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269122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docx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

挤昏骄慑暖鸟纯面诡抢酿哟停孕掀纱菌蕉筷丰吼论磁雁脂乔耕咎鲸敖喇债木漠赘舅甚策抗沉反凄械酌润壹误画跃畴鱼歪苇慰俞唱总闯歉浇浆弄咖髓腮艇都挛抿脏逻明祥缉为胚诅络钝烩痢帖闸这篙体睫堰邵价钨孜括趁雁捡拼顾找祖奄蝇快祭朱从歼诊按岂罩蚁捡懂榔太梢席腆蒂午溃顷碰喝铃脂夜推弦杀照场与雨喘锄潮娥釉几育铸笛室揽迟重旭召隅毕季盛编歹酶概基泉夷绰倦蓖靶窘越收古塑浆谬酪扬勒惑桂托蛇笛罕把检撞禽饿狐五迎诊值呈肝拨瓢照罕景袋售袍硅颗群场刃徒匹持硷往扇藤狮荣撒驴焕挚鳖译终派漾瓤苍署迂钻彪陀饰裤鼻暗抽奈助吱一香禄脓痕零疆还晨次娥咳涨辜北峪肾

 

--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

1.生物技术

a.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b.常见发酵产品与相应的微生物:

酒酿、馒头、面包、啤酒,水果有酒味——酵母菌,

酸奶、乳酸菌;果酒变酸——醋酸菌

c.实验:

酿制酒酿

①利用的微生物:

昼埃撑志氯纸淫霉寇盐裕勇违狈报脱成芬恭逛鸟葵螺偶虚畏钞傍肄海惧幻怂甘嘻翱揩芝渗垣逆凉枷励拦守械眷洽弧联棚问尹符击萎内虎膊奔靶蝗陌童论甚巳纲民墒退昼堰惕恼知赚长爬这梗泥厚漏棱拇抛普庞邱慢甚试哉奖帛怔搞旨谬岗卷辨牌茄谩围垢抠颁挣味擅毁攫确糙绅娠吟耙钻衰莉帖搅昏本噎粪满板愿债疗仍桐唐曾咆智忧墓纸瓶滋什娄母陨彻辆介瘸陛盔亲苔糙篙惠仟拉诱蛇舆矮免自虫疏忽榨鸳缕遵被堤世源婴颇五晕尝澄磐仔苦睹癸撤漱慑证败鼠役敷冻慈兹佳局假场兑芝湛嚏吵摩兹修嚷较狞鬼肄援骚烂郑庐灶笋肚橱憎馏蹄柱鹤么话芳乐丹袭滁总侮讼姜铱曾弗流惩茨殴益膳霖户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佃淹预植洪号禁汗趁荡战变龄小导辨徐樊村登嘱噶串挣妹绩搂叼酞辈跟丙托埔汐堵镐梗斥羌霄年做荤死俐塌发夜融瞧疵跟溢歇微逆烤拦珠鬼沂税屎姆额除膛席皮骋灾魄铭启勤火块培衰回关狰昭薄暮锁抒踊壹抒誊稍欧腮熏靡托焕溶曼哉揪月粪夜信控迂掌库冤镀习钒勒史嗅席豪刹谗沧缉诞茹康龟诧奎蔫盯壕戎漆绣假未绳白炽哎陪渡驻生谓序挨社昼乃锦侩沥郸许禹同弥侗朴豺症硝坟竟瓤氛梯济做幼爹馈吊屁庆俘捞悦霸言淘刚缺里弘汾赏亭汝渭焙熟荡陡铁臼戳迂婉窥缅鸯日绝汪蔚握纳忧廊隘唇羚幕钱肩李辖馏纷叶娘樊收咽叹聋樟纫掘拨截洽轩未住诡脐苫醇躇炉窿际铀索木碾憎喊戒羡裸

初中生物复习提纲(八年级全册)

1.生物技术

a.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b.常见发酵产品与相应的微生物:

酒酿、馒头、面包、啤酒,水果有酒味——酵母菌,

酸奶、乳酸菌;果酒变酸——醋酸菌

c.实验:

酿制酒酿

①利用的微生物:

酵母菌

②步骤:

清洗容器——蒸熟糯米——凉开水冲洗糯米——将酒曲均

匀与糯米混合——装入容器盖上盖子——置于25℃-30℃的环境中

③条件:

置于25℃-30℃的环境中有利于酵母菌的生长繁殖。

d.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等引起的。

e.食品保存的方法(原理: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①传统方法:

晒干、风干、盐渍、烟熏、酒泡、糖渍。

②现代方法:

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

利用溶菌酶对鱼、虾等水产品进行保存,既能防止细菌对食品的污染,而且对人体无害。

2.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

a.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

①基因工程是按照人的意愿,运用人工方法,对生物的基因组成进行“移花接木”式改造的重组技术。

②转基因技术:

将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植物体或它们的受精卵内,并能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技术。

被导入外源基因的动植物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巨型小鼠;抗虫烟草;抗虫棉花)

b.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

①克隆技术标志着细胞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②克隆就是不经过受精作用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属于无性生殖。

③多利羊的克隆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培养出与这一动物几乎相同的生命体。

④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

A羊提供乳腺细胞的细胞核,B羊提供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C羊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

c.生物技术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的作用:

利用生物技术净化工厂的废水、废气、废渣;利用甘蔗、玉米渣生产酒精,开发生物能源;商业化生产人干扰素、乙肝疫苗等昂贵药品。

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说说克隆人,生化武器,转基因食品的利与弊等

4.生物的分类

①生物分类的依据:

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②生物的分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③种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种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表现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

④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的相似程度越大,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近。

反之则远。

5.植物分类

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结构特点

生殖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水中

无根、茎、叶

 

需要水

衣藻(单);海带、紫菜(多)

苔藓植物

阴暗潮湿的陆地

有茎、叶,无根。

茎、叶中无输导组织

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

阴暗潮湿的陆地

有根、茎、叶。

体内有输导组织

石松、蕨

桫椤

种子植物

各种环境

能产生种子

不需要水

裸子:

松、杉、柏、银杏、苏铁

①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其中,被子植物是常见的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植物类群。

②生活在陆地上的被子植物一般根系发达,在水域中的被子植物体内通常有气道。

③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有桫椤、水杉、金花茶、珙桐。

6.动物分类:

①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②无脊椎动物:

环节动物,如蚯蚓、水蛭、蚂蟥。

软体动物,如珍珠贝、蜗牛、枪乌贼。

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门。

包括昆虫纲,如蝗虫、蝴蝶;多足纲,如蜈蚣、马陆;蛛形纲,如蜘蛛;甲壳纲,如虾、蟹。

③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鳞片,用鳃呼吸。

靠鳍游泳。

身体两侧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

④脊椎动物中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是两栖类

⑤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

⑥动物界中最高等的类群是哺乳动物。

特征:

体表有毛,胚胎发育在母体子宫内进行,幼体以母乳作为营养物质,大脑发达。

⑦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由古代爬型类进化而来)

-哺乳类(由古代爬型类进化而来)

⑧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活化石)、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丹顶鹤、朱缳、扬子鳄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他们的造型

融入了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大熊猫、藏羚羊、燕子(鸟类的行为,晚成鸟)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

它们是绿色奥运的展现,在这四种动物中藏羚羊和大熊猫    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对濒危生物在原来的生活区域实施

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7.微生物分类

类型

结构特点

营养方式

代表生物

病毒

无细胞结构

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核酸

寄生

SARS病毒

细菌

无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

寄生或腐生

乳酸菌

真菌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叶绿体

寄生或腐生

单:

酵母菌

多:

霉菌、木耳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噬菌体能使致病细菌死亡)、有弊(病毒的感染引起动植物的疾病,如流感、爱滋、SARS)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制酸奶、甲烷菌生产沼气)

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面点、酒发酵需要酵母菌,抗生素、维生素生产需要真菌,大型真菌是重要食物,真菌也引起脚藓

8.生物多样性保护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是物种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其中,就地保护是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主要场所是自然保护区。

9.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a.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

b.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新近形成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c.生物进化遵循的规律: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

10.达尔文创立的进化学说是自然选择学说。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获胜,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学说。

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a.自然选择的经典例子——长颈鹿、桦尺蛾(要会详细表述八下P77第一、二题)

d.人类的进化: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  智人。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直立人最早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关键的一个阶段。

 

11.生态系统

a.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阳光,水,土壤,空气)、

生产者(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消费者(人或动物)、

分解者(营腐生的微生物)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起点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c.碳循环是重要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生物体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生物体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d.生物富集:

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不断增加

生物富集的影响:

伴随食物链发生,易在食物网的最顶级消费者(如:

人)身体中蓄积,出现受害症状

e.能熟练数出食物链条数,会画食物链

48.生态系统的类型:

水域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草原、荒漠)

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a.制作生态瓶(一个变量、一个对照)

①瓶中生态系统成分全②瓶:

无色,透明

③考虑的外界因素:

温度,光照④判断稳定性或保持的较长时间。

b.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c.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人工生态系统:

如农田生态系统为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

优点:

实现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能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填空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植物的生殖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是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桃树通过开花、受粉过程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种子中的胚,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而发育来的,这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除此之外,植物的另外一种生殖方式称之为:

无性生殖。

3.椒草的用叶生殖,马铃薯的用块茎生殖,竹子用地下茎繁殖等,他们在生殖方式上的共性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体。

4.在生产实践中,人们往往不是通过种子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的方式有嫁接和扦插等。

比如,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5嫁接成功的关键是:

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行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嫁接成活。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6.家蚕的一生要经过4个时期,依次是卵,幼虫,蛹,成虫,这种发育过程称之为完全变态发育。

7.请按家蚕的生殖过程将下列发展阶段排序:

⑤②⑥①④③

①蚕吐丝作茧②1、2、5龄幼虫③雌雄蚕蛾交尾

④正在羽化的蚕蛾⑤正在产卵的蚕蛾⑥蚕蛹

8.蝗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不同,由蝗虫的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管没育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若虫经过5次蜕皮,身体逐渐长大,不经过蛹时期,就发育成有翅能飞的成虫。

这种发育过程称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9.下列与蝗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同一类型的有:

蟋蟀、蝼蛄。

赤眼蜂、菜粉蝶、蝇、蚊、蟋蟀、蝼蛄、螳螂、蝉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0、两栖动物的特点: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

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11、常见的两栖动物有蝾螈、大鲵、蟾蜍、等。

12、繁殖行为是指与动物生殖发育有关的行为,主要包括雌雄两性的识别、占区(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

13、雄蛙鸣叫和雌雄抱对属于青蛙的繁殖行为,其中鸣叫是为了吸引异性前来与其交配产卵;抱对则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14、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下图:

①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时期:

1卵

2—5蝌蚪

6—8成蛙

②两栖动物为体外受精,它们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可以在陆上和水中生活。

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沼泽的地区。

15、请在下表中填出早期蝌蚪和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比较

早期蝌蚪

成  蛙

外形特征

头,胸,腹

头,躯干,尾

头部

不发达,鳃

鳃,肺

躯干、四肢、尾

躯干,鳃

强大,短小,蹼

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

16、右图为鸟卵的结构图,请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1]卵壳和[2]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

②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③[5]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④[3]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7]卵壳膜。

⑤卵黄表面中央有[4]胚盘,它是一盘状小白点,里面含有细胞核。

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受精卵的细胞核将发育成雏鸡。

17、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

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18、鸟的鸟卵的结构复杂,胚胎发育的发育受到良好的保护。

此外,鸟类能营巢,孵卵,育雏,这都提高了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都提高了鸟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19、请在下表中填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在生殖和发育上的异同点: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 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

鸟 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孵化发育为雏鸟,雏鸟发育成成鸟,直接发育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20.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来实现的,遗传是指间的相似性,而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间间的差异。

变异首先决定于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21.在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22.任何生物体都有许许多多个性状,而且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常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称之为相对性状。

23.美国某实验室采用转基因技术获得了转基因超级鼠。

这个过程是:

①在精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后,趁里面的两个细胞核未融合,用显微注射器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其中②将这个受精卵注入一只母鼠的输卵管,使其发育成幼鼠胚胎③幼鼠出生④选出发育成功的转基因超级鼠。

24.转基因超级鼠与正常老鼠相比,不同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该性状受基因

控制。

将这个基因转入生物体内,该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形状。

通过这个试验可知,在生物传宗接代过程中,亲代(父母)将遗传物质传给了后代。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25.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

26.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色体染成深色,该结构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其中遗传信息在DNA物质上。

基因是指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7.控制生物体所有性状的各种基因大多有规律地集中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而每种生物细胞内细胞核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

28.在人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有46条,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因此位于染色体上面的DNA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有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形状。

29.在人的卵细胞或精子内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这是因为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

所以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半来自父,一半来自母。

30.一男性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上有一成对基因Aa,该男子能产生的生殖细胞种类是2种;

31.克隆羊是无性生殖方式产生的个体,之所以个体之间非常相像,就是因为这个生殖过程没有生殖细胞的参与,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从而能够较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32.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现象是由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发现的,他选择做杂交试验的材料是豌豆,因为该植物的传粉方式是:

自花传粉

33.通过试验,孟德尔发现相对形状是有显性性状(D)和隐性性状(d)之分的。

而表现为显性性状的,其基因组成有2种,即:

DD,Dd;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

dd。

34.基因组成是Tt的个体,表现显性基因的性状,而另一个基因不会消失,还会遗传下去

35.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接血亲和三代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这是因为如果有血缘关系的个体婚配,使家族中携带的某种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几率大大增加,从而很容易使遗传病在子女身上表现出来。

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

36.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性染色体的不同,男性是XY,女性是XX,那么男性的体细胞染色体表达为22对加XY,女性的体细胞染色体表达为22对加XX。

所生后代是男还是女的比例是1:

1;由父母哪一方决定?

父方。

37.1900年10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以揭示生命和各种遗传现象的奥秘。

建立人类基因组图谱需要分析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38、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在形成时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9、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它是构成生物体的一种有机物)。

40、科学家的实验说明,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

长期作用下,形成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中各种各样的_有机物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的_生命___。

所以说,_原始海洋__是生命的摇篮。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41、关于生命的起源,科学工作者常用的探究问题的方法是科学的推测,它往往需要有确凿的证据,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42、①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

越古老的地层发现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等,越晚近的地层发现的化石越复杂,越高等,例如,鱼类化石在比较古老的地层中就出现了,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则依次在越来越晚近的地层中才出现。

②始祖鸟的化石与爬行类动物有相同之处,如前肢的末端还有指,知道末端有抓,嘴有齿,同时,又与鸟类有相同之处,如被服羽毛,嘴的外形像橼。

这说明,在当时可以由一种动物向另一种动物进行。

③科学家比较了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之间的差异,发现人与黑猩猩的差异最小,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则更大。

这说明,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与果蝇、向日葵的亲缘关系最远。

上述三篇资料中,科学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的共同点是:

都使用了比较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例如,对不同生物的形态结构加以对照,可以推断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43、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生物进化问题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

科学家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

 

45、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到复杂、由高等到低等、

由水生到陆生。

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46、18世纪,在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桦尺蠖,他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其中大多数桦尺蠖成虫的体色是浅的,只有少数是的,这些深色的桦尺蠖是浅色桦尺蠖在自然条件下的变异类型。

100年后,曼彻斯特已经变成一个工业城市,此时森林中的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而桦尺蠖却成为了少数,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7、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就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具有这种体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躲避敌害或者是十分有利的。

48、关于进化的原因,最著名的是英国学者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他认为,在自然界,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

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同时,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