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065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docx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二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2.6《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

 

(一)整体把握

1、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小序”。

“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

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成诗的经过。

“小序”讲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

起到概括故事的作用,也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

“小序”中的哪两个字起到集中体现故事冲突的作用?

“遣”、“逼”。

全诗围绕这两个字来展开情节。

2、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1—2小节)开端。

兰芝自诉。

第二部分(3—12小节)发展。

兰芝遣归。

仲卿乞母——着装遣归——辞母别姑——夫妻泣别

第三部分(13—22小节)再发展。

兰芝拒婚。

践约拒婚——刘兄逼嫁

第四部分(23—32小节)高潮。

刘焦殉情。

生离死别——共赴黄泉

第五部分(33小节)合葬化鸟。

3、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

它叙述和描写了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

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

可婆婆却对兰芝百般刁难。

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只能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宰为媒,兰芝践约抗婚,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而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兰芝出嫁喜庆之日,刘焦双双命赴黄泉。

4、按什么顺序叙述?

时间顺序。

以什么为线索?

以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

写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什么?

是为了否定什么?

肯定什么?

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

(1)首先她的外表怎样?

看第9小节。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两句是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对偶。

一个绝代佳人。

刘兰芝的外表如此出色,她的内在如何呢?

(2)读第2小节。

“十三能织素……”什么修辞?

排比。

可以看出她这个人怎样?

可以看出她多才多艺、聪明。

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那她是不是整天只顾自我欣赏,不会赚钱,只会花钱?

不是。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她是一个勤劳贤慧的女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既显示兰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为什么要自请遣归?

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很低,在娘家听父母的,到了婆家听丈夫的,自己没有真正的自由,出嫁后没有婆家的许可,是不得擅自回娘家的。

而她们也很看重自己的贞洁,所以“休”对一个女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应当清楚了。

为什么要自己主动提出遣归呢?

自请遣归,一则因不堪焦母虐待,再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

这样的行动可以看出刘兰芝怎样的性格特点?

主动请“休”,对于刘兰芝来说,是需要巨大的勇气的。

所以刘兰芝的这个举动着实表现出她的刚强果敢、自尊不屈的性格,表明兰芝不是甘愿逆来顺受的弱女子,而是外柔内刚的坚强女性。

这第2小节,描绘了一个多才多艺、聪明贤惠、刚强果敢、自尊不屈、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3)再读第9小节。

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小节的内容——“严妆”。

此时此刻的刘兰芝为何要“严妆”?

为何要郑重地梳妆打扮?

严妆时又为何“事事四五通”呢?

严妆打扮,一方面,说明她自尊,另一方面,“女为悦己者容”说明她是为焦仲卿而严妆,为了留给焦仲卿最后的最好的印象。

这一段,不仅写出了她的外在美,而且写出了她的内在美。

美就美在她能沉着、镇静、临阵不乱、有涵养。

这一段很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她的举动,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

人生难免遇到坎坷,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失意但不失志。

这段描写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4)读第8小节,思考:

这一段可以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感情呢?

第8小节可以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性格特征呢?

“久久莫相忘”可以看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人贱物亦鄙”可以看出刘兰芝的痛苦、愤激之情。

从诗句中可以品出人物的内心。

她这个人是有情有义的。

(5)读第10小节。

兰芝向婆婆、小姑告别,表现了她什么品质?

表现了她知书达礼、看重感情的美德。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几句表明了兰芝有礼有节,举止得体。

(6)读第12小节。

这一小节中的磐石、蒲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

(7)读第14、18、22小节,思考:

这一部分的描写对刻画刘兰芝有什么作用?

这一小节铺张、夸张的场面,反衬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为权贵金钱所动,表现了刘兰芝的人格尊严。

如何理解这一部分的情节?

①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刘兰芝的母亲是什么态度?

刘兰芝的母亲是“大拊(fǔ)掌”“大悲摧”。

大家想一想,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看到刘兰芝被遣回家,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求婚的人接踵而来?

旧时代的妇女,恪(kè)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古训,不仅是被丈夫遗弃的女子不能再嫁,就是丈夫亡故了的,也要为之守节。

如果再嫁,便被认为是不守节操,至少要受到舆论的遣责,体面人家当然不会轻易为之。

但是,如果用这个尺度去衡量《孔雀东南飞》,我们就会碰到许多难以理解的现象。

例如,刘兰芝“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母亲的态度却是“汝可去迎之”;后来,“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并且“娇逸未有婚”。

难道县令、太守都愿意替没有结过婚的儿子娶不守节操的女人为妻吗?

难道兰芝的母亲也愿意自己的女儿背上“失节”的恶名吗?

《孔雀东南飞》对于兰芝再嫁的问题,似乎有点现代化的描写,看起来与旧社会的传统悖理,但是,这又确实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因为,将守节作为衡量女人品质好歹的主要内容并使之宗教化,歧视再嫁者,都是宋朝开始出现,明朝以后才逐步走向极端的。

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必须经过一个发展的过程。

宋元以前,人们对于再嫁的认识,一直是比较客观的,社会上离弃或寡居的女人有人愿意再嫁,也自然有人愿娶再嫁之女。

在汉魏时期,再婚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

如汉朝,有个叫朱买臣的人,家里很穷,老婆因嫌他穷而离开他嫁给另一个人。

朱买臣到五十岁时,被举荐后任命为太守。

快到任时,地方官巴结他,让民工去修道路迎接。

朱买臣原妻的后夫也是个民工,正在干活。

他老婆给老公送饭,看见新太守原来就是前夫朱买臣。

西汉有名的才女卓文君丈夫刚死去,大文豪司马相如作为卓文君的父亲的客人参加了卓府的宴会,宴会上,司马相如弹奏一曲古琴曲《凤求凰》(凤是雄性的凤凰,凰是雌性的凤凰鸟),引来了卓文君的注意。

而卓文君对司马相如也是仰慕已久。

两人一见如故。

于是当天晚上卓文君背着父亲卓王孙,随司马相如私奔了。

《孔雀东南飞》的时代,那些有关节操的舆论没有左右当时的现实生活,正因为这样,刘兰芝被婆婆逼遣归家之后,才会发生太守、县令接踵遣媒议婚之事。

这是现实基础。

②在艺术表现上?

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呢?

A、课文中有哪个地方对刘兰芝的外貌作正面描写?

第9小节。

那么这个求婚的情节对刘兰芝的外貌和人品作了什么描写?

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有什么差别?

(以《陌上桑》为例简单说明。

B、很有地位的这些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侧面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也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

这是艺术表现上在作用。

③这一个情节的出现,也是人们美好意愿的反映。

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逐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所扼杀的女子肯定大有人在,这些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因此,同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

《孔雀东南飞》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中再创造,加入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孔雀东南飞》中还有一个情节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体现,并且跟这个求婚再嫁的情节不同的是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是哪一个情节呢?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是怎样的?

化蝶。

《孔雀东南飞》跟《梁祝》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

刘焦二人合葬后变成鸟。

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节,在诗中却出现了,那么这同样也是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2、那我们总结一下,刘兰芝有哪些美好品质呢?

才貌双全、重情重义、不慕荣华富贵、坚贞执着、勇敢聪明。

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刘兰芝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呢?

我们先想想什么是悲剧呢?

自杀就是悲剧吗?

如果卖国贼、汉奸、无能的执政者自杀算不算悲剧?

不算。

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不能带给人们震撼的力量。

为什么不能。

因为他们是假、恶、丑的代表,是无价值的代表。

他们的毁灭甚至给人们带来快感。

某市一个纪委书记江锦春被告贪污后,当地的民众是如何庆祝的呢?

是燃放烟花,放礼炮来热烈庆祝.而什么是悲剧呢?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我补充一下,是把真善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那现在我们能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要浓墨重彩地描写刘兰芝的美?

为了创作悲剧美。

刘兰芝越好,悲剧就越感人。

4、焦仲卿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对爱情忠贞不二、孝、情绪化)

从第三节的“堂上启阿母”,第5节的“长跪告”、阿母“槌床便大怒”之后就“默无声”,退而劝兰芝,可见他既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并且有幻想。

到最后第25小节听说兰芝改嫁,他声言要自杀。

而听说兰芝死后,他自己也上吊自杀。

这个软弱的书生终于走上了反抗道路。

他跟兰芝一样是忠于爱情,对不合理的封建家长制度充满着反叛的精神。

因此他也是一个美的人物。

但他并不是那么完美,一开始也有软弱的毛病,他是经过一些事情,经过一番心理斗争,经过一些挣扎才走上这条抗争的道路的,他的性格心理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

因此,他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

像焦仲卿这样痴情、忠于爱情的男子在现代还有吗?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

但是,据调查发现,现代情人相约殉情自杀时,男子往往选择逃避。

最终死的往往只有女子。

比如张国荣和梅艳芳演的电影《胭脂扣》里的发生在民国期间的故事就是这样。

男女两人的爱情遭到男方反对,于是两人相约吞食大量鸦片自杀,可是当女的吃鸦片之后,男的并没有把全部的鸦片吃下去,他还没有死的决心。

于是女的自杀成功,男的获救,没死。

电视新闻偶尔也会报道这一类新闻,什么炸药啦,上吊啦,尽管是在女方的监督下,但最终死的总是只有女的一方。

像焦仲卿,妻子早已死去,没有人监督他一定要自杀,仅仅是跟妻子一个口头的约定,他就随妻子而去了。

可见他当时的心情是何等沉重,他的心是何等绝望,他对刘兰芝的感情是何等之深。

但我想,也许他还怀有对兰芝一丝丝的愧疚。

在他这里,他可能会想到:

正是由于他的软弱和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望,才使兰芝走到了这一步;正是他对刘兰芝的处境的不了解,对刘兰芝心意的误解和尖酸刻薄的话语,才使刘兰芝不可挽回地走上这条不归路。

也许正是绝望、失落加上愧疚,使他终于走上这条自杀的道路,使他终于表达了对封建家长制的强烈控诉。

5、那么,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最先造成这个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哪一个?

是焦母。

那么可见这悲剧的起因是婆媳关系不和谐。

诗歌里面有没有提到具体的原因?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为什么焦母要故意找茬?

兰芝自己知不知道?

不知道。

因为她说“共事二三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大家能不能帮刘兰芝分析分析?

有可能是焦母嫌兰芝挣钱不够厉害。

也有可能是因为兰芝没有生育。

对不对?

想想看兰芝和仲卿结婚了两三年了,仲卿又是家中的独子。

焦母可能就是着急了。

兰芝没有如焦母期望的那样给她生下孙子,所以,她可能也是由此产生了对兰芝的厌恶。

于是焦母把刘、焦两人硬生生拆开。

而刘兰芝家长的逼嫁,进一步激化了矛盾,造成更大的悲剧。

那么概括来说,造成这个悲剧的都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什么人?

焦母、刘母、刘兄他们都是封建家长。

他们对焦、刘两人的爱情的蛮横干涉、蛮横对待,导致了这场爱情悲剧的发生。

6、摧残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封建家长有哪些?

焦母、刘兄和刘母。

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7、先看看焦母。

她对仲卿软硬兼施,一方面是恶语威胁,另一方面是好言哄骗。

她以家长的绝对权威极端蛮横地拆散了刘、焦夫妇两人,对刘、焦两人的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为一个封建家长,焦母成为摧残青年的典型。

这种情况的出现,反映了封建家长制摧残青年的弊端。

8、再看刘兄,第20小节里面。

刘兰芝的哥哥在听说了媒人说媒的事之后,他有什么态度?

他是不是首先考虑妹妹的感情?

不是。

他首先考虑的是这来说媒的男方的地位和身份。

接下来他考虑的是如果妹妹不乘机嫁掉的话可能以后要在娘家赖着不走。

充分写出刘兄的冷酷、势利。

性情暴戾,趋炎附势,丑态毕露,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的帮凶。

9、相对于焦母和刘兄来说,刘母的形象更为丰满一些。

刘母她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当刘兰芝被遣回家的时候,她作何反应的呢?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

”译文:

母亲拍着手大吃一惊,想不到你会自己回来。

“我十三岁教你织布,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学会弹奏箜篌,十六岁让你懂得礼节规矩,十七岁打发你出嫁,总以为不会有什么过失。

你今天犯了什么过错,娘家不接你就自己回来呢?

兰芝惭阿母:

“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译文:

兰芝惭愧地回答母亲:

“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十分悲伤。

从这一部分内容来看,刘母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她跟天下所有母亲一样,望女成凤,从小就对刘兰芝进行各种培养,包括生产技能艺术熏陶和道德熏陶。

当她所苦心培育的女儿兰芝让她的期望落空的时候,她非常非常伤心。

当十几天后媒人前来求婚的时候,刘母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她对女儿说:

“汝可去应之”。

译文:

你可以自己去应付他。

当女儿含着泪说: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译文:

兰芝当初回家时,仲卿再三嘱咐我,我们立誓永不分离。

今日如果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不妥当。

还是回绝来做媒的人吧,以后慢慢再谈这件事。

母亲便告诉媒人说: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译文:

我们贫贱人家有这个女儿,刚出嫁就被体弃回到娘家。

不能做小官吏的媳妇,哪里配得上贵公子呢?

希望你多方面去打听,我们不能答应你。

可见一开始,刘母对兰芝还是比较宽容的。

刘母对兰芝的死有没有责任呢?

当被县令派去向太守请示工作的县丞来替太守家娇美文雅尚未结婚的五少爷说亲的时候,刘母是怎样反应的呢?

她谢绝媒人,说: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译文:

我的女儿早已有不改嫁的誓言,我老太婆还敢说什么话!

”从这句话透露出什么信息?

刘母希不希望女儿再嫁?

希望。

对于女儿不改嫁的誓言,她满不满意?

不满意。

从这句话的内容和语气,我们可以发现她对兰芝是不支持、不满意的。

第一次她以理解的态度宽恕了兰芝,也许她认为这只是兰芝一时的想法,但当她再一次看到兰芝拒绝的态度时,她就开始不理解了。

这对兰芝极为不利。

她对兰芝的不满意、不支持,引来了什么共鸣呢?

刘兄对刘兰芝的指责。

你现在不嫁,你以后怎么办呢?

表面好像是为兰芝考虑,实际上是打自己的算盘。

你现在不趁有人要你的时候赶快嫁掉,你要等到什么时候?

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

重点就在于最后一句,虽然没直接点明,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难道要我养你一辈子吗?

而这时,刘母的态度是倾向于哪一边呢?

是倾向于刘兄。

他们两个的不同,只是在于刘母扮演白脸,而刘兄扮演黑脸。

当太守家送来聘礼的时候,刘母特别高兴,根本不理会或者说根本没注意到女儿的情绪变化,她说:

“适得府君书。

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

”所以,刘母关心自己女儿的,并不是她到底愿不愿意,快不快乐,并不是关心她的精神状态,而是关心她是否能够嫁到好老公,是否有好的物质生活,是否能光耀门楣。

这对于刘兰芝来说,是另一种层面上的逼迫。

在第12小节,兰芝和仲卿道别的时候,估计到的情况是“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她估计给她压力的是他的哥哥,对来自母亲的压力的估计仍然是不足的,等到回娘家后,她才知道“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才知道最爱她的母亲同样的对她的悲剧起到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艺术特点

1、故事情节完整紧凑,全诗紧紧围绕兰芝被“休遣”和被“逼婚”来展开;材料安排详略得当。

如诗的开头兰芝自叙身世,从十三岁说起,一年一年进行排比,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她无辜被逐作了铺垫。

而写兰芝回到娘家,刘母对她“不迎而自归”感到了凉诧时,兰芝只用“儿实无罪过”一句,就将自己的满腹委屈表现出来了。

2、人物个性鲜明,形象刻画生动,各有特色。

这首诗在尖锐的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成功地塑造了典型人物的形象。

3、首尾呼应。

这首诗开头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托物起兴,结尾以浪漫主义手法,用鸳鸯飞鸣寄托人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诗中以鸳鸯照应开头的孔雀,以一鸟独飞开始,以双鸟和鸣终结,使诗意更加浓郁。

(四)拓展延伸 

赏析并背诵下面的汉乐府诗。

上 邪

                汉乐府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古 歌

                 汉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五)作业

1、课文背诵

2、预习

附:

备课资料

一、参考译文

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官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焦仲卿的母亲赶回娘家,自己发誓不再改嫁。

她娘家的人逼迫她,她于是投水而死。

仲卿听到这个消息。

自己也在庭院里的树上吊死了。

当时的人哀伤他们的不幸,就写了这首诗。

孔雀向东南方飞行,每飞五里就徘徊一阵。

“我十三岁能织出精美的白绢,十四岁学会了裁衣。

十五岁能弹奏箜篌,十六岁能诵读诗书。

十七岁做了你的妻子,心中常常痛苦悲伤。

你已做了庐江府的官吏,遵守府里的规则专心不移。

我独自留守空房,夫妻相见的日子非常稀少。

我每天雄鸡一啼就上机织绢,每天晚上都不能休息。

三天织成五匹,婆婆还故意嫌我织得慢。

不是我织的动作慢,而是你家的媳妇实在难当。

我不能胜任你家的驱使,白白地留下也没有什么用处。

你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仲卿听了妻子的诉说,就到堂上禀告母亲:

“我本来就没有高官厚禄的福相,幸亏娶得了这个好媳妇。

成年后结为夫妻,死后在黄泉也要相依为伴。

我们共同生活才两三年,刚开始不算很久。

这个女子的行为没有不端正的地方,哪里料到会招致您不喜欢呢?

"

焦母对仲卿说:

“你为什么这样见识短浅!

这个媳妇没有礼节,她的行为举动自作主张。

我的心里久已怀有怨气,你哪能由自己作主!

东家有个聪明贤慧的女子,名字叫做秦罗敷。

她的体态可爱无比,做娘的替你去求婚。

你赶快休了这个媳妇,打发她立刻走,千万不要挽留。

仲卿伸直身子跪着说:

“母亲请听我禀告,今天如果休弃了这个媳妇,我一辈子也不再娶妻!

”母亲听了这些话,捶打着坐床勃然大怒:

“你这小子胆大包天,怎么胆敢帮你媳妇说话!

我对她早已恩义断绝,当然不会依从你!

仲卿默默无言,对母亲拜了两拜,回到自己房里。

开口对妻子说话,硬硬咽咽地说不出声:

“我本来不休弃你,只是母亲逼迫我这样做。

你只管暂且回到娘家去,我现在也暂且回到官府去办事。

不久我会回家,回来后必定接你回来。

为了这件事,你就受些委屈吧,千万不要违背我的话。

兰芝对仲卿说:

“不必再添麻烦吧。

当年冬末春初的时候,我辞别娘家嫁到贵府上。

行事都顺着婆婆的心意,一举一动哪敢自作主张?

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零零地受尽折磨。

总以为没有什么罪过,可以终身供养婆婆以报答大恩。

但是仍然被赶回娘家,还说什么再回来呢!

我有绣花的齐腰短袄,绣的花纷繁美丽焕发光彩。

还有红色绫罗做的双层斗帐,四角挂满香袋。

衣箱和梳妆用的匣子有六七十个,都用碧绿的青丝绳捆着。

各种各样的物品都不一样,每种东西都在里边。

我人很卑贱,我的东西也不值钱了,不配用来送给后来的新娘。

就留着作为赠别的纪念吧,从今以后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希望这些物品时时给你安慰,永远不要忘记我。

雄鸡叫了,外面快天亮了,兰芝起身郑重地梳妆打扮。

她穿上自己的绣花夹裙,每件事都要做四五次。

脚下穿上丝绸做的鞋子,头上戴的玳瑁首饰闪闪发光。

腰间束的白绸裙带像水一样轻盈流动,耳朵上戴着闪光的耳坠。

手指像削尖的葱白那样细嫩,嘴唇像含着朱砂那样红润。

轻巧地迈着细小的步子,姿态美妙举世无双。

兰芝走上堂前拜别婆婆,婆婆怒气未消。

兰芝说:

“我以前在娘家做女儿的时候,从小生长在乡间。

本来就没有好的教养,更有愧于同您家少爷结婚。

接受了婆婆的很多彩礼,嫁过来却不能胜任婆婆的驱使。

今天我要回到娘家去了,惦念着婆婆在家里操劳。

”从堂上退下来和小姑告别,眼泪像连串的珠子一样落下来。

“我当初嫁来的时候,小姑才扶着床学走路。

今天我被赶回娘家,小姑已经长得和我一样高了。

你要尽心奉养老人,好好地照料自己。

每年的七夕和每月的十九,你在嬉戏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说完就出门登上车子离去,眼泪像雨一样流淌。

仲卿骑马走在前面,兰芝乘车走在后边。

车子发出“隐隐”、“甸甸”的声音,一起在大道口相会。

仲卿下马走进车中,低着头同兰芝附着耳朵小声说话:

“我发誓不同你分离,你暂且回到娘家去。

我现在也暂且到府里去办公,不久将接你回来,我对天发誓决不背弃你。

兰芝对仲卿说:

“感谢你的一片诚挚情怀!

你既然这样记住我,我不久就盼望你到来。

你应当做磐石,我应当做蒲苇。

蒲苇像丝一样柔韧,磐石不会转动迁移。

我娘家有个同胞的哥哥,性情和行为暴躁如雷。

恐怕他不会顺从我的心意,想到将来我心如油煎。

”挥手告别两人怅惘若失,双方同样依依不舍。

兰芝走进娘家走上厅堂,进退都感到脸上无光。

母亲拍着手大吃一惊,想不到女儿会自己回来。

“我十三岁教你织布,十四岁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学会弹奏箜篌,十六岁懂得礼节规矩,十七岁打发你出嫁,总以为不会有什么过失。

你今天犯了什么过错,娘家不接你就自己回来呢?

”兰芝惭愧地回答母亲:

“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了十分悲伤。

兰芝回家才十几日,县令就派遣媒人来说亲。

媒人说县令有个三少爷,容貌体态美好举世无双。

年纪才十八九岁,口才很好,又多才能。

母亲对女儿说:

“你可以自己去应付他。

”女儿含着眼泪回答:

“兰芝当初回家时,仲卿再三嘱咐我,我们立誓永不分离。

今日如果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不妥当。

还是回绝来做媒的人吧,以后慢慢再谈这件事。

母亲告诉媒人说:

“我们贫贱人家有这个女儿,刚出嫁就被体弃回到娘家。

不能做小官吏的媳妇,哪里配得上贵公子呢?

希望你多方面去打听,我们不能答应你。

媒人离去几天以后,县令随即派去向太守请示工作的县丞回来了。

县丞说有位兰家姑娘,她家里承继先人的仕籍有人做官。

又说太守有位五少爷,娇美文雅尚未结婚。

太守派遣县丞做媒人,这是主簿传达的话。

(县丞来到刘家)直截了当地说,太守家里有这样一位好郎君,已经想和你家结亲,所以派遣我来贵府做媒。

母亲谢绝媒人:

“我的女儿早先已有不改嫁的誓言,我老太婆还敢说什么话!

兰芝的哥哥听到了这件事,很不痛快心中烦恼。

开口告诉妹妹说:

“你拿主意为什么不仔细考虑!

你先嫁的只是一个小府吏,再嫁的却是太守的公子。

运气的好坏有如天地之别,足够你荣耀一辈子了。

你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往后打算怎么办呢?

兰芝抬起头来回答说:

“道理确实像哥哥所说的那样。

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没想到半路上又回到哥哥家里。

如何处置应当依照哥哥的主意,我哪能自作主张!

虽然同府吏已有誓约,但是同他相会永远没有机缘了。

立即答应他们这门亲事吧,就可以结成婚姻。

媒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