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7035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

《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docx

国考副省级华图粉笔答案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

1.“给定资料4”写道:

“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10分)

要求:

简明、完整。

不超过200字。

粉笔

参考答案:

(1)黄河规律:

易淤积,难疏浚;易决堤,易泛滥;易改道,难防患,难根治。

(2)产生规律的原因:

沙多水少,水沙关系不协调;人为因素:

重开发、轻保护。

(3)规律的影响:

塑造冲刷出华北平原,孕育中华文明;带来洪涝灾害,造成重大损失。

(4)治理方法:

坚持科学治理,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协调人与黄河的关系,加强生态保护,防治污染和水土流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系统规划,制定制度,依法治黄。

华图

赋分说明

1、黄河自身是健康的,是人类的不尊重“三善”规律导致埋下隐患。

(2分)

2、黄河的“三善”是黄河自身发展的规律,应当尊重。

(2分)

3、黄河的“三善”对人类是有好处的,冲积成华北大平原。

(2分)

4、应当重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为中国人民造福。

(2分)

5、黄河的治理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调度。

(2分)

操作细则:

实际操作中,第一条只要提到治黄水利委员会埋下隐患,或者说代价大于成绩,即可给分。

第二条点出善淤积、决口、迁徙改道也可给分。

第三条可分为两点,一是黄河本来很好,有人了不好,或者是谈到华北大平原,或中国人安身立命根本即可。

答出要点4条即可得8分,加2分表达分,满分。

若达出5条,也可得满分。

参考答案

一、“三善”指黄河善淤积、决口和迁徙改道。

二、健康形式指黄河自身很健康,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治理导致其不健康;三善冲击成华北大平原,国人的根本。

三、历史证明指治黄委员会不尊重三善埋下隐患。

四、认识:

1、要重视黄河的开发治理,造福中华民族;2、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规划和调度。

网络

题干分析:

从题型判断,这是一道分析观点题。

题干的问题是如何认识黄河自身规律,那么前提就是必须找到黄河规律是什么,之后展开对这一规律的认知,这一规律的认知,这一规律要有什么样的作用或意义。

前一套题讲到了分析观点题的作答层次和结构,此处不需多言。

另外,这一问题所涉及材料四根据题干只能知道观点出处在材料四,不能断定答案所需要点都在材料四之中。

这一点要引起注意,据此我们阅读同时题干可能涉及到材料中心问题,可大体推断为黄河问题。

“请”字后面才是问题的关键,分析理解题要结合背景知识,先理解题干中关键词的含义,结合背景知识的理解再到材料中寻找答案。

阅读材料可知,黄河规律就是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事实,就是三善。

简单解析三善,之后谈对三善的认识,其中认识三善是重点。

注意三善的含义和对三善的认识是不同的,含义是什么是三善,认识是谈的作用。

注意按照分析观点题思路展开作答。

这一规律的作用:

1、否则就不会有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而这恰是几亿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2、自194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指导治黄以来,黄河伏秋大汛没有决口,可谓“三年安澜”;其后几十年固堤防洪成了治黄的主要手段,成绩很大,但代价也很大,其结果是黄河河床不断淤高,这为未来埋下了很大隐患。

要注意自身规律有好也有坏。

规律是潜在存在的,不会因为任何的原因而发生改变。

对策是用来治理三善的,对策位置非常清晰。

参考答案:

材料4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黄河自身规律及治黄的措施。

黄河自身规律包括:

1、堤防容易决口,河床容易抬高,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

2、冲击了25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大平原,恰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针对黄河的情况我们要采取的措施包括:

1、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

3、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总结:

高频词不但可以快速找到得分的核心词,还可以帮助考生快速定位,在考场上节省宝贵的时间。

一个词语反复出现99%是答案。

从材料中找出对策,无论表面上看起来多么不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但是因为是从材料中找出的,所以就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例如国家领导人讲话。

2.“给定资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

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10分)

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不超过200字。

粉笔

参考答案:

主观因素:

①经济因素:

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资金。

②科学施治:

王景治水策略正确,因地制宜,选定东汉故道引水,行河路线较优。

③辩证施治:

疏浚汴渠,全面治理黄河;修建了黄河大堤,利用水门放淤,改善了水沙关系。

客观因素:

①气候、地理因素:

中游地区降水量少,下游分支较多,两侧多湖泊洼地。

②人口和自然因素:

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恢复,牧进农退,生态改善,从而黄河输沙量减少。

华图

赋分说明

1、王景因地制宜,修建大堤和汴渠,行河路线优。

(2)

2、隔断立水门,利用支流大泽放淤泄洪。

(2)

3、时期特殊,河患和暴雨少,有湖泊洼地泄洪。

(2)

4、黄河输沙量少

(2)

5、人口减少,植被恢复,农牧界线的转移。

(2)

具体操作细则:

实际操作中,政府重视可算做一条。

提到河身短地势低,但未点出汴渠的不得分。

若既说汴渠又说河身短,行河路线优的,只给一条分数。

单独写出修建黄河大堤,可给一点分数。

若未写出植被恢复,只写人口减少或农牧界线的不给分。

全部答出可得9分,加1分的表达分。

参考答案

人为原因:

1、河行新道汴渠,河身短、地势低、行河路线优

2、修建大堤,沿河大泽放淤,延长行河年限

3、政府重视,投入人力、财力、物力

自然原因:

1、时期特殊,河患暴雨少,两侧有湖泊洼地

2、黄河输沙量少

3、人口减少,植被恢复,农牧界线转移

网络

题干分析:

此题是一道部分概括型题,归纳王景治理黄河安澜800年的原因。

题干的前一部分明确交待给定。

原因从材料可知分两部分,自然原因及人为因素。

但作为部分概括题可不分,只把要点列开即可。

主要包括:

1、王景受命于危难之际,率几十万兵士民工,修汴渠治黄河,历时一年,用费亿钱2、据分析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3、另外,“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所描述的可能是一种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

4、其特点是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在此期间,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的记录较少,这一时期黄河下游有分支,两侧又有较多湖泊洼地;5、但其中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时黄河输沙量的减少。

参考答案:

王景治河后安澜800年的原因包括:

1、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修建卞渠。

2、与王景所选定的东汉故道河身较短、地势较低,因而行河路线较优有关。

3、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措施,这对于延长行河年限也有一定作用。

4、黄河下游河患相对较少。

5、黄河输沙量减少。

(二)“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20分)

要求:

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粉笔

参考答案:

(1)概括得出:

人与自然、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协调造成这三条河流的生态危机。

(2)具体表现:

①密西西比河:

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减少;②亚马孙河:

森林砍伐,生产方式不合理,肥料和农药污染生态;③尼罗河:

人口增多,工农业和生活废水污染生态。

(3)各国政府采取的措施:

①美国:

建设防洪工程,整体考虑航运与环境的关系;②巴西:

出台相关法律;③埃及:

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人工湿地。

(4)对治理黄河的启示有:

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整体考虑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完善立法,严格执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对重点水域的综合治理,建设人工湿地,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华图

赋分说明

首先要概括因为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造成这三条大河的生态危机(2分);其次要总结出这三条大河危机的具体表现:

水质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分);再次要概括出各国政府针对出现的生态问题,采取了种种措施(2分),并举出具体措施:

出台相关法律,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

(2分)。

关于对治理黄河的启示主要有三条:

第一是总体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开发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4分);第二是立法和严格执法(4分);第三是对生态环境现状做综合评估,并采取一些具体措施(4分)

参考答案

一、人与自然、当前与长远利益关系不协调造成这三条河流的生态危机;

二、具体表现:

1、密西西比河:

水质污染,泥沙淤积、湿地减少;

2、亚马逊河:

森林砍伐;生产方式不合理,肥料和农药污染生态;

3、尼罗河:

人口增多,工农业和生活废水污染生态;

三、各国政府采取措施:

1、美国:

减少防洪工程,整体考虑航运与环境关系;

2、巴西:

出台相关法律;

3、埃及:

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建立人工湿地。

4、对治理黄河的启示有:

1、要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综合治理,整体考虑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完善立法,严格执行,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3、加大对重点水域的综合治理,减少人工湿地,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网络

题干分析:

审定可知,本题作答包含两大层次,首先要对三大条河的危机以及各国的举措进行归纳,其后谈对治理黄河的启示,而且启示一定是重点得分层次,另外,这道题材料范围限定完成,答案要点就在材料三之中,第一层次很明显,第二层次谈启示。

所谓启示是对三国举措的开发,是经验就借鉴,是教训就吸取,所以答案就在举措之中,也就是,启示也在材料三之中,所以材料三可做针对性阅读。

如果第一步罗列问题或者将成功的做法具体写上去,那么一些关键词就会出现两次,这是毫无意义的。

还有本题依旧是围绕黄河问题而来。

关于启示的作答要领就在于从对方的行为当中寻找启示,正确的经验直接照搬,错误的教训要吸取,同时作答时转化成经验或表述。

若把前三道题目相关联,我们会发现材料三、五都做针对性阅读,那么便可以推论第一题的答案范围,也大体就在材料四之中!

本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

各河危机及治理举措;第二部分:

对治黄的启示。

因为启示是重点得分层次,所以危机及举措可以略谈。

可以集中交代危机,集中交代举措。

当然,启示也在举措之中。

概括材料内容,一般直接将题干再抄一次就可以了。

概括相关内容,不是内容也不是现象。

其中危机包括:

水质问题、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支流正逐渐干涸、生态状况造成了很大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举措包括:

美国建设了大量工程,但计划中的工程仅完成60%左右、至今仍没有全面规划,近年才采取整体考虑的方式、巴西政府制定的一项法律规定、上述法律以及其他环境法规常常受到漠视、进行了全面评估、曼扎拉湖治污工程

通过本题来思考:

为什么一些小的方面,还有那些做铺垫的方面就不需要往出写了,例如水质问题肥料和农药问题等

2013年经验教训题出现新的问法:

有哪些事情值得我们借鉴,借鉴是启示题的标志。

先归纳再说启示

工程就是为了治理水质等问题,所以工程治理了水质自然就解决了,因而不对水质单独提出解决的对策。

参考答案:

“给定资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给我国带来的启示包括:

1、不但要规划大量工程,而且要保质保量的完成。

2、充分考虑大坝对整个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考虑航运与其他活动的相容性。

3、保护自然湿地,并建设大量人工湿地。

4、全面规划,整体考虑,全面评估,从根本上解决河流的综合治理。

5、不但要制定法律法规,而且要保证受到重视。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

宣传手册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

请参考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

(3)不超过400字。

粉笔

参考答案:

一、黄河之水天上来

(1)地理地貌,包括发源地、流经区域、流域面积、气候、植被、地形地貌等。

(2)自然景观,如壶口瀑布。

二、黄河与中华文明

(1)黄河文明的地位。

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铜器、文字、王权体现着古代文化的进程。

(2)黄河两岸的历史人物,如军事家廉颇等。

(3)黄河孕育的文化资源,如陕西秦腔、河南豫剧等。

(4)文化的包容、融合。

黄河文化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统一体。

三、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的开发:

人工改道;引黄灌溉;旅游带来经济回报。

(2)黄河的治理:

①“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规律;②治理困境,如泥沙淤积、水质污染;③历史之鉴,如王景治黄;④当代领导人的治黄观念和治黄举措。

四、黄河精神万古传

(1)精神内涵:

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开拓进取、胸怀博大等精神。

(2)对个人、民族、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3)号召青少年保护好母亲河,践行、传承、弘扬好黄河精神!

华图

赋分说明

实际操作:

只要答出任意10点即可得满分。

每点2分。

但若未分清属于哪个方面,只写出要点,则最多获得一半的分数。

四个方面若少了一个方面,则减掉一半的分数。

表达分2分。

若考生回答的不是内容要点,而是具体数据,则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

黄河之水天上来:

1、黄河的源头、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份、入海口等;

2、黄河流域的植被特征、地形特点和季候特点

3、黄河壶口瀑布的自然景观;

黄河与华夏文明:

1、中华文化发祥地,经济文化政治的中心

2、文字和王权的出现,王朝古都旧址。

3、优秀的历史人物和文艺戏曲

4、文华的包容、融合。

黄河文化是中原农耕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的统一体。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1、黄河的开发:

人工改道;引黄灌溉;旅游带来经济回报。

2、黄河的治理:

(1)“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规律。

(2)治理困境:

如泥沙淤积、水质污染。

3、历史之鉴,如大禹治水、王景治黄

4、当代领导人的治黄观念和治黄举措。

黄河精神万古传:

1、精神内涵:

无私奉献、勇往直前、开拓进取、胸怀博大等精神。

2、对个人、民族、社会、国家的重要性。

3、号召青少年保护好母亲河,践行、传承、弘扬好黄河精神!

网络

题干分析:

这道题应属于公文类题型模式,但题干只要求分别列出要点,所以对形式要求便不重要。

作答时应分为四个层次,每一层次展开小的要点。

所谓黄河之水天上来应讲黄河的自然情况;黄河与中华文明是讲黄河精神是什么,之后加以弘扬。

材料范围没有限定,所以阅读材料就按照四个部分的引导再和提示搜索相关要点组成答案。

同时该题依旧围绕黄河而来。

出现要点,刚要,提纲等字样都不需要写成公文。

本题和2013国考副省级第三题几乎一样

本题作答类似于目录的编排。

要点材料中已明确。

以四部分展开,每部分按点排布。

信息点包括: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2、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创造了灿烂夺目的古代文化。

4、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黄河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5、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

6、黄河第一景观该是那闻名天下的壶口瀑布。

7、秦腔、豫剧承载着博大精深的黄河文化。

8、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9、王景治黄、当代治黄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依靠已建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10、在黄河流域已建成和再见的大中小型水库3147座。

11、黄河水的利用为全国各江河利用率之首。

12、60多年来有计划的进行了三次人工改到。

13、黄河流域丰富的旅游资源。

14、黄河是一条桀骜不驯的大河。

15、反映了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

16、通过加大对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的治理力度,来改善黄河水沙关系。

参考答案:

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的内容要点包括:

“黄河之水天上来”包括:

黄河有天下闻名的壶口瀑布。

“黄河与中华文明”包括:

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2、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文字和王权的出现是文明进程中的转折点。

4、黄河流域地灵人杰,涌现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

5、黄河之水从源头到入海口,汩汩滔滔,孕育着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包括:

1、防洪工程体系;

2、建成大中型水库。

3、利用率之首。

4、有计划地进行人工改道。

5、黄河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6、对黄土高原粗泥沙区域的治理。

“黄河精神万古传”包括:

1、勤劳勇敢。

2、奋勇前进。

3、博大精深,取之不尽的文化资源(此点出现两次,因为取之不尽是人类奉献精神的一种表现,因此需要提取)。

4、桀骜不驯。

5、人与自然相互斗争、相互依存。

(四)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40分)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粉笔

参考答案:

黄河见证伟大的精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民族是伴随黄河产生的,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条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见证人,她不仅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精神气质。

——黄河见证的是同舟共济的民族精神。

黄河不仅养育了华夏民族,使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也给我们带来挑战,考验着我们与自然作斗争的能力,砥砺着我们的民族精神。

古往今来,黄河带来了众多灾难:

特大洪水、突如其来的特大山洪、旷日持久的特大干旱。

正是和黄河的不断斗争,激励和鼓舞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振奋精神、不断前行。

面对黄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的民族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凝聚起攻无不克、无往不胜的强大力量。

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无论是八方驰援的人间大爱,还是舍己为人的坚定从容;无论是忠于职守的高度责任,还是共克时艰的戮力同心,都为民族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

只有继续弘扬和发展这样的精神,和衷共济、团结奋战,我们的事业才会不断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繁荣富强。

——黄河见证的是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精神。

古往今来,成功地治理黄河,无不根据黄河本身的规律,深入调查,因地制宜。

正是这种精神,才使得我们将黄河的害化为利。

从东汉王景治理黄河,到今天的黄河小浪底工程,无一不是如此。

胡锦涛同志指出,黄河的治理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调度,进一步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让黄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

这正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体现,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黄河见证的是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精神。

五千年来,从大禹治水到今天的水利建设,我们的民族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黄河的治理,从来没有失去要治理好黄河的信心。

正是这样的精神鼓舞着中华民族发展至今,也正是这种精神促使我们的民族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黄河见证的是生生不息的养育精神。

黄河不仅养育了我们强健的躯体,还涵养了我们高尚的品格。

她对中华民族的养育,不分民族,不分时间,不分高低贵贱,她一直默默地为华夏儿女奉献、付出,从来不求一丝回报。

这种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精神涵养了一大批讲奉献、讲付出,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优秀中华儿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治理好黄河的关键时期,也是彻底解决黄河问题的攻坚时期。

未来征程上,我们必然还会面临各种风险挑战。

我们坚信,在治黄过程中锤炼出的伟大精神,不仅在应对治理黄河时会显示出磅礴的力量,同样会在更为漫长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上,凝聚起当代中国发展的合力,释放出更为持久也更为强大的力量!

华图

赋分说明

阅卷细则:

文章谈到黄河的治理为三类文或四类文,二类文谈到黄河精神。

一类文重点谈弘扬黄河精神。

文章的结构应该按照黄河精神的内涵,弘扬黄河精神的重要性或原因的逻辑顺序,重点指出如何弘扬黄河精神。

阅卷老师已明确规定了黄河精神的内涵,具体包括六个方面:

1、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2、锲而不舍、生生不息的坚定执着精神;3、勇敢向前、不畏艰难的开拓进取精神;4、自我否定、自我调节的主动适应精神;5、胸怀博大、兼收并蓄的开放包容精神;6、也体现了人类敬畏自然、尊重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

若写出全部六种精神则为一类文,(后因为绝大多数考生写不出,所以降低标准,只要写出三种即可,即黄河三善代表的积累、创新、坚定执着,则为一类文)。

文章的具体结构,可以按照黄河精神总的是什么,为什么弘扬,如何弘扬的结构来写,也可以按照每一种具体的黄河精神,内涵是什么,重要性是什么,如何弘扬来展开。

即每一段落都包含一种黄河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参考答案

黄河精神万古传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一曲《我的中国心》,以其高亢、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传遍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山山水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提到黄河,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它自然景观的雄壮,更为重要的是铭刻在我们中华儿女心中的悠远与博大的黄河精神。

黄河精神是孕育生灵、滋养万物的无私奉献精神。

黄河流域的气候温和,利于农作物生长;黄河两岸土质疏松,易于耕植;加之水文条件优越,便于灌溉。

因此,我们的祖先就在凿山引水,改造山河,劳作生息,发展成为远发达于欧洲等地的灌溉农业文明。

黄河以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文明,给两岸的土地灌溉,给中华儿女以滋养,给诗人以灵感,给政治家以豪情,它为这个民族的生存和繁衍默默地提供无尽的资源。

几十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踪迹,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遍及黄河沿岸;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黄河流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世界各地大都还处在蒙昧状态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利用黄河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创造出至今仍让人引以为傲的灿烂文化。

因此,一提及“黄河“二字,无数炎黄子孙的心中就会情不自禁地升起一种深深的故园之思和家园之感。

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坚定执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黄河的恩赐,要通过披荆斩棘,辛勤劳作,才能够转化为物质财富;黄河的洪水,要通过众志成城,奋力抗击,才能够化险为夷。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黄河在它永不停息的奔腾中告诉人们,顺境中要自强不息;逆境中更要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能够经历坎坷而薪火相传,都是在黄河精神的感召下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黄河精神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

在这里,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等交相辉映;汉族、蒙古族、回族、羌族等多个族群友好共生;秦腔、豫剧等多种文艺形式共同绽放……黄河以它博大的胸怀,无声地接纳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

尽管它们之间有优劣之分,有形态之异,但是它不加干涉,任由它们群芳争艳。

正是它的这种包容,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朵朵奇葩,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

实际上,黄河精神又何止这些呢?

无论是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还是到了黄河也心不死的毛泽东,黄河精神都是忧国忧民的担当精神;无论是“黄河清而圣人生”的传说,还是“圣人出而黄河清”的祈盼,它都体现了人们敬畏自然、希望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精神;无论是“十里立一水门,令更相回注”的放淤工程,还是“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它们都见证了中华儿女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进取精神。

从西部的青海巴颜喀拉山,到东部的渤海,黄河跨越中国九个省区,是联系中华儿女的纽带;从“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感慨,到“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怒吼,黄河上承先民,下启来者,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其它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