发服务与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海淀区未来发展的重点。

“十二五”时期,海淀区的资金和政策会进一步向北部地区倾斜,该区域的绿地规划与建设工程,将为园林绿化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海淀区园林绿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四大功能区明确园林绿化建设新布局

“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实施了“南优北拓、东合西美”的空间发展战略,园林绿化工作应重点围绕“四大功能区”——北部研发服务和高科技产业聚集区,中部研发、技术服务和高端要素聚集区,西北部高端休闲旅游区,南部高端商务服务和文化创意产业区,建设若干环境优美、品质优良、特色鲜明的景观区、景观带和景观节点。

二、面临挑战

(一)建设用地迅速拓展,生态环境面临挑战

随着海淀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区域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争地毁绿、建设用地向浅山区蔓延等生态安全问题。

如何有效地在区域范围内整合有限的绿地资源、提高区域生态综合承载能力,是“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园林绿化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

(二)监管机制运行不畅,代征绿地收缴困难

代征城市绿化用地(简称代征绿地)作为城市公园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因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信息不畅、绿地拆迁不到位、监管部门处罚不力等原因,造成部分代征绿地被占用、用地性质被改变,对公园绿地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如何推进代征绿地的收缴、建设和管理,保障公园绿地均衡分布、规划指标的有效实现,是“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园林绿化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

(三)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发展模式亟需转变

北京作为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城市用水、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生态用水供给不足,是制约全区园林绿化发展的瓶颈。

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将现阶段的绿化模式转变成为节约成本、节约水资源的新型绿化模式,是“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园林绿化工作面临的全新挑战。

第三章“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在北京市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发展背景下,紧密围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任务,认真落实“生态园林、科技园林、人文园林”的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园林绿地,巩固和提升现有园林绿化成果,积极推动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各项指标的落实,不断提高海淀区绿地总量和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使海淀区的园林绿化为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提供生态支撑、环境支撑、文化支撑,形成生态环境优良、形象风貌独特、历史文化氛围浓厚、艺术技术创新的和谐宜居园林绿化环境。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历史文化园林、活力都市园林、创新示范园林、生态宜居园林”为总体目标,高标准建设生态、产业、安全、文化、服务五大体系,建设山水结合、绿廊贯穿、城乡一体、绿地交融与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环境。

历史文化园林——保护以三山五园为主体的历史园林、拓展京郊西山一带风景名胜区、挖掘海淀水系和地域文化特色,共建历史文化园林;活力都市园林——营造内容丰富的绿色休闲空间及开展多种绿色节庆活动,增添城市活力;创新示范园林——利用园林绿化先进技术,创建节约型园林,成为园林绿化创新发展的典范;生态宜居园林——构筑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功能多样的城乡绿地系统,满足宜居生活要求。

(二)具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海淀区园林绿化发展指标

编号

指标

2010年

2015年

1

城市绿化覆盖率(%)

47.47

48.8

2

城市人均公园绿地(平方米)

13.2

14.62

3

绿地率(%)

45.53

47

4

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

47.4

49

5

森林覆盖率(%)

35.39

35.42

6

林木绿化率(%)

42.25

42.31

三、发展重点

(一)高标准、高起点建设核心项目,拓展海淀园林品牌

北部地区的园林绿化建设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内容,尤其是北部生态绿心等核心项目的启动建设,强化生态保育、科普教育功能,丰富海淀生态园林内涵,拓展海淀园林品牌。

(二)加强绿地共享、建设重点区域,提高绿化资源价值

通过新建改建公园、老旧小区绿化改造,使市民共享园林绿化成果;针对四大功能区及重点商圈、重要形象窗口区域进行绿地景观建设与改造提升工作,营造各功能区的产业、商业及文化氛围,构建特色突出的城市绿地风貌。

(三)强化养护管理、增强安全设施,巩固已有绿化成果

海淀区已经取得良好的园林绿化成果,应加强绿地养护管理,强化林政资源保护,完善森林防火设施,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能力,严厉打击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切实有效保护绿化成果。

(四)实施林果园林化、森林旅游化,提高林业产业效益

确保林业产业的总量平稳增长,将传统绿色产业优化升级,深度挖掘和整合风景区及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生态文化休闲、园林文化创意等服务产业,同时促进果树、花卉、蜂业、种苗等绿色产业规模化、精品化经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完善郊区休闲服务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四、总体布局

以建设北部生态绿心为核心,以维护森林屏障为重点,以完善城区绿化为基础,统筹城乡园林绿化,构筑“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的三道绿色屏障,形成“三层、三网、两心、多点”为一体的绿化网络体系。

三层——西部山区生态带、山麓及山前绿色游憩带、城市绿化景观带。

西部山区生态带建设主要是加强林地保护,提高森林质量,提升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山麓及山前绿色游憩带主要结合浅山带规划,进行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等绿化建设。

城市绿化景观带主要是加强中心城区与北部地区绿化景观建设,中心城区应重点改造提升现有绿地,强调均衡布局和可达性,满足居民休闲游憩活动需求;北部地区应重点突出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相结合,建设大面积近自然环境,形成绿海田园景观。

三网——主要指河湖林网、道路林网、防护林网这平原三网的建设。

两心——山前指三山五园区域,山后指以翠湖湿地为核心的T型生态绿心。

多点——主要指各类、各级公园建设,完善公园体系,在区域内散点布置市级公园、区级公园、社区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基本实现500米服务半径。

第四章“十二五”时期园林绿化重点任务

按照实现生态、产业、安全、文化、服务“五大体系”建设的需要,从全局角度进行统筹安排“十二五”时期海淀区的园林绿化重点任务,具体如下:

一、生态体系建设

“十二五”时期,紧紧围绕“三层、三网、两心、多点”的区域绿化空间格局,以西部山区风景带、平原林网、区域公园、城市公园等生态要素建设为主要途径,构建完善的生态服务体系。

全区新增森林面积33公顷,森林蓄积量达57.51万立方米,碳储量达7万吨,健康森林的比例达60%,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提高10%。

(一)西部山区风景带工程

以“太行山绿化工程”为骨架,重点落实好山区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健康森林经营、林分质量改造提升,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服务功能。

一是实施低效林改造工程。

五年内重点围绕景区、通道周边完成1800公顷低效生态公益林改造,使森林碳汇显著增加。

二是开展健康森林经营工程。

通过实施生态用水、林木抚育1000公顷等工程,逐步调整和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三是实施太行山绿化工程。

围绕全区五大重点风景旅游区(带),实施太行山绿化400公顷,增加山区“绿景”。

四是实施中幼龄林抚育工程。

通过林木抚育实施中幼龄林抚育3330公顷,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森林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森林经营水平。

五是实施彩叶树种造林工程。

完成彩色树种造林工程330公顷,调整山区林分结构,进一步丰富山区风景林色彩,拓展旅游观光空间。

六是实施灌木林改造工程。

完成灌木林改造173.1公顷。

(二)平原三网改造工程

“十二五”时期,大力实施河湖林网、道路绿网、农田林网为主的平原三网改造工程,形成点、线、面有机相连的绿色生态网络。

重点加强京密引水渠、南沙河生态景观廊道和重要交通廊道的保护建设。

“十二五”时期,完成“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及改造工程。

一是实施河湖林网建设工程。

实施北旱河、南旱河、永定河引水渠及清河等区域性水系廊道的绿化建设。

二是实施道路绿网建设工程。

完成重要交通廊道的防护绿地建设,对京包路、轻轨昌平线等城市快速路和轨道交通沿线及站口区域进行绿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工作。

三是实施平原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

针对林带结构单调、防护功能衰退、残网断带等问题实施平原防护林更新改造480公顷。

(三)公园建设工程

公园建设对应总体布局中“两心”和“多园”的建设,对改善城市生态、实现休闲宜居生活、增强防灾避灾功能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一是推进三山五园区域提升改造。

重点完成“三山五园”周边区域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全面提升“三山五园”地区的整体保护级别;配合环境整治,加快提升颐和园、圆明园、香山周边地区的环境品质。

二是新建公园,完善绿地布局。

结合海淀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进一步落实公园绿地建设,逐步实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全覆盖的目标。

“十二五”时期,新增公园绿地面积约310公顷,其中区级公园5-6座,社区级公园9-10座。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完善服务功能,使居民随处享受绿化成果。

三是北部绿心和上地楔形绿地两个城市开放绿地建设。

通过国际招标,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北部生态绿心与上地楔形绿地,在保护与恢复现有生态要素的基础上,融入旅游、休闲、文化、科技等要素,为产业园区提供优质环境,满足海淀区乃至全市居民的休闲游憩需求,同时促进当地居民就业。

四是打造特色专类公园。

深层次挖掘海淀区历史、文化、产业特色,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专类公园,充分体现海淀区文化大区和科技大区的特点。

五是郊野公园建设工程。

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继续实施“郊野公园环”建设,重点建设1-2座郊野公园,启动1座体育休闲公园及北京西洼生态农业示范园基地建设。

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围绕西北部风景旅游观光带建设,开展森林公园和镇级公园建设。

六是加强公园应急防灾避险功能建设。

逐步完善现有公园的应急避险防灾功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配备必要的应急避险设施,对新建公园的设计和建设要遵循“平灾结合”的原则,兼具生态、游憩、观赏、科普和防灾避险等功能。

(四)城市绿荫覆盖工程

城市绿荫覆盖工程是指实施重点地区绿化建设、居住区绿地建设、道路绿地建设、滨河绿化和其他多元绿化等工程,推进新型园林养护、节约型园林建设和提升养护管理水平,持续发挥城市绿化的生态美化作用,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一是重点地区景观提升工程。

通过改造现有绿地,实现重点商圈、特色商业区域的环境改善和景观品质的提升,塑造特色鲜明,融人文、环境、生活为一体的商业功能区;推进以中央党校、行政学院等中央单位以及政府行政办公区为核心的区域环境的整治和提升。

二是居住绿地建设工程。

结合新建的各类居住区和居民安置房建设,严格控制新建居住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通过绿化方案审查保证绿化建设水平;结合海淀区社区环境整治,加强对老旧小区的绿化改造提升,满足居民对改善生活环境的迫切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老旧小区改造以后的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20%。

“十二五”时期,完成老旧小区绿化改造20处。

三是屋顶绿化工程。

依托北京市政策,对全区适合绿化的屋顶开展普查工作,对有条件的单位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十二五”时期,完成屋顶绿化10万平方米。

四是立体绿化工程。

引进立体绿化新技术、新产品,加大立交桥的绿化力度,对立交桥绿岛及外围绿地、桥墩、护栏装饰、护坡及引道挡土墙等进行多方式、多层次立体绿化。

“十二五”时期,立体绿化面积约10000延米。

五是林荫停车场建设工程。

通过资金奖励、政策倾斜和技术支持等手段,鼓励建设具有透气透水材料铺设地面、间隔栽种高大乔木的林荫停车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