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69681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

《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docx

电影行业投资价值分析报告v1

 

电影业投资机会及投资价值分析

 

学号姓名:

申丽静

 

引言

目前,电影创作中表现较为突出的矛盾有四个方面:

一是,所创作的主旋律电影与市场回报差的矛盾;二是,创作数量的快速增长与创作质量缓慢提升的矛盾;三是,创作生产的影片多和真正进入市场的影片少的矛盾;四是,一些影片票房高与广大观众口碑差的矛盾。

这四个矛盾是当前电影创作、投资、发行中较为突出的重点问题。

中国的电影市场需要大量优质丰富的国产影片,而中国的电影要想走向市场、占领市场,产品质量是抢占市场先机的首要保证,同时也是制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另外,从市场竞争的结构来看,由于国有制片企业正面临转型期的整合阶段,而民营企业、境外投资者异军凸起,已在制片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加之开放的国门,电影制片业必将面临全球化竞争所带来的挑战。

作为一个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制片业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以文化内涵为基础,依托雄厚的资本、先进的制作技术、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市场经验,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这样,面对政策的激励,面对电影市场优质影片供给量的严重不足,制片业就为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和极好发展空间。

 

一、制片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目前制片业的总体状况:

20部进口影片中大约有10部有影响力,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港台公司生产的电影加起来大概也有10部有影响力。

等于说,中国电影每年有20部影片是既能被观众看到,又能被媒体讨论,还能让投资人赚钱。

在国产电影票房的分布上,大概前五名或是前六名的影片占全部市场份额的50%左右,再加上进口影片,这20部电影几乎涵盖了国产电影票房市场85%—90%的份额。

另外,作为民营公司的又一组成部分——一些发行公司也从单一的发行领域延伸到制片领域,像保利博纳等。

而这些企业在近两年的发展中逐渐建立了和国外企业的关系,可以在影片的投资、发行、营销、宣传领域更好的运作。

而作为电影企业布局中的国有企业,凭借体系完整、政策优势以及在近几年改革过程中资源的整合,像中影集团、上影集团等国有企业在电影市场中也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

但目前国产电影所面临的困境依然是:

大约有2/3的国产影片进不了影院档期,成为积压品,无法真正走向市场。

 影片市场供给的质量、数量与电影消费需求的不对称,已成为制约电影制片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因此,对于每年生产的近400部影片中,绝大部分低成本国产影片,如何策划选题、如何组织拍摄、如何走入市场已成为业界和影视投资方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一部投资不足300万的《疯狂的石头》何以赚得2300万的票房?

创意的新颖,艺术信息量的丰富,作品与受众情感交流的程度,发行营销的巧妙等等,都是决定一部作品畅销的关键。

  

二、制片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电影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需要吸引众多投资者的参与,而如何选择投资项目,电影业的盈利模式如何,则是投资者关注的首要问题。

对于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在发展中所包含的各个领域,如,制片业、发行业、院线公司、影院建设等,都处在快速发展中,且这些项目的盈利模式也有可借鉴的成功之处,可在统筹调研后寻求亮点、参与投资。

1、商业影片盈利模式分析

  商业影片的投资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

走低成本、小制作路线,制片成本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另一类是走大投入、大制作路线,投资一般都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近年来,国内电影人都在提出加强中间投资影片的数量,而千万以上的影片也正在寻找着一条既能保持艺术水准,又能在市场上有所建树的发展道路。

由于各影片的投入不同,因此各类影片的资金来源、投资回收方式以及所承担的风险也各不相同。

  

(1)小制作、低成本投资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上,每年除了少数几部大制作影片外,大量商业影片走的还是低成本、小制作的路线。

这种规模的投资,主要是由于投资有限,成本便于控制。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低成本影片的平均制作成本应控制在300万元左右,这是因为一旦超过300万元,如果要完全依靠票房市场来收回投资,需要达到近1000万元票房效益,但这对于大多数的影片来说都难以达到。

因此对于一般现实题材的影片,其制作成本应控制在200万以内,而对于历史题材影片的制作成本也应控制在300万元左右。

具体制片投入成本涉及许多方面,一般在编制电影预算时将其分为线上项目费用与线下项目费用。

线上项目费用包括聘请制片人、导演、编剧和主要演员的费用;线下项目费用指除此之外的其他一切费用,包括使用群众演员、技术人员、设备、外景地、差旅费和后期胶片及制作等。

一般来讲,一部成本为300万左右的影片,其中导演报酬大约为7—8万元,剧本约10万左右,好的剧本可能要15—30万,演员费大约60万,化妆、服装、道具的费用在70万元左右。

  投资这种规模的影片,进入壁垒相对较低,有一定市场回收保证,风险相对较低。

这与国外的情况也很类似。

虽然各国都有一些大片在全球市场上行销,但从数量上看,其生产的影片大多数还是那些低成本影片。

这种规模影片成功的关键在于:

1、目标市场明确;2、以讲好故事,情节设计巧妙取胜;3、在发行宣传上要独辟蹊径、突出营销特色、吸引广大受众。

《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就是个典型案例。

  再如,作为少数几个坚持低成本又取得不俗成绩的导演贾樟柯而言,在经历了快乐与痛苦并存的跋涉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保护你自己,保持低成本”(马丁•西科塞斯导演语)。

贾樟柯认为电影投资不一定要往上涨,百万可以拍电影,几千万也是电影。

生意永远是要降低成本,才能取得更为丰厚的汇报。

正因为如此,拍中国故事的他把投资和销售渠道建立在了国外,凭借多年积累下的海外商业院线资源,让他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可以自由表达自己。

贾樟柯曾提到《三峡好人》这部影片,主要销售回报是建立在国外的。

但他坚信市场做大了,电影就会更加多元,艺术电影业就会有出路。

  

(2)大制作、高成本投资

  拍摄大片对于投资者来说意味着高风险及可能得到的高回报。

它要求投资者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还要具有对电影市场很强的开发运作能力。

为了规避大投入所带来的高风险,现在国内对于拍摄大片的融资策略往往是要有国际资本的参与支持。

并与国内有市场号召力的导演合作,采用国际化的市场运作策略,大投入、高成本用在大制作、大场面、大明星、大营销上。

  在成本结构方面,大片的制作成本同样涉及从剧本到后期制作等各个环节,但大片的花费主要用在:

一是,大场面的制作费用及数字特技的费用。

二是,名导演与大明星的片酬。

明星是影片的票房保证,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如何决定着一部影片票房的市场收益。

随着明星制的逐步建立,在国内,明星片酬在制片成本中所占比例会不断提高。

三是,营销宣传费用,如何充分利用并整合各种传媒,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对影片进行发行推广,为影片吸引更多观众,获得最大的市场回报,营销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助作用。

现在国内的营销宣传费用一般大约是影片票房收入的5%,而在美国一部影片的营销费用常常可能是整个制片费用的一半。

随着国外大片的不断抢占市场,电影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影片要想赢得市场,也必须加强影片的宣传力度。

  大市场开发赢得高回报

  大片所面临的是大市场开发,即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

目前国内大制作影片往往有港澳资金或海外资金参与投资,因为如果单纯依靠国内市场,制片方只能获得票房收入的1/3,这样大片肯定无法收回投资,因此,必须要通过海外市场来回收很大一部分资金。

  这种做法在全球已是一种普遍现象。

美国电影在海外市场的收入早已超过其国内市场。

开拓世界市场,为影片赢得尽可能大的利润,已是制片商们的作为所在。

另外,对录像带市场、电视播映、音像市场以及书籍、玩具等各种衍生产品市场进行系统有效的综合开发,营销运作,才可能为大制作影片获得尽可能高的投资回报。

  2006年出品的《霍元甲》、《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墨攻》、《伤城》等都属于大制作影片。

他们都采取了海外融资的策略。

以投资超过1600万美元,在当年11月下旬全线上映的反战题材《墨攻》为例,就采取了亚洲范围内融资、亚洲市场消化的策略,该片由中国、中国香港、韩国、日本四方投资,汇集了三国四地数位当红演员,并于次年1月中旬在韩国上映,1月底在日本上映。

采取这种亚洲合作制片的方式有利于“利用不同地区的发行网络,让投资得以保证。

  大投入、高成本面临着高风险

  走大制作路线的商业影片,由于投资金额巨大,要完全从市场上收回成本,所面临的风险是相当大的。

投资一部电影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外生风险与内生风险。

其中外生风险有政治风险(意识形态、发行的地域垄断等)、市场需求风险(观众偏好、营销风险等)、竞争风险(版权保护和同期上映的同类影片竞争等),等等;内生风险包括电影整个策划制作过程中的筹资决策以及监督管理等的多方面风险。

总之,若制片方要是从国内票房市场回收资金,一般制片方从票房收入中大约只能拿到1/3的分成。

而目前中国票房市场的情况是,每年票房能达到上千万的影片并不多。

且在票房市场回收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拖欠片款、票房偷漏瞒报等现象。

在开发后电影产品市场时,音像制品又面临着盗版冲击的风险;在电视播映市场又会面临着一些电视台不按规矩办事,不购影片播映权就随意播放影片的风险。

这就是说,大投入、大制作依赖的是大市场、大回收,也必将面临着大风险。

2、主旋律影片盈利模式分析

对于主旋律影片,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了厚实的资金支持。

国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扶持国家倡导的重点影片生产。

专项资金也为那些摄制成本较高的重大题材故事片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除了专项资金外,各级地方政府也为摄制主旋律影片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

  关于主旋律影片的资金回收,一方面,依靠获奖,如“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另一方面,通过票房市场回收。

一般主旋律影片,主要是这两种渠道回收资金。

但还有少数影片由于在票房上没有竞争力,干脆就直接卖给电影频道或电视台。

  虽然主旋律影片由于有政府资金支持,并不完全依赖票房市场,但事实上,那些“三性统一”的优秀主旋律影片在市场的票房表现也相当好,再加上精心操作的话,还可能获得相当高的回报。

如,《生死抉择》投资700万,票房达到8000万;《任长霞》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国内票房达到2600万元,《生死牛玉儒》投资600万元人民币,国内票房达到2000万元人民币。

再如,2006年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呈现银幕的献礼片《我的长征》就获得了六部委联合发文要求组织观看的红头文件。

而今年的《情暖万家》,国家信访局2006年7月也发出了通知,要求全国信访系统都认真组织观看。

3、电视电影盈利模式分析

  电视电影的投资成本比电影低很多。

由于它主要采用16毫米胶片摄影机或高清数字摄像机进行拍摄,且在选材上贴近现实,避免宏大场面与复杂特技,同时在用人方面启用的都是各类新人,这样就都有效降低了拍摄成本。

  国内的电视电影刚刚起步,因此,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的培育问题。

电视电影的市场潜力很大,这在国外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运作经验,它的市场包括付费电视、电影频道、公众电视台等,一些优秀的电视电影还可以在影院放映。

而现在国内电视电影的主要播放渠道只有CCTV-6等几家电影频道,多层次的电视电影市场还未形成,因此,市场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培育。

  但电视电影所蕴藏的巨大市场潜力和商机不容忽视。

一方面国内电影频道正逐步增多,另一方面随着VOD视频点播的出现,其中开辟的电影栏目,对于电视电影的市场需求也会大大增加。

  另外,CCTV-6电影频道也正在积极探索各种方式的市场运作。

一方面积极进行高清拍摄,并把高清电视电影转成胶片,为将来进入普通影院与数字影院进行播放做准备;另一方面还准备选送一批优秀电视电影国外电视节上参展,并逐步向欧洲市场推介,同时还要将这些作品转制成家庭录像带、VCD和DVD等。

  总之,投资拍摄电视电影不仅投资成本低,(CCTV—6的收购价格,用磁带拍的,最低18万,最高60万;用16毫米胶片拍的重点片,最低70万,最高为200万;用高清拍摄的一部片子,最低80多万,较高的是110万。

随着技术进步,电影频道正逐步淘汰16毫米胶片,开始逐步转向高清晰度摄像机拍摄。

)且市场潜力大,回收渠道多。

因此,它所蕴含的商机,将获得的回报,已为许多投资人所看好。

三、发行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在进口片发行领域,国家对进口片仍处于控制的状态,这是因为,一方面,为保护国产电影免受太大冲击;另一方面,国家要从每部进口分帐影片总票房收入中提取适当费用,用来扶持农村、儿童、科教电影的发展及进出口影片的运营成本和管理费用。

这样,就只允许中影集团进口影片发行公司和华夏电影发行公司两家可以进行进口影片的发行,这也是国家所给予的特许经营权。

由于进口影片发行是一个低风险、高回报的项目,但政策上的壁垒,使得投资者要涉足该领域,就必须选择与这两家公司合作。

如国内一家有外资背景的么蒙斯通公司以200万元的价格从中影发行公司获得了《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的代理发行权,另外,上海嘉禾(它是香港嘉禾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也获得了《浩劫惊魂》的发行权。

  在国产片发行领域,除进口片发行外,发行业对民间资本则实行完全开放,系统外及民营资本进入享有独特的政策优势。

由保利博纳、新画面、西影华谊等一线发行公司领衔形成了群雄逐鹿的市场态势,同时,由于这些公司都有着自己的制片公司,发行公司与制片公司间紧密的链接关系,使得那些只单纯想进入发行领域的资本机会较少,投资机会不大。

  在院线领域,国家鼓励系统内外国有、民营资本参股、控股或者独资组建院线,并努力推动电影院线的市场化进程和竞争行为,为发行领域创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从2002年开始的发行放映领域正在进行院线制改革,到2005年,3年合同期满,又到了新一轮的整合重组阶段,由于各地影院产权分散,因此,目前中国的院线尚处于产业初级阶段,而要建立地区性院线或跨区域院线或全国性院线,都需要进行资本运作,使各影院之间成为以资产联结为纽带的紧密型院线,而这一整合的过程,都需要大量资金运作,兼并、收购、投资影院建设,使之形成相当规模的院线,已是极好的时机。

中国电影产业对国内外投资者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有着潜在的巨大市场,而谁拥有院线,谁就掌握了开启这个巨大市场的钥匙,谁也就最终可能拥有电影市场。

  综上整体而言,由于先天的政策壁垒,对于国内资本来说,中国电影发行业存在一些投资机会,但鉴于发行公司与制片公司间极其紧密的业务链关系,单纯进入发行公司领域的投资机会并不大。

而我国的院线尚处于产业初级阶段,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

但需要指出的,真正意义上的院线是以资本为纽带的,是与影院投资相结合的。

尤其随着整个电影格局的不断演化,未来的电影市场上院线与影院的关联度会越来越强,院线的资本纽带的日益加强需要投资者较为雄厚的资本实力新建或参股影院,才能使投资机会变为现实。

并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院线的投资机会等同于影院的投资机会。

四、发行业的投资价值分析

  在国内已经成立的三十条院线,以及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更多的院线中。

它们可能情况不同,特点各异,但就其盈利能力来说,应当是那些位于中心城市、以都市影院为核心、自主拥有影院产权的院线公司较强。

  关于院线公司的盈利状况,院线公司不只是简单地发行影片拷贝,而是在培育与开发电影市场,通过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起到为影片增值的作用,这是院线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院线公司的收入主要是影片票房分成,其分成比例根据不同的影片各有不同。

如进口大片的分成比例大约为9%或10%,而院线公司整体的利润率大约在10%左右,这与国际比较也相对合理。

院线公司的成本主要是购片费用与宣传费用,还有众多拷贝的收转、储运、提片、供片等运营费用。

其实院线公司一年需要购片的资金并不是太多,因为分帐影片不用付现金,只是那些必须买断的影片需要大约一二百万。

但是由于拖欠片款的现象还存在,所以院线公司运作中对于流动资金需求还是相对比较大的。

例如上海永乐院线全年需要资金2000万元,而如果市场中的交易各方操作都比较规范的话,那么可能500万的流动资金就足够了。

而宣传费用方面,一般是提取票房收入的5%,由院线公司进行宣传,永乐院线一年的影片宣传费用为600万左右,2001年为800万元,其中印刷品的广告占到20%—30%。

五、放映业的投资机会分析: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的“十一五”规划上,对我国电影产业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每年新建影院20座以上,新增银幕100块以上;新建城市、社区数字影厅200家以上,实现数字影院规模化经营;新增城乡流动放映网点1000个;“十一五”末期年电影观众达到18亿人次以上,实现电影年总产值翻一番。

  面对国内巨大的放映市场需求和紧缺的影院数量供给,作为电影产业链中利润最高的环节——影院,尤其应是一座引起关注的“未开采的钻石矿”。

  而对于影院投资的趋势,可以预见,由于文化市场的聚集和群落效应,影院一般都分布于人流密集的繁华商业区和交通干道附近,形成总体分散又相对集中的多厅影院群落。

影院格局将发生由单厅到多厅、由分散到群落的变化趋势。

  随着影院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对电影的放映效果和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投资者不断新建和改造影院的动力所在。

近年来国有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投资影院建设和改造。

保利集团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资2亿元,在深圳、重庆等城市新建10~15座影院,包括100块左右的银幕;上海思远影视文化传播公司已建成北京华星、上海UME新天地、杭州UME影城和重庆UME国际影城等UME系列影城;而上海联和院线也在筹划在南京建一家五星级的多厅影院,以及香港嘉禾集团斥资4000万独资兴建的深圳嘉禾影城等等。

  总之,多厅化、选址群落化、中高档化、数字化将成为未来五年内投资新建与改建我国影院的趋势。

六、放映业的投资价值及其回收情况分析:

  我国电影放映业所蕴藏着的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机会。

投资建设高档多厅影城和大众化的数字影院,将成为在我国放映业获取投资收益最有效的方式。

未来五年内,放映市场两极的投资价值巨大,即在大中型城市建设高档多厅影城和深入基层的参照国内较低标准建立的低成本数字影院。

  目前我国对于都市影院的投资规模一般在一千万元以上,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中心城市,影院投资规模会更大。

如在北京改造一所重点影院,投资一般要在2000万元左右;上海柯达影院投资达400万美元,上海影城1999年进行改造共投资2007万元;国内四家环艺影城平均投资达到2700万元;广州天河影城由广州天河区政府以土地使用权投入,引进香港丽新集团资金也达2000万元。

总的来看,都市影院的投资规模比较大,但相应的投资回报也较为丰厚。

如上海影城经改造后,营业额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影院票房由2000年的1500万增加至1800万(广告收入增加了一倍,其他的收入增长了20%)。

  都市影院的投资回收期一般大约为7—10年,如上海柯达影院与环艺影城计划是10年的回收期。

因为影院的发展潮流在不断变化,80年代中期我国影院曾经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改造,当时主要是在传统影院中引入模拟立体声系统。

而进入90年代中期,影院又出现了新的潮流,就是多厅化影院开始普及与发展。

而在未来,将出现数字影院,数字化技术为影院发展又开辟了新的方向。

因此投资都市影院必须考虑潮流的变化,但总体来看,10年内的投资回收期是比较合适的。

事实上,都市影院的投资回收期可能比计划的要短一些,有些影院可能四五年后就能基本回收投资。

以北京UME华星国际影城为例,作为京城首家五星级影院,不仅在开业不到3年内就顺利收回投资,且还一直巩固票房收入在全国前列的位置。

  影院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变化风险、市场风险和竞争风险等。

具体到市场方面,投资影院,一方面要考虑到当地的市场容量,另一方面要看到蕴藏的市场潜力。

国内电影市场有着很大的潜力,但如何开发,确是影院所必须思考的。

由于影院的竞争曰趋激烈,因此在投资时应具有超前意识,把握潮流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

  由于电影在与其他休闲娱乐方式的竞争中有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和魅力,这样,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影院的功能作用也将充分体现出来,更好的发挥其盈利能力。

随着电影市场的逐步放开,影院的收入也会不断增加。

加之,国家政策对影院投资的控制相对放开,港资、外资大举登陆中国电影放映市场,如香港企业积极在内地投资或合资建设影院,嘉禾娱乐、寰宇国际及东方魅力公司等都已进军内地市场;韩国好丽友集团、世界第三大院线的美国LOEWS公司与新影联院线合资建立数家新的多功能影院,其中中方资本占25%,好丽友和LOEWS各占37.5%;美国华纳兄弟国际电影公司分别与上海电影集团、大连万达等国内企业采取各种合作形式,已经把具有华纳特色的现代化多厅影城开到了上海、天津、大连、武汉等城市……等等这些足以证明,各类资本对我国放映市场前景的积极预期。

因此,要进军电影业,投资影院应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七、数字电影、数字影院的投资机会分析:

  数字化是在制度支持下的电影放映载体的结构性调整,国家广电总局2004年颁布的《电影数字化发展纲要》中指出,“建立完善的发行网络,是发展数字电影的关键之一”,提出“力争3—5年内建成500家以上标准统一、形式不同的数字电影放映厅,实现数字影院规模化经营,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使数字电影院线进人中国电影放映市场的主流。

”并提出“在5—10年之内全部完成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的转换工作”同时,在农村社区建立电影数字化放映网点。

由此可见,数字电影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十五期间,我国数字电影从无到有,迅猛发展,在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的积极推动下,目前,我国的数字电影产业已初具规模,国家投资2亿元在全国建立了166套专业数字放映设备,组建了一条数字电影院线;投资1.6亿元建设规模化的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建立了中影华龙、上影数码两大电影数字化制作公司。

结合我国实际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发布了鼓励社会资金进入电影市场的管理规定,以及《数字电影发行放映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市场准入和市场经营制度等。

加之,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系统和设备的研制成功,将会更大地促进农村电影市场的发展,面对广阔的农村市场的数字电影流动放映体系,数字化的作为将更具发展潜力。

  在今后几年,数字化发行网络的建设仍是发展重点。

由于DCI标准刚刚公布不久,产品价格较高,国内投资者不会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引进设备来建设高端数字影院。

而参照国内较低标准的低成本数字影院依靠建设初始投资规模小和政策的优势,以吸引大量的普通观众群为依托,投资数字影院将成为低成本、高回报的影院投资方式。

目前,国内已有六、七家公司宣布介入低端数字影院市场。

这种高端数字院线(如,中影数字院线和星美传媒)和中低端数字院线(如,今典集团下属的时代华夏院线公司、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的DMS院线等)相互竞争、并行发展的格局将会对城市社区、县城及农村的中低端数字院线发展极为有利。

以这样的多元化布局来推进影院的数字化进程,应当更具可操作性。

  因此,在我国电影产业的数字化进程中,数字电影制作、数字影院建设、数字技术的研发推广、电影的数字化修复、数字电影院线等等,都有许多有待继续完善、开发的项目,有许多可投资的机会空间。

八、数字电影、数字影院的投资价值分析:

  依托于科技创新而不断发展的电影产业,如何搭乘数字技术快车,“加快电影数字化进程,促进电影产业升级”,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数字化生存,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电影作为内容产业的最大化价值?

数字制作与数字放映不仅改善了电影品质,优化了观影条件,降低了发行成本,提升了技术体系,改变了运营模式,拓展了电影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为电影管理带来了新的形式与手段。

数字化放映设备的改造、数字化节目的转换、数字电脑特技的制作、数字声音的普及运用……等等,均为电影产业带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也将为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