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69169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

《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部分辩证法.docx

第二部分辩证法

第二部分:

辩证法

一、坚持联系观点

一、基本概念:

1、联系:

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的关系。

2、因果联系:

就是和的关系。

3、原因:

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

4、结果:

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5、整体:

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及其发展的。

6、部分:

是指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及发展全过程的各个。

二、基本原理

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1)【原理内容】①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③整个世界时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总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①从横的方面看,它与“四面八方”的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围的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要趋利弊害,自觉利用有利联系,克服不利联系。

②从纵的方面看,它处于“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不能割裂这种联系。

2、因果联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之中,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方法论】

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

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一方面,要把某一事物当作原因来看,预见它可能产生的后果,有了对后果的科学预见,才能正确指导自己的具体行动,促使事物向人们所期望的结果发展。

另一方面,要把某一事物当作结果来看,探究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断提高科学认识水平和实际工作水平。

3、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P55—56)

①区别:

A.二者的内涵不同。

不应把事物及其过程与构成它的部分等同起来。

B.二者的地位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决定地位),统帅着部分。

C.二者的功能不同。

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②联系:

A.二者不可分割。

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B.二者相互影响。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着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C.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2)【方法论】

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P57)

②搞好局部,是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P57—58)

三、知识归纳

1、“联系的观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

(2)联系具有客观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教材主要讲的是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4)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5)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6)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四、改正下列易错点

1、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说明联系是可以创造的。

3、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整体和部分相互制约、相互决定。

5、原因和结果是先行后续的关系,所有相继出现的现象都具有因果联系。

 

五、经典试题

1、(2004年天津卷)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做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

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5)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

(12分)

【答案】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③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2004年全国卷4)

材料三: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通知》中还指出:

“由于建设领域信用体系不健全,法制不完备和执法不严,建筑市场供求失衡,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以及部分地区不切实际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造成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存在大量拖欠工程款问题。

(3)结合材料三,说明把握因果关系原理对于解决拖欠工程款问题的意义。

(11分)

【答案】

①任何结果都有其原因,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有很多。

②只有依据因果联系、了解产生拖欠工程款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③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因果关系原理,提高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觉性和预见性。

 

二、坚持发展观点

一、关于“发展的观点”有哪些?

1、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2、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4、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6、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7、事物的变化和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8、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二、基本概念

1、运动:

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和。

2、静止:

指的是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的保持不变;二是指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3、发展:

就是不断产生,不断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4、新事物:

是指符合,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5、规律: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的的联系。

6、规律的客观性:

是指它的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集中表现为它的性。

7、实事求是:

就是要从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作为我们行动的,做到按办事。

8、解放思想:

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和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和相符合,使和相符合。

9、内因:

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

10、外因:

是指事物的外部矛盾。

11、量变:

是指事物在和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

12、质变:

是指事物显著的、的变化。

三、基本原理

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1)【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

具体表现为: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①规律的客观性是指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③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

(2)【方法论】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3、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原理(即事物发展原因的原理)

(1)【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2)【方法论】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①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②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4、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即事物发展状态的原理)

(1)【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③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又必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④新出现的事物会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再一次引起质变,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和向前发展。

(2)【方法论】

①要坚持适度原则(P130)

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P131)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P131)

④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P132)

5、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原理(即事物发展的趋势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P136)

(2)【方法论】

①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积极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四、改正下列错误观点

1、规律是客观的,所以规律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

2、正是无数具体事物的无限变化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

3、发展是一种运动变化,任何运动变化也都是发展。

4、在事物变化发展中,内因是根本原因是第一性的,外因是必要条件是第二性的。

5、内因能单独起作用,而外因不能单独起作用。

6、外因有时也能起决定作用。

7、质变是由内部矛盾引起的,量变是由外部矛盾引起的。

8、发展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

9、量变必然发生质变

10、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11、内因是主要矛盾,外因是次要矛盾。

12、外因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起作用。

五、常见题型

1、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材料

2、怎样做到按客观规律办事?

 

六、经典试题

1、(2006年重庆卷)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国家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将安排1030亿元财政资金支持农村税费改革;鼓励、支持金融组织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继续对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的价格进行调控;继续坚持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8)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对材料进行分析。

(10分)

【答案】

①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指

导实践,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农业的自我发展是内在根据,国家的扶持政策是重要条件,对其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保持土地经营权30年不变,体现了国家对土地经营政策的稳定性,有利于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促进农业发展。

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土地规模经营必须循序渐进,坚持适度原则。

2、(2007年北京卷)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失败期”的生命周期,被称为“第一曲线”。

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失败,全党需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

(1)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11分)

【答案】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科学地预见企业发展趋势,居安思危,认识到“第二曲线”代表企业发展的方向和长远利益。

②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开辟“第二曲线”。

③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来实现的,创新要把握时机,不失时机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由“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变。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第二曲线”的开辟和发展会受到习惯势力、传统思想的干扰和制约,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应正确对待遇到的困难,保成新事物的成长。

3、(2004年北京卷)航天界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经过前四次无人飞船的试验后,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但这仅仅是载人航天的第一步。

在此之后,我国再发射载人飞船,会将飞船的一个太空舱留在太空轨道,使之成为空间实验室;通过多次发射,多个太空舱在太空对接,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探测月球甚至火星,也将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回答: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

(10分)

【答案】

①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是“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②“神舟”五号是在前四次无人飞船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③从“神舟”五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新质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三、坚持矛盾的观点

一、关于“矛盾的观点”有哪些?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具有普遍性

3、矛盾具有特殊性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二、什么是矛盾?

1、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

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对立”: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相互分离的属性、。

又叫“斗争性”。

3、“统一”:

是指矛盾双方相互、相互联结的属性、。

又叫“同一性”。

(1)矛盾双方在一定下,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2)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相互。

4、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其意思是说: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

②矛盾双方的“统一”是“对立”面之间的统一。

离开统一看对立或离开对立看统一都是错误的。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

(2)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

三、基本原理

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或者说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也可以说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不能害怕矛盾、回避矛盾和掩盖矛盾。

(这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②要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看问题,防止片面性和一点论。

 

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具体表现为:

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2)【方法论】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3)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是指在矛盾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为什么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要求(哲学依据)

②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重要性)

③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重要性)

④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地位)

(5)如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不可分割的,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的一般规律。

②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2)【方法论】

①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

比如: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对立: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许多矛盾,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②统一: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P106)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P107)

(2)【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①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P107)

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P108)

5、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对立:

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

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起着主导的作用,所以,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②统一: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P111)

(2)【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①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P111)

②要全面看问题,不可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P112)

(3)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两点论: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

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又要看到。

重点论: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

四、常见题型

1、请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分析材料

 

2、请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

 

3、怎样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注意易错点

2、任何事物的两点都是优点和缺点。

3、矛盾具有普遍性,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矛盾的。

4、首先解决的矛盾一定是主要矛盾。

5、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6、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迎刃而解了。

7、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的方法。

8、注意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方法论意义不同

要求做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

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

在具体问题中的关键词不同

凡是出现下列字眼就应当体现抓“主要矛盾”。

如:

“重点”、“中心”、“关键”、“要害”、“首要”、“突破口”等。

凡是出现下列字眼就应当体现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如:

“性质”、“主流”、“方向”、“大局”、“主体”、“实质”、“优势”、“本质”、“形势”等。

试题立意

在改造世界时,要求我们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

在认识世界时,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联系

①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②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例1】(2009年上海卷)上海“两个中心”的建设,有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制约,是实现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契机,而且可以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及其他中心城市经济发展。

从哲学的角度讲,着重抓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以带动其他工作,符合辩证法的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的观点

B.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的观点

C.矛盾特殊性是造成事物存在差别的内在原因的观点

D.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观点

【例2】(2007年广东卷)有一则寓言:

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

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

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①事物具有两面性②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③任何矛盾都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④不能夸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六、经典试题

1、(2006年北京卷)

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平均主义分配体制严重制约了效率的提高,常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针对这一状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针对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适时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材料二:

效率可以给社会带来更多的财富,从而为促进公平制造条件;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1分)

【答案】

①效率与公平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的。

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

效率与公平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

一方的合理解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

不能离开效率谈公平,也不能离开公平谈效率。

②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特点。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针对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③要全面地看总是。

既要重视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2、(2008年四川卷)

塑料购物袋是日常生活中的易耗品。

它在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由于过量使用及回收处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塑料购物袋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总结各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简称“限塑令”),并决定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3)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8分)

【答案】

①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对社会的影响具有利弊两重性,既便利了消费者,也由于过量使用和回收处理不到位而造成环境污染,便利与污染构成了购物塑料袋的使用产生的矛盾的两方面。

②购物塑料袋过量使用造成的环境危害已经成为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着事物的性质。

③发布“限塑令”,禁止和限制使用购物塑料袋,要求消费者在享受塑料购物袋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必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以减轻塑料袋使用对环境的污染。

七、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发展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

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形而上学

孤立的观点

静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

八、辩证法的知识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