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073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docx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xx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xx市自2000年成立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利用xx地域和资源优势,努力拼搏,扎实工作,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在政治、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

xx作为皖西北的重要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发展有着她自身的特色与足迹。

但是,我们也和全国一样,环境承载能力受到严重考验,资源、能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现。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思路,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效益、增长的质量。

只有把环境保护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统一规划,统一实施,才能避免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老路,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趋势;才能抢抓机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好地融入经济圈的分工与合作,更快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大富民强市的步伐,增进发展动力和崛起速度。

同时,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走底碳经济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本文以2007年为基准年,对我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现状作以研究,提出“十二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建议,供政府及其他决策部门参考。

一、xx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现状

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是各级政府的为政之要,保护和改善环境是强市之本,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建市以来,我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布局大体形成,综合运行态势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我市环境保护工作努力化解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加速的压力,污染没有同比增长,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从总体上得到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观和改善。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经济发展状况

1、经济快速增长

自2000年以来,xx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

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面实施“1468”战略布局,加快“一都一城一基地”建设,着力推进“125”行动计划,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呈现出速度加快、效益提升、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343.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增速比上年加快0.9个百分点。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经济结构改善。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0.9:

25:

34.1调整为2005年的34.5:

27.3:

38.2,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2.3和4.1个百分点。

2007年进一步调整为31.6:

28.2:

40.2,尤其是2008年调整为28.8:

30.7:

40.5,二产首次超过一产,实现了经济结构由“三一二”向“三二一”的重大转型。

人均生产总值7800元左右,突破1000美元大关。

全年财政收入24亿元,增长25.8%。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增长27%。

二、三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我市坚持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建设民本xx、实现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使工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不少行业、企业和产品的能耗和物耗水平不断下降。

3、优势产业不断做强

我市的经济发展逐步基本形成了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我市现代中药、能源化工、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五大支柱产业已初具规模。

例如xx市在加快发展煤炭资源开发的同时,煤化工也形成了一定基础,现有三星化工和金源化工两家规模煤化工企业。

现代中药产业方面,已形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产业集群,产量占全国的1/3,中药材交易年成交额达200亿元,占全国份额20%以上。

农副产品加工方面,白酒、小麦加工以及苔干等特色农产品在全省同行业具有明显竞争优势。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目前共有各类企业500家,2009年汽车产量6558辆,实现销售收入九亿元。

为xx的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园区建设进入新阶段

xx市园区建设进入新阶段,“十一五”以来,园区各项投资近8亿元,xx工业园、利辛工业园、蒙城经济开发区及市开发区基本完成“五通一平”,初步形成以现代中药、机械化工、轻工食品为特色的产业集聚。

(二)环境保护及环境质量

1.污染减排成效显著

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了污染防治的力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

2007年,全市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6项,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达到1.35亿元。

“一控双达标”成果继续巩固。

工业烟尘达标排放率达到100%,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达到99.4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94%以上。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51.04%。

2007年全市共削减COD1352吨,削减SO2145吨,COD和SO2排放总量比2006年分别下降5.8%和2.06%,完成了2007年度污染减排目标和任务。

基本实现了增产不增污和增产减污的目标。

2、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07年,xx市建成区建成烟尘控制区3个,面积达34.22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3个,面积23.84平方公里;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354天,达到三级标准的天数11天。

3、城乡环境和生态保护深入推进

5、城乡环境和生态保护深入推进

全面落实《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组织开展了以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绿色学校为主的绿色创建工作。

编制了《xx生态市建设规划》,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1个。

全市拥有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环境优美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21个。

二、我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总体上,我市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

(一)主要问题

1.经济结构不尽合理

经济结构不协调状态下的增长,会有相当一部分是无效增长。

xx经济产业目前虽是“三、二、一”的结构,但是农业比重仍然偏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同时,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无论是三次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还是城乡结构、地区结构、重大生产力布局等都存在不合理的因素,有些方面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整体增长和总体效益的提高。

2.增长方式比较粗放

工业整体规模偏小、大企业数量少、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不够、结构层次不高等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资源型、消耗型产业比重偏高,现代农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依然较低,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

例如近年来发展依赖的煤炭资源开发仍主要是以挖掘和粗加工为主,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还较大范围地存在。

我市的主导产业是化工、酿酒、中药材加工等高耗水、耗能产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

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还比较低,高投入、高消耗换来的高增长,导致高排放、高污染和低效益。

3.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我市经济的飞速发展,也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水、大气、固体废物、农药化肥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造成环境影响越来越显著。

环境承载能力不断缩小,部分区域水环境容量已趋饱和,尤其是过境河流涡河、惠济河、包河、小洪河等,上游来水常常处于超V类,很大程度的挤占了我市的水环境容量。

环境安全隐患逐步暴露,污染防治和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007年。

4、污染减排压力较大

由于我市是农业大市,工业基础相当薄弱,因此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小、减排项目少,减排空间小,在这样总量相对较少情况下,既要发展经济,多上项目,又要增产减污使我们深切感到污染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二)原因分析

xx经济发展方式相对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象和环境问题的凸显,主要是以下原因:

1、经济发展观念不新

虽然我市市委、市政府多次强调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是,由于多年形成的重眼前、轻长远;重发展、轻环保;重GDP、轻COD的传统发展观念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部分领导和干部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相对不足,对现行发展模式的不均衡性认识相对不足。

政府没有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实现职能转变,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资源换增长的模式普遍存在,地区经济比较优势得不到发挥,区域经济特色不明显。

2、财政支出结构不优

由于多年来对国民生产总值等宏观经济总量的追求,导致“有增长,无发展”和“高增长,高污染”现象的出现。

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费用比重偏高,公共支出比重过低或者增长不快,地方政府经济建设费用支出往往偏重于能很快“制造”GDP或者服务于GDP增长的低门槛、低技术水平产业,致使低效益、低水平地重复引进、生产、建设,丧失了区域分工效益和规模经济效益,致使资源消耗强度、环境污染程度也同步上升。

3、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1.5%,可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3%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

虽然我市环保投资指数达到了2%以上,但因为历史欠账太多,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步伐还相对滞后,城市运行效率还不高。

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信息、环境宣传与教育、环境科学研究等工作缺乏足够的工作经费。

4、环境执法力度不够

体制、机制、法制、能力方面的障碍是影响环境执法力度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由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带有强烈的计划经济色彩,行政手段有余,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足,行政处罚额度低、强制手段少,难以落实到位。

因而,在操作过程中显得有些软弱。

另一方面,环境执法如果没有形成事前监督机制,没有形成部门联动长效机制,没有有效的鼓励环境控制与治理技术开发的政策,环境执法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加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的软、硬件建设还是一个长期性、普遍性的问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和建议

环境问题既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影响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十二五”国家已基本确定在“十一五”COD和二氧化硫减排的基础上,增加氨氮和氮氧化物两个减排指标,并且要求COD、NH3-N、NOX、SO2排放总量均比2010年有所减少。

因此必须坚定完成减排任务的信心,在确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的基础上,尽早谋划“十二五”减排。

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思维,抢抓机遇,理清思路、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一)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

要把经济发展的理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要分析当地资源优势和环境特征,要研究资源与资源的组合、资源与资本、资源与技术的结合,认真分析xx地方特色,寻找一条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支柱、优势和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又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路子。

1、逐步改变粗放型、资源消耗性生产方式

强化政策引导,加大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舆论宣传与引导,增强产业升级的紧迫感。

一是打好“药都”牌,打造现代中药产业。

充分利用xx“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名人效应和全国最大药都的贸易优势,结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中华药都、养生xx”的行动计划,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政策为引导,有效整合药业资源,培育知名品牌,提升产品档次,延伸中药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集聚,从而改变以往中药材加工粗放型,作坊式污染治理难度大、代价大、环境管理难的现状。

二是利用xx是全国优质农副特产品生产基地,以及“亳芍”“亳桐”“古井贡酒”等生产优势和名牌效应,把农副产品深加工打造成xx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传统支柱产业。

三是改变煤炭单纯的生产和销售粗放型经营模式,推进煤炭开发及综合利用产业。

煤矿资源是战略性资源,合理地开发利用将极大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增长。

要科学谋划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加快使煤炭产业向煤电、煤化工方向延伸,努力实现煤炭开采、综合发电和煤化工一体化发展。

2、大力发展服务业

服务业是相对利用资源较少,污染物排放较低,获得经济效益较高而快捷的行业。

积极发展仓储物流、服务外包、信息、金融、保险和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建设,使之成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一是充分挖掘xx公路、铁路、水运资源,提高xx客运物流能力;二是利用IT行业搭建信息平台;三是发展社会生活服务业,提高社会生活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

3、重点打造新型工业园区

充分完善本市各种园区规划,逐步将各种分散的、小规模的企业向园区集中,吸引一批关联度高的企业进驻各类园区。

这样一可以实现企业间物流和信息流共享,培育循环型产业,提高全行业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二可以不断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耗能、低污染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三可以采用商业化模式发展集中供热和污水集中治理;四是园区建设投资环境好,可以更好的对招商引资有吸引和推动作用。

因此,搞好园区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

4、进一步推进集中供热

合理利用古井热电厂、三星化工以及利辛新建电厂等企业的热源,对管网覆盖区范围内的企业生产和机关单位和居民取暖实行集中供热,禁止新上燃煤锅炉。

这样既可以减少碳源污染物的排放,促进节能减排,也可以进一步改善我市大气环境。

5、发展循环生态农业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清洁能源推广应用,一要探索建立多渠道、多方位的投入机制,制定引导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结合“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文明。

二要科学规划布局农村生产和生活区块。

以规划为先导、项目为抓手,发展生态农业、规模种养殖业,为农村清洁能源生产利用创造条件。

通过建设户用沼气池、推广太阳能等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三要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把发展农村能源利用作为一大产业来培育。

因地制宜推广猪—沼—蔬菜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研究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在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加大沼气工程推广应用,一方面有利于畜牧业无污染、无害化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四要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有效的后续管理模式,保障农村生活、生产环境的改善和农民群众长期受益。

让清洁能源给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给生态环境带来更多的保护。

6、注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发展旅游产业,首先要改善当地环境,只有这样蓝天碧水,能使人赏心悦目的优美环境,才能吸引各方游客,因此旅游事业实在是一个改善环境——提升品次——发展经济——加快建设的好事业。

xx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我们应紧紧围绕文化名城、名人故里、中华药都、白酒之乡、养生xx五大品牌,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旅游资源,做好药、酒、道家文化结合的大文章,打造以中医药养生文化园等为特色的旅游品牌,努力建设“天下道源、中华药都、华佗故里、养生xx”,形成安徽旅游板块中“南游黄山、北游xx”的旅游新格局。

7、开发环保产业新天地

环保产业在我市是一项空白,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的大形式很不协调。

“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我国环保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初步预测,“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投资为3万亿元以上,其中,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将达到1万亿元左右。

因此我们在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时,要重点关注环保产业项目的开发,填补该项空白,一可以为xx的经济发展提供一条新路;二可以更好的为企业污染治理提供便捷的服务;三可以为xx的环保事业增砖添瓦。

(二)科学引资,把好项目准入关

目前,发达地区的产业正在更新换代,加上当地环境容量不大甚至透支,一部分产业要转移到内地,我们既要积极承接,更要冷静分析,既要招商引资,更要招商选资,决策失误,就是招商引祸。

要着力引进那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决不能饥不择食,宁可发展不快,也不能发展不当。

要进一步强化环境准入,尤其是工业园区的建设要科学决策,把好新上项目“环评、审批、验收”三大关口,要根据不同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立不同的环境“准入条件”,对优先开发地区,要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做到“增产不增污”;对限制开发地区,要控制不利于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开发建设活动,促进生态平衡;对禁止开发地区,要消除历史遗留环境欠账、布局性环境风险和结构性环境隐患。

(三)加大投入,强化环境监管

一是加大城市环境基础设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大污染治理配套资金投入。

要尽快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加快各县区垃圾处理厂和市医疗废物处理厂建设。

二是要严格落实“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的环境保护经济政策,以“双超双有”企业为重点,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作为推进企业污染治理和环保验收的重要环节。

三是要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逐步形成以集中式执法检查活动为推动,以日常监督执法为基础,以环境监察执法稽查为保证,以公众和舆论监督为支持的现场监督执法工作体系,切实查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稳定、整治出现反弹的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环境权益,维护社会稳定。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承,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解决环境问题,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才能真正实现“排污减量化、资源再利用、废物资源化”的环境保护目标和“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目标,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